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雨 去回答
2022-02-12 回答了:你好!非常能够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不得已结束一段恋情,回头看看,发现自己做错了很多,心痛、懊悔、内疚、纠结、迷茫……你的内心被复杂的情绪灌满了,感觉无所适从。我想试着帮你梳理一下,希望能有所启发。1.理解、接纳、疏导自己当下的情绪状态。无论内心有怎样的痛苦,后悔和纠结,请不要过度责备自己,这些都是正常的。无论有着怎样的心态,经历过真诚的付出,每个人面对失恋的时候,都会有一段痛苦的时光,让我们咀嚼。越是失去爱的时候,越是要多给自己一些爱和包容,所以不要去责备自己,接纳自己的情绪和状态,给自己消化的时间。你更无需把一段恋情的失败归结完全归结于自身,从而陷入自责,关系的走向是两个人互动的结果,只能是两个人的匹配度不够,不是一个人的过错。2.不要守着打翻的牛奶哭泣。想到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会感到很后悔,想要再发一段文字,挽回对方心目中自己的形象,如果能够克制,我觉得还是不要去做这样的事情,或许做完了之后,你会马上后悔。我们都知道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做“沉没成本”,有些东西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挽回的,比如一杯牛奶已经打翻在地,如果我们对着它哭泣,只能是让对方看到我们的哭相很难看。3.好好的反思自我,总结出对我们的未来有价值和意义的东西。对前男友的感情是对爸爸的依赖,恋爱只看条件让感情不是那么纯粹,情感模式的无意识状态。其实你真对一段失败的恋情能做出以上的反思,就是很好的。做这些觉察不是让你更加自责和懊悔,而是通过这样的反思,对自己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比如了解自己的情感依恋模式、自己在感情方面的真实需求、自己在亲密关系里的行为及情绪模式。发现这些不要对自己的价值观的道德评价,而是去寻找真实的自我,在未来的日子里为真实的自我寻求匹配的亲密关系对象,这样的总结会让你每一段经历都赋予价值和意义。4.乐观的面向未来。走出一段失败感情最好的方式是乐观的向前看,去规划自己的未来,并把精力投入到当下的成长。以上供参考,祝你幸福!希望红雨的答复能够帮到你,谢谢你的提问! -
羯傲不寻 去回答
2022-02-12 回答了:题主你好!☆非常认真的看完了你描述的现状和困惑,也很感同身受,你现30岁,所在城市是十八线小城市,组建了家庭,有了个可爱的孩子,还有自己的事业,有车有房,能一直陪着孩子和父母,这些在外人眼里看起来,其实还不错的。☆“父母年龄大了也不可能一直帮扶,孩子大了 十八线小城市的教育跟不上想给孩子的更好的教育。总是在骚动 想改变,想放下所有去大城市生活,深圳不错,春节见了两个上海的同学,谈到了大城市的教育,环境的重要性,和他们每年在涨的年薪 觉得非常有希望,但是大城市的朋友们说每天见得到父母 有人帮衬,有一定收入就是他们的理想生活,像是个围城。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如何调节自己的焦虑。”☆你的同学羡慕你每天见得到父母,有人帮衬,还有自己的事业,收入稳定,而你向往的是大城市的发展,大城市的教育,大城市的环境,还有大城市每年都在涨的年薪,你觉得非常有希望,也很憧憬这样的城市,你把这样的反差比喻成围城,还蛮贴切的,你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也很迷茫很焦虑。※如何调节自己的焦虑?1.从你描述的情况来看,你是一个特别有上进心和追求的人,事业心也比较强,更加重视未来孩子的教育,这正符合你当下的年龄,至少没有被现实影响变得安逸。2.与你相反,我所在的城市是上海,就是你口中所说的大城市,经济发达,教育先进,环境优美,小城市也并不全是落后,大城市的幸福指数也并没有多高,到处都是拥挤,我们这些北漂沪漂一族其实也很无奈的,想要陪伴年迈的父母双亲都做不到,面对繁华的都市,一度让自己很没有归属感,即使勉强在大城市买房安家,房贷压力都能让人喘不过气,外表光鲜亮丽,其实背后全是满满的心酸与无奈。