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代忠 去回答
5小时前 回答了:你好!我是壹心理倾听师张代忠,很有幸,看到你的问题,谈谈我的看法,看能否给你带来一些支持与帮助。
职场“天花板”,是每个职场人,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的过程。
36岁,人到中年,工作晋升无望,看不到上升空间。
又不能彻底躺平,因为年龄感到焦虑,很纠结,常常让感到无力,如鲠在喉。
职场,本就呈金字塔结构,这就注定绝大部分人只能停留在一线,无法获得晋升。
也要清楚,晋升的考量,不只是针对个人,更多的是取决于竞争对手的强弱。
36岁,对于基层员工来说,是一个特别尴尬的阶段,不像刚参加工作的员工,具有较强的干劲和可塑性。
也不像那些40多岁的人,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较丰富的经验.
如果继续留在原单位,换种心态和活法。
不必郁闷,不要摆烂,不要纠结,不要内耗,更不要犯傻辞职,不妨这样去做,也许会是更好的选择。
一、调整心态,看淡职场名利,也许晋升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为什么一定要晋升?无非是为了面子、权力、金钱。
希望在亲朋好友跟前有面子,希望享受对下属呼来唤去的感觉,希望拥有更好的物质生活,如此而已。
可能够晋升到领导层的,终究是处于金字塔顶端的极少数。
如果没背景没心机,想要晋升也只是空想,整日让自己陷入虚无的空想状态闷闷不乐,值得吗?
退一步想,就算提拔到了领导层,你过的日子就一定舒服吗?
每天迎接你的,是开不完的会、上司的耳提面命和下属的不服管理,你真的有精力和心机去摆平这一切?
所以,如果晋升无望,当务之急是调整自己的心态,做基层员工也没什么不好。
不必应酬伤身,不用操心伤神,轻松工作到退休。
二、不躺平不摆烂,以松弛感做好本职工作
为什么不能晋升,还要做好本职工作?
因为是来上班挣钱的,单位不是福利机构,不付出劳动,单位没义务发工资。
如果仅是因为没希望晋升就躺平摆烂,你面对的不仅是得罪领导招致,各种穿小鞋。
更重要的,是整个人失去精气神,日子混久了,自信会全部消失殆尽。
每天的本职工作要做好,继续保持负责和靠谱的状态。
但再也不去在乎外界的评价,也再不必强迫自己完成高难度的任务。
只需要做好与工资匹配的工作,如此,自己轻松,领导也不会有意见。
所以,如果晋升无望,就在职场中保持一份松弛感,以最低限度完成本职工作。
这样自己的内心不再因患得患失而平静,工作之余学点技能提升自己。
三、回归家庭,把生活重心放在关怀和陪伴我们的家人
工作的意义是什么?为了挣钱,挣钱的意义的是什么?
为了让家人过上好的生活。
如果你有很高的职位,有很多的钱。
却失去很多陪伴家人的时间,你认为哪种会更幸福?
曾经,为了单位的聚会应酬。
你有多少次没在家吃过晚饭?为了完成无尽的任务,你有多少次没能陪伴家人过个节日?
为了升职的目标,你总把自己搞得很忙,忙得来不及分享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亲人和爱人的喜怒哀乐。
所以,如果晋升无望,那就让心回归到家庭。
把内卷加班的时间,用来陪伴亲人和爱人,把卑躬屈膝讨好领导的心思,用在策划美好的旅行。
你会发现,原来生活可以这样多彩美好,原来工作只是生活的点缀而已。
或者在工作以外的领域开展副业赚钱,岂不是更有意义?
