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拖延症晚期,期末还有救吗?
当我们做出克服拖延症的决定的时候,不妨跟身边的亲朋好友郑重表示自己战胜拖延的决心,让他们签名作证,也许就会提升我们成功的概率。
当我们做出克服拖延症的决定的时候,不妨跟身边的亲朋好友郑重表示自己战胜拖延的决心,让他们签名作证,也许就会提升我们成功的概率。
人不是机器,人需要休息,人更需要原谅自己,允许自己偶尔的懒惰。
完美主义并非成功的窍门,它更像是一个“挫败自我的脚本”。
需要进行足够的自我成长,通过觉察、体验、转变,从情绪管理到认知逻辑都发生变化,向“适应的完美主义者”转变。
完美主义被看作一种人格特质,它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情绪、行为,表现出一种力求完美的倾向。
一个人身上压力的大小与他/她完美主义倾向的强弱成正比。太追求完美后压力山大,反而坏事。
我曾经是个完美主义者,现在仍旧有些完美。不同的是,我曾经是个对内要求严苛,对外期待很高的完美主义者,因为对外求而得不到,导致异常痛苦,甚至深陷重度抑郁。
不需要总是有完美的言行举止,也不用等自己完美了才去恋爱,才去做事情,才去表达自己。慢慢放下完美主义这个枷锁,你的行动力就会慢慢释放出来,你对自己、对他人的容纳度也会更高。
“要么全有,要么全无”,这句话用来形容完美主义者最恰当不过了。
对于真实和完美,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此刻你在哪里,什么对你而言最重要,在这些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感觉。
成长不需要完美,只需要进步,假如有一种完美存在,那么你努力的每一个当下,都是完美的。
尊重自己的内心和节奏,不要被焦虑追赶着前行。失控也可以让人生充满惊喜,错误也可以帮助人成长。
完美主义可能是一个有益的特质,但它也意味着对自身的不满,还会让身体很紧张。而这些并不是全部,研究显示,完美主义还可能造成更大的危害。
当一个人过度追求完美时,则更易于产生焦虑情绪或者是抑郁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又会间接影响一个人的工作效率。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永远都不应该把工作做得完美,只是意味着,除非能够大大地增加影响力,否则不要把工作做得完美。
每个人大概都向往美丽和优雅,但我只希望,我们不需要为此“用力过猛”;我希望我们下一代的女孩,不要从我们身上习得“取悦者”的角色定位;我希望她们的自我价值感,不要依附于清一色的蛇精脸和骨瘦如柴的身体。
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无心犯了一个过错,别人都已经忘了你还自责。很有可能,你的内心深处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
你可能担心自己的成就对别人来说是坏消息,成功会招来嫉妒,担心自己会变得不受欢迎。
国际心理资讯 | 对完美的执着,本身就是一种病态
完成一件事情比完美更重要-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
完美主义者通常都有拖延症,为什么呢?怎样解决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