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赫兹 鲸鱼社工 去回答
10-11 回答了:题主你好~我明白你现在面临的困惑和压力。高考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做出是否复读的决定确实需要慎重考虑。
首先,你从小学画画,这说明你对美术有着深厚的兴趣和基础。虽然应试美术并没有取得理想成绩,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的艺术天赋和潜力就此被否定。如果你真的热爱美术,并且希望将来能够在这个领域有所发展,那么复读可能是一个值得尝试的选择。
然而,复读不仅仅是学业上的挑战,更是心理上的巨大考验。你提到担心再次遇到不好的老师、复读压力大以及身边缺乏支持。这些都是现实的问题,需要认真考虑和准备。可以先问自己几个问题:你是否愿意再花一年的时间全力以赴?你能否找到更好的学习资源或指导?你是否有信心面对可能的挫折?
如果决定复读,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轻这些压力。例如,积极寻找可靠的培训机构或在线课程,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更多资讯和资源。同时,也要注重心理调适,设定合理的目标,不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寻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的理解和鼓励会让你更加坚定和自信。
另一方面,如果你选择接受目前的录取结果,上三本或大专也并非不可行。在当今社会,学历固然重要,但个人能力和实际经验同样关键。你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在大学期间争取各种机会,如参加比赛、实习、交流项目等,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此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继续提高美术水平,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无论最终选择什么路径,都不要忘记最初的梦想和热情。每条路都有其独特的风景,只要你用心去走,都能收获成长和进步。不必过于焦虑,相信自己,有时候勇敢迈出一步,就会发现前方的路比想象中宽广得多~ -
叶小樱 去回答
10-11 回答了:你好,我是小樱,十分荣幸有机会能回答你的提问~
从你的描述之中,我看到了有些可能会产生冲突的地方。你说你找同门问问题,她从来不会正面回答你,但是她在组上表现出来的并不是这样,在组上她愿意回答问题。而你也说到,你特别敏感,不想和别人透露信息,别人问你你会感觉烦。
虽然就目前的信息而言,要说这两者之间存在什么必然的联系或许也有些牵强,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的就是,语言和行为表现的不同,会对人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比如说,你因为不愿意透露自己的信息,而用了一种比较强硬的方式拒绝回答,在你看来这一行为可能是对自己的保护,但是在其他人的眼中,或许就可能被解读为冷漠、高傲、脾气差等负面的形象。以至于之后他们所看到的你,就不再是那个真实的你,而是那个被他们进行思维加工后的你了。因此,他们每每看到你的时候,就会涌现出对你的负面印象和评价,并由此产生出与之相对抗的行为。可能就会表现出不正面回答问题的这种形式,当然,这也仅仅只是通过目前已有的信息进行的推测,不一定是实际情况。
而与之相反的,也可能是你对同门的行为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误读,而导致的对她的误解。比如说,项目报名的那件事,她如果只是反问道你也要报名吗?这个或许对你来讲可能是你所不想透露的信息,但是对于她而言可能也就是随口一问,或者只是想借此跟你多聊两句而已,不一定是故意来套你的信息。停车的事情,对于她而言可能也会有不一样的解读,包括她不知道你不知道有其他门的存在,就很有可能没能理解到你想要表达的意思,她也就只能“已读乱回”,如果把问题改为“还有其他门可以进来吗?”或许情况就会不一样了吧。
当然,如果你们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或是矛盾的关系,单纯地就是在找茬也是一种合理的推测。
不过,如果你想要能够比较好地和她相处的话,可能就需要先去回想一下,你们之前的相处模式当中,是否存在上述的情况。有的话,可能就需要调整一下你的应对姿态或者是语言措辞,尽量不要让对方对你产生不好的误解,并且可能需要想办法的解除误解。另外,你也可以向她明确表示,不喜欢她的这种反问,虽然不一定能有什么效果,但是明确地表态也是很重要的,至少不容易加深别人的误会,比如说什么平时看着好好地,突然一天就闹翻了什么的。明确地表态,也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误会的产生。
希望我的回复能对你有所帮助~(*^ω^*) -
Selenaxu 去回答
10-11 回答了:🎈亲爱的姑娘,诊断为中度抑郁和躯体化并出现幻听的你,一定很不好受。但请记住,不要觉得自己没救了,中度抑郁是可以通过治疗得到改善和康复的。其实这个世界上方法永远比问题多。🫂
💊目前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可能有多种原因。一方面,药物发挥作用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可能还未到药物充分起效的时候。另一方面,不同的人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也许需要调整药物的种类或剂量。这些都可以自己每天感受一下身体,及时和医生沟通以做最合适的调整。 兼听则明,多看看也多等等。
