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来临之时,我们可能会感受到更多的不开心、并常常觉得动力不足,可能会比往常更多地责备自己,或是更容易在社交活动中感到退缩。
以前在学校读书,现在突然生病回家,我该如何帮她恢复呢?我没经验呀!
“是药三分毒”这个观念深深地刻在国人的认知里,所以很多父母带孩子看精神科时,问得最多的就是“医生,一定要吃药吗?”
抑郁症患者可能会通过智能手机来摆脱现实生活中的负面情绪,但过度使用智能手机的行为又会进一步导致更多的焦虑、抑郁和睡眠问题等。
MRI、PET以及fMRI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的情感、躯体和认知回路出现异常。
这篇文章分享分享我们通过小琴案例得出的自我反省和总结,这不但对我们晴日心身医疗的自我完善和进步有所启发,也希望广大读者能从中有所收获。
一个他信任,且不会随意评判他的朋友,仅仅是这些特质就能帮助到他。
关于心理治疗,如果不小心漏服了一次药物,对患者的病情会不会有影响?是应该直接忽略这次漏服,还是拿到药后马上补吃,还是应该在下一次吃药时多吃一些?
预防和克服社交媒体抑郁症
要解决心理问题,首先要做的,是要正视抑郁症,抛开耻感,它不是故作姿态,也不是一时矫情,而是一种心理疾病。
抑郁本身不是一种情绪,而是一种情感的丧失,是将你与世界隔离开来的厚重帘幔,并同时伤害着你;它不是悲伤或者痛苦,它是一种疾病。
希望我们都同时拥有开心的权利,失落的权利,健康的权利,生病的权利,真实地体验生活,触摸自己,而不用演给谁看,抚弄面具。
每天在社交媒体上花费300分钟或更多时间的年轻人,在六个月内患上抑郁症的几率是那些每天使用社交媒体120分钟或更少时间的人的2.8倍。
日前,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及解读。
研究表明,适量的运动就能产生巨大影响:有助于排解压力、提升记忆力、提高睡眠质量,以及促使人心情愉悦。
对于双相障碍的早期识别与鉴别诊断,对有效治疗双相障碍至关重要。究竟要采取谨慎诊断影响治疗效果或是扩大诊断有效治疗?下文对有关双相谱系障碍的不同分类进行说明。
网络上关于抑郁症的信息太多太杂,一会说这个,一会说那个,有时候好几种说法相互打架,还有一些广告让人更加难辨真伪。抑郁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说说这个话题。
抑郁症是一种枯竭的体验,这意味着,在你最需要照顾自己情绪的日子里,自我安抚变成了一件极其困难的事。
考虑周全当然是一个很好的愿望,但常见的是——为了“周全地考虑”你耗费了许多能量,在真正做事之前就已经在缠绕的头绪里扑腾得筋疲力尽了。
悲伤绝不是软弱的表现,悲伤是我们感知最强烈的情绪之一。
#王翼科普时间 48篇
致力于科学循证的心理治疗。
#伪心理学 12篇
哪些新名词不是心理学,但是却打着心理学的幌子?
#深度解读 7篇
爱好者福利!每一篇都是丰富的干货。
#壹心理急救手册 14篇
12种情绪病,需要科学的心理急救。
#1/4人生危机 10篇
25岁到35岁的危机感怎么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