3.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来说,真的有一天想要选择大城市发展,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有很多:①一份理想的工作 ②持续稳定的收入③孩子的教育归宿(有些大城市有积分要求,在当地要有自己的房子)⑤年迈的父母谁来照顾?⑥大城市的压力你们能真正的适应吗?⑦小城市的安逸和大城市的挑战,你们确定准备好了吗?4.我感觉你应该是心里有答案的,只是想要找我们一一验证一下,至少当下来说,你还没有在大城市站稳脚跟,你的孩子还小,你的父母还需要照顾,你的事业暂时还耽误不得。5.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向往大城市的美好并没有什么不好,只是到了一定的人生阶段要考虑的因素真的太多太多了,我们没有办法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做事。6.大城市或者是小城市都可以,完全是看个人发展的选择,但是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人生当中有一段去大城市拼搏的经历会更加美好和完整,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力,小城市里面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充满了生活气息,我们有平淡的生活也有平淡的享受,没有那么拥挤的生活方式,人注定会比较安逸。7.如果真的有遗憾,你可以趁着孩子还小,去大城市拼博一番,如果能在大城市稳定下来,倒也是不错的,到时候就把孩子和父母接到身边,这件事情你要跟家人商量好。8.问心无愧的选择就是最好的生活,你不必过于羡慕大城市生活的我,不需要那些虚无缥缈的幻想,我们需要的是自己做出内心的选择,并且为之付诸实践,也许将来的某一天,我们会因为现实因素不得不放弃某种选择,也不必过分委屈伤感,或许就可以让我们体验到了另一种生活。9.总之,请聆听你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并勇敢而坚定的去做吧!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世界和我爱着你♥ -
红雨 去回答
2022-02-12 回答了:你好!抱一抱痛苦纠结中的你,希望能给你一些温暖和力量。除了丈夫的身体健康状况带给你的疲惫以外,被隐瞒的愤怒感觉,也可能是你心底的一个结。当一件重大的事选择事项,令我们感觉纠结无助、身心疲惫时,或许这时,我们最需要的是先摒弃外界纷繁因素的干扰,让内心达到宁静的状态,处理一些繁杂的情绪,让心智恢复更多的理性状态。和丈夫及家人做一次深入的沟通。如果你有着被隐瞒甚至被欺骗的感觉这样一个心结,不妨先对这个心结做以处理,想办法化解或者表达自己的情绪,比如向丈夫表达自己的愤怒和委屈等感受,让自己心底的怨气得到释放,然后试着接纳这样一个结果。选择自己的情绪比较平稳,状态比较好的时间,做一个深入的思考,可以找一张纸,把自己可能的选择列出来,并分别写出做这些选择的理由以及带来的后果:对自己来说,好的和坏的、自己能够接纳的和不能够接纳的、能够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然后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每一种选择未来的场景和画面哪一种是自己心里想要的。通过这样的方法,是让你找到自己潜意识和心灵深处的需求,做出和自己心愿接近的选择,或许对你来说是最好的。我们活着不可能完全失去自我,当我们感觉自我被消耗殆尽时,没有办法支撑起生活的责任。但每一个人不可能仅仅为自己活着,总是会有许多的牵绊,比如你和老公之间的感情,对女儿成长环境的考虑等等。当发现脚下的道路上的布满荆棘,我们是选择义无反顾的走下去,克服困难,迎难而上,还是退回去重新选择一条未知的道路?无论做出哪种选择,也许生活都不能让我们100%的满意,每个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每个人的人生答案只能在自己的心里。希望红雨的答复能够帮到你,谢谢你的提问! -
