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陶老师 去回答
3小时前 回答了:看到你的问题是"在一起很痛苦,但是忘不掉前任,舍不得,怎么办?",对于你的描述,我有几点看法:
第一,你提到,在一起五个月,刚和他在一起你们度过了很甜蜜的二个月,每天见面就算争吵也是会很耐心的哄你。第三个月他要准备工作上的考试,越来越忙碌,给不了你时间给不了你陪伴,总是让你一个人陷入内耗先入没有安全感的情绪中。你们总是吵架,每一次大吵你就提分手,之后又舍不得疯狂的挽回他。最后又在一起,又是经常吵架吵架又和好。
好像是你希望在这段关系中,他能像最开始那样持续地,甜蜜地对待你,就算争吵也会耐心地哄你,但是他好像并没有做到,好像在忙他自己的工作,没有给你时间,没有给你陪伴,这让你感觉内心很没有安全感,让你感觉很内耗。
可能你会觉得,自己在他心里不是最重要的,可能你会害怕自己会被他抛弃。每次你感觉自己要失去他,就会特别恐惧,你会提分手,可能是你想要看到他是在意你的,但是过后你又无法忍耐一个人的孤独,你又会去挽回他,好像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第二,你说,直到最后一个月,他换了新的工作,一直和你抱怨很忙每天只能休息一点点时间,你觉得他没有以前那么爱你了,你也很不能理解为什么工作可以那么久不回复消息,你怀疑变得敏感暴躁。他也不想再为你花心思解释了。就这样分开了。可是这一次分开你还是舍不得,但是他的态度却很平静很坚定的要和你分开。说你们之间存在太多问题不能在一起还说你反覆无常,把所有责任都推在你身上。让你很内耗,你终于憋不住对他说了很多很多狠话,一直说他怎么样怎么样不好,怎么样不爱你。但是你还是很舍不得他。你知道这段关系给你带来的痛苦大于快乐可是你还说舍不得他,还是想要他回来。
能看到,好像是你们在这段关系中,你一直都不能理解他,他也在抱怨,也不想花心思解释,你变得敏感暴躁,他却平静坚定地要和你分开,觉得你们之间问题太多,觉得你反复无常,好像是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你身上,你也开始反击,说了很多的狠话。
你们俩的沟通方式,好像是批评与指责,防卫与反击,其实可能都是在防御自己在这段关系中感受到的痛苦。
指责别人,攻击别人,把错误都推到别人的身上,是为了防御自己的脆弱,防御自己需要依赖对方的羞耻感。防卫别人,反击别人,也是为了自我保护,把自己看成是受害者,才能避免承担自己在这段关系中的责任,好像是在说,关系失败不是我的责任,而是对方的责任,都希望对方来照顾自己,都不愿意主动解决问题,而是等待对方来解决问题。
第三,你说,他已经彻底放弃你了,你不知道该怎么办。你也很清楚他没有你喜欢他那么多,也很清楚他之前的感情经历很丰富,和你分手在他看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可是你却怎么也忘不了,你舍不得但也没办法。你问该怎么办?
我们说,一段关系结束,你却迟迟不能走出来,可能只是因为你内心的不甘心,并不是你有多爱他具体的这个人,否则,不管他是什么样子,你都是可以接受的。
可能你爱上的只是你自己的幻想,你爱上的只是你自己的需求,你爱上的只是你自己的欲望,比如你会想要他回到最初的那个阶段,你希望他能耐心地哄你,他能花时间陪你,能及时地回复你,你希望你们可以一直甜蜜,你希望他对你的爱的浓度永远不要变淡。
你好像是不能接受这样的变化,也不能接受这样的心理落差,你会纠结内耗,觉得是自己不够好,觉得是自己不配得,别人才对你冷淡的,别人不爱你了,别人会抛弃你了,这可能会引发你自己早年的分离焦虑。
怎么办呢?
