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不会只留下“伤疤”,还有......
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不会只留下“伤疤”,还有......

看到并理解创伤是疗愈的开始,而识别、认可并整合那些在创伤中生长出的内在资源,则是走向更自由、更富力量感人生的关键一步。

2727阅读
劝孩子吃苦,背后有哪些心理原因?
“吃得苦中苦” 正在毁掉下一代:苦难教育的 4 个真相

父母口中的 “为你好”,可能藏着家族创伤和资源匮乏的遮羞布。

2195阅读
长大后还和妈妈太亲,未必是件好事
豪门婚姻破碎后,她终于看清:妈妈的爱是有条件的

"我以为妈妈最爱我,直到我发现我只是她自我的延伸..."

1798阅读
为什么说你和妈妈的关系,决定了你婚姻的结局?
为什么说你和妈妈的关系,决定了你婚姻的结局?

“你看到了自己未完成的哀伤和关系中的边界,这就是改变的开始。”

2872阅读
和家里吵架,是积极反抗,还是“你说的都对”?
和家里吵架,是积极反抗,还是“你说的都对”?

孩子的坚持会让父母伤心,但边界是必须互相试探和磨合出来的,谁也没有权利去过一个零伤害的生活。

2232阅读
难以离开伤害自己的关系,也许是“对内在坏客体的忠诚”在作祟
难以离开伤害自己的关系,也许是“对内在坏客体的忠诚”在作祟

不良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常陷入自我伤害的关系,源于对"内在坏客体"的忠诚。他们内化虐待性联结,将痛苦等同于亲密,导致无法识别健康关系,即便天使降临也因习惯魔鬼的相处模式而拒绝改变。

2660阅读
心理学中有一个词叫:客体化凝视(为什么我们会抵触父母的关心?)
心理学中有一个词叫:客体化凝视(为什么我们会抵触父母的关心?)

在这样的凝视下,亲子关系就被异化成了所有者和物品的关系,给孩子带来持续的、难以察觉的创伤。

3175阅读
一个人变得好命,从对父母放弃这1种执念开始
一个人变得好命,从对父母放弃这1种执念开始

自我牺牲只能换来空洞的“懂事”标签,换不来被爱。

2588阅读
亲密关系可以是最强止痛剂,也可以是崩溃导火索——紊乱型依恋的影响
亲密关系可以是最强止痛剂,也可以是崩溃导火索 | 紊乱型依恋的影响

为了避免堕入无法逃离的精神痛苦,紊乱型依恋的个体可能倾向于潜意识地选择不建立任何依恋关系。

2611阅读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强迫性重复(为什么我们总在重复痛苦) 2676阅读
你习惯性讨好的根源,就在原生家庭这5个教养方式中
你习惯性讨好的根源,就在原生家庭这5个教养方式中

有讨好型人格的朋友们,需要慢慢接受:“优先考虑自己的感受并不可耻。”

3077阅读
在《哪吒2》里, “中国式”家长和孩子找到了最渴望的和解
在《哪吒2》里, “中国式”家长和孩子找到了最渴望的和解

家长能够看到、理解和回应孩子的情绪,不仅有助于满足孩子爱和归属的需求,也能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情绪。

2552阅读
一回家面对父母就脾气大?春节回家的三颗速效救“心”丸
一回家面对父母就脾气大?春节回家的三颗速效救“心”丸

停下情绪的惯性、理解家族的复杂性,搭建自己的支持体系,是从创伤走向重建的关键一步。

2215阅读
“出生在地下室”的人,只能怪原生家庭吗?
“出生在地下室”的人,只能怪原生家庭吗?

通过面对和接受过去,并接受可以用于自我治愈的工具,可以冲破环境的束缚,过上充实的生活。

2566阅读
你会爱上什么样的人,原来童年早已注定
你会爱上什么样的人,原来童年早已注定

我一直试图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男友和父亲相似的暴力行为,本质上是为了拯救过去的自己,去证明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2582阅读
你爱孩子的方式,隐藏着你的创伤
你爱孩子的方式,隐藏着你的创伤

那如何能避免这种家庭悲剧,亲子间的伤害呢?

2636阅读
为什么中国式父母很难好好道歉?
“你可能永远等不到父母的道歉”:如何走出童年创伤的阴影?

“原生家庭造成的伤疤不会完全愈合,我们能缓解的,是自己与这份伤痛的关系。”

闫琳 2024-12-15
2320阅读
什么样的家庭,容易培养出“精神病”孩子?
“我做什么都是错的,怎么做都是不对的”:你可能正活在“诡辩式父母”的「双重束缚」阴影当中

“双重束缚”不仅令你陷入“情感压抑”模式,还会影响你的人际交往和亲密关系。

2867阅读
为什么你和父亲的关系,决定了你和亲密伴侣的结局?
一个NPD父亲的女儿自述:我是如何逃离原生家庭诅咒的

一个女孩想要得到满意的亲密关系,她和父亲的关系至关重要。

3719阅读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