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来了 去回答
2022-05-18 回答了:楼主好!💌看你的陈述,我是真替你着急上火,恨不得把你妈妈拉到一边去让她玩点什么牢牢吸引她注意力的东西,这样你才有可能发展出自己的穿衣搭配喜好来。看起来妈妈所有动作和话语都是在陪伴和指导你怎么穿衣搭配,但在我看来她是在“欺负”你,急死人了😅。📝首先回答你在评论区的提问“ 黑西装,黑裤子,就一定不能穿吗”,我的答案就是“当然能”。纯色西服成套售卖的,就是为了成套穿的呀!比如你去一个重大会议做演讲或做重要嘉宾,可能就需要这样的着装。📝那妈妈说“ 黑西装就不要黑裤子了,哪有一身黑的,像去祭奠死人的样……”又对不对呢?当然也对,因为穿衣搭配其实还真不在法律视野范围内,它只是社会上人与人交往相处,一些被赋予的约定俗成的意义——一身黑色西服套装通常被赋予庄严肃穆的意义,所以大家默认主要用于非常正式的公众场合穿着,有时候包括一些地方的葬礼。📝所以能不能穿其实需要考虑你要去的场合和从事的活动,因为穿搭配的确也得考虑这些风俗习惯。如果参加葬礼你穿个大红色超短裙去(你是女孩吧?我假设你是,因为男孩貌似没这么多可选择的怎么穿都不会出大问题),会被解读为不尊重逝者和逝者的亲人要遭人恨的。又比如如果你参加隆重婚礼却穿一身肃穆感的黑色西服,也可能被主人误读因为你的着装没体现对这对新人的贺喜。📝但除了这些重大正式场合和职业装需要考虑大家对服装赋予的已达成共识的意义之外,其余的时候真的没什么特别的限制的。着装风格的意义都是人类赋予的,我们很多时候喜欢红色觉得红色意味着日子红红火火很喜兴,但地球上有些区域则把红色和邪恶关联在一起,这些做法真很难说出对错来,所以怎么穿搭可以以你自己感受好为准。📝如果你不能立刻确认自己如何穿搭才是“对的”或“合适的”,那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去慢慢寻找对与“对的,合适的”的确定感。📝📍一是直接看穿搭类书籍、网络上的衣着和色彩搭配的课程来学习一些相关知识,如色彩搭配和款式版型通常会传达出一种什么着装感觉、这类感觉的服装在什么样的场合又具备什么样的社交功能,这样你选择自己想穿什么就大概有个概念了。比如你去面试,我推测你也不会选择在面试场合着一身运动便装,因为社交功能不匹配。📝📍二是更重要的部分:每次着装都尽量思考此次选择的着装想要为自己带来怎样的感受和体验?📝在相当程度上着装选择也是一个人的印象管理的范围,你如何着装也向他人传达出自己的审美情趣,表达出自己的喜好和性格。你想他人对你有什么样的印象,你的着装就可以帮你表达出来。比如同样的盛大晚宴,你希望自己在场上成为众人焦点的穿着,与你想要使人觉得自己内敛沉静的穿着是不一样的。没有什么颜色搭配一定是“不对的”——更精准地说,你喜欢的你想要的就是对的合适的。📝当然,人与人之间差异很大,你传达出去的信息,接收者可能会有自己的解读,例如这次你想穿全套黑色西服,但妈妈觉得不合适就是因为妈妈有她自己的解读。所以你可以问问自己:你想要穿全套黑西服是为什么呢?你去的是什么场合、你希望给到他人什么样的印象呢?如果你觉得这个选择符合自己想要的效果,那就穿去好了,妈妈的解读只是一种可能性,其他人还有更多不同解读的可能性的。🩸你不可能满足所有人都觉得你“穿对了”的标准,你也有权利向外传达你自己的着装标准。时尚不就是这样被创造出来的吗?📝在你没有过自己穿搭被指“穿错了”的经历的前提条件下,你要获得“按自己喜好确定自己穿着得体”的感觉,恐怕才是最难的——没有去尝试、没有亲历,没有过“对与错”、“合适与不得体”的感受体验,你不可能通过向别人寻求一个答案,就完成自己以后都能判断穿搭是否对是否得体的这个过程,因为这些感受和判断能力是在日常千百次尝试中经过各种体验慢慢发展出来的!📝所以,最后我想对你说的是:去勇敢地尝试,允许自己“穿错”和“不合适、不得体”,你会慢慢发展出到底怎样才是合适自己又是得体的感觉来。不管学什么都得经历试错——就如不摔跤就没法感觉怎么摆放运动自己的身体才能走路不摔倒一样:不尝试不犯错哪能知道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呢?