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 去回答
01-22 回答了:你好,楼主,丈夫出轨,事后作出保证,你也原谅了他,但却发现生活回不到从前了,哪儿都不对,很困感,痛苦。想弄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那就让我来陪你梳理一下吧。一,出轨的伤害夫妻、伴侣关系中,不管是男方还是女方,出轨对另一方的伤害是很大的。通常,最严重的伤害是,TA会否定自己。认为是自己不好,伴侣出轨因为自己不美、不能干、不够好、不体贴,等等,这些都能能及人深层的羞耻感、无助无力感。其次是信任感的破坏。婚姻、恋爱中本来两人是最亲密的、最值得信任、相互依托的,突然那个最信任的人不是自己,自己也不是TA最最信任的人,长久以来才建立起的信任感安全感崩塌。而安全感信任感也触及人内心最底层的情感基质,类似于,一下子把人打到十八层地狱,站都站不起来了。这种最基础的情感和内心力量重建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的。笫三,现实检验能力变差。不再相信自己,不再相信他人,做事遇事增加了不确定性,无意义感。二,真正原谅出轨是很难的,是要消耗大量能量的你看起来原谅了,但你内心并未真正原谅,如你所述,就是感觉两人很陌生,不想和他有太多交集。他也主动和我聊天,就是感觉不舒服,那不对劲。睡觉就是离得很远,谁也不碰谁。半夜看着他就会掉眼泪。为什么做不到原谅?不是因为你不想原谅,而是你真的做不到,原谅人也是要消耗能量的,比如,你得同他正常说话做事。但你内心还在被他出轨的负性情绪冲击着,即你被他打了两个重拳倒在地上,怎么会有能力去救他?当你的愤恕、悲伤还没有宣泄出去的时候是很难做到原谅。说白了,你还是个需要帮助,需要疗伤,需要被用心呵护的人。三,建议或策略1.宣泄情绪将出轨以后,你对他所有的情绪,包括质疑、愤怒、恐惧、委屈、不满等全都说出来,把你的悲伤、抑郁全表达出来。痛痛快快地说,痛痛快快地哭。当然要在保证你安全的前提下,如果找不到这样的人和场合,可以找专业咨询师,进行专业处理。2.调整关系冷静下来后,客观地看待分析双方的关系,比如,各自在家庭中所处的位置、角色,沟通模式,问题处理方式,重耍的是你的位置、角色和模式,有没有需要调整的。注意,这里的调整,不是说因为自己不好,而是原来的模式有不适应的地方,用新的形式促进你们关系的发展,不是关系模式的再循环,重复。3.做好自己不管在什么样的关系中,都不能迷失自己。婚恋中女方为家庭牺牲付中,往往忽视自己的存在,自己的需求。要发现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朋友,人脉,乐趣,不一味将自己的人生绑定在丈夫身上,满足于家庭生活。做喜欢的事,过丰富的生活。4.对方先道歉丈夫道歉过吗?如果没有一个正式的道歉,也是你无法原谅他的一个因素。如果真的错在他,要求正式的真诚的道歉,你可能会过了这个坎儿。 -
Leaf我们不一样🌻 去回答
01-22 回答了:你好!看到您的文字表达,说到麻木,其实人的情感是流动的,如果情感流动不起来,那说明还是你的情感滞留在了哪里。就说麻木的状态,好像对什么都激发不起兴趣,没有高兴,没有难过。那么说到麻木,你去察觉自己麻木在了哪个事情上了呢!我们说对一件事既没有了希望也没有了动力,仿佛也就产生了些麻木感。所以,要唤起我们内在的真实情感,就要学会观察自己的情绪,看到自己的情绪,去理解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把自己的情绪打压掉,消除掉。我们开心的时候,允许自己的开心,不开心的时候也要允许自己的不开心,难过的时候也要允许自己的难过。让自己的情感流动起来,其实麻木也是一种感觉,不要让自己总是固着在这个情感当中,放下不去固着这种感觉,让自己内在的真实情感流动起来。接纳现实,接纳真实的自己。另外,练习正念冥想,让自己的心态回归正念,回归当下,而不是总是滞留在自己的头脑思虑的想象中,总是滞留在自己麻木的情感体验中。培育正念,要求我们对此刻加以关注,安住其中,并在这个过程中对我们的所见、所感、所学、所知善加利用。如你将看到的,我对正念的操作定义是经由有目的的、此时此刻的、非评判的注意所出现的觉知。觉知并非思考。它是智力的一种补充形式、一种了知的方式。它比起思考,至少同样的美妙和有力。