职场天花板,是每个职场人都会遇到的问题,纠结、内耗是正常现象。
最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能够跨过去,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并为之付出努力。
36岁的人生,仍然是非常美好的,重要的是你自己是否拥有一颗追求美好的心,以及一个为了目标的努力
祝你早日找到自己的方向。
世界和我一起爱着你!加油! -
放~飞 去回答
8小时前 回答了:你好,我是心探教练放飞,生命是一次美丽的旅程,不为欣赏、只为绽放。
给你一个拥抱,感受到了你低落的心情,很委屈、很受伤。虽然男友认可你也认定了与你携手共度余生,但,他父母的反对,就像对你们的未来下了一个诅咒一样,让你心里很难受。
🌹1.重组家庭本就更加有挑战,往前走一步遇到更大压力
亲爱的,这不是你的错,婚姻破裂不能完全归咎于哪一个的责任,双方都有责任,又都没有责任,分分合合本就一切随缘。
你和男友已相处4年,相信在这段关系中是彼此珍惜、互相滋养、共同治愈的,要不,也不会想到再进一步。
有过经历的人之所以更加懂得珍惜,是因为他会在过往中及时总结反思,主动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部分责任,并聚焦当下和未来,这样才会看到希望。
站在他父母的视角来看,一个是儿子,一个是孙子,他们必然是希望儿子越来越好,同时更希望孙子更幸福。
支持儿子复婚,也是源于对孙子的心疼,他们的想法是:只要希望父母都在,就是一个完整的家,就能给孙子想要的幸福。
可事实并非如此,夫妻貌合神离,这样的形式婚姻(复婚)对孩子的伤害更大。再说了,这只是爷爷奶奶的心愿,孩子父母态度并非如此。
这样去理解男友父母,就知道了,他们不是不接纳你,只是心疼孙子而已。支持复婚≠不接纳你,打破这个局限性信念,让自己释怀。
🌹2.人生路都是靠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不是活给别人看的
你们两情相悦,又能通过4年的磨合加深了解、增进感情、想最终确定法律所认可的关系。
即便没有他父母的反对,你们也能够预见未来新家庭所存在的更大挑战:姐弟之间的相处,对两个孩子的养育和互动、现任对对方前任的接纳程度等等。
相信你们也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决定要一起正式组建家庭的。相比较他父母的反对,这些生活中更加具体现实的问题才更需要重视与探讨,达成一致。
婚前解决不了的问题,婚后大概率也解决不了,防患于未然,双方坦诚做沟通。
我们已经知道了爷爷奶奶想所担心的:担心你这个后妈对孩子不好,担心重组家庭会影响到他们孙子的心理健康。
用你们的实际行动做给爷爷奶奶,让他们放心。可怜天下父母心,说是一回事,不给看孙子,做又是另一回事,他们若看到你温柔善良,对孩子好,看到你们家庭和睦,幸福美满,又怎会不祝福呢。
关键还是在你们两个人互相认可,彼此给力,共同奔赴属于你们的美好与幸福。在此,先送上我最真挚的祝福,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们苦尽甘来、永远幸福。
希望以上对你有所帮助,世界和我爱着你。
如想继续交流,可关注我的个人主页,“心探服务” -
放~飞 去回答
8小时前 回答了:你好,我是心探教练放飞,生命是一次美丽的旅程,不为欣赏、只为绽放。
很高兴能够结缘到你的提问,这是一个很好的、且很多人都会遇到的问题:结婚后,该如何平衡自己小家与双方原生家庭的关系。我们一起来分享探讨:
🌹1.结婚后角色的转变,并有意识的做出改变
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事情,更是两个家庭的事情。所以除了有夫妻之间的磨合,还需要两个家庭之间的磨合。
正如你的感受,结婚刚半年,公婆对你十分照顾,反倒给你带来了一种压力。只因不同的原生家庭,有着各自的模式。
伴侣是独子,父母将对他的养育模式及相处模式也带进了与你的关系中。而你是长姐,还有弟弟们妹妹,父母对你们姐弟三人的模式又有不同。
在婆家,需要你重新适应,了解他们之前的关系模式,同时也能够有效表达你的真实感受,并告诉他们你想要的彼此都安全且舒服的相处模式是怎样的。
对于自己的娘家,作为长姐,习惯了操心,更有责任感,你也的确有责任和义务继续为娘家做贡献。
只是家庭系统排列中有个“序位法则”和”优先法则”,组建新家庭后,自己的小家庭具有优先级,双方原生家庭都要让位。