📝📍我相信你现在觉得不懂穿搭的重要原因,就是一直被要求穿校服而没给你自己尝试的机会的原因,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妈妈总在评判你“错了”没有给你自己去尝试的机会,看起来她在帮你,其实她做的全都是在帮倒忙,这是我着急上火的原因。🩸重要的是要学习相信自己的感觉,理解自己的需要,去自己试着做选择并接受所有结果带来的感受。可以问妈妈的看法,讨论为何她持不同见解,但请牢记:这不意味着她的看法就是“对的”。🔖你的需要和喜好才是你着装选择的评判标准——这才是你最重要的事。以上。世界和我爱着你。💕 -
赵茹霞(赶路人) 去回答
2022-05-18 回答了:题主,你好呀! 非常理解你的心情和状态,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题主的失落、无奈、不解以及那种急切想要从这种关系中抽离的心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下: ▪ “他说自己找到爱的人了,现在只面临一个难题,双方异地…听到这个消息,我很镇定,但又很失落” 我想之所以“镇定”是因为题主其实明白迟早有这么一天的吧,所以当他说出找到爱的人的时候自己内心并无任何波澜,但是“失落”可能更多的是由于自己吧,毕竟也是动心过的人,虽然做好了有这么一天的准备但真的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又发现其实自己没有那么不在意 其实这都是正常的反应,没有必要太过在意,这些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消散的 ▪ “习惯了和他聊天,渐渐开始动心,日常生活总会想起和他分享…但现在,我知道应该减少联系了” 可见题主是个很理智的人了,虽然动心过,但目前情境下也是做出了合理的判断和决定,时间和分寸也掌握得很好 现在再来看下有什么好的方法去抽离出来: ▪ 保持距离 现在跟之前不一样了,“两天前他向我问候,我没有回复”这个就可以看做是保持距离的一种做法,当你跟他有意疏远的时候,其实他也可以感受得到的,慢慢滴他也会不那么频繁地去找你了 ▪ 把话说明白 虽然不太清楚两人之间是否还可以做朋友,这个要看双方的意愿(以及双方对于朋友的定义),但要把话跟对方说明白,让他了解你的处境(即自己不想要再内耗了,这个看自己怎么说,或者直言他有女友了要避嫌) ▪ 转移注意力 当把注意力都集中于自己身上时,对这件事的关注度就没那么大了,也就不会那么在意了 可以去试试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比如多跟朋友、家人聊天,去练练字、听听音乐、跑跑步等等 ▪ 相信自己 “我知道自己不够优秀,学习和他天壤之别,是个不能再普通的人了,也没有让人羡慕的容貌” 可以看得出来题主对于自己的评价时稍微有点低的,每个人的择偶标准和思维方式都不同,不必因为他没有选择自己就贬低自己,不认可自己,每个人都有各自闪光的地方,尽管做自己好了 欣赏你的人迟早会有一天来到你身边的,在此之前就不断地去做更好的自己好了,要相信自己呀!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对题主能够有所帮助,祝好! -
壹心理小耳朵 去回答
2022-05-18 回答了:你好呀!先隔空给你一个温暖的抱抱。能够感受到你不被理解时内心的委屈。能够感受到在与男友发生盾冲突时,他回应你的态度,让你很受伤,但你却没有在那一刻选择勇敢而真诚的说出你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也就是他的态度深深的伤害到了你,让你感受到了强烈的不被理解,不被爱以及你渴望他怎样做才能感受到来自他的理解,接纳和爱。尝试去觉察你选择压抑,隐藏自己内心真实情绪感受的背后是在担心什么,害怕什么,比如,担心被否定,被拒绝,被否定,被拒绝,对你来说是否意味着不被爱,被抛弃,而你内在是无法接纳和面对这一部分的,因为这对你来说可能意味着自己是糟糕的,不够好的,你说呢?