而且我们可以把思考抱持在觉知中,而这样可以给予我们的思考及其内容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正如我们的思考可以被完善和发展,我们对觉知的触及也可以被完善和发展。虽然,我们知道这是一种通则,我们却在如何去做,甚至在这样做的可能性方面所得到的教育极其稀缺。它可以经由练习我们专注和明察的能力来加以发展。另外,ACT书籍有两本书本书叫《跳出头脑,融入生活》和《幸福的陷阱》你也可以看看都很不错,看其中一本就行,内容核心差不多,我以前把幸福的陷阱看完了,跳出头脑,融入生活我听过音频的听书版本,里面的内容告诉你以怎样的方式让你明白我们头脑中的念头,情绪,如何解离想法情绪,更好的投入生活,有兴趣可以看看,。 -
合竹0072 去回答
01-22 回答了:你好,题主,见字如面,愿我接下来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从你的描述中,我可以感受到你想与过去和解。想和爸爸妈妈和解,想要有一个情感交流,你与爸爸妈妈相处的交流方式跟我读过的《不成熟父母》这本书中所描述的情况大致相同,如果题主可以感兴趣,你可以尝试去微信读书APP上寻找这本书。现在我跟你描述一下关于不成熟父母的主要特征,希望你能从中明白,你与父母之间情感沟通无果的原因。✨✨父母从小对我管教太严苛,管束太多,控制欲超强,导致我到现在都还对他们有心结。✨✨我希望自己能够理解他们,但是我做不到。我曾经一次次地想要沟通,却被他们敷衍了事,还觉得我有问题。我现在觉得进退两难,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跟他们的关系。身边很多人都劝我说,不要执着于过去,但我就是做不到……🍀🍀不成熟父母的特征:1)指望别人读懂她们的思想,了解他们的需求,2)强调角色,自尊建立在别人的服从上,3)产生纠缠的粘结剂过分依赖这段关系中带来的熟悉感🍀🍀情感不成熟父母如何影响孩子:1)孩子容易产生情感孤独(即一种不容易被看到或描述的模糊而又使人的情感体验)其父母害怕与他人亲密,而孩子可能会因为需要安慰而产生一种不安的羞耻感。就如你你所说的,你想与父母沟通,但是他们却敷衍了事,这就是他们回避亲密情感的一种方式。而认为你有问题的话,那么他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自我反省,而是认为他人有问题,缺乏同理心,并且对情感不敏感。对于父母回避你的沟通则跟情感恐惧症相似:既本能的表达某些情感是一种可耻,违反家庭习俗的,体会这种情感会招致羞怒和惩罚。对待深厚的情感联系会产生一种近乎本能的焦虑,即对于孩子对父母的亲密联系,父母会回避该情感。✨✨现在我将问题主几个问题,题主可以思考一下你与你的父母相处时,是否存在相关体验:1)情感不成熟的人不重视修复与人的关系,并习惯推卸必要的情感工作,毫不在意别人的感受,只专注于别人是否让他们舒服。2)所有的互动都归结于他们是好是坏,既他们拥有很强的防御心理3)寻求的是纠葛,而不是情感亲密,两个情感不成熟的人则通过一种激烈的依赖关系来寻找它们的同一性并实现自我完成。(即喜欢偏袒某一个人)✨✨如何与父母更好的相处?1)保持观察将自我放入观察的超燃的思维框架之中,保持情绪的客观冷静,观察他人的行为举止2)与他人保持平和心态表达之后,就不再把事情放在心上,专注于结果而非关系,不要与对方建立密切关系。要善于控制。🍀🍀倘若你父母是情感不成熟的父母,那么,无论你跟他讨论多少,要求多少,他都会选择逃避,而只关注于自己的感受,对于你的情感诉求会充耳不闻。所以你应该尝试以上方法,可以帮助你调和你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因为父母成为一种情感不成熟的父母,主要是由于他们的原生家庭的影响,他们无意识中通过代际遗传影响到了你,但是身为孩子我们无法无法评判父母的好坏,他们曾经也是受过伤害的孩子。祝好!世界与我爱着你🌹🌹🌹 -
木子心 去回答
