一个行为的改变只有在被理解和被接纳后才会改变。不去改变时,改变就已然在发生。
意义感往往是在持续行动中逐渐浮现的,而不是在开始前就能完全预见的。
我们与早期照顾者的互动,会化作潜意识中的情感地图,指引我们如何爱与被爱。
抑郁最本质的“丧失”是之前建构的看待自我“意义”的丧失,抑郁的治愈是一个分离的过程,一个重构的过程,这就是成长。
羞耻感作为回避型人格者最核心的情绪体验,折射出了他们自体价值感较低(低自尊)的特点。
触摸是爱的语言,拥抱能带来爱的力量。希望你能敢于去爱,相信自己会被爱
微小而持续的日常行动,才是重塑自我关系的关键。
在关系中当自己产生情绪时,需要留意一定不能无底线地对对方“好”或是追求“无条件的爱”!
同性恋群体在心理健康与自杀风险方面表现更为严峻,其抑郁症、焦虑症及非自杀性风险的患病率均高于顺性别同龄人。
孩子的坚持会让父母伤心,但边界是必须互相试探和磨合出来的,谁也没有权利去过一个零伤害的生活。
“心理资本”可以帮助求职的同学建立可执行的求职路径、维持自身胜任感和自主感,从而快速从挫折中恢复。
真正有效的青少年心理支持,不是“帮孩子对抗父母”,而是“帮助家庭形成支持的力量”。
人们总想一次性改变太多,结果因压力过大而放弃。真正的成长,来自于小到不会失败的行动。
拖延常源自于对负面情绪的逃避,通过拖延来达到转移注意力,缓解当下的不适感。
将日常行为转换为富有仪式感的实践,实际上提供了一种在忙碌生活中追求有意识生活方式的方法。
愿我们都能在这条修通之路上,时常回望自己,也始终不忘那份初心:成为来访者生命中,那一个可以安心靠近的存在。
人与人之间情绪的流动,会在交汇处形成健康的关系,滋养自己的同时,也温暖着他人。
一旦破除了内耗的困境,进入深度思考的环境中,做事情就会很无敌。
主体性强的人,拥有清晰的自我认知与价值观,在自己的人生中有更强的掌控和幸福体验。
一方提出的要求和批评越多,并且内心渴望得到回应时,另一方听到的“我不够好”的信息就越多,从而导致生理过载和“响应中断”。
#真实咨询故事 233篇
一个来访者的真实咨询经历
#反洗脑 12篇
学一点心理学,就可以预防洗脑~
#研究出轨 138篇
婚姻中的出轨事件,下一步该如何做?
#婴幼儿教育 224篇
小可爱们,会如何学习我们的表情,语言,以及依恋的模式。
#悲情主义 12篇
今天,你又沉浸在悲伤中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