👩⚕️除了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也非常重要。可以考虑找专业的心理治疗师进行认知行为疗法、人际治疗等,帮助你处理情绪问题、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和应对方式。咨询师会抽丝剥茧,帮你找到自己卡顿的根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细小处做点自我小调节:
🌟一、调整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这有助于稳定情绪和恢复精力。
✔️适度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等。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改善情绪,减轻躯体不适。
✔️健康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全谷物、优质蛋白质等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过多摄入咖啡因、糖分和加工食品。
🌟二、管理情绪
✔️情绪表达:当感到难受时,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可以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大哭一场,或者通过写日记、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深呼吸和放松练习:当情绪激动时,尝试深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感觉上,慢慢放松身体。也可以进行渐进性肌肉松弛训练、冥想等放松练习,帮助缓解紧张和焦虑。在冥想过程中,顺应身体的感受,该哭就哭该歇斯底里就歇斯底里。
✔️积极自我暗示:用积极的语言鼓励自己,如“我可以度过这段困难时期”“我有能力战胜抑郁”等,增强自信心。
🌟三、建立支持系统
与家人和朋友沟通:如果有你觉得还很温暖可靠懂你的亲人朋友,向他们倾诉自己的感受,寻求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他们的陪伴和关心可以让你感到温暖和安心。但如果给你的不是可靠安全感觉就还是找些外部资源支持。比如加入抑郁症患者的支持小组,与有相似经历的人交流,分享经验和应对方法,互相鼓励和支持。
🌟四、培养兴趣爱好
✔️找到自己喜欢的活动:尝试新的兴趣爱好,如阅读、音乐、手工制作等,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些活动可以帮助你转移注意力,减轻抑郁情绪。也可以多点志同道合的朋友。
✔️设定小目标:为自己设定一些可行的小目标,如每天看几页书、画一幅画等。当你完成这些目标时,会有成就感,有助于提升自信心。
🌟五、关注当下
✔️正念练习:通过正念练习,学会关注当下的感受和体验,而不是过分担忧未来或沉浸在过去的痛苦中。可以通过专注于呼吸、身体感觉等方式进行正念练习。
✔️感恩练习:每天写下几件让自己感恩的事情,培养积极的心态。
💕记住,自我调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耐心和坚持。如果你的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自杀等危险想法,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战胜抑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坚持下去,情况会慢慢好起来的。💖 -
逆风花似不落 去回答
10-11 回答了:亲爱的朋友,我能感受到你所经历的痛苦和挣扎,成长在一个充满争吵和苛责的家庭中,你的感受是如此的沉重和复杂。你所描述的那些场景,那些被误解和不公正对待的时刻,它们在你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你所经历的每一次责备、每一次不公平的比较,都可能让你感到自己不被看见、不被理解、不被爱。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不得不学会隐藏自己的感受,去迎合他人,去努力证明自己的价值,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力量啊。
你所表现出的自我价值感低落、对人际关系的恐惧、以及对犯错的极度恐惧,这些都是你为了适应那个艰难环境而发展出的生存机制。你的内心充满了对爱和接纳的渴望,但同时又害怕再次受到伤害。你所经历的每一次失败尝试建立关系,都可能让你更加坚信自己不配拥有幸福。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你所描述的成长环境对一个人的自我认知和情感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家庭系统理论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模式对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你的家庭中,父母的争吵、重男轻女的观念、以及父母对你的态度,都可能在你心中种下了低自我价值感和不安全感的种子。这些感受并非你个人的失败,而是你适应了那个环境的生存策略。
我们的思维模式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你所经历的批评和比较,可能让你内化了一种信念,认为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这种信念在成年后可能表现为对人际关系的恐惧和自我价值的怀疑。我想邀请你一起探索几个问题:1. 你认为自己身上有哪些优点和长处?2.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哪些时刻让你感到自豪或快乐?3. 你希望在人际关系中实现什么样的改变?
