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雯68 去回答
3小时前 回答了:题主你好!看完你的叙述,非常能够理解你的心情,同样是照顾孩子,老公对自己的父母好像就没怎么关心,也没那么热情,对自己的母亲明显就嘘寒问暖,早上上班也打招呼,自己看在眼里,心理不舒服,真的是人之常情。换作其他人,我相信也会一样的感受。1.承认和接纳自己这种不舒服的感受。是的,遇到这种事,相信大部分人,都有跟你一样的感受,看到这种差别,我们都会为自己的父母有“打抱不平”的感觉,感觉被差别对待,这种感觉的确是不舒服的,所以允许自己有这样的感觉。其实人的任何的情绪,都有缘由和来头的。情绪背后其实是隐藏了那些未被满足的需求,所以去探索情绪的背后,会让我们更了解自己以及自己真正的需求。因为不管我们是开心也好,不开心也罢,我们都是最真实的亲历者。但大多数时刻,我们不愿承认,要么总在逃避,要么压抑它,都是不可取的。所有的情绪,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我们的朋友。因为有时候,恰恰是那些担心、忧虑愤怒提醒我们,需要给自己适当松松绑,解解压,甚至需要做出一些改变或转变。2.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这样我要推荐,《非暴力沟通》,马歇尔.卢森堡博士说,非暴力沟通,被称为爱的语言,它可以让更多的人加入良好的互动氛围,使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之花在你我之间怒放。可见这本书其实,真的是挺实用的。我自己也用于现实生活中。到底非暴力沟通包括哪些要素,又可以用在哪些方面呢?首先,非暴力沟通有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1)仔细观察。留意发生的事情,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价。比如,你对老公说:亲爱的,你每次上班前也不跟我爸妈打声招呼呢,你跟你妈有呢。(这是自己观察到的结果)(2)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委屈的、喜悦、开心、气愤等等。比如,对老公说:我感到有点委屈,感觉我的父母仿佛你不太在意。(3)说出有哪些需要。比如:我感到有点委屈,感觉我的父母仿佛你不太在意,我喜欢你也出门前跟我父母打声招呼。(4)提出自己的请求。还是这个例子:老公,你出门不跟我父母打招呼,我觉得有点委屈,我希望你也一样在乎我父母,你能否愿意,在以后也出门跟我爸妈说一声呢?(后面就是提出自己的请求)与别人交流的时候,清楚地说出非暴力沟通的4个要素,用这4个要素,诚实地表达自己;同时,也关切地倾听对方。非暴力沟通适用于,自我对话、与人交谈。自己可以买来看看,或者听书也可以。你可以试试哦。3.学会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当自己心情很压抑的时候,去试着用书写的方式去把情绪释放,可以用纸笔,也可以用手机备忘录,不要在乎语句是否通顺,也不要在乎文采是否优美,自己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一般,当你把心中的不快都写出来的时候,你的心情也会变得轻松不少。还可以适当做一些起蹲,或者练习一些放松训练,腹式呼吸,鼻式呼吸,都是不错的选择,可以缓解自己的情绪。4.平时多体谅自己父母,也要和老公多沟通父母那么大年纪还来熬夜帮忙带娃,确实不容易,父母的爱的确伟大,那么作为子女,自己是最了解爸妈的,老公毕竟不是和他们长大的,可能也就不那么了解,所以自己多体谅老人,多关心老人,老公不问候,自己多问候问候。当然别忘了也要跟老公多沟通哦!祝你天天好心情,父母健康长寿~ -
答疑馆小耳朵 去回答