在关系中别人怎么对你很大程度上都是被你教会的,你怎么对自己,别人就怎么对你。当你总是习惯性的压抑,隐藏,否定,忽视自己真实的情绪感受,那么你对待自己的态度就会暗示和引导他人,你是可以被随便对待的,因为你不会受伤。男友之所以会在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就提出分手,大程度上是因为他通过提出分手来更好的回应和满足了他内在被重视,被在意的需求,也就是每当他这样说的时候,你都会给予他更好的安慰,理解,接纳,包容。你说呢?所以,他随口提分手很大程度上成了掌控你的手段。我是答疑馆小耳朵莉莉,世界和我爱着你。 -
田莹 去回答
2022-05-18 回答了:题主你好,我是沐榕。从你的文字里,我看到了你的委屈,明明是单纯的依赖,却没有被家人理解,还被要求分手,这种强加给你的压力,似乎让你很愤怒,对吗?我有些好奇,你和男朋友是怎么认识的?年龄相差多大?是什么让你们互相吸引,决定成为恋人呢?或许这些问题也能帮助你了解自己为什么会选择他。那么再来谈谈你的困惑。🍀首先,你说妈妈认为早恋不好,甚至不允许你们聊天,只了解到男孩没上学就不认可你们。我能感觉你内心对关爱、 理解的渴望,只根据不上学就阻止你们来往,似乎的确不太具有说服力。我很好奇,你妈妈是怎么得知你谈恋爱的消息呢?平时你跟妈妈会怎么相处呢?会跟妈妈谈自己学习或交朋友的事吗?或许跟妈妈相处的方式,会影响你们对同一件事情作出的反应。🍀其次,你认为幸福或许不需要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你更向往纯粹的爱情,是吗?很赞赏你的乐观和纯粹,你还处在高中这样最美好的年级,有这样的向往说明你非常健康而且充满了活力。我曾经也有同感,恋爱带给我的幸福感,可以让我暂时放下生存、学习、工作方面的各种烦恼,不过当我年纪慢慢增长,特别是出来工作以后,就会发现有些现实的烦恼是不得不面对的,比如,没有家人给我零花钱,我得为了赚钱而付出更多时间去学习和工作,那时候别说在一起腻歪了,上班聊天耽误工作都会让我觉得有些为难。现在我已结婚生子,幸福的感觉不再是单纯的恋爱能给我的,而是家人吃得好穿得暖,能有时间一起外出旅游休闲。所以,我想说的是,金钱不是幸福本身,但一定是幸福感一定离不开经济基础。你们非常相爱,这是多令人羡慕的感情,分开了的确可惜。我想你一定也希望你们能够长长久久,是吗?那么设想一下你们希望的未来是什么呢?你现在还在读高中,将来或许还要去其他城市读大学,也会遇到更多人和事,你们会怎么应对那些变化呢?怎样实现你们共同的目标呢?或许这样想,能帮助你思考怎样恋爱变成真正的幸福。🍀最后,我相信你的妈妈是爱你的,她的阻止是真的只为了阻止,还是希望你在现阶段先好好读书呢?毕竟你变得更加优秀,才会遇见更加适合你的人,同样作为妈妈,我对我的孩子也有同样的希望。你可以找个机会,跟妈妈谈谈你对未来的期待,或许你希望的幸福跟妈妈对你的期待恰好重合呢?以上希望对你有帮助,祝你生活愉快! -
雪下的花儿 去回答
2022-05-18 回答了:你好呀,我是花儿~🍁(引用题主原话) 🐾(分步骤讨论) 🌳(问题关键) 🌸(新的想法/做法) 🌰(举例) 💖(世界和我爱着你)首先,想为你的深思熟虑点赞,二十四岁的你,会从多方面考虑问题,这非常好,这不代表我们有心里问题。还想给你一个拥抱,要考虑父母的感受,还同时要准备考试,似乎有很多事情需要考虑,这时候的我们,烦躁焦虑都是正常的。没关系的,我们慢慢来呀~首先,想与题主梳理一下:🌳 妈妈怀孕想要放弃,题主有些不知所措。🌳 如果妈妈打掉这孩子,题主会感到愧疚。🌳 如果妈妈生下这孩子,题主对未来思考。对于题主的这些感受,我有一些想法想与题主分享:🌸 这份愧疚来自哪里?我们愧疚的,可能是害怕这个决定,担心父母做出这个决定与我们有关。我们也会思考,父母是否是想要留下这个孩子,我们害怕将来,父母会用这个决定,埋怨我们。这份愧疚,来源于我们参入了父母的决定里。同时,题主试着思考,父母的决定一定与我们有关吗?不一定,或许在父母心里,他们也在做利弊的考量。🍁但如果他们生下这个孩子,虽然爸妈现在都很健康,但是等到孩子二十岁的时候他们以及是快八十岁的人了,他们是否有精力去扶养这个孩子,还有就是现在和我们那个时候养孩子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不仅是穿暖吃好这么简单的事情了。