现在,不妨给自己一些时间,去理解和接受自己的感受。你不需要急于改变,而是要先学会接受和关怀自己。可以尝试一些放松的活动,如深呼吸、瑜伽或冥想,帮助你缓解紧张和不安。每天花时间去思考和记录自己的优点和成就,无论大小。这有助于建立和增强你的自我价值感。
学会为自己设定界限是非常重要的。这可能意味着学会说“不”,在感到不舒服时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及远离那些对你有负面影响的人或环境。尝试建立一个支持性的社交网络。这可以是朋友、同事,或者是参加一些兴趣小组或支持团体。与那些能够理解你、支持你的人在一起,可以大大提升你的幸福感。
如果你感觉需要专业的援助,也可以考虑寻求心理咨询帮助。一位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可以为你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帮助你处理过去的创伤,学习如何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和人际关系。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技术,你可以学习识别和改变那些负面的思维模式。例如,当你发现自己在进行自我批评时,试着用更积极、更现实的想法来替代它们。
为自己设定一些小目标,并庆祝每一个小成就。改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每一步都值得肯定。给自己正面的激励和奖励。当你完成一个困难的任务或达成一个目标时,给自己一些奖励,这有助于提升你的自信心和动力。
改变不会一夜之间发生,但每一步努力都是向前迈进的一步。你已经勇敢地迈出了寻求帮助的第一步,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成就。继续前进,相信自己,你有能力创造一个更加充满爱和接纳的未来。加油! -
罗美漫 去回答
10-11 回答了:你好,我看到你的问题——父母对我时好时坏,要怎么区分是不是爱?听起来这个问题深深地困扰到你。
如果父母都是人格健康,情绪稳定的人,这样的父母就能够给予孩子稳定持续的爱。尤其是在情绪上,会更加平和温柔理性,不会动不动对孩子发火指责撒气。孩子能感受到持久稳定的爱,就能够确定父母是爱自己的。
如果父母本身人格不够健康,内心有创伤,不能很好地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或者父母关系不和谐。这样的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时候,如果他自己的情绪问题出现了,就会出现爱无能的表现。也就是那个时候,他没有能力来爱孩子。不仅如此,爱无能的父母还会用一些过激的言行来伤害孩子。
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是每个孩子的渴望。当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让孩子感觉到受伤,孩子就会怀疑是否被爱。一开始孩子都会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以合理化父母伤害自己的行为。这样就可以“证明”,父母是爱自己的,自己就会感到满足和心安。
但爱无能的父母养育的孩子,是长期感受到缺爱的。这样的程度,会使他没有办法再继续,合理化父母伤害自己的行为。于是就会反复纠结——父母到底爱不爱自己的?有时候爱,有时候好像不爱。为什么可以既爱又不爱呢?
当认定父母不爱自己,就会感到痛苦。
其实要化解这种痛苦,只需要做一个转念。那就是把父母不爱“我”,变成父母不懂“爱”我。“不爱”有主观能动性的意思,意味着父母不想爱孩子。而“不懂爱”,是客观性的。在哲学中,客观指不依赖于个人意识而存在的事物或情况。
放在爱无能的父母身上也比较符合。因为爱无能的父母,在伤害孩子的时候,往往带有无意识性,也就是他们自己不觉得对孩子造成伤害。他们固有的认知,糟糕的经验,使他们将一些错误的事情,习以为常,甚至觉得是正确的。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父母一辈子等孩子的一句感恩,孩子一辈子在等父母的一句道歉。
所以,如果你从父母那里感到受伤,想要等到父母的道歉,是不太容易的。但你可以学会减轻自己的痛苦。那就是,看到父母的局限性,明白父母有时候就是不会好好地爱自己的孩子。那个时候父母没有能力,并不是不爱。接纳这样的结果,与父母和解,然后好好地爱自己。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用。 -
中和听心 去回答
10-11 回答了:你好。
1、我从个人做家长的角度来看,07年的男孩,才17岁,确实有点年龄太小,可不可以到18岁以后参加工作呢?
我内观了我自己,我家孩子20岁,现在还在上学,没有工作。我也不着急要他工作。可能根据我们家的情况,我们还负担得起他的学费,我们还想让他继续深造学习,学到一定的程度,才有可能找到更上一层阶的工作。这是我根据我家的情况,对孩子做出的判断。所以我就想,如果把你想成我家的孩子,我觉得17岁是该多学习技能的时候。如果去找工作,技能不足的话,也找不到较为满意的工作,只能找一些没大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不知道我的观念,适不适合你家的状况?