01-22 回答了:题主你好!付出太多,对方却有了新欢,觉得自己无“价值”,被分手的痛苦让我们自我怀疑,痛苦,看不到希望。该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吧。分手后的心理历程一件事发生了,我们总会想为什么会这样,我们的大脑不愿面对“失败”,我们会“反向思维”,否定事实,最常见的思维模式是:如果我怎么样,对方是不是就不会这么样。“就像题主想的:“如果我不与他吵架,我们是不是就不会分手”。这是所有被分手的人都要经历的第一阶段:怀疑自我,无价值感,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我已不是处女了,以后的男友或丈夫会在意吗)。第二阶段:接受事实,这个阶段我们的情绪主要是愤怒,“我付出了这么多,却被分手!”第三阶段:重塑自我。接受了分手的事实后,我们会意识到“不是自己不好,而是对方不值得你这样为他付出”,这样,我们会把注意力转到自我的发展上,找到调节自我情绪的方法,努力充实自己。你现在就处于第一和第二阶段,相信经过积极的调整后,你会进入第三阶段:找到适合自己的人,重建亲密关系。《分手后,成为更好的自己》【美】布鲁斯·费希尔/罗伯特·艾伯蒂,这本书可帮助你更好地面对苦痛,重新认识自己,更快地重塑自信。如何重塑自信,我有一点小小的建议,供你参考。(1)及时止损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做“沉没效应”。即我们因对某人某事,投入的成本太多,在没有收获的情况下,因为不愿意看到投入的成本就这样白白浪费了,就继续再投入的现象即为“沉没效应”,应对方法就是“及时止损”少输为赢。对于分手这件事,我是这样看的:男友因有了新女友而与你分手,这件事就说明对方是个不负责任的人,“道德”意识不强,缺乏自我约束力,这种人婚后也极易背叛对方和家庭。所以,我们可以庆幸对方早早暴露了“品性”中的弱点,不是我们不值得“爱”,是对方不值得我们去“爱”他。离开他,就相当于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好的机会,可以找到有责任心的人,责任心在婚姻中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2)处女情结性与爱是相辅相成的,有爱一定会有性,有性并不一定有爱;性与生理的自然反应和冲动有关,而爱是发自内心的。在以后的亲密关系中只要我们是真心爱一个人,对方也是真心爱我们的,他是不会只在乎“性”的,现在的人在这方面还是注重“爱”本身的,你不必太担心。在下一段恋情中处理好“性”与“爱”的关系,确保有稳定的“爱”时,才付出“性”。(3)只有爱你的人才在乎你的感受一个已经决定离你而去的人,他是丝毫看不到你的痛苦和付出的。只有在乎你的人才能同理你的感受,所以,哪怕是“装”,我们也要装得“没心没肺”快快乐乐地生活。装着装着,我们就会真的快乐了,时间是治愈一切苦痛的良药。好好地照顾自己,好好吃饭,休息,每天早上起床给自己画个妆,美美地去上班,尽情是会好许多的。(4)适当的运动什么都不想做时,强迫自己出门走走,或去跑步,运动时大脑会释放出一些令我们快乐的化学物质,我们的心情会好一些。还可以看自己感兴趣的书,听听音乐等分散注意力,题主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相信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回想当初的现状,你会说:“那时怎么这么傻呢?为这么一个人伤心,难过。”希望能帮到你。祝好! -
合竹0072 去回答
01-22 回答了:你好,题组见字如面,愿我接下来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从你的描述中,我能感觉到你的无助以及痛苦,因为爸爸妈妈过于干涉你的生活,让你无法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小就不让我和男生玩,也不许和女生玩只许学习,不许我出去,导致性格自卑,极度内向,🍀🍀高考失利加上大学关系不好得了抑郁症,我快被折磨疯了,每天就好像我做了什么不要脸的事一样成天逼我,大二了谈了一个男朋友,好想和爸妈说说,🍀🍀但是以我对他们的理解他们肯定会大发雷霆然后骂死我的,我该怎么办,好累✨✨首先,对于你对父母的极度控制,你是如何看待的呢?有的时候爸爸妈妈对过于干涉我们的生活,一方面可能是以“为你好”为理由,而对你做出过度的干涉。