🍁🌸 用“谨慎”替代“自私”对于是否生下这个孩子,妈妈具有决定权。但我们可以帮助妈妈一起,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我比我的弟弟大16岁。弟弟现在小学二年级,我已然感受到,我父母没有年轻时的旺盛精力,比如爸爸体力已不足以带着弟弟打球爬山,这样其实不利于弟弟的成长。现在的教育,和以前的教育,确实也有很大的不同,我的父母与弟弟同学的父母们,也不一样。我的父母在现代科技教育的环境里,显得很吃力。所以呀,题主的考虑,是对的。同时,妈妈可能还要面临高龄产妇等等健康问题。我们更加谨慎,这不等于自私,我们同时也是在为父母考虑,父母的老年生活幸福快乐,也是我们想要看到的。🌸 建立边界,展望未来决定权不在我们,因为是父母,所以我们有担心。但最终,这是他们的选择,不是我们的。所以,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去想我们的未来,去想考研的事情,去做考研的事情。在这些事情汹涌袭来的时候,那试试看放下这些事,去散散心,去听听歌,去吹吹风,放松放松心情吧~让自己的身心愉悦,再砥砺前行呀~(欢迎找有弟弟的24岁的我聊天hhh)题主加油呀!祝好💖 -
解忧小栈 去回答
2022-05-18 回答了:你好,理解你的焦虑。首先,所谓焦虑,就是预期到未来会有危险。对于你来说就是担心未来隐私问题公之于众。如你所述,未来你成为公众人物,才可能会有这个可能。如果是普通人,作为传媒大学的学生,应该知道普通人的隐私是没什么人感兴趣的。所以,如果你的担忧成真,需要两个条件,你成为公众人物和咨询师不遵守职业道德。其次,成为公众人物,是不是就没有隐私了呢?成名以后也许有一定的可能。但是得出大名,否则就是让人曝光什么,恐怕都难。至于成名之前,公众人物被媒体报道从小到大的所有事情更是不可能的。媒体报道谁,是有目的的。否则就变成了浪费资源。从这一点看,想让媒体曝光“隐私”是挺不容易的事情。大多数的“隐私”被曝光,不如说是炒作的概率更高。再次,要相信咨询师的职业道德。不涉及伤害自己,伤害他人,违背法律的事情,咨询师是有职业伦理制约的。你所说的的所有的事情,咨询师是不会将之广而告之的,因为这样做,咨询师的饭碗就没了。一个不遵守伦理的咨询师,是没有未来的。最后,咨询师也没有精力记住曾经咨询的你这个人,只要你不提起,基本上咨询师的脑子里只有这个咨询案例。案例咨询师会记住,但是人基本上不太可能。因为作为来访者的你,今天还只是和大多数咨询师一样的普通人,和咨询师不一样的是,你不会见到很多的咨询师,而咨询师一定会见到很多的来访者。希望可以帮到你,如果还有困扰,建议去找咨询师解决。 -
🙋修为 去回答
2022-05-18 回答了:你好,有幸给到你些建议。看到了你的文字描述,如今你的状态是经过了十年的抑郁症并且成功痊愈,现在阶段是要面对人际关系涉及到亲密关系,也就是主要体现在爱情的层面。那么对于爱情这件事情,有两个模式是你内心当中认为是非常美好的——第一种是杨过等小龙女,即使他们分分合合数次但最终还是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另外就是一位法国的女士李丹妮,她与初恋两个人即使分别生活五十五年,但是他们内心当中牵挂着彼此,即使是到了80岁,两个人才能结婚,但他们最终的结果也是幸福的。 透过你感兴趣的这两种模式,我能够感受得到你对于感情是非常期待的,并且你希望也能体会到如此这般美好的爱情。 你希望有这样一个人,不论你做了什么样的错事儿,或是有什么样的困难,你们两个人都能够携手向前,内心一直有着彼此。即使可能现在没有办法在一起,但是只要双方都笃定你们是相爱的这个事实,就一定最终会走向幸福的婚姻,即使你们二人的年龄已经很大了。这其中包含了你对于感情,追求的那份安全感、追求的那份包容感,追求那一份“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这种感觉。 正如你所讲,你曾经喜欢上一个老师,之后随着你的成长,你分析出你只是缺乏母爱、缺乏安全感,所以你才会想跟她在一起,但是这并不是真正的爱他。