2、我从17岁的孩子要参加工作的角度,感想了一番,不知道能否理解到你。一个17岁,自认为还没有完全学到技术娴熟,无法独当一面,不能完全胜任工作的情况下,就开始行动去找工作,对于我来说是有恐惧心理的。我是觉得自己做不到可以胜任工作的,但是抗拒家长的行为,我又觉得无力。
尽管在找工作之前,对自己有一些信心,毕竟工作尚遥远。当真的去落实工作的时候,我就觉得会诚惶诚恐。我觉得我不行,我不能去,我不能适应工作岗位,没有工作能力,更没有工作经验,心里没底。我没有适应工作关系的能力,无法与同事们共处,极可能因为无能被同事和领导诟病。我觉得这些问题都让我寸步难行,觉得外面的世界是恐惧的,家里感到安全。让我独闯世界,我真的没有那个本领。
3、当家长没有能够理解到我们,我们可以坐下来和家长交流沟通,谈谈自己心里的想法。如果我们不说不表达,家长是不可能知道我们的感受。我们去参加工作,如果达不到职业要求,会给自己造成阻碍。
希望家长能让我们踏实的再学一段时间,如果可能的话允许我们工作岗位上观摩一段时间,实习一段时间,然后再进入实践。就像一个人在引领我们,再手把手的教我们一样。
毕竟17岁这个年龄是不需要着急找工作的年龄;毕竟一些技能没有练熟,工作会很吃力。所以我的观点是,或许你需要沉下心来,把技术技能学好,然后再多多练习,然后再进入工作状态。
4、这有点就像我在学习了八年的心理学之后。如果让我在没有练习的情况下,去突兀的接这个职业,这根本是不可能的。我在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练习,操练了很多次以后,才敢进入实践。我之前担心的就是误人误己。我想,学习心理学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快捷途径。希望家长能够理解实际状况和你的想法,和你一起慢慢的开启职业之路。太快的话,或许对人对己都不是一个好的状况。
世界和我爱着你,你也要好好爱自己。 -
Evan 去回答
10-11 回答了:题主,你好。我是Evan,一名精分流派的咨询师。 从题主的描述中,能感受到题主的焦虑与不安等负面情绪。题主当前所面临的紧张不安感、对他人看法的过度在意、以及在亲密关系中的不安全感等问题,都与题主原生家庭中的经历有着深刻的联系。 也许题主的原生家庭对题主有着不好的经历,题主在童年时期经历了父母间的争吵和不安,这种环境让你感到无助和恐慌。这种经历在题主的心灵深处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导致你在成年后仍然难以摆脱这种紧张感。 原生家庭环境的培养,肯定会对我们造成影响。由于童年时期缺乏足够的情感支持和肯定,题主逐渐形成了对他人看法过度敏感的心理模式。题主害怕被他人挑剔和指责,担心自己无法满足他人的期望,这种心理模式让题主在社交场合中显得不够自信,甚至影响了题主的职业发展。 父母之间的相处也会让题主学会了一点,关系中的相处,并不可靠。原生家庭中父亲对母亲的态度让题主对男性产生了不信任感,这种不信任感进一步影响了你在亲密关系中的表现。题主很难建立起稳定的亲密关系,对男性持有防御性的态度,导致你在情感上感到孤独和不安。 面对原生家庭的影响或者污染,题主先需要通过自我觉察来认识自己内心的情感需求和冲突。尝试通过写日记、冥想等方式来深入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和恐惧。同时,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和过去的经历,不要过于苛责自己。 对自己不要过于苛刻和严格,要更多的宽容。题主需要努力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摆脱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题主可以尝试通过参加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同时,要学会设定界限,保护自己的情感边界,不被他人的评价所左右。 如果题主通过自我努力难以摆脱困境,你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题主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和冲突,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技巧。同时,心理咨询还可以帮助题主建立更健康的人际关系模式,改善你在亲密关系中的表现。 尽管题主在亲密关系中感到不安,但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对于你的成长和改变至关重要。尝试与那些能够理解和支持题主的人建立联系,让他们成为你成长道路上的支持者和伙伴。同时,要学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与他人建立更深层次的情感联系。 自我的提升能有效的帮助我们从原生家庭的影响中走出来。题主需要努力培养自我成长的能力。通过阅读、学习、实践等方式来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增强自己的内心力量。同时,要学会面对挑战和困难,勇敢地走出舒适区,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 也许题主当前所面临的困境与原生家庭中的经历有着深刻的联系。但通过自我觉察、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以及培养自我成长的能力等方式,我相信题主肯定可以逐渐走出困境,建立更健康、更自信的人生。我想告诉题主的是,我们都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要题主愿意付出努力和坚持。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题主。 -
橘盛 去回答
10-11 回答了:题主你好!