2022-02-12 回答了:亲爱的题主好!我是阳光,感恩在这里相遇!从题主求助问题的标题:“ 26岁男,最近1个月总被莫名其妙的事影响,好痛苦? ”仿佛仅仅从标题中就能够感受到题主内心的痛苦所在,心疼的同时,也很愿意去帮助到您!这里,请允许给予题主一个温暖的拥抱!带给我的感受是,题主觉察到了自己的痛苦,这点很好,表明有自我觉知的能力,但是至于为何感到痛苦自己也没有梳理清楚,或许,带着困惑前来探究,这就为改变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先来梳理一下题主描述到的具体情况,并尝试加以解读与分析:? 最近一个月,总是会被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影响,不知道怎么回事,例如在网上看到精神分裂,就怀疑是不是自己也精神分裂,看到别人说觉得有人说自己,就去怀疑是不是也有人说自己,太容易受影响了,好痛苦!—— 从题主简短的叙述中,带给我如下几个方面的讯息与思考:【1】一个月之前,题主经历了些什么重大事情/人际关系/情感困惑/家庭方面/工作压力等等?【2】题主描述的情况/类似的情况,家族中其他人还有过类似情形吗?【3】网上的精神分裂,疑心自己精神分裂了,实际上自己有哪些具体症状和表现呢?—— 即便是“疑病性焦虑”也需要加以甄别,切莫自己给自己贴标签呀!【4】当自己被说的时候,有些怀疑对自己不怀好意?还是很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看法?—— 是自己的不自信吗?还是经历过被打压/斥责/贬低......的经历与体验?等等(这点需要更多的讯息去深入了解的真相)针对题主当下的实际情况,限于资料信息有限,或许,可以尝试这样去应对,以便能够帮助到题主澄清并找到缓解痛苦的正确方式方法:第一,接纳现实中自己感受到的痛苦,并承认自己的痛苦,关键是主动去识别造成痛苦的原因。1、每个人都会在不如意时候,遭遇痛苦,但是搞清楚痛苦的来源,是化解痛苦的前提,因为痛苦不会无缘无故地上头哦。2、痛苦的背后,一定是有题主的渴望/想法/期待,那么,请题主反思一下,自己内心是在渴望和期待着什么呢?具体是哪些方面让题主感受到不如人意了呢?因为每个痛苦里都包含着我们深深的期待,亦或是我们经历过的一些暂时尚没有被觉察到的“执念/想法/理想.......”第二,积极主动面对寻求痛苦“解药”,毕竟从心理学角度来探究的话,谁痛苦谁改变。1、可以找一个心理咨询师进行比较详细的咨询交流,以便帮助题主去梳理清楚自己的那些“痛苦”和“疑病焦虑”以及“容易受到他人影响”等是如何来的。2、也可以去正规医院的心理科,通过医院专业的心理评估做出诊断,到底目前题主是个怎样的实际情况,以便让题主不再陷入迷茫和困惑中,找到根源,才能够有效的针对性处理和应对。❤ 以上,是针对题主困惑我的理解与回复,希望带给题主些积极有益的帮助,~~~~~~~~我是阳光,世界和我爱着你 ❤
-
Evan 去回答
2022-02-12 回答了:题主,你好!很有幸和你讨论一下退行。 首先想先给题主一个抱抱,面对退行,无助、失控、孤独、矛盾、焦虑种种情绪真的是让人一言难尽。自己都会讨厌那种状态的自己,心里又想着能快点走出这个状态的自己,不知道我说的对吗?其实面对退行,我们要先理解我们为什么会处在这个状态?这个状态能给我们的心理带来些什么?是好的还是坏的? 退行是一种被自我用来防止焦虑的防御机制。这种焦虑使人退回到发展的早期阶段,那种要求很少和相对安全的行为。退行也并非总是幼稚和适应不良的代名词。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退行是可以接受的。退行是一种被自我用来防止焦虑的防御机制。这种焦虑使人退回到发展的早期阶段,那种要求很少和相对安全的行为。 题主在咨询中出现了退行,有可能是题主与咨询师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咨询师那里,题主感觉到了安全的保障,于是题主会出现退行,感觉自己越来越弱,越来越小。