如果你可以追溯一下你爸爸妈妈的原生家庭,你会发现他们所做对你产生的控制,可能是无形中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我向你描述关于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并不是为了想让你去怨恨自己的父母,而是尝试明白他们,理解他们,因为这些事情是无法无法被改变的,而是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且他们所做的这些行为,可能是潜意识里做出来的,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时候只需要你去向他们倾诉你的想法。我也经历过与你相似的情况,那时候的我是无助以及绝望,你可以跟他们来一次交流,虽然在与爸妈交流的过程中,内心是比较抗拒,但是跟他们交流之后,你会发现,其实这也挺简单的,如果实在无法面对面交谈,你可以尝试写纸条告诉你的想法,而不是在心底里告诉自己:这不可能的😳😳。✨✨沟通中注意的事项:1)保持观察将至,我放入观察的超难的视为框架之中,保持情绪的客观冷静,观察父母的行为举止。2)成熟的觉察和回应,重要的是成熟的表达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与心情,注重谈话及成果,而不是注重情绪的发泄,不要过于纠缠你与父母之间的人际关系的交流,这反而会让你导致陷入一种糟糕的死循环。3)走出过去的角色型自我。每一个人都会在不同的场地,不同的时间扮演不同的角色,那么如果你要跟你父母谈及你的男朋友,则需要以一个独立的个体角色去与父母交流,而不是当他们的孩子,虽然现实中是孩子,但是你已经长大成人,有自己的独立的思考方式,不要一味的听从父母的。祝好!世界与我爱着你🌹🌹🌹 -
放~飞 去回答
01-22 回答了:你好你好感谢聆听你的心情故事。先给你一个温暖的抱抱。🌹每段曾经真心付出过的爱情都是值得回忆的。只是现在分手了,尤其对方还是那么决绝,让你对感情、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在这里需要你实现课题分离:这段真心付出的感情,和现在的他,分开来看。🌹从这段关系中得到学习和成长。回看你在这段关系中的模式,你与对方的互动模式。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固有模式还会被带进各种关系里。文字中你提到了你们经常吵架分手,你处于怎样的位置(也像现在这样讨好、显得很卑微吗)?采取何种方式来应对(正面解决,还是回避,还是其他)?从这段关系中看到,看到就有选择权,看到就可以改变。因为好的爱情不止一个,在未来遇到对的人,你也知道如何做改变。切莫盲目用一段新的感情来疗愈这段伤痛。🌹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因为失恋,因为对方有了新欢,这让你产生了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你的价值不是用这段感情,更不是由他来定义和判断的。爱情中的男女没有对错,现在你只是失去了一个不再爱你,不懂得珍惜你的人。而你对他的留恋和思念,只不过是对曾经自己付出过的真感情的一种不舍和委屈。想要得到爱,先要成为爱。从好好的爱自己开始做起。你是值得的,你值得拥有一切美好事物。🌹建议找好朋友聊聊天,宣泄一下内心的委屈和愤怒。对过去来个简单仪式,别想着不做恋人做朋友。爱就轰轰烈烈,不爱就潇洒退场。世界和我爱着你❤️想要继续沟通,可点击右上角或底部的“找教练”,我将一对一与你壹起交流成长🎁 -
01-22 回答了:亲爱的题主好!我是阳光,读到题主带来的话题:“ 觉得被父母控制,感受不到爱,不知道活着的意义。”感谢题主的自我觉察,能够很清晰地认知到面对父母的控制,自己很无助无力和无奈,感恩题主来这里求助,这就为你的命运改变带来了可能性,让我们一起来讨论吧。我真的很厌恶我的父母,身边又没什么朋友,不知道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感受不到爱。小时候我爸总不让我和我交的所有人玩,小学、初中时出去玩被跟踪过两三次,还告诉我学习好的都是没朋友的,导致我高中为了搞好学习不和别人交流。