我觉得,首先需要梳理自己的情绪或感受,看到自己的内心需求。
其次,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学会自我满足,学会不把自己的需求完全都寄托在别人的身上。
最后,慢慢地接受现实,走出情伤。自助可以看看《亲密关系》等书籍。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
彩虹玫瑰心力书语 去回答
3小时前 回答了:题主,你好!我是彩虹玫瑰,一位愿意陪伴、倾听你的情感顾问。亲爱的朋友,一个人同时经历宠物的离世,朋友的断联,还有前男友的疏远,真得会被打击到,也会很伤心,孤独和不被爱的感受便会袭击整个身心。这段时间你一个人面对这一切,一定很辛苦吧!抱抱!
亲爱的,你能来到这里讲述你的故事,就已经很勇敢了,也说明你正在努力面对自己当下所遇到的一切。这里有很多愿意陪伴你的助人者,真诚地倾听你的一切诉说,你可以放心地在这里讲述你想倾诉的话。这不仅能够帮助你释放内心挤压的负面情绪,还会得到很多助人者的理解和支持,陪你一起度过这个艰难的过程。
1.你愿意说说当下的你吗?
宠物离世让你感受到自己的孤独,还是被抛弃呢?我想你一定很喜欢自己的小宠物,而正因为它的陪伴,才让你不再孤单,对吧?而此时只剩下你自己了,你又回到了独自一人面对生活的时候了。这让你很难过,你觉得自己没法独自面对当下的生活,是这样吗?
我的建议是,当你想念和小宠物一起的时光时,不妨想想那些美好的事情。当你的伤感出现时,你可以动笔写下来你内心的感受,比方过往宠物的陪伴让你感觉如何,现在的你又是什么感受,你希望什么,或者你想对小宠物说些什么。
当你把内心的一切书写下来后,那部分情感就会流露出来,而不是压抑下来,会让你获得轻松的。
2.知己的断联
在你看来你把对方当成知己的朋友,现在也不再联系了,这让你很失落吧?过往有朋友的陪伴,会让你在关系中获得支持和理解,以及被看见和关怀,这都会带给你很大的生活动力,以及对自我的肯定和认可。可是现在这一切都不再存在了,你好像突然失去了依靠一般,不知所措,不再开心了,对吗?
这个朋友对你来说很重要,也很懂你,对吧?当我们再次想起对方时,是否可以回忆过往你们的美好时光,将你想对对方说的话也写下来,就好像对方就坐在你的对面,在认真地倾听你一样,把你的思念讲出来,这会帮你释放你的情绪的。再者就是,朋友的断联让你感受到什么或者想起了什么?是否朋友只是当下忙自己的事情而没有时间和你继续交谈下去,而这并不代表朋友对你的感情是变了。或者你可以主动联系朋友,关系是相互的,我们可以主动一些的,只要你愿意。
3.失恋
前男友本是和你无话不谈,但最后却渐行渐远,你很失望,也很受打击吧!在恋爱中,你尝到了被关心被爱的滋味,这也让你很快乐,但对方的离开,也让你感受到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对吧?你开始自我怀疑,这一切是不是都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你总觉得是自己的原因才导致这样的结果,是这样吗?
爱情确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体验,但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是两个相互有感觉,想要靠近对方的欲望,而并不是你如何,他才和你谈恋爱的。再者就是既然这段感情就这么悄无声息地结束了,或许它真得不适合你。真正的持久的爱是讲究彼此适合的,不自觉相互靠近的。
失恋并不能说明你如何,反而能让我们在这段感情中学会很多。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爱情,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在关系中看清自己,这也是好事。随后,面对失恋的生活,你之所以伤心,是你还怀念过往的快乐时光,但现在事实是这一切都过去了,我们需要试着去接受这样的结果,同时去做些新的尝试,比方加入自己所喜欢的团体活动,或者投入工作中,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来给自己支持和鼓励,等等。
4.亲人的冷淡
亲人的冷淡是否一直都是你内心的一个伤呢?你是否愿意说说你的成长经历呢?是成长中的无爱、无温暖,才让你变得自卑、没有安全感吧?这让你很受伤,对吗?亲爱的,不被爱并不是你的错,而是亲人没有尽到该尽的责任。而这一切都不能说明你如何。你要记得,我们每个人的存在都是独特的,也都是最美好的存在,都是值得爱与被爱的。
人有生死,物和情感也有得失,这就是人生真相,确实很痛,而我们只能接受这样的现实,才能放过自己,放下过往的一切,重新开始。