而在关系中如果题主没有做好准备迎接退行状态的自己,会把自己吓到,对咨询产生疑虑,甚至会产生更多对咨询师的攻击行为。如果咨询师无法承受那么多的负面情绪与攻击行为,会觉得自己对题主的咨询不起作用,结束了咨询。题主与咨询师的咨访关系也就终止了。 那么面对退行,作为一个来访者应该如何应对呢?由于题主是在平台提出的问题,无法就题主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所以我只能简单的提一些建议:整合当下的退行当下题主退行到初中的阶段,那么这个阶段就是题主当初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或者一个转折期。那么题主可以这个时期整合一下,想一想在初中这个时期自己想得到什么却没有得到?或者自己遇见了什么人为或者非人为的重大创伤,试着回想一下当时的自己是怎么应对这些事件的?如果让现在的自己去处理,自己又有什么办法会处理的更好? 或者回想一下,在初中或者高中由于自己的经验不足处理事件,造成了什么遗憾的?那么现在自己有什么办法去弥补或者补偿当时的事件的过失的,自己把事件的清单罗列出来进行整合,或者寻求家人的帮助整合都是可以的。当题主把这些被打击的经历整合起来后,也许题主就会走出这个退行的状态了。寻求咨询师的帮助在退行的状态下,即使自我功能比较好的人,可以承受住退行过程中那些强烈的情感,但如果这时有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也是会更加获益的。勇敢的向咨询师分享现在退行的状态,让他了解到你退行的背后需要的什么。退行的背后,是某些未被满足的东西希望得到满足。由于题主处于退行的状态,可能无法真正的明确自己真的想要追求些什么,这个时候勇敢的向咨询师敞开心扉,让咨询师帮助题主找到自己背后真的需求。找到了真正的追求,题主才可以深度地修复自体发展中早年失败的部分。 总之处在退行状态下的题主,一定学会和自己的咨询师开诚布公的交流,避免自己进入到“恶性退行”,一旦出现“恶性退行”,严重的可能会导致题主精神崩溃或者需要住院治疗,或者或者完全破坏了咨询设置,出现危险的行动化,丧失现实感,咨询师也会被拉进强烈的移情-反移情漩涡,与来访者共谋或是终止咨询。当然在大多数的心理咨询中,退行会以温和的方式反复出现,只要题主积极的配合咨询师治疗,对退行进行整合,相信题主会有不同的新生。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题主! -
努力追梦的小可 去回答
2022-02-12 回答了:看到题主的描述,太有共鸣了。小时候想长大,大人模样,做着想做的事,另一方面,也知道越长大越孤单的道理。我们一边在得到,同时也在失去。内心痛苦无人诉说,有时候有些痛苦只能自己承受,因为世界上很难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朋友是可以分享喜悦的事,分担痛苦的事,现在生活压力大,慢慢的大家也都忙于自己的生活,所以,想找人倾诉,也变得无人可找,还有一种现象,如果经常找朋友诉说烦恼,朋友也会越来越远,因为每个人都不容易,没人想做负面情绪的收集者,因为可能朋友也会受影响,变消极。所以,找朋友倾诉不太好实现。找家人、伴侣倾诉。家人和伴侣也不能做到真正的理解,有时甚至觉得小题大做,如果这样,那会原本不美丽的心情更糟糕。每个人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我们觉得影响心情的事,他们可能不以为然。确实也像题主所说,亲近的人会觉得我们总是把不好的一面展现给他们,而在外人面前总是“完美”的样子。所以,有些情绪只能自己消化。有什么办法,可以不找人倾诉,但也能帮助自己调整状态? 1.首先,我们得“捕捉”情绪,知道为什么会有负面情绪,并能分析收集,在下次又有这种状态的时候,学会调整,例如:倒数3秒,停顿10秒,闭嘴等等。有时候“惹毛”我们的就那几件事,我们要深挖一下,到底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人还是因为事或是其它?有意识去调整,一次比一次好的时候可以给自己奖励。 2.如果可以,找一些每次都能够给自己正能量的朋友,可以不是立即,可以事后讨论,让他们给自己一些建议或意见,因为事后可能情绪会好些,客观一些。 3.书写。书写自己的心情,类似心情日记,其实这个和第一个有重复的地方。记录自己为什么生气,自己给自己分析,怎么做能调整自己,怎么做会更好,自己有进步的时候做了什么,想了什么。 4.运动,让自己更积极,更美好。停止内耗。 5.还有,恭喜你,其实你找到了秘密基地。朋友不想听,办伴侣家人不理解,熟人不愿意倾诉等等,但是你拥有更强大的力量和队伍——网络平台,正如壹心理,这里有不是朋友胜似朋友的热心人,更有专业的人~所以,恭喜。办法总比困难多,都能找到解决办法的~加油~愿今年胜去年。 -
