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曾晨 去回答
08-02 回答了:你好, 楼主: 认真的看过了帖子,从内容里能感受到楼主你因为强迫性的行为而苦恼。同时,也注意到了楼主你勇敢自己的困扰,并积极的在平台上寻求帮助,这无疑能帮助楼主你能更好的理解自己,从而做出适当的调整。接下来,我分享我在帖子中的观察和思乱,这或许能帮助楼主你能有更多元的角度来看待自己。1、尝试记录 帖子中有观察到楼主你提到了自己就是特别喜欢踩点,踩不准就迟到,每次参加一个学习,如果踩点到就是侥幸,如果迟到自己就会灰灰的进去。从这些信息里,我有观察到楼主你提到了每次参加一个学习,就会踩点。在这里我想请楼主你回顾一下自己还有在其他的事情上习惯性的踩点吗?还是只有在学习这一件事情上呢?这样能帮助楼主你能更好的明白自己的情况了。同时,楼主还可以尝试着去记录,记录自己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会习惯性的踩点这样的记录也会帮助我们去发现自己踩点的规律了。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看看自己为什么会这样?2、尝试探索一下踩点迟到的好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我们人的行为是我们心理活动的外在呈现。并且我们总是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这样做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好处”尽管这个好处我们可能自己没有意识到。所以,接下来,我想和楼主你一起探索的是踩点迟到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好处?从表面上来看,这是不好的行为。只是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踩点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呢?有的人迟到,是因为他特别爱惜自己的时间。有的是因为这样做给了他自己掌控感。有的人是因为了对抗,比如:不喜欢学习了就会用这种拖延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不喜欢等等每个人的原因可能不同。所以对于楼主你来说或许要好好的思考一下了。3、尝试看看自己的成长经历 有在帖子中观察到楼主你说自己这样几十年了。那么也就说明我们这样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很早的一些经历了。这个时候我们也可以回顾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那么我们或许可以找到自己这样的原因了。很多时候我们理解了自己之后。再去调整可能就会更容易了。4、做出一些微小的改变 对于我们这样几十年的习惯,我们想一下子改变过来那是很有难度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或许也可以接纳自己当下不能一下子调整过来。我们允许自己这样。很多时候我们越想改变,可能越是改变不了。相反我们允许自己不一下子改变,那么或许是我们改变的开始了改变,很多时候小步子理论可能更合适我们。所以对于楼主你来说我们或许可以探索适合自己的一些微小的改变了。比如:我一周会踩点5次,那么这一周我们就可以尝试着减少一次。就这样一步一步的尝试着去改变。最后,希望这些对楼主你来说有点点的帮助和启发。我是心探教练曾晨。如果有疑问也可以点击找教练,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和探索。 -
田田妈妈 去回答
08-02 回答了:从题主的描述中,抓到几个关键词,想说一下自己的一点理解。 题主提出分手的原因,是“因为经常都好久不见面,三五天、一周半个多月都有过”,所以,题主觉得“他不在意这份感情”,但是题主认为,“爱一个人不能这么长时间都不见面”。 我觉得,问题的关键在于,题主和男朋友对谈恋爱的时候见面次数和间隔时间的接受程度不同,体现出来的是两个人对对方在这份感情中投入的程度的不认同,再深入一点看,就是题主和男朋友对“爱的表达方式”的偏好不同。 婚姻专家盖瑞.查普曼博士在《五种爱之语》这本书中,把爱的表达方式分为五种:肯定的语言、精心的时刻、礼物、提供帮助和身体接触。每个人的性格、成长环境不同,对五种方式的喜好也各不相同。 从题主简单的描述中,大致可以认为,题主认为精心时刻(经常见面在一起)比较重要,而男朋友认为礼物或提供帮助(题主提到经济方面的问题,可以认为男朋友在工作上投入的时间比较多,希望提高自己的经济能力,为题主提供更好的生活)更重要。 