如果你的问题还持续在,那么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是很好的选择。你也可以继续在这里讲述你的故事,请不要着急,给自己一些疗伤的时间,让伤口慢慢愈合。
世界和我爱着你,祝福你。 -
湘遇成欢 去回答
3小时前 回答了:题主,你好,看了你的描述,似乎进入了一个困局,好像怎么样也没有办法获得无条件的爱,家庭给不了,“钓鱼”也钓不到,通过养宠物的方式又担心它的离开会给你带来新的哀伤……那该怎么办呢?别担心,心理学有办法,那个能够给到你无条件的爱的人是存在的,其实就是你自己。以下,是我想到的:虽然家庭无法给到我们想要的无条件的爱,我们争取不来,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是不值得被爱的。说实话,到目前为止,我还没见到过哪个家庭能够给到一个孩子完全无条件的爱,几乎所有的家庭对孩子的爱都是有条件的,因为成长不可能没有缺失,我们的父母都是普通人,都是有局限的,除了照顾我们之外,他们也需要忙着处理他们的各种琐事,难免会让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些需求没有被看见,没有得到及时的回应和满足,这其实是很正常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家庭也的确是很难给到我们无条件的爱的,父母只能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给到他们所能给的最好的,我们需要看到并理解这个部分,同时,我们也需要明白,虽然我们从家庭里得不到这样一种无条件的爱,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是不值得被爱的。作为一个孩子的妈妈,虽然也学习心理学多年,一直也在从事心理工作,我也很难给到我的孩子完全无条件的爱,因为我也是普通人,很难一直围着孩子转,给到他百分之百的回应和耐心,但是,这并不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的,也不意味着我不爱他。心理学里面有个“60分”妈妈的说法,其实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妈妈做到60分就好,另外的40分空间需要留给孩子自己去成长,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真正得到锻炼,在挫折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真正变得独立。虽然我们都没有得到过家庭的无条件的爱,但我们也可以感受到父母对我们真实的爱,并不是一定要得到无条件的爱才说明我们是值得被爱和有价值的,这样的真实的我们就是值得被爱的,也是有价值的,我们对自己的这一份无条件的爱才是我们可以做到并真正需要的。2.通过“钓鱼”的方式获得的爱很难长久,真正的好的关系是需要经营的,真正具备爱的能力的人不是在不同的关系中索取,而是可以有能力保持一段稳定而长久的关系。当我们的内在缺爱,我们就会想要通过向外抓取的方式来获得爱,正如心理学里面有一句话讲的:当我们的内在缺失什么,我们就会到外面去寻找什么。而你所说的这种“钓鱼”的方式就是希望通过到外界去找到一些无条件爱自己的人,但你自己也意识到了风险太高,似乎也钓不到无条件爱自己的人。的确是这样,一方面当我们在关系中总是处在一种索取的状态,往往会变得很“作”,这也会让关系中的另一方变得失去耐心,最后很容易分手,让我们再次体验到挫败感;另一方面,如果我们的内在总是一种匮乏的状态,我们本身就是不够接纳自己的,那么,不管我们遇到怎样的人,我们往往不会那么关注他对自己接纳的部分,反而是更关注他对自己不接纳的部分,而当他表现出对自己不接纳的时候,我们就会开始变得怀疑自己,也会对对方有些不满,这其实是很难让关系发展下去的。在我了解的很多案例中,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由于缺爱,会不断地更换女朋友或男朋友,很难保持和经营一段稳定的亲密关系,其实这正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具备真正爱的能力,而一个真正具备爱的能力的人,他或她一定是足够爱自己的,他们的内在是非常有安全感的,这也就让他们可以在关系中可以更好地去沟通和表达,以及可以和对方一起有力量和勇气去面对关系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最终两个人一起在关系中成长和完善,彼此支持,互相成就。3.