3小时前 回答了:你好呀!先隔空给你一个温暖的抱抱。能够感受到你因为成绩不好所产生的自卑,对自己的不接纳,不自信。其实,从你的描述可以明显看到并不是外在他人,怎么对待了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无法接纳成绩不够好的自己,在你看来这样的自己是糟糕的,是会被嫌弃的,而当你对自己的不接纳又没有清晰地觉察时,你就会在无意中把对自己不接纳的情绪投射到外在他人的身上,认为他人也不会接纳成绩不够好的自己。你说呢?一定要明白,你存在的价值以及别人对你的肯定并不是因为你成绩好不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这个人。你之所以会把别人对你的好认为是有条件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你获得的无条件的爱与支持是比较欠缺的,也就是父母总是以你所做的事情来给予你更多的肯定,鼓励和爱,这在你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自己想要获得爱必须要变得足够好,自己的表现必须符合父母的期待的信念,你说呢?当你对自己目前的这种状态有了一定的觉察时,你就会在自我觉察力的引导下尝试无条件的爱自己,多给予自己肯定,接纳,理解,支持,不要用自己所做的事情来定义和评价自己。我是答疑馆小耳朵莉莉,世界和也爱着你。 -
温暖六月 去回答
3小时前 回答了:你好,楼主!能理解楼主产生这样的想法,其实这个也没有标准答案,因人而异。是根据每个人对依恋关系的需求度来决定是否要恋爱到结婚生子。说到人的需求,《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里所提到的第一层:生理,生存需求 (低级需要,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第二层:安全需求 (低级需要,人们需要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第三层:归属感和爱的需求 (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社交需要应用)第四层:尊重需要 (自尊的需要使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使得自己更有能力,更有创造力)第五层:自我实现需要 (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者潜能,并使之完善化)在这五个层次当中,看看楼主现在处于哪一个阶段,也许楼主已经实现了自己能赚钱养活自己,也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解闷,这里说到的需求层次,不一定说每个人必须要达到,而是人们普遍的需求心理是这样的,至于自己愿意达到哪个层次,那是个人的价值观来决定。也就是说楼主对男友的需求度来决定是否要谈恋爱。好的恋爱让人心情愉悦,甜蜜的爱让人幸福,而糟糕的关系,会消耗人,让人颓废。所以没有绝对的事情,认为人这一生还是要谈恋爱,结婚生子觉得有意义的人,可以选择走这条路;认为还是单身好的人,可以选择自己独处的宁静。而我们人生,无论与谁相遇,那都是该发生的事情,有些事躲也躲不掉,有些事追也追不上,单身的时候享受单身的美好,恋爱的时候享受恋爱时的甜蜜;无论哪一个都是人生的经历。最后祝楼主能遇到良缘!我是温暖六月,世界和我爱着你! -
春枫傲雪 去回答
3小时前 回答了:你好男朋友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谈恋爱的意义在哪里?不论是男朋友或者女朋友,应该是没有比亲密关系更让人成长的关系,因为当亲密关系进入到成熟阶段,磨合的深度与冲突是最大的,过程中彼此会看到真正的自己,到底是投射还是创伤,彼此都能通过深入了解真相的过程中,从内心的防御、挣扎、到坦露心声,重新发现自己,重新认识生活,到最后真正了解亲密关系的裨益之处~而题主的提问,也许是因为看到了亲密关系的效用并不大,又也许是在现代文明追求更多个性主义时代,组建亲密关系看起来,也是非常传统且看不到是必要的性质的时候,这样的疑问就会出现。举例:有一对非常相爱的恋人,终于让关系修成正果进入了婚姻,但是婚后的琐碎的生活,让他们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在逐渐应付各种生活压力的过程中,因为缺乏沟通,内心渐行渐远,他们逐渐忘记了照顾对方感受,因为就连照顾对方感受也感觉到非常疲惫。 忙碌结束一天时,他们各自卸下担子,内心始终想到是:“这就是生活吗?