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过度渴求他人认可的我,是把情绪的遥控器交到了别人手里。
人生要学会「永远坚持,随时放弃」。
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留一些感性的空间,让彼此都能深深地被理解。
把挡在我们面前,遮住我们视线的障碍移除,让父母知道,孩子也知道,需要亲子的共同努力。
当一个人被真正理解和接纳时,他就能开始成长。
研究发现叙事结构所包含的“英雄之旅”元素越高,人们自评的生命意义、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就会更高,同时抑郁率也会更低。
精神疲劳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而且会损害身心健康;但我们仍能通过休息、冥想等方式来克服它。
当我们不再愿意反复表达,就意味着内心的卡点失去了被看见和被疗愈的机会。
对来访者的当前症状换一个角度,进行积极赋义,这是家庭治疗里面的一个重要技术。
心理咨询与日常聊天的区别在于心理咨询是非评判性的、非剥削的和有技巧的。
用“我重视这些问题,但是我不会被这些问题困住”的态度生活,修炼自己的平常心,也许你会对自己的问题有一些新的认识和领悟。
真正的安全感,来自相信自己有应对变化的能力,而非掌控一切的幻觉。
中国学生正以心理残疾为代价,换取所谓高学位
触摸,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正常需求”。喜欢触摸,不代表你“不正经”。
你可以像小朋友一样,松弛但不松解地玩起来,享受快乐,享受获得。
当我们不再回应外界的噪音,才能听见内心真正的声音。
自我提升的本质,一定不是做出某件事情、产出某种成果,而是让自己变得更丰富、更完善,成为更好的自己。
无论社恐社牛,都可能陷入社交硬撑。本文解析焦虑成因(内卷、完美主义等)并提供四型社交缓解策略,重获自在。
通过保持健康饮食、适当休息和激励机制等策略,我们可以更有效地管理认知资源,让大脑更愿意投入高强度的思考。
如何突破思维枷锁?3个建议:保持开放的心态;从找证据的思维转换成描述事情的思维;区分事实和观点。
#热点事件 715篇
热点事件,心理学解读。
#宠物与心理 61篇
主子们都在想什么呢?他们也会抑郁吗?他们也会焦虑吗?
#失恋寄存 121篇
失恋的不同阶段该如何面对?关于失恋、分手、平淡期的好文。
#鲁林希·文章精选 9篇
鲁林希,哈佛心理学硕士,《我是演说家》第五季亚军。
#Juno精选 15篇
Juno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