当归,各归其位,各自负责,才能让整个家庭正常运转。父母及弟弟妹妹也有他们所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过度操心娘家事,不是真的帮忙,会阻碍原有人员的成长,更不利于自己家庭的和谐稳定。
🌹2.加强沟通,爱一直都在,只是换了一种形式
与原生家庭”分离“是我们的人生重要课题,女儿出嫁,给我们的感受是“嫁出去了”,内心感受则是强烈的分离感。
那种牵挂与不放心是不由自主的、不受控制的。你感觉弟弟妹妹2个孩子需要你支持和照顾,这是你的固有模式。
你需要改变,他们也需要成长,换个视角再来看你结婚了这件事,对你、对他们都是契机,而不是各自担心与牵绊。
当然,你的成长和改变是一个过程,离不开家人的理解与支持。你也意识到了小家庭才是核心。这也提示了,凡事多与伴侣分享交流,遇事首先站在小家庭视角来考虑。
比如你想继续支持弟弟妹妹的孩子,伴侣的态度是怎样的?你这样做了,对你们的夫妻关系、对你自己的小家庭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总之,带着一颗觉察的心,知道你是怎样的模式,从而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出改变。
希望以上对你有所帮助,世界和我爱着你。
如想继续交流,可关注我的个人主页,“心探服务” -
金厚 去回答
8小时前 回答了:题主你好!抱抱你。
你说我同事老是和借你东西。如雨伞、工服、电动车充电器、饭钱等,借了也不及时还。她的这种行为给你的日常生活带来困扰,让你的心里很不舒服。这是一方面的问题。在这里,要给你一个恭喜,因为我发现你的边界感在哪里。你心里的不舒服,是清晰的边界感的体现,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什么是自己的,什么又是别人的。不会和别人纠缠不清,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表现,是值得肯定的教养。这个心理反应也是自我觉察和走向成熟完善自我的开始,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件事,只是个体差异,有的人面对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要早,可能在早期青少年时期就完成了。而有的人错过了早期说“不”的机会,像你一样,只能在步入社会后才面临这种情况。
接下来要说的,就是面对这种情况怎么艺术性地说“不”,拒绝的艺术,既不伤害同事之间的感情,又宣誓了自己拥有的物品的主权。比如,同事老是找你借东借西,你可以开玩笑说,你的记性太差了,可以把自己需要的东西记在纸上或者手机备忘录上,下次就不会忘记了。这个建议既让同事明白自己的丢三落四的毛病怎么去解决,又让他明白借别人的东西也要记得还。有时善意的建议不仅可以帮别人解决困扰,也可以变成人际关系中的润滑剂。
你说“平时看着她也是比较大方的人,和她要的时候自己也会不好意思”。为什么会有不好意思的感觉呢?是因为他比较大方,我向他讨回自己的东西,觉得自己不大方吗?这实际上不是物品价值多少的问题,而是涉及社交层次方面的问题和心理边界的问题。心理边界在前面,我已经谈过了。而社交层次的问题就是人际关系的互利往来这个规则,作为约定俗成的规则,你作为遵守的一方,看到别人不遵守,践踏规则,会产生不满情绪。就像你在按序排队一样,别人插队践踏规则会引起周围的人的不满。你的不舒服是一样的道理。
至于把饭钱要回来后害怕和恐惧被别人孤立和讨厌,这种情况在正常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一般是不会存在的。你有这种害怕和恐惧,只能说明你内心的脆弱,没有足够的自信心,变得坚强和完善自我,走向成熟就是现阶段需要学习的课程。因此学习相关人际关系方面的知识是当下自己的专注点,而不是人际关系的问题。有句话送给你共勉“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是金厚,世界和我爱着你。 -
潘钒 去回答