到了大学,我每次说想和我爸学做菜,我爸就叫我走开,拿了驾照,想练练车,他也打压我,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打压我,但他心血来潮了,又吵吵着叫我做菜,练车,可我那时又没心情了,有一次我离家出走后我妈让我给我爸提提建议,我说了很多,可能是带着情绪说的,就说的有点乱,我爸直接骂我神经病,我难受了很久,我妈也管的比较少,每次一吵架,他们都不会听我解释,用巨大的声音压制我,导致我有心思也不愿和他们说了,我真的不爱他们了,真的累了,不相信这个世界再有爱了,不知道活着和奋斗的意义是什么了~~~~~~~~——这样的叙述中,包含着这样几方面的问题,总结归纳如下:【1】父母的控制欲很强;事事都要管控,包括交朋友、学做菜/学习练车,,,,,,?【2】父母,尤其是父亲是一个很爱掌控他人,并以自己的情绪来表达允许或者拒绝? 从心理层面来看,父亲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但是这样的管控对于父亲是无意识的。【3】题主与父母之间不能很好地交流与沟通?久而久之,使得题主感到自己被忽视/不重要,实则是总在被否定,感受到极度地不被爱,重要的客体关系不能够抱持爱的流动。【4】 题主对父母产生了失望,进而感受到自己是无价值的,因为来自家庭里的不认可,让题主不仅受伤,还深感绝望。~~~~~~~~针对题主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尝试这样来应对:第一,认知接纳父母自身的局限性,认识父母的局限性和不成熟/控制行为。1、或许是题主从小就是个“乖孩子”一直被父母“掌控”下长大,父母以其以为为最智慧的人生经验来对待题主,把你当成小孩子一样来看待。这样的父母或许他们自己并没有觉察到自是有问题的,这就是父母的局限性。2、《长不大的父母》一书中,就清楚地讲述了,原来父母他们也是被自己的父母同样对待下成人的,根本不知道了人其实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第二,逐渐自我独立起来,学着与父母建立起心理边界/适时进行课题分离,刻意训练爱自己的能力。1、因为父母的凡事管控,导致了题主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没有自我,或许眼下也无力与父母对抗,因此,内心压抑了许多的愤怒情绪,久而久之,便会产生绝望;当我们感受到“痛”的时候 ,从心理学上看,谁痛苦谁改变,那就是题主自己要学着改变自己,而不再指望去改变父母。2、首先,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当题主意识到不想再被父母控制的时候,当自己有了情绪的时候,就要意识到,情绪背后是来提醒你必须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了,为自己的人生独立负责,从现在起,以自己的需要和感受来衡量。3、父母他们可以无意识地控制,当题主有了觉知不想被他们控制的时候,父母的控制变有了终结。试想,让父母去控制吧,按照自己的想法学会让自己的翅膀硬起来。4、适时进行客体分离,分清楚,老天爷的事,父母的事,自己的事,这三件事中,唯有自己的事是你可以掌控的,对吧!实在不济,还可以找个专业的心理老师具体交流讨论,从此,开始学习如何爱自己。第三,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态度,适时选择做真实的自己,那会为自己负责的勇气和力量,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自信。1、当与父母经常因为观点不一致起冲突时,要学着勇于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哪怕暂时自己还没有能力去离开父母,对于自己人生的选择,可以有自己坚定的态度与表达。2、向父母真实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可以用《非暴力沟通》(如果题主尚不懂得如何与父母有效交流沟通的话,这本书值得一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自己的想法,决定,以及对父母的期待,表达次数多了,父母看到你的态度了,他们或许就“管控”失灵了。3、时常反思自己,自主选择合适自己的应对方式来与父母“较量”,每当父母想控制你时候,要提醒自己:(1)我的需求与父母的需求同等重要,我的人生选择我做主;(2)我有自己自由选择的权利,而不用觉得内疚;(3)父母可以向我提要求,但不能威胁我;(4)我们既不是父母的财产,也不是他们的仆人;(5)他们可以评判/控制/指责等,但是我有为自己人生负责的抉择。❤ 以上,是针对题主问题,我给予的回答,希望带给题主一些积极有益的启发和帮助,祈愿题主真正开始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也为自己独立抉择的结果负责,做一个自由掌控自己命运的自由人!~~~~~~~~我是壹心人阳光,世界和我爱着你 ❤