一成不变的去活下去……”另外的一对夫妻,是有温柔体贴的老公,各方面都不错,但是当女方的经济能力大于男方的时候,恰好这时家庭的带孩子、婆媳矛盾加剧,男方总是一脸无辜,不知道如何周旋平衡愁苦时,女方就会很自然的想: “结婚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孩子自己带,赚钱自己赚,老公却收入一般,但是无法分担自己带孩子压力,更不会处理婆媳矛盾,这样的尴尬难受的情绪,又向谁发泄呢?要老公有什么意思呢?”情况上虽然有差异,但是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的女性生活的都非常不幸福,她们的抱怨和发泄声中也参杂有声东击西的弦外之音,那就是需要伴侣吗?当生活的重担自己都能扛起来时,还需要伴侣吗?需要伴侣做什么呢?假设她们一直无法倾听内心的需要,一直延续这样的想法,她们就会很难走出这样的不满,内心的负面情绪就会愈加增多。而当她们真正的更新思考方式,采取正确的立场,就会发现自己想要的答案,虽然关系中,双方可以各自分工,尽职能,让家庭正常运转,但是他们依然需要来自对方的关心和体贴,也就是需要感受到“爱”的滋养,这是最本质的相互需求。从这里,也就不难了解,古人的结连理,不仅仅是因为生活的需要,而是情感的需要,情感是人们传递感受,分享想法,获得精神共鸣,获得幸福的重要存在,我们即无法忽视这样的规律,也无法去除自身的情感流动。因此,恋人的意义就是在于在彼此忠诚、相爱的过程中,让内心最美好的情感给到彼此,同时分担彼此的痛苦,一起承担生活的压力,而独居的人是很难自己做到的,同时也会因为对方加入,让生命的色彩发生了变化,好似富士山的映映白雪,又向是海面上追逐的海鸥,相互呼应的过程中,成就最别致风景。如何成就一段好的关系?1、先学会爱自己,照顾自己。爱自己、照顾自己,看起来轻松容易,而真正能够做到的人鲜少,原因在于,爱自己就是自律的开始,需要分辨真正对自己有营养的输入,小到生活上睡眠规律、饮食健康,大到为自己照顾好生活上的需要,告别了童年,成年的自己更应该懂得为自己的感受负责,懂得管理好情绪、充盈自己,这时自己就会发现越发成熟稳定的自己,拥有了生活的坚定和爱的能力。此时,如果遇到任何人,都能不焦躁的为自己甄别一段好的恋爱对象,同时不会只懂用争吵的结束彼此分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是能够先冷静自己,带着思考进入问题,让彼此更能聚焦问题核心,让情感得到更多保护,爱的通道就不会受阻。2、学会提升自己,看懂生活。每个人都有自身成长的痕迹,有的人背后是满满的美好回忆,而有的人相比幸福悲伤的记忆更多,但是生活是向前开的,我们无暇顾及太多过往回忆,学会用快乐的表情掩盖内心的失落,只是否定自己,否认自身需要的行为,真实的我们始终需要的是如何学习,提升自己来帮助自己提升幸福感。这时的自己,就会对生活拥有更多感恩与感慨,感谢遇见真正读懂自己的人,可以陪伴自己,一些内心的心里话,有时不讲,对方也能默契的感受到,这正是彼此慰藉,抚平内心伤痛的过程,别人看不见的伤口,在ta的身旁能够得到治愈~却不计回报,是多么美丽的情感呢~3、亲密关系像朋友、像老师、像父母、是挚爱。生活没有形态,所以万千人构成了万千的生活,我们并不需要一定是奢华的生活才会幸福,但是人的情感需要却无法更简朴,亲密关系弥补了每个人的内心空洞,它能填补缺失了父母角色、有时又向慈爱的老师,给你引导,让你看见迷失的自己,同时也会像朋友,彼此尊重却不失温暖,而这样的所有感恩与心动瞬间结合在一起就变为了一生的挚爱,这样的爱的能量一定是巨大的,能够留在记忆里很久,来驱散随时能占据内心空间的孤独感。*因此,不论你是否有遇到这样的一个人,都希望你过的很好~祝好~ ☕️ -
怡名 去回答
3小时前 回答了:题主,你好!为你有很好的觉察点赞呀!你感觉对人际关系太敏感,很愿意聊你梳理一下,希望对你有小小的启发。 1、关于别人的评价。你说“和别人交流时总会注意别人的眼睛是不是对我有不好的看法,还有说出去的话是不是会不会暴露我的缺点”,“我不愿意随大多数人的看法和做法,我总是做事比较极端” ,你是不是很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你怎么评价自己呢?自我认同是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来的。