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网络上流行过一句毒鸡汤:你以为有钱人很快乐吗?错!有钱人的快乐你根本想象不到。但是幸福快乐真的与金钱成正相关吗?
今天的时代是一个信息量爆炸的时代,要在众多的信息量里面找到哪些重要学科的基本原理作为认知构建体系确其实是有些困难,一般大众都极少去考虑过这个问题。
王阳明所倡导的知行合一,告诉我们在事上去磨练,不断地观照内心,去行动。这指引我们去贯彻真理,把事物规律内化于心,让自己的人生及处事光明豁达,无愧于心。
这篇文字的起因,一来是最近正在重温并整理有关认知行为疗法的一些资料,再者,最近在来访的个案中,也针对抑郁症患者咨询的一些注意事项,感触颇深。
心理学上有一个诱饵效应,即在「原选项集」中添加一个「诱饵选项」,就能够使人们的选择发生改变。简单点说就是我给你设置一个诱饵,让你更可能选择「我希望你选」的选项。
知识只是一种解释方法,一种理解和概括世界的通用法则。知识不是对世界的准确表征。如果执迷于通过文字来窥探世界的全貌,无异于水中捞月。
患有慢性疼痛患者经常表现出多方面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创伤、应激反应、认知失调、潜在物质滥用和社会功能受损。
其实最开始这篇文章的名字叫做《“盲目”的饭圈文化》,但是受最近一些明星和粉丝的影响,我觉得“盲目”这个词还不够具体,因为很多饭圈的三观已经可以用“畸形”来形容。
《小狗钱钱》这本书很有名,面世以来在全世界各国的畅销书排行榜上都是排名前列的,而且经久不衰。很多读过它的人都给出了好评,说它是理财书籍中的“宠儿”一点都不为过。
智慧的目标在于适应、塑造和选择个体的环境。
选择性偏差就是某些东西过于引起我们的关注,让我们误以为它代表目标整体。
我想我们可以通过《脑与意识》的一些结论,更好地利用大脑与意识的特点,为我们服务。
如果你曾有过持续性“思维失控”,脑海中循环上演糟糕的结果和可怕的情境,这种经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灾难化思维”。
自闭症患者从最初的被歧视孤立到现在的为社会所接受和关心,这其中经过了怎样的一个历程?
遇到问题你们通常是选择去解决还是逃避呢?一个小小的选择可能会区分不同的人生。
作为人类,请珍惜感觉,以及感觉给我们带来的一切认识与美好。
我们经常感慨:“生活太难了!”却又经常鼓足勇气,元气满满的过完一天又一天,因为我们接收了来自自己和他人太多的祝福,这些祝福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可期”~
如今的年轻人身上的标签都有哪些?最多的词语就是如今的年轻人都不愿意提前完成任务,多半都是拖拖拉拉,一定要到了结束的时间再去刚好踩点完成。
沉浸于过去假设性的思考(what if...)真的能够帮助我们创造美好的现在和未来吗?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我们唯有炼就“抽丝剥茧,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才能帮助我们成为思维独立的个体;实际上要获得这种能力,首先需要打破思维定势的瓶颈。
#心榜·心理行业动态 45篇
心理学机构和行业动态~
#研究共情 30篇
如何与他人适度的共情?
#王翼科普时间 48篇
致力于科学循证的心理治疗。
#伪心理学 12篇
哪些新名词不是心理学,但是却打着心理学的幌子?
#深度解读 7篇
爱好者福利!每一篇都是丰富的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