只是一种类似于依赖的这一份情感。 所以说问题就来了:面对感情、面对爱情,你要如何去定义呢?这个是你要思考的问题。 其实从我个人而言,爱情是两个人作为不同的灵魂拥有不同的智慧相互碰撞,两个人相互吸引,觉得非常懂彼此,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在接触下来之后产生了怦然心动的这种美好情感。 那么你可能会讲了:我的内心当中的确有幻想过一位很理想的对象,可是现实生活当中可能并没有这样的人,或者我总是习惯性的把另一半都扮上我的思维逻辑,从而爱的可能不是她的本真,而是我头脑当中的这个图腾。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想说——我们与另一个人相处,我们要明白,我们是看重这个人,她是独一无二的,她是有自己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的。 我们头脑当中喜欢的对象,可能是因为我们阅读了一些文学著作,或是看了一些电视剧,或者是通过其他的方式了解到,原来还有这样一类人我们很欣赏,我们也希望自己能够与这样的人接触,可是我们喜欢的这个类型的人在现实当中是否真的存在呢? 并且我们喜欢的这类人群我们能否在现实生活当中接触到呢?人与人的相处贵在互相尊重,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对方,让对方按照我们的想法改变,或者是我们眼中的对方是我们幻想的喜爱人的样子,那样的话我觉得是对对方的不公平。 我们要明白的是:对方的特色,对方的性格是我们需要相处去了解的,也正因为有了这一份相处和了解,我们才可能发觉到她的独特之处。 这样的话或许自己把这个真心完全的交给对方、完全的信任对方,你们二人之间就会有了爱的流动,这种怦然心动的感觉我觉得是会实现的。 所以说面对你喜欢怎样的人,面对选取怎样的心态来看待你想要交往的对象,我觉得我们是要理性客观,并且要本着公平尊重的原则的。最后就是你讲到如果你喜欢上一个人,这个人的一举一动都会让你有很多的关注,一旦关注会让你产生痛苦。 比如说对方跟你的交流方式,甚至是微信的运动步数,你内心都会有一个自己的想法,你都会过度的去在意与解读她的步数变化或者她说话的内容是什么样的意思等等。 类似于这种,我想说你在感情当中所处在的境遇,是会体现出缺乏安全感,会有一种对方的一举一动你想完全的掌控的感觉。因为对方微信步数在变化,可是一早起来并没有告诉你她要去做什么,这个时候难免会让你有多想的想法出现。 再比如你跟她的交流的语言内容,可能对方并没有过多的意思,但我们担心对方对我们不满意,或者是在怀疑对方对我们的态度,这时我们也会有多想的情况出现。面对这个情况,我认为与对方经常性的互动,经常性的提问,并且阐述她的行为、言谈、言论带给你的真实感受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比如说你看到她的微信步数在变化在升高,你可以询问:我看到你的微信步数有变化,你今天是有外出吗?类似于这样的提问我觉得是可以有的。并且我们不要对对方的行为有过早的下定义的情况,要学着信任对方,并且当你们二人交流的内容你有一些不理解或者一些内容会引发你多想的这种可能,你也可以向对方表达:你的某句话我感受来看是这样的意思,想跟你确认一下,避免因为多想我们导致了一些误会。 类似于这样的,我认为你都是可以尝试和对方交流的,能够更好的降低你的焦虑担忧的这个指数,从而让你不再那么痛苦。并且你们二人的感情也会因此更加的纯粹,能够更好的彼此信任,携手向前。祝一切顺遂。 -
木子心 去回答
