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总告诉我们要共情他人的难处,但过度共情,是不是可能对自己和朋友都造成伤害呢?
“杠精”,最爱做的事,就是揪着一个点坚决不放。即便让周围人显得尴尬和不爽,TA也还是乐在其中,所以,有人高呼“远离身边的杠精”。
别人挑剔你那是别人的事,是你无法控制的。但是否允许自己被挑剔就是你的事了。
会想象和别人冲突之后发生的争吵,弄得焦虑不安又告诉自己要大度,不要和别人争吵,反复思量,痛苦不堪。
同理心,就是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通过行动表现出来。
凡事有度,不委屈自己,也不伤害对方!
“拥有影响力的前提,是建立合作思维,时代的红利属于倾听者。”——《深度影响》
线上社交焦虑和线下社交焦虑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即对他人评价的过度在意,无人点赞和已读不回都是他人对我们负面评价的诱发线索。
在安慰别人之前花些时间注意自己的压力,不要总认为自己该做些什么,这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烦恼,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好。
对方发来的“哈哈哈”究竟是想要缓解无话可接的尴尬还是自己的真情流露,她/他到底是不是真的开心?
沟通的原则,就是沟通双方优势价值的交换提升。
10秒表达方法
为什么会出现高度情绪化的冲突?
如何表达愤怒而不是愤怒表达
目前为止,你收到过来自他人最大的认可是什么?
我们沟通的,不是内容,而是情绪。
当我们看见,疗愈就会慢慢发生,症状会逐渐缓解,如风飘散,直至消失不见。
有多少人对自己的室友是又爱又恨的感觉呢?在自己的关系同心圆上室友可以排在第几位?
“作”是一种状态,生活中,作的人很多,但是小作怡情,大作伤身,很多时候人们根本搞不清“作”的界限,结果落得一地鸡毛。
生命是一朵花,总是要凋零的,但在开放的时候,一定要绽放出最鲜艳的色彩。
#自带矛盾体质 6篇
矛盾的我:出门和在家,网络上和朋友圈,有两个不同的我。
#怎样学会拒绝? 9篇
如何学会睡“不”,拒绝他人又少一点内疚感?
#改变自己 12篇
不喜欢这样的自己,可是如何才能改变?
#高浩容精选 30篇
高浩容老师的精选内容。
#心理动力学 8篇
觉察自己的反应机制,尝试新的应对机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