其实,对不同方式的偏好不同,不是关键,更重要的是要两个人真诚表达自己的想法、用心体会对方的需求,两个人相互理解,共同改变,亲密关系就可以更加和谐。 而题主在对对方处理见面间隔时间太长的问题时,是直接提了分手,希望用分手引起男朋友的重视,但很可能他不知道题主如此看重这个时间问题、不理解为什么、不觉得少见几次面感情就淡了;反而还会抱怨题主不理解他主动加班、出差,希望多赚点钱、早点升职加薪,是为两个人的将来打好基础。 所以,我觉得,沟通不到位,是造成题主和男朋友分分合合问题的重要原因。 两个人有感情基础,三观没有严重差异,对未来有共同的期待,那么,在相处中遇到的这些小问题,都是可以通过“好好沟通”解决的。把一个一个问题解决好了,两个人的感情也会更牢固。 沟通时,不要带着指责、批评对方的想法,只表达自己对他的行为和想法的感受,以及希望他能怎么做;对方也是一样。这样的沟通,才能表达情感、交流想法、达成共识。 以上是我的一点感想,如果跟题主的想法有什么不符,仅供参考。 -
陈佳🔮天赋解读&指导 去回答
08-02 回答了:你好女孩,在云端抱抱你。感觉得到,你曾经是一个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女孩。那么,发生了什么事,让你开始对生活失去希望,对事情失去热情呢?曾经你在做哪些事情的时候让你热情四溢,现在在做哪些事情让你毫无感情呢?人的内在动因决定外在行为,什么样的内在动因可以激起你愿意积极行动呢?这些是需要具体一对一沟通和思考的。关于情绪部分,敏感,它本身是一个情绪特质,没有好坏之分,而是在于你有怎么去使用。使用得当,你会是一个非常善于发现他人闪光点,与他人共情的人。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产生情绪内耗,也就是你所说的胡思乱想、容易烦躁等等。所以,问题不在于你的情绪敏感,而在于你还不太会使用它。请接纳敏感这个特质吧,让它为你所用。明白这点之后,我们就可以学习去使用它,将情绪遥控器掌握在自己手里。市面上有很多调节情绪的书籍和课程,请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和课程去学习并实践。昨天在一本书里学到两个平复情绪的小练习,分享给你:1、想象你坐在直升机里或热气球里,飞向天空,在上空将所有事情组成一部电影。视野变大,而镜头里的事物逐渐缩小。它周围的世界开始出现在视线里。你看见了什么?呀,这里有一只小鸟!那片云朵看上去像一头猪。你能看见你的房子吗?从热气球的高处往下看,世界是不是看上去很平和?2、让自己置身在一个“精神影院”里,观看屏幕上的变焦效果。现在,走到最后一排位置上,从这个角度来观看屏幕,此刻的电影是什么样的?变小了?没有之前的那么糟糕了?你是不是可以看到所有的位置---可能有人坐在那里?从这个角度来看,你会发现并不是只有你才会遭遇这些问题,或者这些问题根本没有那么严重,它们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容易控制。3、想象自己是电影演员,你可以将你的台词改成存在无限可能性的那种,比如问问自己,“你真的不能再开生日派对了吗?”以上练习要在安静不被打扰的环境,深呼吸三次后再做哦。祝福你回到阳光积极、热爱生活的状态。我是陈佳,我和世界爱着你。 -
谷一。 去回答
08-02 回答了:#你好,我是谷一。虚怀若谷始终如一的谷一。♥怎样的孝顺才是孝顺 ❀很多人在一种生活环境中生活着生活着就习惯了,也就不想着改变了;有些人在一种生活环境中生活着生活着就想要改变,就开始反叛了。习惯四因为对现实生活的无力改变,反叛是因为我么还在思考,还有美好生活的信念还想改变,这是一件好事。 ❀母亲七十多了,这过去的年岁日月里你已经不仅仅是孩子的角色更是一位倾听者的角色,好像母亲这辈子所经历的苦难都应该被你懂得,也应该被你接纳。如果你提出抗议就要被加上各种罪名,所以不倾听你心理角色过不去,倾听你心理感受过不去,你很难,却也很简单; ❀基于此我们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已经不是听与不听的问题,而是要找到适合自己与母亲的相处方式,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我么是不是可以试想一下不要把母亲当做母亲,而是当做自己的一位老朋友,老闺蜜呢?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待母亲的倾诉。♥将能量转换。 ❀母亲在诉说自己的苦难的时候,你会很痛苦,因为造成母亲苦难的人大部分都是自己的亲人,同意母亲说的就是对其他亲人的否定,不同意母亲说的就会越听越难受。正所谓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作为剧中人的自己又怎能不难受呢? ❀但是如果换个角度来看,母亲的苦难又不仅仅是母亲的苦难,或许婚姻生活中很多女性都有类似的问题,包括我们自己,是不是可以从目前的倾诉中去整理发现产生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去思考通过怎样的方式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以前我们作为倾听者我们没有能力,只能听,现在我们有一定的生存能力,有一定的思考能力,也会经历婚姻,那么我们能看待问题的角度是不是可以改变一下呢?可以尝试着引导母亲从自己的困顿中走出来,能够换个角度看待自己经历的苦难,是一种悲伤但也一定会是一笔财富,经历苦难后的生活智慧是什么,老人小孩老人小孩,引导老人家换个角度看待问题,大家都会有新的收获。祝好,、。 -