分享温暖的抱抱
您的困惑:“老师您好,我是07年的男孩子最近主要以互联网方式提升学历学习心理学我遇到的问题是:前几天,我还是想去工作的,这几天我嫂子说今天带我去服务区找工作,我听完之后,不知道说什么,心里有点压抑,头还有一点疼然后我就说我还没缓过来,我妈说你还没有气了是吧,前几天还是很好找工作的,最好是包住的。这几天跟没动力一个样,天天想躺在床上我妈说这个星期六下午和我姐姐一起去服务区看看感觉有点压抑一直想躺在家里有点累这该怎么办呀”
呵呵,不算老师,算个朋友,我们好好聊聊。也感谢您的倾听。
我最近遇到一名学生,在班里竞选班干部,和同学们发生了冲突,然后情绪失控,接下来就是长时间的卧床。我去看了,吃东西很少。然后 总体呈现的状态,总是要请假,回家,调整。
我们聊天的时候,我问她,你能感到同学们怎么样看你吗?她说没感觉。我说你感觉到自己的愤怒吗?这种愤怒为你造成的伤害?她长时间的沉默。学生工作其实很好做,但是失衡状态的学生工作,变得小心翼翼。她能准确感觉到我的小心翼翼。我有时候甚至在想,就是因为她生病,她争取到很多特权,身边人对她的照顾,让她变得更通过生病这件事情,掌控主动权。
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力量没有那么大,找不到工作一次次失败,失败之后,本身情绪不好会引发身体上的疾病。失败生病,也可以得到更多的关注。有时候觉得自己对自己的健康很无辜。换个角度看看,明知自己身体不好,为什么不通过锻炼身体改善呢?我们就是不经意的为了关系伤了自己。
最近学到一个理论,他把一个人的状态分成了四种,自恋自我,愤怒自我,退缩,迫害幻想。我就想我这个学生,她的自我一定非常强,自尊心很强,内心迫切的想搞好人际关系。但方式方法出了问题。强大的自我是不需要分输赢的,是一种可高可低的接纳。并不会因为你的社会地位的变化产生改变。前一秒你是受人瞩目的明星,你的地位很高闪闪发光,后一秒在参加学术讨论时候,你的学生把你批评的体无完肤。如果观点对接纳。仍然接纳,并不会因为别人地位比你低而产生不适感。当自我足够强大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个循环就会终止。不会愤怒,也不会无力。也不会迫害。
然后,我就觉得很好玩,人总是在自我和关系的两个世界游荡。
有的人为了关系,牺牲自我;
有的人强大自我,滋补关系。
你以前活得很开心,新的环境不适应。并不是你遇到差的关系。是以前的关系里,有很强大的自我的存在,滋补了你,让你活得比较幸福。新的环境,虽然没有以前呵护你的关系了,但却给了你自我成长的空间。
所以,当孩子无力感的时候,很可能还是自我出了问日。这个我没有足够强大。过多的关爱反而会影响自我成长。给出空间,让孩子自己探索才是好的方法。 -
🙋修为 去回答
10-10 回答了: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修为,有幸给到你些建议。
看到了你的文字描述是比较详尽的一份自我觉察,通过你的自我介绍当中我了解到,首先你是独生女,在你的内心当中会觉得你已经成为了父母的工具,而且你想和父母分离,但是又无法分离。
你心里面其实有一份拧巴在,比如说在你和父母接触的过程当中,你的内疚感、你的自责情绪,以及你内心的这一份想逃离想逃避的那种感觉,是会条件反射般的产生,而且当你没有出现在你的父母身边的时候,你的那一份责任心又会有所体现。
这时你会觉得自己是不是没有尽到一份孝顺的情谊,自己就是不正确的,很大程度上你对自己有很强的一个否定,在其中不知道你是否有这一份感觉。
在结尾处,你有一个疑问——想了解你内心当中是什么原因给你自己创造了这样的困境。
这的确是一个困境,那么这个困境源自于什么?我们就要来分析了,你内心当中对于父母从小给到你的这样的一份定义,小的时候,你其实是反抗的,但是随着时间的久远之后,你内心可以进行一个回看,复盘是否你在不断的接受这个事实呢?
就好比说从小每天你是被挨骂,各种被挑剔指责的,而且是父亲发泄情绪的垃圾桶。
其实我们客观来看,我们站在已经长大的大人的角度来看,甚至说你已经有了孩子站在一个家长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这样对自己的子女。那么源自于什么原因?
源自于我们内心当中对他人是经常喜欢贴标签下定义,而且自己内在的情绪是否还非常的不稳定,源自于这两个方向。
带给孩子的是什么呢?也就是从你家长的角度来说,带给你的是什么呢?
其实最初我们是想反抗的,我们是不认同的,被挑剔,被指责。我们小的时候有如一张白纸,其实我们什么错都没有犯,甚至说什么事儿都没有做但是就会从天而降的指责谩骂。
这个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委屈一下子,内心当中就慌了,大脑就空白了,甚至说那一个瞬间安全感缺失,甚至委屈的想哭。
那么我们的恐惧,我们的担忧,我们的害怕,在第一反应的时候是这样出现的。但是如果一个人长时间的给到我们这样的压力之后,我们再不能够逃离这样一个人物的管辖范围内之后,我们是否出现了在不断的接受这个事实呢?然而,这个并不是事实,只是对方在他的角度层面,对我们的一个定义,对我们的一个标签,我们在这个环境当中不断的被对方内化到我们的内心,从而觉得是不是对方说的就是对的呢,或者说这样长时间的如实指责我,而且母亲也经常跟我说他的不容易,那么是不是真的我的出生就是错误呢?或者说我的出生是不是就应该成为他们的垃圾桶呢?