当你能够给到自己无条件的爱,当你真的可以无条件地接纳自己和爱自己,在关系中,你也会更多地感受到爱,也更愿意付出爱,接受爱,让爱在你的世界里循环。事实上,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并不需要到外面去寻找,而是需要向内去探索和发掘。你知道吗?我们的内在其实是本自具足的,你想要的那种无条件的爱的能力,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可以培养的,也就是我们“自性圆满,不假外求”。也只有当一个人可以真的做到无条件地接纳自己和爱自己,他才能够在关系中更多地去感受到爱,“爱满则溢”,他也会更愿意去付出爱,也会更有配得感,更愿意去接受爱,如此,在关系中,就可以进入一种爱的循环。可是要做到无条件地接纳自己和爱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从小到大都不曾有过这样的体验,会很不习惯,这也是正常的,所以,这也是需要我们去不断练习才能够拥有的一种状态。怎么练习呢?比如,你可以经常去做一些关于无条件接纳自己的冥想练习,在咱们壹心理平台的冥想星球里就有很多这样的主题冥想;你还可以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学习里面的知识和方法,比如《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生命的重建》《自我关怀的力量》《当你开始爱自己,全世界都会来爱你》《不完美才美》等等;当然,也可以经常去做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当你又开始责备自己的时候,对自己喊停,深呼吸,放松下来,对自己说:“虽然我并不完美,但是我选择无条件地接纳我自己,爱我自己。”……好啦,暂时想到这么多,我们一起加油,不断地练习无条件地接纳自己,好好爱自己,拥抱属于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幸福和美好,祝福你! -
古道西风瘦驴 去回答
4小时前 回答了: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古道西风瘦驴。
恋爱是两个独立的人相互靠近的行为,也意味着彼此需要有独立的时间和空间,题主的男友与除了题主之外的人接触,是否有问题或许要看边界是否暧昧。
【关于暧昧】
题主对于暧昧的解读是什么样的呢?是自己男友过多的帮助了对方私事还是他们彼此的聊天让别人误会他们的关系呢?
这位女士的男友清楚他们之间的互动吗?还是只是题主敏感了呢?特别在意自己的男友对别人好呢?
题主有跟自己的朋友吐槽过男友吗?从旁观者的角度,他们是怎么看的呢?试着站远一点,或许会让题主看到更多的状态。
【关于男友的态度】
题主男友是只对这个女同事过度满足要求,还是来着不拒,只是这位女同事特别自来熟才导致他们交集增多呢?
这位女生对题主男友的职场有没有什么决定性或者强相关的影响吗?所以让他特别重视对方的感受吗?
题主男友是一个比较在乎他人评价和周围同事对自己评价的人吗?如果是这样,题主男友委屈题主是不是就能解释得通了呢?
【关于彼此的亲密关系】
题主在彼此的关系里会过于强势,从而把对方越推越远吗?所以在题主和别人冲突时更多的觉得题主存在问题呢?
题主男友会是一个边界感不强的人吗?对于题主和他争吵的起因他是怎么回答的呢?是觉得题主无理取闹,还是在赌气,你说我啥样,我做给你看呢?
当初是谁追的谁呢?那些曾经爱的点还在吗?两个人在一起时间越久可能越容易边界破坏,看到彼此的缺点。
【改变之道】
有道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题主换位思考会想要愿意另一半破坏自己职场中的人际关系吗?如果答案是否,或许需要给彼此一些空间不越界。
题主舍不得离开对方的点是什么呢?是他除了有自己不喜欢的点,也有对自己很好的点呢?还是题主出于某些顾虑,比如沉没成本,不适应一个人的孤单等,从而导致当断没断呢?试着觉察自己无法释怀的点,或许有助于题主更好的调整。
尝试和男友开诚布公的谈谈关系是否有和好的可能,给彼此一些妥协,一些空间,如果没有,或许可以学着放手。
如果一段关系分开更好,题主或许可以试着多给自己一些时间和耐心调整,没有谁离不开谁,只是需要多一些时间适应。
如果一个人明知道你介意,你不安,或许还是因为不够爱,题主或许不必强求,余生很长,不值得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耗下去。
尝试好好爱自己,做一些爱自己的事,尝试丰盈自己的内心世界,培养兴趣爱好,或许有助于题主转移注意力。
推荐阅读《如何拥抱一只刺猬》。
如想继续交流,可关注我的个人主页,“心探服务”。
祝好!
