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亲密关系,是彼此依赖而又相互独立的个体,真正的爱情,是推动两个心灵的共同成长。爱与被爱,都不该成为对方的附属品。你是珍贵的,你们的爱情才会珍贵。
如果爱情到最后都会变得很“丧”,结婚还有什么意义呢?
就像你意识到被父母“过度的爱”所控制,那就学会努力抵抗住他们的不合理。给自己腾出空间,去成长。
承诺会给人带来一种关系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是彼此经营亲密、享受激情的一个重要前提,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说。
一段关系的质量,取决于你感同身受的能力,你能否真正理解对方的需求和主要的欲望。
不要把对方的付出视作理所当然,也不要把对爱人的渴望埋在心底,要学会大声说爱,大声说谢谢!
夫妻一起玩,就是在创造一些这样的记号,让日子变得特别和难忘。
面对暴力,我们第一时间的选择很重要。
女性会将所有的相处泛化为“陪伴”的需要,而男性则将物理空间上的相处明确界定为陪伴,并且物理空间的相处对他们而言,也不是时刻必须的。
如果仅仅因为倦怠,就想转向他处,偷来一段更新鲜的爱,那么,当新鲜变质,留下来的,除了无尽的伤害,还有逃不出的感情瓶颈的死循环。
你要明白,孤独是生命存在的背景,只要有勇气去承受,人才能真正爱别人。 如果因为恐惧才爱人,你无法建立真正的联系。
我常常不认为可以用输赢来评价关系,却看到很多女性十分在意婚姻里的输赢。
不要纵容自己关注那些狗血的八卦故事,那对你没有任何帮助。更不要让自己陷进去参与,讨论它们。因为你的世界就是你的注意力决定的。
我觉得自己好自私,又不想为婚姻付出,又不想为子女付出,还没有勇气承担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恶果(晚年孤独无助)?
亲密关系,顾名思义,包含着挑战。它是两个不同的人组合成一个单位,不同的背景、偏好和价值观混合在一起,会有一些有趣的组合,一些令人兴奋,而另一些令人恼火。
假如我们总是无法从自己的生活中获得并体验到足够的激情,而总是想通过别人的激发而获取,或者通过外在的刺激来获得感官上的享受,这条路其实行不通。
要学会尊重彼此的差异,而不是把自己当作标杆,标榜绝对正确,别忘了相处的本质,是相互理解包容,而非强求一致。
婚姻、爱情与性,它们都是亲密关系的产物。人终将在关系中存活,而婚姻是爱情与性发生的最安全的器皿。
温尼科特曾说过:“当假自我成长到某个阶段,个体就会变得贫乏……最终,真自我开始冒险涉入,来体验生活。”
在你投射出大量的渴望和需求时,对对方有了过高的严重的超出了对方当前能承受的期待,导致对方压力很大。
#心事博物馆 49篇
聊聊心事,感受存在。
#防御机制 14篇
否认、合理化、补偿、隔离 ……都是我们的防御机制。
#人生答疑馆·抑郁 30篇
抑郁者研究所·相信陪伴的力量
#性取向与同性恋 21篇
关于LGBTQ的思考和讨论。
#自我认同与价值感 19篇
怎样看待自己才是正确的?认同感和价值感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