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许多有自杀倾向的人不寻求帮助?
为什么许多有自杀倾向的人不寻求帮助?

这篇文章探讨了自杀者常不寻求帮助的心理机制,分析了求助障碍,并重点介绍了一种创新的视频干预疗法ASSIP。

1762阅读
为什么当代人是最孤独的一代?
为什么当代人是最孤独的一代?

孤独的存在强调了一个事实:人们不仅仅需要他人的存在,还需要可信任、可计划、可互动、可合作的“重要”人物的存在。

1847阅读
孩子爱发脾气,爱打人?可能是Ta心智化发展受阻
孩子爱发脾气,爱打人?可能是Ta心智化发展受阻

心智化能力,是孩子情绪管理与社交的“底层密码”。而父母的反思与安全依恋,正是帮助孩子打开理解自我和他人内心世界大门的金钥匙。

1819阅读
让家变成能量充电站:独居者的12个幸福仪式
让家变成能量充电站:独居者的12个幸福仪式

用生活仪式将独居空间转化为滋养身心的能量场,重拾日常温暖与力量。

1998阅读
高敏感孩子不需要表扬,他们需要肯定
高敏感孩子不需要表扬,他们需要肯定

发自内心的“肯定”孩子,是帮助孩子建立价值感的重要前提。

1991阅读
一旦高敏感人找到主体性,人生就会开挂
一旦高敏感人找到主体性,人生就会开挂

当一个高敏感的人,牢牢掌握了自己人生的“主体性”,那些曾经让你困扰的特质,会摇身一变,成为你独特的优势。

2878阅读
颠覆认知!婆媳相处,“强势”反而更和谐?
颠覆认知!婆媳相处,“强势”反而更和谐?

婆媳关系,看似是家庭内部的情感纠葛,实则是一场关于边界、尊重与自我成长的修行。

婚恋 2025-06-29
1713阅读
道理都懂却过不好这一生:你也许是在“反思考”(anti-thinking)
道理都懂却过不好这一生:你也许是在“反思考”(anti-thinking)

反思考的代价是,当事人内心深处的一些重要情感无法真正被意识到和理解,痛苦只是被掩盖而没有被疗愈,最终会导致其他方面的症状。

1962阅读
你那么努力,一定觉得自己很差吧?(一个认知治疗师眼中的“努力型抑郁”)
你那么努力,一定觉得自己很差吧?(一个认知治疗师眼中的“努力型抑郁”)

他们拼尽全力奔跑,仿佛只有跑到终点,才能证明自己值得被爱、被肯定、被欣赏。

2502阅读
猫抓沙发不是“坏脾气”,可能是“心情好”
猫抓沙发不是“坏脾气”,可能是“心情好”

我们长期以来对猫抓挠行为的理解,可能搞错了方向。

1755阅读
与其“排解情绪”,不如“解决问题”
与其“排解情绪”,不如“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一遇到问题就想用廉价的快乐来麻痹自己,那就没有什么好处了。

2079阅读
一个家庭最大的内耗,是妈妈学不会“偷懒”
一个家庭最大的内耗,是妈妈学不会“偷懒”

适度的偷懒不是懈怠,而是给家人最好的成长礼物。

2125阅读
一篇讲完心理咨询中的「共情」(建议收藏)
一篇讲完心理咨询中的「共情」(建议收藏)

从来访者的角度,用来访者的眼睛去看,用来访者的心去感受,用来访者的大脑去思考,然后把体验出来的内容,再反馈给来访者,这个过程就是共情

1765阅读
如何成为一个“不好惹”的人?(建议性子软的人反复背诵)
为什么越忍让越委屈?你被 “老好人陷阱” 困住了

看似对万事万物很包容的背后,其实是在丢掉我们“生而为人的本能”。

1745阅读
突然发现:那些内心强大到可怕的人,都有这1个特征
突然发现:那些内心强大到可怕的人,都有这1个特征

你能掌控的,从来不是秩序本身,而是你如何回应失序。

2126阅读
从抑郁、焦虑中走出来的人,都有1个共性
从抑郁、焦虑中走出来的人,都有1个共性

一切以“我”出发,把世界和他人当成自己的客体,为我所用,一切发生皆有利于我。

成长 2025-06-26
2699阅读
对咨询师的“移情”消失后,咨询才开始真正起效
对咨询师的“移情”消失后,咨询才开始真正起效

心理咨询不是找完美父母,而是学做自己的光。

1935阅读
心累了,如何还清积累的“情绪债”?
心累了,如何还清积累的“情绪债”?

情绪积攒多了就会形成“情绪债务”。

1891阅读
我见过最会破坏关系的行为,它排第一,很多人都做过
为什么你总觉得别人在针对你?警惕"敌意化投射"

一个人看待他人的方式,往往反映了他内心的世界。

1760阅读
真心鼓励大家:多发朋友圈,真的能改命!
每天记录3件小事,3个月后我的能量变高了

记录自己的目的,不是为了编织一个完美的故事,而是为了在叙述中感受真实的自我。

1768阅读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