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存在强调了一个事实:人们不仅仅需要他人的存在,还需要可信任、可计划、可互动、可合作的“重要”人物的存在。
为了工作之便而违背自己意愿的社交方式,往往会让人身心俱疲。
真实的生活不在线上,也不在遥不可及的远方,它就在你的身边。
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难忘。
人性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处于一片混沌的灰度地带。
人与人之间情绪的流动,会在交汇处形成健康的关系,滋养自己的同时,也温暖着他人。
你不需要事事热情、人人欢喜,适度冷漠可以减少消耗。留出时间爱值得爱的人,包括你自己。
讨好不会换来尊重,唯有真诚,才是通往稳定关系和健康自我的不二法门。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修行的过程,最重要的是修好自己,有余力时再去管别人。
共情是我们与他人建立深刻联系的关键,也是我们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
在大多人成长的家庭中,与父母的纵向关系和家庭价值观造成了一种竞争的家庭氛围,源于他们从来不了解合作的、横向的人际关系是什么样子。
当你做什么都没用,对方依然我行我素的时候,就请果断远离。
长期不在复杂社交情境中锻炼,你可能发现自己逐渐失去社交能力,失去现实社交的欲望,陷入“社交无能”、“爱无能”的境地。
线上自我呈现是指个体在社交网站中影响他人对自己印象的形成和改变的过程,通过操作呈现的方式和内容来得以实现。
当代社会的每个人都无法逃离这种数字焦虑,我们的社会已经悄然成为了一种度量社会。
灵魂共鸣时,主动地建立联结;无法理解时,不冒犯地相处,也是表示尊重的方式。
如陀思妥耶夫斯基说的那样,爱具体的人。
长期处于网络社交世界,年轻人会缺乏现实社交的练习和经验,社交能力下降。
微信中的“朋友”并非都是朋友,特别是对于朋友圈里观众较多的人而言,“印象管理”尤为重要。
搭子文化,为什么越来越受到青睐呢?
#职场妈妈与全职妈妈 80篇
职场女性,只要当一个“不错”的妈妈就够了!
#网络心理学 126篇
移动互联网爆发增长的10年,网络心理学有哪些发展?
#安慰剂与身心医学 10篇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安慰剂效应。
#心榜·心理行业动态 230篇
心理学机构和行业动态~
#研究共情 79篇
如何与他人适度的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