红雨 去回答
2022-02-12 回答了:你好!你希望在人生选择方面得到帮助,我理解你内心可能对未来有一些迷茫和焦虑,我以下的文字未必能够帮到你,仅供参考吧!关于焦虑30岁,有一家店可以带给自己和父母每年50万元的收入,有一所大房子和两辆车没有贷款,还有婆婆帮助照管家务,这样的生活会不会有很多人觉得你在凡尔赛呢?但其实你的内心切切实实的感受着焦虑的存在。这些焦虑可能来源于开店的辛苦,需要耗费不少的心力来维持;来源于对未来的不可控因素的恐惧,父母年龄大了以后可能帮不了自己;来源于对未来更高的期待,让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来源于和朋友的攀比,他们在大城市,年薪每年都在上涨,有着更好的发展空间……其实现在的社会,几乎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焦虑情绪,如果焦虑情绪对我们的生活没有带来太大的影响,是可以不必去处理的,但如果这个焦虑情绪已经让我们感觉内心有无法排解的冲突,已经影响到我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比如会失眠,紧张,情绪低落等等,可能就有必要引起我们的关注。首先可以试着做自我情绪的调节,听听音乐、做呼吸冥想或者坚持做规律的运动,和孩子一起画画,向家人倾诉,找朋友闺密聊聊天,从日常的生活节奏里挣脱出来,让自己放松下来,最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你如果愿意,也可以做焦虑自评量表,对自己的焦虑情绪做一个评估,如果得分较高的话,有必要寻求专业心理人员的帮助。关于规划人生的选择,其实就是得与失的选择,机遇与挑战同在。在目前的生活状态和境遇里,你有着眼下的焦虑内容,如果你选择了换一种方式,比如离开自己的18线小城,到北上广深去打拼,你可能迎来了更大的成功机遇,但一般情况下,这只是机遇,不是成功,成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决定成功的因素也有很多,比如我自身的能力、资源、环境和运气等等,所以那大概率会是一个充满了更大的焦虑、辛苦的过程,因为从规律上来讲,更只有失去更多,才能得到更多,得与失是平衡的。并且成功也不是必然的,这过程中间的不可控不确定因素也将是更大焦虑的来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面对更大的挑战,一定要选择退缩才是正确的,因为很多人的成功,正是直面这样的挑战,才有可能获得的。有没有一种途径可以让我们在生活之路走得更加从容,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都能不那么焦虑?学会调节心态,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1.珍惜自己现在拥有的东西。每一个人只有懂得活在当下的乐趣,才可能真正的淡定从容,不焦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知足常乐。我们可以有追逐未来的脚步,但是我们不会只把眼光盯在未来,而忘记享受身边的乐趣。2.了解自身能力和资源,对所选择的未来发展方向作出客观的评估,制定切实合理的目标和可行性规划。不盲目做出调整,避免把自己陷入更焦虑的境况里。3.不与他人攀比,排除环境因素的干扰,做出自己内心的选择,找到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适合自己,让自己能感受到安定和幸福的东西。希望红雨的答复能够帮到你,谢谢你的提问! -