自我认同又称自我同一性,简单来说就是我要认识我自己。对于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以及自己和社会的关系,有一个相对稳定且连续的认知。当我们对自己有了这个认知之后,对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就不再那么关注。每个人都希望他人认可自己,对自己有好的评价。可是现实生活中,很难得到都是好的评价。因为人与人是不同的。即使我们不犯错误,不暴露缺点,也不一定能让所有人都说好,你说是吗? 所以尝试放下别人的评价。自己学着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也看到自己的不足。 2、关于“不愿意随大多数人的看法”。 你可以回想一下,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愿意证明“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棒棒的”?是否曾被人这样称赞过?所以就不愿意随大多数人的看法和做法?我们尝试看看,做事比较极端真的好吗?真的能带来别人对你好的评价吗?你自己又如何来看待自己与众不同呢? 有时,只需要我们改变想法,我们可能就会发生外在的改变。 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是好的,不随波逐流也是值得赞扬的。只是我们要清晰,我们并不是为了与众不同而与众不同。而是自己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和想法,并不是为了别人眼中的标准去做。 即使我们特立独行,也需要看到别人的做法有没有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调整自己,更好 地适应社会。 3、关于“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世界本来是同一个世界,但在不同的人眼中是不同的。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同时,也看到外面的世界。只是我们会与他人连接,并且尝试理解别人,也让别人理解自己。 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他人独立存在。 我们可以学着不再要求自己完美,而是慢慢活出真实的自己来。因为严格来说,完美也是不存在的。越真实,越能与他人产生连接,就不会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慢慢来。 简单分享这些吧。如果有兴趣,可以读一读《在人际关系中成长》这本书。祝好呀! -
陶陶心理咨询师 去回答
3小时前 回答了:你说,你做过好几次这样的梦,有人追你,或者是你自己感到后面有危险,需要你快速跑起来时,你的双腿就像是灌了铅一样,怎么用力都跑不起来,或者就是你很用力,跑得特别快,实际上只走了一段路程,跑得过程特别费力,特别沉重。上大学的时候,也做过类似的梦,心里渴望自己能够像鸟儿飞起来,但是你没有翅膀,只有两个胳膊,挥动两下也只能飞地特别低。想问问这个梦说明了什么?这些梦就是在说,你在遭遇到危险的时候,都是采取逃跑的策略,但是你跑不起来,跑不远,飞不高,和你预想的不一样,而且感觉到特别费力,特别沉重。你内心总是充满了无力,沉重,愤怒的感觉。对于这样的自己,有可能是不接受的,有可能是排斥的,为什么不能跑起来?为什么飞不高?有可能是,你的翅膀曾经被剪掉了,你的行动力曾经被剥夺了,你多次地体验到了这样的一种无力,无助的感觉,这就让你有一种习得性无助的强迫性重复,你没有足够的力气去逃离危险,你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危险,所以你就卡住在这个状态里面,既不能跑远,又不能飞高。你内心可能是积压了很多的委屈,痛苦与愤怒的情绪的,随之而来的就是无力,沉重,迷茫。所以,要给自己多一点理解和支持,从日常小事做起,承担自己的责任,增强自己的自信,提高自己的行动力。如果觉得自己处理困难,也可以找一个心理咨询师,慢慢地调整自己,增强内心的力量。加油!祝福你! -
大大脑洞 去回答