木子心 去回答
08-02 回答了:题主你好!为什么总是踩点踩得凶,总迟到?不想让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该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吧。总是踩点,说明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反复发生的行为习惯。每次踩点的时候,题主在怀疑什么或者说担心什么,觉察到这点比较重要。因为这是判断是否有强迫症最重要的依据。是想精确估计时间,担心一分一秒的时间被浪费?还是其他什么?题主的行为让自己总是迟到,而且不想让自己的行为习惯影响到孩子。这说明我们有改变行为习惯的想法。找到自己行为习惯背后的信念,然后有意去改变。也就是说,对自己的行为要有所控制,才能改变。这个信念可能是“还没到点”,因为还没到点,我们就会在家做其他的事,可能是精心打扮自己,也可能是收拾家务等等。等我们认为到点了才会出门去上班。这种属于强迫症中的精确强迫症,如果症状不严重就是精确强迫行为。可以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改变。我们要及时觉察生活中又处于精确状态了,这时,我们要有意识停止自己手中的事,及时出门。为了提高自己的觉察能力,我们可以采用表格记录我们的精确行为:什么情况下发生,伴随着的情绪、会作出什么行为,不作会怎么样,会发生什么?找出发生概率低到时高的时候,先从低概率事件中去改变。比如,可给自己定两个出门的时间,在最后一个时间,放下手里的事,一定出门。(当然定的时间是可以保证到单位有充足的时间)。然后再过度到高概率事件中。题主可以试着坚持练习,根据自己的情况作些相应的调整,就会慢慢改变。《走出强迫症》,作者【法】弗兰克-拉马涅尔。这本书题主可以看看,或许能更好地帮到你。以上建议仅作参考。祝好! -
『笔落江湖』 去回答
08-02 回答了:您好看了您的描述,您在家里很乖巧听话,您认为自己付出了很多,但是家里人却对您并不在意。能理解您的这种心情,隔空抱一抱您。其实每个人都是渴望被看见,被鼓励,被肯定的。您在家里付出了很多,然而却没有受到家里人的表扬,这是您感受到自己的自尊心受挫,对自己没有自信。看得出来您也是有一些讨好其他人的,不管是您的朋友还是您的家人,您是把别人的需求放在自第一位上,压抑自己的需求和想法,这让您很累,持续地讨好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所以现在也是你意识的觉醒。虽然说我们可以听家里话,也可以为家里做事情,但是也不要过度的付出,把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学会放在第一位,好好照顾自己,提升自己的自尊心,学会自信,我们活在这个世上,无需讨好任何人,包括我们的家人。学会真正的做自己,不是我们为别人做一些事情,而是需要我们做属于自己的事情,能够分得清楚到底是谁的事情,学会课题分离很重要。课题分离就是你负责你的事情,我负责我的事情,面对朋友对您的一些伤害,你也可以选择与他们拒绝来往,要学会拥有自己的原则和界限,如果别人侵犯自己的原则,我们也可以使用愤怒来回击他们,同时选择与别人做朋友也是我们自己决定的,如果对方伤害了我,一定要记得及时反击,相信自己,培养自己的精神、人格独立,让自己做一个自尊心强,自信的人,这是成长过程中必经的过程,加油。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
Annie 去回答
08-02 回答了:收到题主的问题,感受您长年以来的困扰,想改善问题但又无法克制去做的痛苦,先给你一个抱抱。您表示自己有喜欢“踩点”的毛病,明知道这样不好,但又会反复去做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否会觉得踩点对您而言是幸运的、赚到了、或是时间控制的刚刚好的兴奋感?若是有类似感觉的话,那么踩点的行为其实是一种对自己的犒赏,那么迟到会所为您所带来糟糕的感觉可能不如踩不到点来的强烈。这与强迫症“这是必须的”和“完美主义”的想法有些类似,但强迫症的患者更明确倾向于有“强迫性的怀疑”感受。例如,怀疑窗子没关好,所以会不断地想去确认;怀疑手上的细菌很多会致病,所以会一直重复的洗手试图想洗掉脏的感觉;当有人递了一个东西过来,会怀疑这个东西是有害的,并不断地须要去确认。