-
幸福的阿汤 去回答
9小时前 回答了:你好题主,看到你的描述发现你现在被一种随时会发生被攻击的想法给毁灭感,也许你会发现自己的双相也是一种问题,同时你在工作人际关系里也产生了更多的痛苦,我们来看看这里到底是谁的问题,至于解决问题还是由你自己来处理,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从双相的问题,在鲍比依恋理论,髓腹迷走神经的负交感神经与无髓背迷走神经的负交感神经的作用也许你也会知道,一个是假死与逃跑,一个是战斗,在这样的情况也许你对工作人际关系形成的认知经验与对自己产生了更多的不适应,早在童年成长体验的需求被否定与冷漠回应,如同一个孩子在被照顾的需求里,只能靠着头脑思维期待去认识自己,早年客体关系里看到的都是被贬低与否认的控制感,你在无助里形成的逃跑感受,就像现实的工作人际关系里把导师的一些工作要求与他的习惯行为结果,误解在你的内在成长的认知经验里,毕竟在工作要求里,导师的喜欢与不喜欢,并不能代表你的工作就是存在所有的问题,同时你把自己成长体验不到被爱与照顾的依恋感受,当成现实关系的真实需求与认同感,就像那些医生们对你的羞辱,如同你的成长体验的被养育者或者父母给到你的否定与冷漠回应,还有更多的是被嵌入感受,混乱依恋感受给到你更多的是一种靠着关系才能确定自己的存在感,你在乎外界的评判就像一个孩子在等待被抛弃与否定的抛弃验证法,混乱依恋感受如同养育者或者父母给到你更多的不确定的安全感,别人的评判与说法并不是你的所有,都是情境形成你的感受,就像一个被剥夺与随时被攻击的恐惧感,这部分就像随时需要战斗才能获得自己的存在感。
你恐惧感认同了父母或者养育者给到你的嵌入,如同一个情境的相似性都会成为你内心形成看法,当成真实会发生的事实,也可以说你在这环境中无法识别关系里到底是谁的问题,你把他们的需求与冷漠回应,甚至还有那些不切实际的话语当成了一种随时发生的灭顶之灾。你的确不容易,毕竟你把自己的问题都当成了自己的问题,不能形成客观与分化好自己和别人的区别,就像你与工作的导师,同事们都成为自己想法的共生体,内心世界的想法与现实都成为整体。问题已经不是问题,而是你把自己定义在错的都是自己,他们都是讨厌自己的,工作要求就是一种针对我的现实痛苦。
也许你会发现自己并没有做错所有的问题,痛苦感受里看到是不被理解与同理到位的照顾,形成的反相形成防御就像一个情感隔离状态的自己,靠着头脑思维判断来处理人际关系问题,过度的理想化与贬低感来自你对关系里的期待,其实这期待只不过是童年成长体验的认知经验。现实导师或者同事们都比较忙,他们在乎与反应也许并不是你的问题,毕竟每一个人都是独立个体,每一个人都有着好与不好的两部分形成的,就像当你接纳自己不好的部分,同时也能发现不好的部分同样可以选择合适的改变,与看到不好的部分同样可以朝向好的发展方向,也许错误只是一种成长经历,同时你也能看到自己还有好的部分。也可以说你看到他们对你不好的地方,有没有看到他们也有好的对方,比如合作性的处理问题,虽然是有情绪但是工资发放,同样也可以证明他们是有着一定合作性。
在人际关系里看到自己才能懂得看到别人,也许你可以试试在平台找一个咨询师或者一个倾听师,陪伴你去认识更多的自己,在觉知中懂得爱自己去学习与成长,才能懂得在觉察中去调整,你也许会发现自己的曾经的痛苦原来是有着正反两面性存在的,人际关系里同样也是的,也许你才更加有力量的去面对人际关系与工作。每一个痛苦都是我们最好的生命礼物,愿你早日脱离困惑,召见更好未来的自己。 -
小鲸鱼NHOWuJ 去回答
11小时前 回答了:题主你好,你本身恐男,对于你来说,与男的接触,需要莫大的勇气。本以为这次约会了三次的男生是你命中注定的人,刚开始认为他耐心,尊重女性,对他还挺有好感。却被现实当头一棒,他邀约你去他家里看电影。我想给你一个隔空的拥抱。你也意识到了这个男生和你上次约会的男生都一样,并没有想到对一个女生很好的负责。只是馋你身子,迫切想和你发生关系。却不为长远考虑,没有想和你好好发展。对此你很伤心。
你问如何调整心态。其实我不太明白你说的调整心态是什么意思?是怎么改变恐男吗?怎么与男生接触?