2022-05-18 回答了:题主你好!脑中想象一个男生爱着自己,这份“爱”好像已经影响了自己的生活。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吧。这种现象在青春期是很常见的,即使成人中也是有这种现象的。精神分析认为年幼的我们与母亲是共生而依赖的。当我们慢慢成大离开母亲,而心里却没真正与母亲脱离,我们的内心就会产生另一个我来代替母亲对我们的照顾,以及我们对她的依赖。这另一个我可能被我们想像成未来的男友或其他什人。当我们孤独、痛苦、无助的时候就会想象他们在安慰我们,满足内心被关爱的需要。心里咨询中也提到当自己痛苦时,可以双臂环抱自己,拍拍自己,对自己说:“宝贝,妈妈在这里,不用怕。”想想,这是不是小时候母亲安抚我们的模式。而你把她想像成了男友,亲密关系中除去自己的父母,最亲的就是男友或丈夫。所以,有这种想像是很正常的。当我们接纳现象时,我们就不会与脑中的想象对抗。为了让想象不影响自己的生活,我们可以以想象的方式与男友告别,如:“下次见,我现在需要去学习了。”让自己回到现实生活中。随着学习压力的减少,以及自我关爱能力的提升,我想,这种现象是会慢慢减少的。如何提升自我关爱能力呢?建议如下:(1)与父母或身边的亲人倾述自己的压力可以把学习或生活中的压力以及自己的感受与朋友或亲人分享,爱自己的父母是会鼓励、安慰我们的。(2)所自己的心事写下来书写与是自我治愈的方法,不妨去试着把每天发生的事,以及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以及应对的方法都写出来,看看,写完过后,心情是不是会好很多。(3)身体放松练习把注意力放在身体的各个部位,从头部开始,逐一放松。也可以深呼吸腹式放松,把注意力放在一呼一吸之间,想象把新鲜的空气吸进体内,把浊气呼出体外。还可以运动放松,如拉伸放松,跑步放松等。(4)试着自己满足自己的需求比如,当我们生病时,心想身边有一个人照顾就好了。这时,不妨想想,我现在有能力照顾自己吗?试着给自己倒一杯水,对自己说,“没什么,吃点药,好好睡一觉,就会好了。”当你觉得可以照顾和安慰好自己时,我们的内心就慢慢强大了,想像中需要安慰的人出现的次数就少了。这需要我们慢慢去体会。以上建议仅作参考,希望能帮到你。祝好! -
顾樱英 去回答
2022-05-18 回答了:看到楼主的问题,觉得很可爱,这或许就是你所说的”乖乖类型妈妈的孩子从小到大比较幼稚(像我)“我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或者遇到什么样的事情,会让你发出”作为少女型妈妈怎么去维护这三者的关系“的问题?亲密关系里最最核心的底层,或者说一个家庭的和谐氛围的背后,事实上就是爱的流动。每个人的个性、成长经历、教育背景都不一样,没有两片树叶是一模一样的,也没有两个人是一模一样的。同样,妈妈也有很多样的,并且随着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妈妈也会展现出不一样的一面,这些楼主说的都是对的。所以,要成为一名好妈妈,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啊~~”她将来是一位乖乖的 全心全意为孩子 为家庭 为婆家服务的妈妈,这也是我的妈妈“这句话很打动人啊,我们都不想成为这样的妈妈,但是,事实上,她是放弃了自我,成全了一个家庭。有一句话:”你以为的岁月静好,实际上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我也见到很多妈妈,曾经是奢侈品傍身,一旦有了孩子,就从来没有给自己买过一样像样的礼物了我也见到一些妈妈,从来不把孩子放在心上,孩子和她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到老了开始遗憾和后悔了无论别人如何,我们还是要把眼光回归到自己的身上:1、我想成为什么样的妈妈?2、我想经营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榜样的力量或许是遥远的,而自己内心的力量才是强大的。”为母则刚“很多妈妈从女孩变成女人的一瞬间,就是因为有了孩子。而她想成为孩子的榜样,于是不断的努力奔跑,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关于”厄尼普斯情结“,如果它存在了几千年,那么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实上是无法规避它的我们能够做的,就是给予家人爱,夫妻之间的爱是一个家庭的核心,孩子也会因为父母之间的爱而学会如何去爱别人,也知道如何被爱。