5小时前 回答了:题主,你好!哈哈,你这个问题是个好问题男女朋友存在的意义,我想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一百个人有一百种活法,你现在在一望无际、荒无人烟的沙漠,非常渴,那么此时给你一百万都不会是你最需要的。所以我觉得男女朋友存在的意义,那就是我们内心的需要。为什么需要恋爱?恋爱并不是完全美好的。对于大部分而言,即使是在外人看来很恩爱的夫妻,在相处过程中也会有矛盾、拧巴的时候,但是为什么还是能够一起到老呢?我想是因为有他们更在乎的东西。在我们身边,我们常常能够看到有些女生或者男生,即便ta知道自己的伴侣有一些过分的行为,可是他们还是离不开对方。那是因为在他们内心深处,有一种不安全感,他们需要对方的存在来满足内心的这种安全感,哪怕对方在对照社会标准上看来是一个不合格的恋人。你害怕因为恋爱而迷失自己,但你真正害怕的是你没有能力掌控自己的命运,你害怕对方对你的影响力太过强大,你无法理性回应,去争取和表达真实的自己。不管你是否决定与另一个人相恋,你害怕的东西是一样的,只是触发你这种不安的事情不一样而已。越是亲密的关系越有可能触发到你内心深处的不安,而从一开始就拒绝这种关系,就能够很大程度上让你远离那种不安。但是这种不安也会体现在不同的事情上,只是根据你们的亲密程度,你所能够感受到的程度也不一样。在工作之前我也是不敢建立亲密关系,我害怕在一段关系中迷失我自己,我害怕看见糟糕的自己,我害怕我没有能力过我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工作以后我能够看见自己的问题,也能够感受到我是有改变自己的能力的。尝试建立一段亲密关系,是因为我希望在这样的一段关系中,更好地去看见自己,完善自我。这个真的有点像打拳击的感觉,爱也是一种能力。当你没有经过任何科学的训练,你就走上拳击场,遇上一个比你厉害很多的对手,你可能会被打得很惨,很多时候甚至来不及反应。而当你选择一个能力与你相差不多的选手,你就有时间和机会去了解对方的招式,以及思考如何利用自己擅长的招式去与对方切磋较量。随着你的训练次数越来越多,处理关系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当然,全身心地去信任一个人是有风险的,比如碰见个渣男啥的,但这也是学习的机会,当你能够看见问题的时候,就是改变的机会。爱人先爱己,哪怕是在一段亲密关系中,爱自己都是优先的。只有照顾好了自己,我们才有能量去爱身边的人。同样的,别人的爱也会在我们需要的时候,给予我们强大的支持和力量。我是大大脑洞,世界和我爱着你,感谢阅读! -
6小时前 回答了:收到系统通知,邀请作答。感谢信任,让我们有了一次可以通过文字进行交流的机会。 从留言中了解到对于这个孩子的到来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可以从中看出你对于这个孩子的重视。因此也在朋友的推荐下去了一个据说与胎教有关的培训。 然而培训内容更多是从古代经典中解释胎教知识。这种东西和题主一直以来在信息的采纳和使用上,信奉的科学实证格格不入。 当一个信息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如果与我们一直以来信奉的观念有所出入的话,的确会让我们感到不适,甚至排斥。这是人之常情,而非题主的问题。 那么,如何在希望能够保有其调节情绪的能力方面,取其精华呢? 以下的分享仅做参考,供题主拓宽思路之用: 一、问问自己调节情绪的方法有哪些?在接触这门培训课程以前,题主也一定有一些可能没有那么明确意识到的做法在帮助你自己去做调节。那么在这些方法里,是否有和培训起到相似效果甚至更胜一筹的办法?如果有,是什么让题主想要尝试现在培训中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思考,可能可以了解自己是单纯的好奇还是找不到更好的办法需要依赖这样和自己的价值观似乎相左的培训或者其他,会帮助我们理清自己现在想要用这种办法背后的期待和动因。 二、给自己多一点时间,感受这个培训给自己带来的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题主犹豫的部分是有些内容很难信服,但同时感受到了调节情绪带来的好处。如果是刚接触这门培训课程的话,不妨给自己一些有期限的时间去探索和感受,调节情绪带来的好处是否大过那些宣扬的理念。如果始终感觉到无法耐受住那部分的信息,或许可以重新考虑更换其他调节情绪、同时也让你觉得更加舒服的方法;如果耐受住了,那么在这样的适应中,已经做到了取其精华了。 三、正念、冥想去宗教化的调节情绪法是其他可以尝试的方法其实,在现代科学中已经有大量实证表明,正念等观呼吸、注意身体感受的方法也有显著的调节情绪的作用,而这部分是已经去了宗教化的科学方法。题主感兴趣的话可以去了解一下,壹心理上也有冥想星球,可以帮助自己精心调息,稳定情绪。 以上,我是不探究人性,只关爱人心的林心理师,祝福你。