心灵花园(华姐) 去回答
2022-02-12 回答了:🌿这位题主你好!从你的描述中感受到了你的委屈和孤独,好想抱抱你!不知道你现在多大了?是男孩还是女孩?你和弟弟差几岁?从你的描述中感受到了你的委屈,你觉得父母对待弟弟和自己是不一样的,可能这次是表现在过生日这件事上,也许平时也有很多事情会让你有一种不被公平对待不被重视的感觉,你很难过,觉得爸爸妈妈好像不爱自己了,只爱弟弟一个人。🌿其实,哪个孩子都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肉,无论是哪个孩子爸爸妈妈都会心疼的。你可以静下心来想一想,在没有弟弟之前,父母是不是也是以你为中心啊?疼你爱你照顾你。可能你不记得小时候的事情了,但是你一定会想到一件或两件爸爸妈妈为你做过的让你感动的事。你说没有人记得你生日,是真的吗?🌿所有二胎家庭都会出现像你家这样类似的场景,爸妈以为老大长大了,可以独立了,没有必要像小宝宝一样照顾了,而二胎比较小比较脆弱,需要大人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感情,所以大人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小宝宝身上,这就会让大宝感觉到被忽略被冷落。这的确是家有二胎的父母很头疼的事情!其实,爸妈照顾小宝宝多一些并不是不爱你了,而是小宝宝不能自立,需要人照顾,你小的时候可能爸妈也是这么照顾你的。当然了,父母需要学习怎样相对平衡对待两个孩子,而不是一味的为小宝宝付出,也要关注大宝的心里需求,他们没做到或者没做好,并不是主观故意的,而是他们也是第一次面对这种生活,也没有经过培训和学习。其实,如果换一下位的话,你现在是父母,家里有两个宝贝,你会怎么照顾他们呢?能投入一样的精力吗?当然,这对你来说也是一种资源,如果以后你长大结婚生子,家有二宝,你可能更能体会大宝的不容易,可能你会比你父母做的很好一些。🌿宝贝,我能体会到你的伤心难过和不容易,其实,父母早晚会离开我们的,最终能陪伴自己到最后的是我们自己,我们要学会爱自己,满足自己。可能爸爸妈妈照顾你们两个,还要持家还要工作,很辛苦,没有那么多好脾气,或者没有更多精力关注到你。但是你有什么需求或委屈可以和父母表达,不要自己憋着或者用对抗的方式,那样我们也很难受,大人也会觉得我们不懂事无理取闹。比如,弟弟过生日,大家都高高兴的,你却把自己锁到屋子里不出来吃饭,父母可能会觉得你无理取闹不懂事,最后你只吃到一些剩饭,其实不是别人造成的,不是爸妈不让你吃,是你自己较劲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肯吃。爸妈也不知道你在内心里觉得不公平,觉得弟弟的生日比自己隆重,很不是滋味。你可以提出来啊,你说我也是宝贝啊,虽然我大一点,但是我也需要你们的爱和公平对待,下次我过生日,妈妈你也要这样给我过啊,你说出来父母可能就会有所改变。你们永远是一家人,你要主动容入和参与进去,不要刻意把自己孤立出去,这个世界上能真心无条件为你付出的只有你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帮助或启发。我是心灵花园华姐,世界和我爱着你! -
2022-02-12 回答了:题主的留言就深刻地反映了和妈妈相处中的控制和要求。可以看出你很为难,一方面希望在一些事情上能够有自己的自主权;另外一方面,妈妈总是会习惯性地对你有很多要求,如果你选择拒绝,她就会在另外一些事情上让你不舒服。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尝试做些什么进行调整和改善么?以下的分享送给你,希望对你有所启发:父母是大多数人从出生到成长过程中特别重要的他人。他们的一言一行以及和我们的互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 在尝试改善现状前,我们或许先要了解妈妈行为背后的心理影响因素。因为只有在行动中既坚持了自己的立场,又满足了妈妈的心理需要的情况下,我们和妈妈互动关系的改善才可能是有效的。 根据当前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可以了解到,一般情况下妈妈对子女有诸多要求,甚至带有强迫性色彩的背后往往有以下两种常见的心理影响因素:1.