事实上,这个情结对人的影响在于成年后,很多人会在潜意识里,找伴侣的时候依据父亲或者是母亲的样子因为父母对于自己的影响实在是太深远了,渐渐的,我们习惯了这样的家庭模式于是,在找伴侣的时候,下意识的找到的另一半,是具备父亲和母亲的性格特点的我们咨询的时候,也常常遇到:1、男生很讨厌妈妈不停的控制自己,管自己,最后选择的妻子也是这样的2、女生很不喜欢爸爸懦弱无能的样子,可结婚了很久之后,猛然醒悟,自己的老公也是这样的。所以,一个家庭父母之间的爱,会让孩子潜移默化的观察学习,最后刻在了孩子的潜意识里。如果,你想要未来女儿比较幸福,可以和先生之间常常有爱意的流动,给她一个好的童年教育情绪稳定的母亲,独立又自主幽默风趣的父亲,伟岸且负责父母亲之间关系融洽,氛围良好,这样的家庭,一定会教育出来有爱的孩子,未来,她也会寻找一个这样的伴侣,继续美好幸福的生活。如果,你是一个可爱的妈妈,就特别容易和孩子处成朋友,而先生也会因为你的可爱,等于宠爱着两个女儿女孩子在婚姻中不是特别的强势,反而会因此获得先生更多的怜爱。祝福你,拥有健康快乐成长的孩子,以及幸福的家庭~~ -
怡名 去回答
2022-05-18 回答了:亲爱的,抱抱你呀!面对出轨,真的很难很难。很愿意陪你梳理一下,希望对你有一点安慰和启发。 1、尝试静下心,想想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 在面对老公出轨时,作为妻子会有许多情绪,许多不甘。就像你说“我也是在离婚和不离婚之间纠缠,想离但是又不想这么便宜他”。这是我们常会有的想法。凭什么这么便宜他?甚至是让小三如愿?这样想,我们更容易纠缠不清。这时,有一个小方法,就是先不管别人,先问问自己想过怎样的生活?希望生活是怎样的?如果与老公还有感情,老公也愿意回归家庭,我们有没有足够的勇气去选择原谅和包容,并且愿意去重新相信他,而不是一直吵架。试想,即使老公回来了,这件事一直横在你俩之间,如果只靠吵架才发泄,可能两个人越来越远。或是现阶段,哪种方式能让自己好受一些?这时候,不妨自私一些,多照顾自己的感受,暂时不想看到他,就与他保持距离。我们还需要想,我们纠缠,虽然让老公难受,但是不是也影响了自己的心情?如果暂时还分不开,可我们对这段感情已经不抱希望,那么我们可能积攒起离开这段婚姻的力量。换个思路,与过去的伤害告别,或是与他分开,这并不是便宜了他,而是为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做的选择,面对全新的生活。 2、尝试一念之转。拜伦凯蒂说:“造成我们痛苦的,并非问题本身,而是我们对问题的想法。” 我们虽然一直想要放下痛苦的念头,却从未奏效。《一念这转》这本书,推荐给你。书中有四句话:那是真的吗?你能百分之百肯定那是真的吗?当你持有那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呢?没有那个想法时,你会是怎样的人呢? “转念作业”会让我们看到我们认为不该发生的事“应该”发生了。它应该发生,是因为它的确发生了,世上已无任何想法能改变得了它。这不表示要我们宽恕它或赞同它,只意味着我们可以看着事件,既不抗拒,也不因为内心挣扎而迷失方向。 没有人希望老公出轨,但是,一旦发生了这些事情,我们要学着不断事实斗争,而是学着向事实臣服,并且开始用积极的态度来采取行动。虽然我知道这很难。 3、自我成长,积极面对。 一个人活的好不好,过的滋不滋润,和他的婚姻状态没有关系,只和他自己的幸福度有关。 梳理清楚我们目前的主要困难。无论做什么决定,都是被允许的。只是这个决定是帮助自己的,而不是为了惩罚老公的。比如,他在这个家,可以帮助照顾孩子,或是提供经济保障,那么在自己没有做好离开的准备时,就可以先维持这样的状态,而不是去争对错。疗愈出轨的创伤并不容易,需要智慧,也需要时间。慢慢来。 当我们不再把自己的幸福和某个人绑定,我们为自我负责,那时,可能一切就慢慢改变了。 亲爱的,这是一条并不容易走的路。但相信你一定可以。 祝福你呀!世界和我爱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