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优先
124个问题-
2月20日,台湾地区行政院公布《司法院释字第748号解释施行法》,发布同婚草案。 这是对其最高法院作出的现行民法违宪、须在两年内修法的回应,距离完全意义上的婚姻平权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对华人地区来说已经是不小的进步。 一直以来社会对于同性恋有着各种不一样的声音,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对于同性恋,我们该如何用正确的态度看待?
5小时前 · 回答 1 · 有用 3
-
咪蒙的微信公众号在今天下午全都被“自主注销”了,而我回想咪蒙成名以来: 从那篇质量极高的《好疼的金圣叹》开始慢慢出名,做了自己的公众号,一路上有人转发,也有人批评,但也有很多同行在模仿。。。 虽然咪蒙微信公众号注销了,但她给社会大众带来的影响还是很大,大快人心还是心情复杂? 大家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又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从咪蒙出名到落马,社会大众的心情经历了怎么样的变化?
4小时前 · 回答 2 · 有用 7
-
这两天是返校的高峰期啦,看到好多小朋友纷纷离开家里,回到学校开始新学期的学习~ 但最近也发现问答区好多返校的小朋友都有“返校焦虑”:不想回校、新的学期来了不适应、压力很大等等情况。 问答区的大大们,有没有什么建议可以让她们轻松应对返校焦虑?
8小时前 · 回答 3 · 有用 10
-
前几天在豆瓣上看到这样一个观点: “武志红是在使用自创理论在做心理咨询。” 质疑者称,在媒体上宣扬并且服务于向他付费咨询的客户,而用“自创理论”来宣扬和治病,是否存在问题。 质疑者提出了几个疑问,例如: 1.用他自创理论来治疗的实际效果如何? 2.他没有告知读者、客户,他的理论是“区别于”主流学术思想的? 3.他所信奉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多数已被学术界认为缺乏实证的。 想跟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如何看待武志红“自创理论”是否能用来做咨询?
昨天 · 回答 14 · 有用 42
-
2018年的年末,我加入了壹心理【问答】,那个时候以官方口吻私信用户,总被怀疑是不是别有目的。 慢慢地和大家混了脸熟,和很多用户变成了朋友,越来越多地人看到我的昵称【蘑菇】或者是【头像】就能认得出我! 在即将过去的2018,我最想感谢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无数个壹心理的答主。正是你们写下的那一个个回答,给处在迷茫当中的提问者送去了不少心灵慰藉,也让我认识到心理学是一门多么有趣的学科。 2018年在问答社区,你最想感谢的人是谁呢?欢迎分享你在这里收获到的温暖。
02-04 · 回答 21 · 有用 229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一骑红尘妃子笑”的“骑”,原本读“ji,四声”,现在成了“qi,二声”。 不仅只是有这个例子,还有像:“说(shuo)客”、“坐骑(qi)”、“林阴道”等等… 因为人们生活里错别字太多了,干脆那些错字和别字变成对的了? 1.这种规则在从众随俗原则的前提下建立,是正确的吗? 2.除了文字和语音的改动,新规则的建立应该要有什么前提? 3.在文字的读音和写法上一次次改动,对社会、大众的影响有什么?
昨天 · 回答 3 · 有用 10
-
贴标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找代理变量的过程,虽然是一个节约认知资源的方式,但很多人总爱往自己或他人(更多时候是他人)身上“贴错标签”,导致一些错误的认识…… 我们要怎么看待这些爱「贴标签」的人? 怎么评价「贴标签」这个行为? 「贴标签」的正确姿势是怎么样的?
01-09 · 回答 8 · 有用 18
-
根据12日由法国国会通过的一项修正案,为了确保同性恋双亲的合法权利,未来在法国的所有中小学中,正式文件上将由“爸爸、妈妈”变为“家长1、家长2”。 有人认为这体现了文化的包容,而有的人认为对少数群体的泛滥保障,也是对多数群体的侵害。 想问问大家的看法,你们赞同这个行为吗? 如果说是为了保护少数群体,这个保护措施得当吗?
昨天 · 回答 5 · 有用 12
-
学人本主义的时候,老师推荐了一部《遗愿清单》: 讲的是两个癌症晚期的老头,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 完成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 他们生命最后的那几个月,活得比前50年都还要精彩。 其他人可能会不能理解,但,这部电影带给我的震撼是很强烈的。 希望老师也推荐一下影响过自己的电影,以及他们给你带来的改变。
2018-12-24 · 回答 13 · 有用 32
-
每每遇到很伤心的事,例如一生中遇到的失恋、爷爷去世、与爸妈吵架等等,总会有人在身边安慰说:放心吧,时间是最好的解药,你会慢慢好起来的。 我确实挺相信这句话的,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的确会降低我的痛感,让我慢慢忘记。 而同时我也有一些困惑: 既然时间是最好的解药,那我们又为什么遇到无法解决的事情时需要去寻求他人的帮助? 时间这颗最好的解药,真的能完全消除某件事情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吗?
02-19 · 回答 5 · 有用 5
即时倾诉,倾听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