对失控感的不安,带有易焦虑或强迫性的体质2.将自己的注意力焦点过多地放在自己的子女身上前者大多是个体从小到大的生活环境对其个性特点的影响所呈现出来的行为表现;后者则是夫妻关系紧张或者丧偶式育儿导致母亲把自己人生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的身上。 不管是哪种,都属于妈妈自身的议题,不该由你来担责。但她对你人生的强烈捆绑又的确影响到你的生活。如果妈妈内在心理需要无法得到满足,她就会在无意识层面牢牢抓住你,来缓解自己的焦虑、降低内在的不安或者让自己的人生有一个自己认为的着眼点。 你可以:①结合自身家庭的实际情况,②在尝试理解妈妈类似强迫性的心理需求以后,③在守住自己的人际边界,保持自己人生独立的同时,④和妈妈表达你作为子女对她的爱,来支持到母亲的心理需要。 具体可以参考如下做法:首先,尝试从小事开始和妈妈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自己做主妈妈会习惯性的要求你陪同她一起做一些事情。这种惯性是在日积月累的相处互动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想要去撼动和改变她,母亲就会本能地抗拒或阻止。因此,这个时候就可以尝试先从极小的事情做一些调整和改善。这个事情要小到你可以不用说“不”的方式来实现。比如她让你和她一起去做某一件事,她让你拿完A再拿B,你可以先去个洗手间或者换件衣服去做拿A和B的事情;也可以先拿B再拿A等这样通过对话顺序的方式来实现自主的开始。 其次,和妈妈沟通的要点是“不带敌意的坚持,不含诱惑的深情”当妈妈开始适应你为自己做主的转变以后或者在你刚开始进行上述外围的转变,就引起了妈妈警觉而发生争执的时候,可以尝试在争执的时候先顺从,而等到一些比较温情和觉得方便沟通的时机,进行沟通。上述的沟通和转变很可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点点一次次地交流中才有可能让妈妈意识到她的行为对你产生的影响。给自己一些时间,也给妈妈一些耐心。 最后,让爸爸或家庭中的其他重要成员也参与到亲子互动中留言中没有提到爸爸,也不太清楚爸爸和妈妈的夫妻关系如何。在这部分就可以尝试让妈妈从对你的亲子关系的捆绑中解放出来,更多的投入到她个人的生活中,从而松绑你和她的关系。这件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有可能可以邀请妈妈和你一起进入家庭治疗。在家庭咨询中,在家庭的视角下改善你们的关系。 以上,祝好。
-
刘权熳 去回答
2022-02-12 回答了:你好,我是心探教练熊猫君刘女士母亲对自己控制欲强,但是可能不自知,而且哪怕是生活小事,也总有总“锱铢必较”“睚眦必报”的感觉(当然,这里用词也许不当),你难免会困惑,为什么母亲要求那么多,为什么要对自己找茬?一、事实上,我们总是忽视我们的父母,也是有七情六欲的凡夫俗子,因为我们对父母的预设期待往往比实际高很多,而且,父母作为养育者,对我们有管束权威,所以,在普通人际关系中我们能够厘清的问题,到了父母这一关,就很难想的明白。我以前也和你有同样的困惑,家母生性要强,退休以后,便像个孩子般,眼睛便更盯在我身上,每次回家,便开始小“作”,但也不是全无道理,之时很多生活细节其实不必为之。比如,换被单,她一个人也可以换,但是她会要求我和她一起换,不然她就不做,就是总是要和你一起,不然得话,就会被骂一番,搞得很不愉快。做饭也是如此,我母亲其实做饭一直不好吃(是真的不好吃,黑暗料理级别),有些时候我会自己做一些一起吃,或者忙的时候,点个外卖。母亲就会特别特别不高兴,因为她需要我夸她,需要有忙碌的“被需要”的感觉。但是,她一边做饭,一边又会抱怨自己辛苦,若不让她做,她又会莫名找茬发火。以前我是不能理解的,和你一样,若是拒绝了,她一定会不开心,然后找到理由来管一管骂一骂。我出门去,说我不着家,我在家,说我不锻炼懒惰,我锻炼了,又说我不懂节制影响身体健康,有时候我真觉得,回个家来,自己呼吸都是错的。想来,你也是如此。其实,父母不是在讲道理,也不是在讲原则,只是面对回家的孩子,主观的想要随性而已,这其中,也有想发泄自己在生活中的郁闷的可能,面对爱自己的人,有点“有恃无恐”罢了。