昨天 回答了:题主好,见字如面。我能感受到这几个问题在提到问答区来之前有过属于你自己的思考,所以在开始我自己的分享前,很好奇你对于这几个问题的想法。嗯,下面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聊聊这几个问题。首先,你问说“为什么变好变优秀的过程往往是痛苦的?”——对于这个观点,我选择【部分认同】。“变好变优秀”无疑是多数人的正常期待,但我认为要定义“变好变优秀”的过程是痛苦还是快乐,先要弄明白下面几件事:1.在你自己的心目中,什么的样子是“好”和“优秀”的?2.为了“变好变优秀”,你愿意付出哪些代价?3.你能否从自己期待达成的目标过程中让自己“愉快地坚持”的点?4.假设能找到那些让自己“愉快地坚持”的点,你能在当中坚持多长时间?5.在坚持的过程中,你是否允许自己有“失败”的可能?以上这5点,是想要带你去深入理解你在描述中提到的一个角度:的确,诚如你所言,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完美”的选择,但咱们可以在经历的过程中不断纠错,让咱们各自的生活无限接近咱们期待中的样子。——就像我在之前的某个答疑中说过的:优秀的人之所以从身心中散发出来优秀的气质,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纠错”的能力比较强。接着,你又问说“为什么遇到痛苦和困难不能直接放弃要一直坚持?”——对于这种观点,我从来都不太赞同,反而希望带你去看到一些“升维”的观念:1.从来就没有哪个规定说遇到困难不能放弃。2.更多能最终实现“自我期待”的伙伴,是调整了方向(或者说角度)来坚持。3.在坚持的过程会觉得“累”和“痛苦”,是因为有的时候咱们坚持的结果没能很迅速地达成咱们内心的预期,而咱们可能又恰好花了太多的时间在和“累”“痛苦”的角力中,使咱们卷入了“内耗”的状态中,由内耗引发的“自我攻击”往往会制约咱们在事情上的行动力,在事情上的行动力被制约后,自我价值感一般又同步降低,导致“佛系”甚至“躺平”。因此,在“变好变优秀”这件事上,我个人所持的观念是四个字:顺其自然。——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所以如果你要问我的失败经历是由于什么因素造成的,我想我可能聊几天几夜都聊不完,所以这部分我决定不接着聊了。至于你问“如何做出科学的决策和人生重大选择?”——对于这个,我的看法是:1.对于“每个节点的人生应该怎么选”这件事情,并不存在任何一个“绝对正确或者错误”的项。——理由很简单:生活并不是冷冰冰的“数据茧房”,所以咱们并不能随时随地拿着把皮尺量着说“今天明天后天分别应该怎么过”。2.人生选择,只有咱们自己认为的“值不值得”。——以我自身的经历为例:两岁时被查出患有黄疸后遗症,就算后来长大之后进行了手术干预,对生活便利度的影响仍然客观存在着:我的腿因此落下了残疾,但我在智力方面一切正常,所以到现在为止,我感觉自己这一路走来十分值得。所以,比起“刻意去找答案”,自身经历过之后所得到的真实感受,或许对咱们每个人的“人生活法”都更有参考价值。时间关系,咱们这次就先聊到这里。——希望以上的分享和回应能和你在某些维度上取得共鸣。遥祝安好,有缘再会。 -
詹冉 去回答
昨天 回答了:题主你好,我非常理解你现在所面临的困境和内心的委屈,这种复杂的家庭关系和来自长辈的压力确实会让人感到心力交瘁。首先,要知道你的感受是完全正常且合理的,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没有人能轻松应对。
从心理咨询的角度看,你和男朋友已经相处四年,感情基础是有的,而且你们都有过婚姻经历,想必更加珍惜这段感情。你对他儿子的喜爱也是难能可贵的,这说明你是一个善良且有爱心的人,真心想要融入这个家庭。
他父母的担忧也是出于对孙子的爱,只是他们的方式可能有些极端。在心理学中,孩子的成长确实需要稳定和爱,但完整的家庭并不单单意味着亲生父母在一起。有很多重组家庭的例子,孩子同样可以健康快乐地长大。比如演员张国立和邓婕的家庭,他们各自带着孩子重组家庭,通过相互关爱、理解和良好的沟通,孩子们也都发展得很好,在各自的领域有着不错的成就,家庭氛围也很和谐幸福。
对于你男朋友,他在中间也很为难,一方面是父母的压力,一方面是和你的感情。你可以和他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地应对父母的态度,也许可以先给父母一些时间去接受这个现实,同时,你们两个要保持坚定的信心和积极的态度。
你自己也要照顾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这件事过度焦虑和自责。可以找一些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比如散步、听音乐、和朋友倾诉等,让自己的心情先平复下来。