其实我想说的是这或许不用改变。对于那些目的性明确的男生,既然我们不喜欢,为什么要迎合他们呢?我们追求的并不是短期的刺激。恐男或许会限制你与一个男生发展。但是我认为这个在另一方面来说是好的。
恐男可以让我们对于那些男生具有更强的提防之心。面对他们的目的,我们不会那么容易上当。我们要有自己的原则,并不能为了讨好别人而委屈自己。
如果在相亲中,或者是约会中遇到让你感觉到不舒服的人或者事,我们远离就行。既然不合适,为何要委曲求全。
你问到有什么约会建议。我觉得的话就是在约会中大胆的展现你真实的自己。如果喜欢的话就继续发展,反之则说再见。如果继续有这样的男生,是迫切和你发生关系的,我想你或许可以事先跟他说好,你是有原则的,不接受这种行为。想要长期的恋爱关系,而非一时的刺激。 -
公众黄叫兽 去回答
12小时前 回答了:起码在你,能够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能够觉察和家人必然的价值观念上差异分歧,能够意识到具体事件之上更重要的和谐和亲情,无论是对于长辈或孩子,你都具备了把握大的氛围和局面的力量和能力。就好像你的表现,在和父亲的分歧中,可以让自己“顺”一点,在和孩子的不同时,也可以接受孩子的“不顺”一点,不强加自己的价值观念,不强求自己的正确和应该,这样的姿态和认知,并不担心你们在现实的相处中会有过分的争吵。在能够改变认知之前,每个人的行事都会遵循自己的价值逻辑,都在做自己觉得对的事。比如食物,于父亲长毛发霉都没事,于你没坏就行,于你的孩子过期的就是坏,也许你的孙子临期的就要扔了。是谁的对或错么?也许只是时代和标准的差异,理解并接受这样的不同和合理,不以为唯有自己的正确,才是更大格局和更高的视角。因为,你们各自都会有各自的理由和逻辑,父亲会说都吃了一辈子能有什么问题?你会说长毛发霉的那怎么能吃?孩子会说保质期难道不是标准么?每个人的说法都是成立的。同时,你们又各自有相反的视角和理由去否定对方,食物的好坏只能在各自的视角逻辑中部分的成立,而不是客观的真理存在。也许观念的“不顺”才是常态,处理好家人之间的这种常态才是更需要和更智慧的方面。当然,顺只是一种被动和优先,是无可奈何、不可改变之下的妥协和选择,因为于你而言始终那是不合心意、不对的事情。也许还会别扭和膈应,也会心疼和不舍,但你知道有些事只能适用自身,有些道理只是个人的意愿,可能还会有说服或改变的冲动,但你也会有理解、包容和接受的能力,而这样的认知和能力对于事实的相处而言,无疑是更成熟和更需要的。祝你快乐 -
12小时前 回答了:题主,您好!特别能理解您目前的困扰,亲戚的不合理要求和频繁打扰,尤其是涉及迷信行为,这让您感到被侵犯和烦躁,甚至导致了车祸。您的很烦躁和焦虑,可能是因为失去母亲后的悲痛与亲戚的越界行为叠加在一起。 母亲去世,父亲和您都还在哀悼过程中。二姨和外婆的介入可能触发了您的边界问题,同时他们的行为可能让您感到不被尊重,尤其是在您需要处理自己情绪的时候。 您此刻的烦躁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三个亟待关注的伤口:1、被侵犯的哀悼仪式:母亲生日祭扫本是您与父亲独有的情感联结,亲戚的介入让这个神圣时刻变成了家庭权力博弈场。2、越界的家庭角色:母亲离世后,外婆和二姨似乎正在试图填补"母亲"的空白,但这种越界的关心正在侵蚀您的心理边界。3、未被尊重的成人身份:您作为37岁已婚女性的自主权,与家族系统中仍被当作"需要指导的孩子"的认知发生剧烈冲突。 我尝试理解您描述的烦躁背后,藏着一些未被言说的愤怒:对情感绑架的反抗:"必须遵守"的迷信要求,实质是情感勒索——用关心包装控制欲。对母亲情感依恋的渴望:当您说"我妈从来不会因为小事打电话",其实在对比中诉说着更深层的思念:"多希望此刻给我建议的是妈妈"。对自我空间的捍卫:车祸看似意外,实则是身体在替您呐喊:"我已经超负荷了!"如何能够走出目前的困扰?1. 建立物理边界,会产生即刻的效果。