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着“我的每句话都无比正确”的态度上《奇葩说》的罗振宇,一不小心,成了反面典型。
犯罪者总能激起我们内心阴暗的一面,驱使我们停止从正常的言行中寻求快感,尝试做一些不正常的事情。所谓诱惑,莫过如此。
负面事件会触发群体的自我保护机制,让人焦虑不安,这并不只是在于当时,更在于它对人们今后生活的影响。
花一万能收回来的,叫投资,花完一万又一万的,只能叫败家。
没有人应该活在对爱人的恐惧里。任何时候,家暴都不是受害者的错。
裁员在现在经济不景气的条件下越来越普遍,不管是谁都有可能随时面临失业的风险。
你怎么看待私生饭的行为?吴青峰说:“我觉得就是满足自己的欲望,大于尊重别人。”
你的陪伴,就是孩子最好的守护。你的态度,就是孩子最好的依赖。
对霸凌的干预应该一直被倡导,它可以仅出于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因——让世界少一点痛苦与创伤,起码,少一点受害者的精神孤独。
当一个人在买买买的时候,他究竟在满足自己的什么呢?为什么一个人焦虑了他就容易去购物呢?
如果一个人无法进入成熟的心理结构,自然也就没办法接受越来越成熟甚至逐渐衰老的容貌。
为什么总有家长前赴后继把孩子送到这里?是什么给了“豫章书院”们苟延残喘、狼狈为奸的力量?
每个普通人在面对一些人生突如其来的打击、伤害、难过、委屈之后,我们该如何安放自己的情绪?
最常见的校园霸凌,对人们影响最深刻的,是第三种,也称为 “孤立”。
之所以出现校园霸凌乃至杀人强奸,家长是第一责任人。如果实在让孩子免于处罚,那家长就必须追究刑事责任。
离开错误的关系,不是贬值,是止损。难以抽身,就调整心态,尽量让自己不那么痛苦。
中招的父母不一定是笨,而是被营销者利用了他们的焦虑,于是情绪压倒了理智,稀里糊涂掏了钱,信了这个邪。
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你以为自己绝不会被人牵着鼻子走,但改变已经悄然发生。
在这个万物争着向前冲的时代,缓慢和长情弥足珍贵。
我们很容易将精通科技和社交媒体的存在混为一谈,从而把其视为千禧一代的缺陷。
#心事博物馆 49篇
聊聊心事,感受存在。
#防御机制 14篇
否认、合理化、补偿、隔离 ……都是我们的防御机制。
#人生答疑馆·抑郁 30篇
抑郁者研究所·相信陪伴的力量
#性取向与同性恋 21篇
关于LGBTQ的思考和讨论。
#自我认同与价值感 19篇
怎样看待自己才是正确的?认同感和价值感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