至于孩子的问题,你们的想法是对的,自己带孩子也是一种选择。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孩子慢慢长大,他们也会理解父母的选择和家庭的情况。重要的是,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安全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在这个过程中,沟通是关键。不仅是你和男朋友之间的沟通,还有和他父母的沟通。尝试以平和、真诚的态度去表达你的想法和感受,也倾听他们的顾虑,也许能逐渐化解矛盾。
不要急于做出决定,给自己和对方一些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调整。相信只要你们真心相爱,并且愿意为这个家庭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解决办法,走向属于你们的幸福生活。 -
悦树 去回答
昨天 回答了:你好啊~不开心的朋友,能够感受到你因为父亲对待你家庭的干涉和控制领你觉得苦恼和烦心~甚至也会有些愤怒情绪让自己对自己的原生家庭不满。首先给你一个安慰的拥抱吧~
的确,父母过度干涉自己的家庭生活,会让我们窒息和压抑,这种感受我能够理解,您的个人和家庭空间在父亲的影响下令你产生了不愉快和愤怒的情绪,才觉得不被尊重,甚至觉得没有起码作为正常人的自尊,才会觉得有这种被人摆布的不配得感。
但是,我们是怎样的人,作为怎样的人,要去如何对待我们自己的生活,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人生课题,无论他人如何干涉和影响,我们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也有拒绝他人干涉,维护自己边界的权利~
~您和您的爱人一开始面对了不少挑战,但在男女关系方面挺好的。说明你们已经能够通过彼此包容和共同的努力去维护自己的婚姻和家庭,你们在婚姻中愿意承担责任与共同成长,这真的已经很棒了~并且你的信任也足以证明你对你们婚姻的认可,看得出来你也有很用心的经营自己的家庭~
~对待原生家庭,具体并没有说给自己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但我看到了一个愿意自己掌握自己生活的坚强女性,正在逐步独立和强大的去过好自己的人生。父母的教育虽然会对我们产生尤为重要的影响,但是我们也会在成长中,慢慢形成自己的认知和观念,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目标和方式,我们终将要脱离原生家庭,走向自己的人生阶段~只是父母可能还没有转换观念,保留了原来对我们管教和控制的方式,这令已经独立的我们会有些痛苦。
~我们可以尝试去设立好自己的家庭边界,并和父母直接沟通,感知无论怎样生活,都是自己的人生课题,需要自己选择。父母很多举动可能是出于善意,是为我们好,但是并不能代替我们去过完余生,未来的路,还是要靠自己寻找和决定。
~如果父母还是无法转变自己的做法,那就适度的保持距离,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可以做,但是在一些边界问题上我们不要模糊,那些事他们过度模糊了边界,会让我们不舒适。我们可以去不听从,重要的判断还是我们自己~
~会觉得情绪低落,是因为我们对最亲近的人的在乎,和希望得到他们对自己的尊重和认可,也是因为最亲近的人对我们过度的关爱,他不去接纳你的丈夫,但是你已经和丈夫成为了一个家庭,他们不接纳你的丈夫,也会让你自己觉得违背接纳~~所以并不是因为他们忽视你,只是忽视了你的感受~
~有些事情发生了我们可以试着去换一个思路,比如,告诉你一些事放在心里,但是还要好好过并不是因为想给你添堵而是怕你受到伤害,提前未雨绸缪,虽然这样对婚姻关系的信任有影响,但是他们只是希望你能更好过好婚姻生活,只是方式令你不舒服。也许透过现象,本质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
~最后,不舒服的情绪在适度发泄以后,我们会更理智的看待问题本身~我们可以试着探索一下自己真正想要过怎样的生活,如何给自己一个独立的空间。
也可以读一读书籍《把自己当回事》《允许自己做自己》《亲密关系》