设置亲情联系专属时段:告知亲戚"每天上午10-11点是我的家庭联络时间"。祭扫当天清晨开启勿扰模式,祭奠结束后再统一回复消息。2. 设立情感边界。当听到迷信建议时,练习"三明治回应法":"谢谢关心(肯定善意)→ 我和爸爸有我们的安排(树立边界)→ 下次聚会给您带最爱的糕点(转移焦点)"3. 与亲戚设立心理认知边界。制作"情绪转换卡",写下:"你们的焦虑是你们的课题,我的哀悼是我的权利""迷信背后是你们对死亡的无助,与我是否孝顺无关"4. 设立仪式边界。创造独属您和父亲的纪念仪式:比如保留祭扫后去母亲最爱的小店吃早餐的习惯,这个仪式感将成为抵御外界干扰的心理盔甲。选一件母亲常穿的衣物做成布艺心形,每次被干扰时触摸它并默念:"妈妈,我知道你在守护着我的边界",这能帮助您在冲突中保持与母亲的联结。 您的愤怒是健康的自卫机制,说明心理免疫系统正在工作。那些让您烦躁的电话,实质是家族系统失衡的警报——母亲离世后,您正在经历家庭权力结构的重新洗牌。允许自己保留"不孝"的勇气,有时候,适当的"无情"才是对亲情真正的敬畏。祭扫的本质是心的抵达,而非形式的臣服。您带着女儿站在墓前的时刻,早已完成了最深刻的悼念。我是壹心理咨询师王黎,希望以上分享能够帮助到您,壹心理和我爱着您!
-
余 去回答
13小时前 回答了: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余,我们慢慢来梳理一下。
先来说说高敏感,高敏感人士善于捕捉到外界更多的信息,从而体验到强烈的情绪,他们喜欢深度思考和深度链接,富有同理心,他们的注意力和想象力很容易被外界吸走。就如题主所说,对人际关系过于敏感,常常在计较…
我们可以学着认识自己,通过一些心理测试来看看自己的人格特质,若确实有高敏感特质,也不要简单地把它归为脆弱而产生自我攻击和内耗。
我们也可试着回想童年,当你想和父母靠近,建立一种关系或者提出一个想法和需求时,父母的回应是积极的,鼓励的?还是严肃的,拒绝的?当孩子经常收到负面回应,就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和被忽略感,这种感觉会让我们认为自己无足轻重,这种糟糕的体验也会让我们缺乏自信而处于“依恋饥渴”中,长大后会在人际关系中无意识地寻求一种亲密补偿。
再来说说安全感。在马斯洛理论中,对“安全感”是这么解释的: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
我们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我们的关系环境让我们一直都没有安全感,有很多的不喜欢、讨厌、指责等等无法信赖和依靠,这些经历的关系体验常常会一直影响着我们,直到我们长大成人。
因为我们对关系的感觉,常常受到我们内在对自己、对他人的感觉的影响。比如说,当我们觉得自己有很多不够好的地方,甚至觉得自己很多方面都很糟糕时,我们会很容易担心甚至觉得别人就是不喜欢自己,讨厌自己。或者当我们对别人感到生气、愤怒,有很多情绪时,我们会很容易感到紧张,担心被别人看出来,甚至担心别人会发现并因此报复、惩罚或攻击自己,这时我们常常会感到身边的人际关系不安全,甚至充满了敌意。当这些情绪被压抑,不被允许感受和表达,我们会感到很不安。就如题主所写,感觉自己好像常常在比较算计…
我们之所以对自己没有信心,其实是内心存有太多的对自己和对环境的控制欲,我们或许害怕成为弱者,或许害怕处于弱势情境,在心理学上来说,这些都是我们难以忍受不确定感,难以处理不可知的模糊性,于是我们用内心世界的情感构建了对现实人际关系的想象。
我们要去除心中的理想化,正视和面对人际交往中的对方,你们的联结是彼此的尊重和认可,并不需要看轻自己来吸引或满足对方。
我们也要告诉自己已经长大,因为安全感终究没人可以给,只有自己给自己。正如心理大师阿德勒所说,过往的生活经验对我们没有太大用处,起决定作用的是我们赋予经验的认知和意义。