-
顾樱英 去回答
6小时前 回答了:抱抱同学,”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惜,有的时候,父母的爱太过了,或者言行不一致,会让孩子感受到曲解和委屈,同学也提到了”母亲的言行总是让我难受“这个世界上有一件很吊诡的事情,我们买每一件大件物品的时候,都会有说明书可惜,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却没有关于自己的说明书,父母也没有如何做父母的说明书所以,当父母从”我都是为你好“这个角度出发的时候,真实的情况是:”我都是为了自己舒服“而且,这样的情况,几乎是人类的天性,跨越国界,也跨越了文化,推荐楼主两本书,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可以阅读一下:1、苏珊.福沃德的《中毒的父母》2、武志红老师的《家为何伤人》我们回到楼主的故事里,楼主和妈妈有两个核心矛盾:1、妈妈嘴上说不在意成绩,行为却不是这样的:”边说不在意我的成绩,边看的那么紧“”你看你姨妈家那两个姐姐多懂事,从来不用妈妈操心“2、不停的强调对你好,让你感觉到对不起她“我们把最好的都给你,好吃好喝的伺候着你”“你别看现在说的这么好听,等我们老了你就不要我们了””动不动就说她为我付出了那么多我却怎样“我们可以从话语中,来尝试了解一下你妈妈,因为只有当我们尝试去了解她,才会真正感受到她妈妈的这些话,背后都显示出了她对你过度的爱和依赖,以及对自己的不自信心理学中有一个”投射“原理,其实,我们看出去的客观事物都是我们主观世界的投射因为妈妈对自己不自信,所以,她有很多很多的担心和顾虑:1、担心你成绩不好2、担心你离开她3、担心你看不到她对你的好她如何表现自己的不自信呢?就是不停的跟你叨叨,不停的碎碎念,她的行为模式是:我把担心说出来了,我就会好受一些有一个行为特别能够看出来,妈妈在单方面的沟通,就是:她误会我在偷懒我就跟她说“没有,我刚刚在写作业”,她不听,继续说“你看你姨妈家那两个姐姐多懂事,从来不用妈妈操心”你看,她不需要你的回应,她也不听你在说什么,她只是表达自己的担心和顾虑,于是,她就舒服了。当你理解,她的叨叨是在对自己说的,而并非针对你,你就能够理解,并且学着不再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孩子与父母的相处,需要接纳的就是:我们无法改变他们,我们只能学着调整自己当你越来越理解妈妈的时候,你会生出对她的怜悯和爱她只是不知道如何表达她的爱,所以,只能通过让我们不舒服的方式你只要确认这样几个方面就可以了:1、妈妈一定是爱你的2、妈妈很在意你的成绩,因为在她的世界里:成绩好,等于工作好,等于生活一切都会好归根结底:她希望你有好的人生3、妈妈害怕失去你当有了这些底层的牵绊,其实你再纠结:妈妈是否言行一致,是否对得起对不起她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楼主只要做好自己,问心无愧就行,也不需要常常和妈妈去反驳,因为你说的,她听不进去。我们终其一生,需要做的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在一起的,只有父母之爱是指向分离的在很多原生家庭的问题中,我们都可以看出:最后,不是子女离不开父母,是父母真的离不开孩子你也终将会展开自己的人生和生活,这是必然的结果,不可逆的自然发展。我们常讲”孝顺“:其中尽孝,尽力的照顾父母,我想很多人都可以做到,往往难做到的是”顺“顺着父母的心意,让他们舒服,是很难的,因为在这个时候,或许会违背自己的本意。楼主可以做的就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口头上顺从父母,内心有着自己的坚持,这就是最好的孝顺了。