~愿你在所有关系中都能找到平衡和理解,拥有幸福和满满的爱。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勇敢面对,并且得到温暖的支持和关怀~
-
公众黄叫兽 去回答
昨天 回答了:这不可避免,每个人都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去生活,去为人处事,尤其是做为家长,更希望把自己大浪淘沙的好的东西、对的价值传输给孩子,目的是希望这些可以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自己想看到的人。只是很多时候,父母其实更只是在灌输具体的经验、模式,而非价值观本身,或者缺乏对于不同价值观的分类排序,以至更多时候会意识不到价值观本身,只是简单的一个结论,一个对错,而没有对于过程的由来、价值的选择做更清楚的剖析和展示。比如经典的辅导作业地狱项目,具体可能是关于学习的重要性的灌输,其实更是对于处理问题和应对困难的示范,而这才是真正关于价值观的部分。孩子问作业,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不是该肯定么?迎难而上或者坚持不懈才是更需要看到和鼓励的。相当于你辅导作业时的困难,有没有同样的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呢?父母自己做的和说的有没有一致呢?当然你做得挺好,及时的控制了自己的情绪,这同样是关于处理问题的一次言传身教,关于冷静理性的价值的实践。许多的父母正是忽视或无视真正的价值观所在,局限于具体表面的所谓对错,却不知自己正在做着更错误的事,那对于父母或孩子无疑都是悲剧。常常父母都在做无用功,甚至是负功,是因为父母没有看到真正重要的,只是在狭隘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甚至是自相矛盾,自打嘴巴的糊涂混乱,又怎么指望孩子的认同、尊重和践行?这是父母需要警惕和自省的,总不能自己做着相反的事情却要求孩子如何,假如父母自己是暴躁崩溃的,而去要求孩子坚持努力,或者苦大仇深的去说希望孩子快乐,或者在一堆的“严刑峻法”下责备孩子的唯唯诺诺,难道不是一件可笑的事么?因此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是父母要学习着怎样去做合格父母的过程,要意识到自己并非完全正确、是需要不断践行和纠错的,父母伴随着孩子一起成长是指双方而非仅仅孩子。所谓价值,是关于一个人更深层、更基础的信念,是一个人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的言行逻辑的支撑,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做这才是构成或反映一个人是怎样的人决定性因素。比如独立、正直、诚实、自信、努力、理性。。。。父母要做的除了具体的技巧经验的指导,更应该基于你想要孩子是怎样一个人的意愿,在一个更底层更深刻的层面,去思考和引导孩子价值观的形成。祝你快乐 -
中和听心 去回答
昨天 回答了:你好。
马上要首考了。我猜,这可能意味着离考试还有不足一个星期的时间。那么这一个星期能学多少知识呢?学的这一周的知识,能考几个知识点呢?是不是极有可能,只能考到一两个,或者压根考不到呢。毕竟知识是长时间的积累下来的,靠一个星期的时间努力学,也几乎提高不了多少。
所以,这一周学多少?怎么学?学成什么样?是否就没那么重要了呢?
这一周的时间,你说状态很差。甚至以前已经学会了的题,现在又做错了。这让你很闹心,怎么会这样呢?“烦死了。以这种考试状态去考试,是不可能考好的,一定会考砸的。”这是不是你心里的那个念头呢?
本来考试是有三种可能性方向,一是超常发挥,二是正常发挥,三是没发挥好。你的念头已经在往一个方向跑,认为自己“没发挥好的结果”几乎定下来,那么你肯定是烦躁不安的。
或许你可以试想,反正还有一周就要考试了,现在接下来的重点并不是还能学多少知识点,而是保持心态平衡,在考试中正常发挥就好。