总之,强迫症患者皆会有以下三步曲的经历:第一步:叫作侵入的、不自主的且令人不快的身体感受。(窗户开着时会感到不安)第二步:产生了一个评价性的想法。(若没有关上窗戶,就将会有糟糕的事发生)第三步:出现强迫行为。(不断确认窗子有无关好)会怀疑及无限放大糟糕的感受是强迫症患者痛苦之处,所以我认为您的行为“并非强迫行为”,而可能是会更倾向于“我做到了”或“达成目标”完成的感觉。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即是不批评自己。能积极询问就表示您有想解决问题的决心,相信自己有力量可以去改善现状。接下来您可以再试着想想,自已最初在踩点行为出现时是否有发生什么事?刚好踩点时是什么感受?是否有在会议开始前抵达也能有开心的感受?如果有,那么当时是怎么做到的?再来我们也可以试着去质疑自己的想法,是不是非得踩点才能有好的感受?不这样做时最糟糕是会如何?有没有可能不迟到对您而言才是更重要的事?您也可记录下自己实施改善行动的成效,提前准备到场时的时间、当时的想法感受来给自己一个清晰地回馈。当能够成功达成一个月的时间,也要给自己设置点奖励,例如成功达标就去看场电影或做点自己喜欢的事。相信若能持续坚持行动,您必定可逐渐感受到守时所带来的好处。祝顺心。壹心理和我爱着你。 -
星月酱 去回答
08-02 回答了:题主,你好! 仅仅通过短短100多字的描述,想要对你的社交状态提出一点建议,我觉得相当难。即便这样,我仍然希望在回答中和你聊上几句,在你感到困扰的时候,能陪伴你一起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别着急用标签定义自己】不清楚你的具体年龄,仅仅根据提问推断你可能还比较年轻,正是如此你拥有无限可能的未来,所以先别着急用“社恐”或者“社牛”这样的标签来定义自己。每个人都是从个体走向群体,并且在不断地实践中摸索总结经验变得成熟。通过练习,不管是外向还是内向的人,都可以在社交中表现得体,游刃有余。当我们还很稚嫩的时候,我们会展现出更多的坦诚和热情,而这些反而是社交中的优势。 【看清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现在我们可以探讨一下,在社交中你主要的需求是什么,是希望结交到好朋友,还是希望表达自己的观点得到别人的肯定,或者是希望让其他人觉得自己人缘很好?当然,也可能你还有其他的需求,比如锻炼自己的情商、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等等。既然如此,那现阶段你的做法可以满足你的潜在需求吗,如果想要更好的效果,在什么地方调整能更好地满足你在社交中的需求呢? 【好印象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你的提问和正文结尾都落脚到“印象”两个字,似乎你真的特别看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如果你正处于“确立自我同一性”的青春期阶段,那么这种现象也是很常见的。这说明你正在努力搞清楚一件事,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是有能力的还是没能力,我是受欢迎的还是不受欢迎的,我是高价值的还是低价值的……在自我同一性的探索期,我们免不了会向外寻求认同,但最终我们要回到向内认同,完成这个自我整合。 最后,希望题主在社交中保持开放,获得满足,不断成长。 -
怡名 去回答
08-02 回答了:题主,你好!你提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明明自己并不想这样,却偏偏这样。踩点,要么侥幸,要么迟到。很愿意与你一起探讨。 1、理解自己的行为。 你说“这个毛病应该带了几十年”,是不是熟悉你的人都 知道你这个特点?只是这三年变严重。现在怕影响 孩子,才想改善。如果不考虑对孩子的影响,是否这就不是一个问题?我也喜欢踩点,我想,在这个过程中,我有掌控感,有时就像一个游戏一样。你可以回想一下,比如当自己赶飞机或赶高铁时,也是这样吗?有没有误了的时候?如果没有,那么就是这样的迟到对于自己的影响很有限。所以确实也不必太在意。要想改变,先是理解自己,而不是认为这是一个问题。另一方面,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模式,就像汽车自动驾驶一样,所以我们也要认识到习惯的力量。 2、要不要尝试一下悖论干预? 李松蔚老师常会讲悖论干预。不再强求自己改变,改变就会发生。现在你只是喜欢踩点。那么要不要试试,迟到的更久一点、更勤一点?看看会发生什么? 或是不要求自己改变,安心地维持现状。这么多年都这样过来了。有许多家长迟到,踩点等,而孩子很可能与家长完全不同。不一定就会影响孩子的未来。我见过许多上学的孩子,因为家长磨蹭,而不停地催促家长。当家长着急时,孩子常常不着急。 