-
🙋修为 去回答
01-22 回答了:你好,有幸给到你些建议。看到了你的文字描述,能够知道如今的你因为从小被父母打压从小被告诉不应该有朋友,导致这种被控制感内化到了自身当中,从而现在已经长大成人的你真的变成了父母想要塑造你的人生的样子。但是很庆幸的是,你能够明白你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以及想要追求的是什么,因为你现在很厌恶你父母的行为。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你内心已经渐渐的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追求的是一种怎样的交友状态,追求的是一种怎样的学习模式。比如说当你想练车的时候你的父亲打压你,他这种行为很可能是因为他的情绪当时很不好,并且他会无法感受到身为内心敏感的你在听了他的话之后,你会作何感想?你是否会受到一定的心灵上的打击?他并没有意识到。另外你对于想练车的这件事情是很积极主动的,因为他拒绝了你这种想法,所以你内心产生了愤怒的情绪。但因为他是你的长辈,你不得不遵从他的这些行为及做法,即使不服从你也会被他用任何方式直到最后服从为止,对吗? 所以说每一次你即使最后选择了听话照做,你内心当中的反感以及抵触情绪就会越来越增加,从而到了如今你现在是正在爆发的阶段。 上面说的是练车的事情,后面你讲到你想学习做菜,这都是你想要自己去改变并且运用自己的自驱力想要完成一些事情,这都是很好的出发点。也与上面的原因一样,你的父亲也没有考虑到你内心当中是否会因为他的话而受到伤害。导致你逐渐丧失了拥有了新的技能,却不愿意进行尝试这样的能力。 渐渐的,你会觉得你想做什么都会受到阻碍,进而逐渐变得不再想去主动努力了,会有一点儿想被推着走的感觉,也有一点对自己的人生无能为力的感觉。因为每当你想要静下心来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会有人来打搅你干扰你并且阻止你,这使得你的动力严重受到打击,就这样渐渐的你的斗志越来越缺乏。 不知道你现在是多大的年纪?但我觉得此刻,既然你已经意识到了你是被父母操控的,他们在用他们的一些想法来控制你,想让你也与他们一样过他们相同的人生,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你是你,他们是他们。 你们都是独立的并且都有着自己的人生,当你明白了这一点之后,这个问题就相对好办了很多,比如说你可以跟他们讲“你的人生需要你自己来把握,在你小的时候他们可以替你做主帮你做决定,但是如今你已经长大,你有着你自己的想法,有你自己的认知,对一些事物也有着正确的判断”。 当你跟他们讲这些之后,刚开始可能他们还是会反驳你,但是请你坚定你自己内心当中想要改变的决心。 这个改变并不是要改变对方,而是改变自己,要让自己从之前的惯性当中脱离出来。当我们受到打压时,我们还是要坚信我们的生命由自己做主,而不是说我们还是服从他们的指令来生活。 我认为每当你不断刻意练习思考这些之后,你的自我的驱动力会逐渐的增加。之后你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才能重新恢复到做事情的激情,从而你会慢慢的拥有很多你希望拥有的。 最后就是你讲到现在身边没有什么朋友,这一点也是与你小的时候父亲教育你的观念有关,虽然说他教育你的观念并不适合你,但是从客观讲这种教育模式或许在他的生命当中已经尽最大限度做到如此了,只是说他的方法有限,可能只有这一种。 恰恰这一种不是很适合你,那么我们现在已经找到了自己适合的方式,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尝试重新规划自己的生活。 重新规划之后并且对于他们的一些打击,我们要逐渐的适应,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决心,这样慢慢的我们才能感受到越来越多的身边的事物带给你的美好的感觉。 你对于爱的感受也会逐渐的恢复,对于活着的意义也能够越来越明确。祝一切顺遂。如想要继续沟通,可点击右上角或底部的“找教练”,我将一对一与你壹起沟通交流。壹心理答疑馆互助社区,世界和我爱着你 >> https://m.xinli001.com/qa -