我们就会有一份质疑了。
从最初我们非常笃定的就是要坚持自己的观点,到后来随着时间的加长,随着沉浸在这个环境当中的这样的事件的一个实际内化,导致我们是慢慢的在间接的去接受。但是心底里本质的内在小孩是不喜欢的,是委屈的。
但是我们通过大脑把我们的内心封闭起来了,或者说把我们的那些小孩关起来了,让我们有一种假象,说我们内心能接受我们本应就像家长说的那样,应该如何如何…是否有这样的一个阶段出现过呢?
面对这样的情况,首先我们来逐一的分析。
你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个躯体症状,比如便秘15年以上,肩颈有压力就会酸痛,而且身体也会动过多次的手术。这三方面我相信是最主要的,三方面还有很多的小细节,同样是源自于我们的情绪的一方面的改变。
对于便秘这一件事儿,其实是一个压力,或者说一个焦虑导致的,焦虑会让我们的胃肠功能有所紊乱,而且15年以上,你的年龄具体是多大呢?是不是能够匹配在最初被指责的那个阶段的年纪呢?
再有就是肩颈有压力酸痛这个事儿,肩部其实是我们的责任与担当方面的一个象征,有压力就说明家长在一方面觉得我们可能出现的不是时候我们存在的意义并不大,没有给他们带来等等的优势。
这样的话我们会觉得说,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尽孝心。作为子女,面对家长这样的权威,我们应该做点什么?这一份责任感一下子就有所体现了。
所以说,当他们的情绪波动,我们内心的这一份压力就油然而生了,你就会有酸痛的感觉。
再有就是你的多次手术的问题。其实你多次的手术,我们要客观来看如果说觉得哪个地方不舒服,经过检查可能会有一定的。比如说肿瘤也好,肌瘤也好,或者说是其他的结节也好,那个时候我们觉得好像把治标的这件事儿给他完成了可能我们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
但实际上我们在做了手术之后,是不是这种之前动过手术的部位还是会有所难受呢?或者说一检查之后发现好像有反弹,好像又复发了。
其实我们人对于气血的运行是有很大的一个讲究的。气血的运行,我们能够诱发一定的疾病,就像你说的,对于手术的事儿,是否如我上面所讲的这种情况呢,就是做了手术之后还会有其他的,或者说与之前一样的这样的实际情况发生。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要一定要引起重视了,就说明本质上并不是疾病本身带给我们的难受,而是说我们的压力,我们的躯体化症状,内心的一个心理因素带给我们很不好的感受以及这样的一个实际情况。
接着我们来看你的父母究竟从小到大是如何对你的,以及当时你内心是如何所想,并且我们未来要以怎样的一个心态状态来面对,从而让我们整体变得更好,毕竟说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孩子,其实自己的身体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当我们把内心这个部分捋清楚之后,我相信对孩子这一块我们也能够作为母亲,能够给他更好更多的爱,而不至于说后续我们醒悟,可能有些后悔。
首先是你的父亲,你的父亲对你是有打骂,但是母亲这个部分他并没有站出来帮你去对抗,一直都是以她自己为主。
其实小小的你,当时肯定是害怕而且很委屈,可能你父亲一个不开心就会与你火冒三丈,但我们当时其实内心多么希望有这样的一个母亲能够呵护我们,甚至说不用去对父亲硬碰硬,而是安慰我们抱抱我们,我们就可以说是很满足了。
可是你的母亲并没有这么做,而且还说她不离婚是因为你,本身我们就很害怕,并且对你的父亲难免会有敌意、恐惧在里面,这样你的母亲会觉得因为你她不离婚,你内心又加了一份责任感。
以及会觉得说是不是自己是多余的,本身她和你的父亲关系并不太好,而且都想离婚。但考虑到你,她才不做这个决定,就好比说她自己本身应该做到的事情,但是她自己没有办法下决定,而是把这个锅甩给了你,会有这样的一个实际情况在。
那个时候你会觉得自己本来挺委屈的,还要承受他的这一份压力。但小小的你会觉得说她受不了而且呢命太苦了,这使得你很内疚。
其实这个情况我们是在被她的这样一份言论长期催化之下,我们头脑的一个想法的转变,其实在最初你并不是这样想的。
我们客观来看,现在站在大人的角度来看待我们的过往。