首先,放下一些目标实现的焦虑。比如你的考试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曾经你有一个清晰的考试目标非常好。你可以在找准目标定位以后,慢慢的向那个目标努力靠近。现在已临近考试,那么是时候先放下这些目标了。告诉自己,我们的人生圆满是个总体目标。而这只是某个人生阶段的小目标,自己的人生之路还很长,有许多许多的小目标会慢慢的逐一实现,也有可能有些目标会卡在那里。这些都不急,我们都会慢慢的去梳理。只要我们的人生方向没有问题,相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是圆满的。现在这一个小目标和我们人生的总体目标相比,像水滴和湖水一样。它现在看虽然重要,放到将来看它又仿佛不一定有那么重要。把目标先放下一周,并不妨碍我们的小目标实现,也不妨碍我们的总体人生大目标实现。那么就先照顾一下自己焦虑的内在吧。
再次,关注目标行为的过程。对于放下这个目标,可能很难做到,尤其是马上就要考试了,更难做到。那么可以关注过程代替关注实现。把这一周的时间每天定一个详细计划。上午几点到几点学习,下午几点到几点学习,晚上要给自己留足时间休息。如果今天学习的过程,顺利完成。那么就是向目标又靠近了一大步。如果没有顺利完成,也不过是向目标靠近了一小步。如果非但没有顺利完成,发现原来学的都不会了,还要重新学,那就是向目标巩固了一小步。用哲学的观点讲每一件事的发展过程,都是螺旋式上升。每个考试的人都一样,不单是我们自己这样,记忆就是常常忘记,不过再学起来就没那么吃力了,所以放轻松。
请每天祝福自己,写下内心平淡、平静的时刻。当焦虑又出现时,可以读一读,自我感染。也可以做户外运动,与好朋友聊天,等等自己喜欢的事情,让自己尽可能的放松下来。呼吸放松,肌肉放松法,可以让紧绷的神经快速的放松下来,你可以试着练习。这一周尽可能的放缓努力学习的节奏,照顾好自己的吃饭睡眠,坦然应对接下来的考试。
祝福你!世界和我爱着你。
-
Kelly水 去回答
昨天 回答了:题主好
我是Kelly水
【作为母亲,更年期焦虑症患者,如何陪伴焦虑症的孩子?】
看完题主的文字,特别理解你的感受,我自己也体验过焦虑带来的种种不舒服,我们一起来聊聊。
【关于边界】
在孩子不同阶段,父母参与孩子的成长,确实会带来各种焦虑。
首先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孩子现在拿到证书了,你自己的焦虑会好些吗?
更年期是比较敏感的,我举个自己的例子:
我自己以前是比较能干的,也愿意承担,更年期这几年,我明显感觉自己的力量不足,很多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时候我评估自己的能力后反而轻松了:
家务让先生一起参与部分,也和自己的原生家庭保持了边界。
更加聚焦自己的身体,注意睡眠等。
我们这个过程是需要去践行的,找到适合自己的一些方法,无论是寻求咨询师的倾诉,还是看到自己的焦虑,以及做一些冥想,适当的阅读,放松下来。
这些生活的变化需要一家人沟通,互相理解和帮助。
最主要的是保持各自的边界,父母做好父母的事情,更年期需要调整的是休息,了解自己的身体,专注自己的生活,这样也许可以让孩子先看到妈妈的改变,安静下来也有利于她去梳理自己的问题。
一家人很关心彼此,和适当的帮助,是需要边界的,孩子无法理解和体会更年期。
如同我们无法真正感同身受孩子目前的焦虑。
所以先定,后静,避免卷入各自的焦虑,再去帮助孩子梳理一下哦。
【关于焦虑的影响】
我们可以去理一理:
实习后发现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还是这过程遇到了什么困难?
不喜欢这个专业和拿证🈶什么纠结的地方呢?
例如是不喜欢这个专业,实习做的不好?在担心自已拿不到?
例如实习教师负面情绪主要有来自哪些方面?可以克服吗?
例如找咨询师聊聊,看看是否有些担心自己的能力?
父母支持她拿到证书可以不做这个职业吗?
毕业可以做些其他的工作,和拿证🈶直接的关系吗?
我们作为父母如果允许孩子先做好目前的事,鼓励孩子遇到困难先聚焦眼前,毕竟她也许是目前的困难让她有些畏难,未必是能力。
同时找到自己不喜欢的原因,找到后也许也会更加了解自己。
我们很多时候作为父母也并不了解专业,可以找做过老师的咨询师聊聊,这样也有助于孩子找到外部支持。
父母理解孩子,肯定鼓励,接纳孩子的情绪,对孩子来说就是欣慰。
我想我们在家吃药休养,如果放不下实习,担心拿不到毕业证影响以后就业,也说明孩子自己🈶要求。
矛盾很多时候也会消耗,遇到困难如果积极解决了,也许对孩子也会是一个好的经验。
我们很多时候没有专业的训练,在引导的时候因为关系很近,很多时候也未必有效果。
困难是短暂的,方法可以多一些~也要相信自己,孩子,焦虑症虽然有影响,但是可以改善。
世界和我爱着你
推荐书籍《自我关怀的力量》《无惧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