3、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 其实一个行为之所以不断重复,一定有潜意识中的原因。我们有时听听潜意识的声音很重要。我们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喜欢和不喜欢什么。如何看待自己?探索潜意识既有挑战又有意思。 我们可以看看我们从什么时候就开始喜欢踩点儿,当时发生了什么?在踩点儿的这个行为中,自己体验到了什么?是不是就是要为难自己?给自己一个挑战?或是让自己看上去与众不同? 我们的潜意识里有这些秘密。 了解潜意识,我们可能更容易做出自己想要的改变。比如,每次提前出门10分钟。 另一个思路是:我们常会讲“越关注,越强化”。当我们感觉自己强迫性迟到时,可能希望有什么好办法,使自己脱离,就积极应用各种方法去对抗。对于强迫,越是对抗,它的效果越不好。倒不如:你该强迫就强迫。只是把我们的自我功能和症状分离。迟到并未影响你的自我功能,是不是可以不必在意? 如果有兴趣,可以读一读《幻想即现实》,了解一些我们的潜意识。 祝好呀! -
刘俊玲 去回答
08-02 回答了:题主您好!当一个人满怀希望去努力,去奋斗,希望落空的那一刻是那么的无助和焦虑,我想每个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产生这种情绪的。我是壹心理倾听师刘俊玲,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让您发现在黑暗中的那束光,能够发现问题的新的视角。🌼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学习成绩和哪些因素有关呢?1.和智力因素肯定是有关系的,比如有善于思考,逻辑性非常强,有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强,有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而有的观察能力却能细致入微。每个人的天赋是不一样的,每种特点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您的优势在哪里呢?有一句古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自己的特点,也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方面。2.和关注力有密切的关系,有的人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长,做事情很投入。张德芬老师写过一本书,叫做心流,也就是说,在我们很专注的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觉得时间过得飞快,真的就是达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这么一个效果。3.那么专注力和什么有关系呢?我个人认为影响专注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自己的情绪状态,如果一个人处于焦虑,烦躁或压力很大的这种状态中,那么,专注力往往达不到我们的预期,会明显的影响学习的效果。🌼老师能够感受到您现在有一些迷茫,有一点点无助,那我们该做点什么呢?老师下面的建议希望对您有一点启发。1.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的特点,有哪些优势?有哪些不足?你在题中说自己反应是比较慢的,假定这个是你的真实情况,那你就有另一方面的优势,你是一个比较细致细心观察能力比较强的人。那么,如何自己将这个优势发挥到极致呢?如果这点是您的优势,或许他可以成为您成绩提升的一个突破口。2.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的情绪如何?如果你的内心是平静的,学习的时候所有的注意力能够关注到所学的内容上,而将那些压力和最后的结果都能抛到九霄云外,那么,此时您的关注点就在学习的内容上了,如果是这样,那学习的效果会给您一个惊喜的。3.方法对于一个人的学习效果也是很关键的一个因素,有一本书叫做《考试脑科学》,其中就讲了一些记忆的方法和自己的周期,我自己认为对学习迷茫中的学生的学习会有帮助的。学习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努力付出固然是重要的,了解自己的特点和科学的方法也是不可或缺的。老师衷心的祝愿你早点发现自己的优势,努力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天道酬勤,相信明天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