如果说在婚姻当中,一个女性长期的忍受不了这样的一个配偶大骂自己或者给自己压力,但自己又不能做出离婚的这样一个举动。我们能够分析出,首先她可能是无依无靠的,其次她也是缺乏这一份勇气。
再其次她内心当中可能也不知道该怎么办,默默的忍受,对于婚姻经营以及育儿的知识会欠缺,但她又觉得不甘心,反而想找一些事件去把这样的一份情绪给它分解掉。
那么小小的你就成为了你的母亲当时分担的这样的一个人,并且她从来看不到你,只能看到他自己,看来你当时就如我所说,希望得到一个安慰的拥抱,都可能是奢望。
对于你的这个家庭的实际的情况,其实他们两个人的婚姻本质问题也很关键。
他们两个人日常的一个交往模式,你内心是否也会有一定的想法呢?或者说深受其害呢?你也可以多跟我讲讲,你父母之间的一个交往关系,以及你最初小的时候,面对他们如此的结论,你内心本质有怎样的想法,而不是后来觉得的他们可能都各有苦衷,可能觉得我们应该理解,应该体谅。
再有呢就是你能够自我觉察到,你对父母有大量的愤怒,是因为童年你没有得到很好的对待。而且你的父亲是借着孝顺的名义去要求你很多事情,但其实你已经被他伤害了很多,想要笑脸相迎,想要我们真正的心甘情愿的去做一些事儿。
其实我们心里面是非常不舒服的,压力也很大,因为本身他带给了我们很不好的人生经历,反而没有与我们进行一个长谈,或者表达一下过往他的一个愧疚、内疚、自责,现在反而以孝顺来要求我们做一些事儿,这个时候你心里面是有反抗在的。
毕竟我们已经长大,而且我们还是孩子的母亲,这个时候我们已经知道如果要爱自己,也逐渐的明白了不能够再被他以孝顺名义进行这样的一个道德绑架。
那么我们要如何去做呢?也就是你的困扰。你现在是暴力反抗父亲,但是你是因为不愿意被他使用,而且也不愿意对他温言细语。
这些年你也都在学习自我成长。但是毕竟说伤疤太多,内心的苦痛太多,即使你再如何去让自己理解他也好,或者说是觉得他是长辈,我们不跟他一般见识也好,但都说不通自己。
当我们发现自己已经无法以孝顺为名去让自己很乐意的,或者说很平常心的对待你的父亲去照顾他已经很难了,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要采取一种办法,就是把你内心所想的所为,他做的一五一十的去跟他聊。
这个并不代表说我们内心可能特别的愤怒,对他恶语相向,并不是这样的。
更多的是,比如现在他的遗传疾病越来越严重,你可以边照顾他的时候,边跟他说——“小的时候你对我有很大的伤害,我知道你个人的情绪不稳定,有你自己的原因,但可能因为我当时小,我也不太了解,可是那么小的我在经历了你如此严厉的语气洗礼之后,导致我内心非常的不舒服,从而落下了很大的阴影。
但是我没有因此责怪你,可如今你用孝道这件事来威胁我,要求我。我个人来说,我要把自己的想法表达给你。现在的照顾你,并不是说我就认为你的每一句话都是正确的,是认同你的。而更多的是觉得作为您的女儿我内心要良心过得去,或者说作为养育我的您,我是有这样的一个义务去照顾你,但并不代表说以前你的做法我就是认可的,同情的,或者说原谅的。”
以上的这些话可能你有些说不出口,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练习来达成。
可以从一点点的小事儿说起。比如说照顾他,可能日常饮食起居我们可以以每一个小事儿入手,从细节方面,具体的话要根据你的详细举动,我们来规划。
这个我不好现在就去过早的猜测,所以你这边可以整理一下文字,或者说已经尝试过哪些方法,也都可以点击我的个人主页,把这段文字对我进行提问,我这边会有针对性的一项一项的我们共同来去解决讨论。
再有就是对于回不回去的问题,其实你回去会劈头盖脸的一顿被数落,不回去面对他也会恐惧,因为你内心心底会觉得是不是真的亏欠他们,是不是真的有一定的错误在,所以你的底气是不足的。
你的自信心因为之前被打击了之后,你想要去把这一份自信使起来是不容易的。
你内心当中会觉得说,反正要挨一刀,早晚都要挨,不如回去挨这一下至少下一次可以安心,你这里面的确有焦虑和恐惧,但是要分析根本的原因是我们以小时候的内心受伤害的自己,小时候的经历,他说我们之后的这一份恐惧来衡量了现在,现在我们已经长大了两方都是成年人,过往的事儿对我们的伤害巨大。
如今我们是否回去要取决于自己内在是否能够接受回去也会挨数落,不回去又会觉得亏欠。
但是你内心的真实想法还是不想回去的,对吗?
我们抛开其他的道德层面的绑架来看,不想回去的原因是什么?因为跟他在一起不舒服,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给自己一定的空间呢?