最后,当你渐渐的理解了妈妈,也渐渐的放下了自己内心的评判,关系也会逐渐的缓和。你可以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尽力的爱自己和做自己,不用总想着去顾虑别人的感受,只有当你自己也舒服了,你才会有更强大的能力逐渐照顾好老去的父母。正常的顺序是:父母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和敏锐的觉察力,照顾和接纳孩子的情绪,并加以引导和转化。然而,事实上,因为很多父母没有学习过这一课,他们往往把自己的情绪加诸于孩子身上,而需要孩子来学习和转化,还要学着消化和转移父母的情绪。这的确并不是孩子所要承受的,我们只能对”自己的事“负责,而无法对”老天的事“”别人的事“负责。所以,题主当你发现妈妈又开始叨叨的时候,你就告诉自己:妈妈是爱我的,只是她不知道如何表达而已。你要开始做的是:我只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行。更多的爱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秀,更多的给自己肯定,你一定会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祝福你学业顺利,健康成长~ -
大大脑洞 去回答
6小时前 回答了:题主,你好!从你的叙述中,我能够看到你是一个觉察能力很强,并且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人,你能够通过一件小事感知到自己的内在需求,这一点非常棒!🔺满足需求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的需求需要被看到,被满足,但是满足的方式其实有许多种。从你发朋友圈并且期待有人点赞这件事情来看,你看到了自己需要被认可的需求。如果发朋友圈得到的回应比较少,难以满足自己的这个需求,那么,想要被人认可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满足呢?在这里我提出一些我想到的方式提供给你参考,你看看有没有帮助?①换一个社交平台进行分享。②主动跟志同道合的好友分享,并且主动问对方,你觉得怎么样?③跟比较亲密的好朋友或者是家人分享,获得认同的概率或许会更高哦!④进行更多优质的好的作品的分享,也能够有效提高别人对我们的认可程度。以上的方式都是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别人认可的方式,那么问题来了,别人对我们的认可是一方面,我们自己是否也认可自己呢?🔺他人的认可,自己的认可不知道题主分享的内容是关于哪方面的?如果说是一些感受方面比较主观的东西,获得认同的概率相对会少一些,而分享一些比较积极的事情,获得认同的概率相对会大一些。在做能够让自己感受到快乐和满足感的事情时,也能够非常有效提升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认可。仔细去觉察,当自己沉浸、专注于某件事情当中,我们内心有什么样的感受?快乐的?愉悦的?去肯定这种感觉,随着次数的增加,会有效地提高我们内心的满足感,自信心。这个时候再分享,那就是加倍的快乐。相比较别人对我们的认可,我们对自己的认可更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稳定的力量。如果说把我们内在的能量是有一个容器装着的,可能过去的一些经验让你感受到了许多负面的能量。那么多去做一些快乐的、有意义的、喜欢的事情,无异于就是在往这个容器里面灌输正面的能量。而至于那些负面的情绪,要具体去看看是什么事情?因为在这些事情背后,很有可能隐藏着你内心深处的一些需求、以及你满足那些需求的方式是否是恰当的?等一系列问题。对此我建议是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如果条件有限,我非常推荐你阅读和学习我最近在学习的《养育你的内在小孩》这本书。我是大大脑洞,世界和我爱着你,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