我们还可以寻求帮助,因为这件事情既然困扰着你,那么想马上克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寻求倾诉,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因为情绪一定要有一个输出,缓解我们内心的沉重和阻塞。
我们更要关爱自己,允许自己真实的存在。当然我们也要去充实自己的知识,去丰盈自己的内在,当我们内核强大,你会更自信的做出选择。
推荐书《成为我自己》 -
余 去回答
13小时前 回答了: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余,和你交流一下这个话题。
先来说说情绪,情绪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组成,每一种情绪都可能是我们的内心诉求未得到满足。当我们错过晋升提薪的机会,我们会难过;失去珍藏多年的宝贝,我们会愤怒。
大多数情绪中,我们通常会关注那些容易辨识的,比较外显的情绪,如愤怒,恐惧,自残等。而较为内隐的情绪,如内疚,自责,羞耻等,却容易被忽略。因为这些情绪往往深压于人们的心灵深处,如鬼魅穿行,难以用言语向他人诉说并获得别人的谅解。就如题主所写,从小就有手淫习惯,甚至有过pc,甚至有自己的女友,实在罪恶…
自责是一种与消极自我评价相关的负面社会情绪,其倾向于将消极结果归因于个体自身的内在特点,并责备整体的自我,从而形成难以忍受的难堪、痛苦、耻辱的体验。这样的情绪被压制在潜意识中,身体的细胞记住了这种感觉。当碰到类似的场景时,这种身体的记忆被激活,全身感到紧张,呼吸加快。这在心理学上叫“情结”,或者叫情绪按钮。
很多时候,影响我们行为的并不是我们清晰记得的我们经历过的事情,尽管有些事情也许通过我们的否认,遗忘,压抑和理智化等方式,已经被压抑到无意识中了,但它们还是会通过情绪记忆和躯体记忆来影响我们,通过情感崩溃和身体不适来让我们意识到它们实际的存在,身体的反应是一种躯体记忆。就如题主所写,图书馆坐不住,心绪不宁…
我们可以试着问问自己,如何看待手淫行为?
我们也可试着问问自己,理想中的自己是怎样?为此我能做些什么?
然而,觉察正是改变的开始,我们可以尝试学习转移注意力,当我们出现情绪亢奋时,可以试着对自己喊“停”,去关注自己的呼吸,打开自己的感官,把注意力的空隙填满,然后可以通过深呼吸和简单拉伸运动等让自己抽离,冥想和正念也是非常不错的调节方式。
都说真正的“遗忘”是彻底接纳,在无意识层面,你不能接纳和忘却的一个因素,可能就是你没有真正原谅自己,所以我们试着对自己说,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那就是不羁的青春,那也是真实的生活,我接纳我自己,我爱惜我自己。
我们也可寻求帮助,因为求助平台你已经迈出正确的一步,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寻求倾诉,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和支持性团体,因为内心的阴影必须要被看见和承接,才会让习惯性的负面想法慢慢消失。
人生几乎所有的痛苦,都源于我们的内心思想与外界现实的对抗。造成我们痛苦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认知。所以从关爱自己开始,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也照顾好自己的感受。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让自己拥有一颗容错的心,周末约上女友去郊外走走,充分享受生活的美好,放飞愉悦的心情,会让你看到更多的美好。
推荐书籍:《正念,此刻是一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