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感到你的效率常常比别人低却不知道原因,或许可以考虑找一个高效率的同事或朋友跟着你一小时或是看一下你的日志,来帮你找出提升效率的方法。
懒惰真的就不好吗?先把这些有些无聊繁琐的定义评判暂时抛到一边,我们可以通过直觉来先想想学习工作生活中哪些情况可能是不自律的表现吧。
我们多数时候活在现象和情绪里,这正是人生最大的圈套和陷阱——因为我们始终游离在问题的本质之外。
现如今觉得丧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甚至形成了一种「丧文化」,其本质便是对自己未来深深的焦虑。
让你的头脑成为透镜,汇聚专注之光;让你的灵魂被完全头投入到头脑中的主导之物上,尽情吸收思想。------《深度工作》
身为普通人,一夜暴富、轻松成功这样的机会,其实是轮不到我们的,我们唯一能真正倚靠的一个有效手段,其实一直就在我们手边,那就是“坚持”。
短期需求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有及时满足和反馈。而长期需求的特点是不确定性,努力也未必有结果。
如果你也想抓住你自己的宝贵时间,走上“人赢之路”,请开始早起叭!
前者是走路的效率问题,后者是走路的效能问题。忽略后者谈前者,最后的结果就只能是“白忙活了一场”。
迭代既可以帮你更简单地开始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又可以帮你降低各种延时超支的风险,更重要的是它能帮你找到正确的方向,输出更高质量的成果。
孩子的问题是在家庭生活中和家长的互动中形成的,所以重要的还是改变自己的心态,疗愈好自己的创伤。
最好的策略是什么呢?就是积极主动,主动去列出我自己对另一半的详细要求,去尝试所有跟所有符合要求的人发生互动,去深入的接触或者看到符合条件的另一半去主动出击。
我也知道,要专注在手上的事情,要心无旁骛,要排除外界的干扰……但就是做不到,总觉得注意力很容易涣散,怎么办?
这就是我们跟穷人的最大区别——当你的生活有基本的保障,你才有时间思考一些别的事,比如说教育。
不知从何时起,「主观能动性」似乎成了某种集体觉醒:说话的人总是希望听者能够再积极一点、主动一点。
愿你在忙碌的同时,也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能真正地和自己或他人谈一下你。
曾经一位朋友对我说过这么一句话:不要总是绑架自己,特别是在你能力还不足的时候。当时的我特别不以为然,但多年来打脸的现实告诉我,我的朋友是对的。
只要你的内心未被治愈,就永远无法拥有真正的休息。而最切实可行的休息方法,就是让你的大脑获得休息。
改变没有捷径,它是漫长的过程,它始于你的意愿,在正确的行动下得到积极的结果。
从Jeffery Arnett所称的“成年初现期”的概念来看,我们的年轻人要过上真正的成年生活,所需的时间越来越长。
#心事博物馆 49篇
聊聊心事,感受存在。
#防御机制 14篇
否认、合理化、补偿、隔离 ……都是我们的防御机制。
#人生答疑馆·抑郁 30篇
抑郁者研究所·相信陪伴的力量
#性取向与同性恋 21篇
关于LGBTQ的思考和讨论。
#自我认同与价值感 19篇
怎样看待自己才是正确的?认同感和价值感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