比如说我们就尝试着可能这一周我们就先不回去一次,跟他说明一下,这一周我们的内心有些疲惫,或者说我们这一周有什么样的事情给自己放个假。
去哪儿游玩一下,或者去哪儿广告超市,散个心都可以给自己内心也松松绑,不然的话,长时间被他的这样的一个情绪所控制住,我们的内心一直是喘不过来气的,这个是你要意识到的。
其实终归来说,还是要放过自己。
不能用外界的一些标签条条框框来框住我们本身很自由的一个内心。本身我们是自由的,而且对于我们已经有孩子的这件事儿,其实本身已经是焦头烂额的状态。
孩子虽说可能已经上了小学,但是日常的一些事情你还是要兼顾的,孩子这边可能父母帮不了太多的忙,你要全情投入。反过来,你这边还要抽出时间精力去把自己唯独留给自己内心的那一份松绑,要去给不愿意面对的人。
这样的话,我觉得你的内心一直是在往外掏空的。适当的时候是要给自己充充电了,充电像我上面说的,可以去逛逛超市,做一做自己喜欢的事儿,甚至说喝一杯咖啡或一杯热巧克力,或者说去买点自己喜欢的衣服,这都是可以的。甚至说可以看几篇文章,听一听音频等等。
这些都是可以提升内心,把自己从外界的纷扰当中回归回来。
这样的话,你心里面当时的那一片宁静与舒适,我觉得是你已经很久没有感受过的了。
因此说对于外界,对于你的父母,我个人是建议你把自己有意识的从中抽离出来。当自己很焦虑恐惧的时候,告诉自己,我们现在已经长大,能够共同与我一起找到办法来调节自己内心的状态,以及跟他们的实际关系。
这样的话,我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你的实际状态会改变,而且你会回归到之前丢失了很久的快乐。
那我这边就等待你的回复,祝一切顺遂。 -
🌟思萌儿🌟 去回答
10-10 回答了:题主你好,我是答主思萌儿。面对矮矬穷的南方男人,自己没有拒绝。这有点矛盾了,既然觉得他矮矬穷为何不拒绝呢?就像你知道一家面馆的面不好吃,一般不会去吃,一家服装店的衣服风格不喜欢的话,一般也不会去买,那既然知道他有矮矬穷的特征为何要开始这段关系?似乎一方面在同意,一方面在拒绝。
哪方面在同意呢?感觉层面在同意,就是和这个人在一起感觉比较好。哪方面不同意呢?思维层面在拒绝,你可能对男朋友有一个标准,或许是像高富帅那样,但他很多方面不符合,所以你思维层面表示拒绝。
怎么拒绝呢?你让他帮你拉东西,他拒绝了。但其实是你拒绝了他,具体来说你认为他没帮你拉东西是在拒绝你,可他如果真的有更重要的事情在忙,那你就是明知道他会拒绝而去要他帮忙,这似乎在说看吧,他不关心我。正是这样,你才有了拒绝他的理由。
你买电动车想让他付钱,但很遗憾他又没帮你,这和帮你拉东西事情类似,他又不关心我,不舍得为我付出,所以拒绝他有多了一个理由。那么你就干脆说了分手。你还提到了帮同学一个忙要了一个手机号,然后同学就请你吃饭。而男朋友似乎还不如这个同学。又多了一个拒绝的理由。
既然有这么多理由拒绝这段关系,为何现在还联系呢?因为感觉还不错。
在思维和感觉上选择哪一个呢?就像前面我举的例子一样,一家面馆的面好不好吃是看评分,通过吃过这家面的朋友的反馈还是亲自去吃一下?当然是去吃一下才能感觉到好不好吃,注意,是感觉好吃才好吃。评分再高,朋友反馈再好都是思维层面觉得好,如果吃一口就想吐,再高的评分和反馈有何意义。
小时候看到其他小朋友吃冰淇淋,自己也找妈妈要,可妈妈说冰淇淋不好吃,吃了拉肚子。这时候思维会形成一种认知冰淇淋是不好的,可现在你还这么觉得吗?南方男人矮矬穷是否像对冰淇淋的认知一样,只是在过去的某一时间段形成的错误认知呢?而当你这个认知没有改变时,就会找各种所谓的“理由”来证明矮矬穷。他没帮你拉东西,那你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他相信你可以自己完成,他没帮你买电动车,那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赚钱来买这个电动车或者认为你长大了独立了可以不用依赖他人了。而你这几件事为理由闹分手,似乎在为不知何时形成的也不知对不对的认知南方男人“矮矬穷”来找所谓的理由。
所以你们合不合适是自己的感觉说了算,而非固化的思维,未经证实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