但是,我们作为子女,却下意识总觉得父母应该和古来贤达一样,自身能够践行那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可父母也会有自己的小心思,当然初心并非恶意。二、根据你的自述,找茬的妈妈让你很苦恼,若是同事、同学、朋友,我们有时候拒绝一点自己不想顺从他人心意的事,就会觉得人之常情,可对于母亲这个角色来说,总觉得拒绝了,妈妈还是会找到别的点。有一件事情,接受起来很难,就是我们拒绝了别人,别人心中会觉得不愉悦,有个疙瘩,甚至会想用其他的来‘报个仇’,会计较,会小心眼儿而这个人,可能是他人,可能是你自己,也可能是自己母亲。我们在处理家庭关系的时候,需要消耗的内在精力,要经历的挣扎矛盾,会相对复杂的多。但无论如何,我们也需要适度维护自己的心理秩序,不然,我们也会感受到紊乱,给自己造成诸般烦恼。你也明白,母亲想要要的并非是一个“理”字,而是想要得到迁就,在看着你配合妥协中,产生获得感,这也可以看出,你母亲其实人格上缺乏安全。三、根据你的情况,我提出如下建议:(一)我们长大可能就需要学会适度拒绝,找到属于自己的原则。这一点很难,也会经历母亲的抱怨,所以要有点点勇气加持。拒绝二字确实很难,因为一旦用错方式方法,就会变成火上浇油,闹得双方都不愉快,回家本是想放松身心,因此而徒增烦恼,就不好了。但是,我们依然要去拒绝,因为我们需要向对方传递一个信息,就是,我们也是有自己独立想法的人,你已经长大了,也渴望得到一份尊重一份理解。自然,母亲是不会不愉快的,哪怕你小心翼翼,只要忤逆其心意,对于缺乏安全稳定感的母亲来说,都是一次内心的海啸。人的旧习旧思,要被新的模式所替代,自然要经历一个过程,若你自己都是犹犹豫豫瞻前顾后,那么对方也会不停的试探你的底线,母亲也会如此。你可以冷静下来,思考一下哪些事情你能适度接受,哪些事情你可以拒绝的,不能和母亲一样,单凭一时好恶来对孩子发脾气。然后,当母亲触及你觉得没有必要义务完全按照她的意志来做的事情的时候,可以先进行深呼吸,冷静且从容的告诉母亲,现下有其他事情做,实在不好意思,望理解,千万不要带着各种情绪,也不要因为母亲说什么去争执吵嘴,稳定的说不行,下一次大概率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况,而且会频率变高,可你一定要稳住,慢慢的,母亲就会不再勉强你。这绝对不是让你当个不负家庭责任的甩手掌柜,有些家务你该承担也是要承担的,你要分的清拎得清,自己要言行持正,不需要做的可以不做,要做的不能因为懒惰而逃避,直如弃珠玉而就草签的道理,你是明白的。(二)既然已经让你如此困惑,那么若两个人都有自己心思,又彼此拉扯,会很累,这个时候,沟通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总是讲如何学会和别人沟通,但我们面对父母权威,很难坚定,而且还容易被同化被影响。这也许就是我们成长中的历练,沟通不是要求一个谁对谁错,不是什么批判大会。而是带着成熟的心态,表达自己的态度,然后再倾听和交流中,达成一致,哪怕和而不同,至少也表明了自己的诚意。你可以找一个合适的时机,然后郑重的和你母亲交流一次,不仅仅要说,而且要听,母亲也是人,也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和压力与烦恼,也有自己不合理的认知,若不沟通,那么行为上就会表现的偏执。当你自己深思熟虑想明白以后,要先告诉母亲,你是关切她的,这种关切一定要发于你的真心,你也需要和母亲共情才是。让母亲知道,你是在乎她的,愿意听听她苦闷,愿意和她一起尝试着讨论,然后,你可以提出自己的困惑,以一个长大了的人的身份,是独立心智之人的身份,而不仅仅是个孩子,你希望有些时候,母亲不要总是要求你这样那样,你已经能够料理好自己的生活了,而有些时候,有些不必要一起完成的事情,希望母亲也能理解,当然,你也不能只要求母亲,你也需要告诉母亲,若是真的希望自己帮助,很多事情你也是愿意的。大家把话说明白通透,就没有什么失望不失望的了。你的母亲心中定然也是放心不下你,自己也要做到独立、努力,那么家庭矛盾也会少很多。以上就是我全部的回答,感谢阅读我是壹心理心探教练熊猫君刘女士欢迎找我评估分析、沟通倾诉、提问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