怡名 去回答
01-22 回答了:题主,你好!为你有这样的觉察点赞!你来提问,这个方法也很好。很愿意把我所了解的与你分享,希望对你有安慰和启发。 1、学着看到自己的资源。 我们有时会否定自己,会心情低落,或是头脑中突然出现“我配吗”等想法都是正常的。你对自己的想法有觉察,知道自己有一些错误的思维。而且自己已经从抑郁中走出来了,真的为你点赞!其实,这就是你的资源。你在那样的状况中都能调整过来,相信现在也一样可以。如:做一件很简单的事都要问自己无数个“我配吗”“我这样做对吗”“我是不是应该讨好别人”。每当有一些不受自己控制的想法涌现的时候,稍停一下,不被想法裹挟,告诉自己:想法只是想法,并不是事实。你也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如“资质还可以,为人处事礼貌随和,对待父母挺孝顺”。心里有否定时,就及时想到自己的资源和优势,可以通过记成功日记来加强。比如每天记自己做的好的三件事,无论多小的事都可以。这样,有利于我们对自己更多的肯定。 2、接纳自己。 在心理学上,常常会讲到接纳自己。而做到并不容易。 接纳自己,就是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有哪些长处和缺点。而且对自己有稳定的认识,不依赖别人的评价。而且对自己多多的肯定。就像对自己说“我是足够好的”,这样的信念要自己不断强化。这并不是麻木自己,而是当我们接纳了自己的不足之后,允许自己不完美,我们更容易成为想成为的自己。 接纳是一个一点一点变化的过程,慢慢的去学着接纳自己一切的不好,我们就会发展出好的那一部分,会慢慢的越来越喜欢自己,爱自己。你说“在大笑的时候突然想到自己这样在别人眼里会不会很恶心”,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我们也不是一点不去关注别人如何看待我们,而是既自己认可自己,又会考虑别人,但不会因为别人怎么评价就否定自己。我们与人交往时,会考虑自己,也会考虑到他人和当时的情境,更有利于沟通。我们在不同的人心中,可能都是不同的。所以,不会那么在意别人如何看待我们。这样,我们会越来越舒服自在。 3、自我成长。你说“是不是制定一个目标然后完成他就值得骄傲,是不是不需要在意别人眼光,只要遵循自己的本心做正确的是就够了。该自信自信该发光发光”。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同时还想与你分享:我们很多人觉得有一些问题,常常都是来自于不喜欢自己,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心理学家曾奇峰说,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与这和世界无关,而与你愿意把它制造成什么样子有关。当我们学会接纳问题,问题就不是问题了。自我成长是我们一生的修行。你已经走在这条探索与成长的路上。慢慢来。我们可以尝试积极肯定技巧:多赏识,少评判,多鼓励。对待自己,就像对待自己最好的朋友那样,包容,鼓励,陪伴,而且允许自己有时做不到。那样,我们会慢慢成为自己最大的支持者。 简单分享这些吧。《终身成长》这本书分享给你。相信书中的一些内容,会对你的提问有更深层次的解答。祝好呀! -
学乃身之宝 去回答
01-22 回答了:你好!我是心探教练学乃身之宝。从你的描述中,我感受到了你内心的疑惑、疲惫、不开心,难受,以及不知所措。你因经常下意识地在自己身上写不开心,或否定自己而产生的烦恼这里不再赘述,我给你三点建议,供你参考:首先,我建议你想想在自己身上写不开心的时候,或说不喜欢自己的时候,会想到什么。也就是说,你在不开心或批评自己时,都想到了什么。是不是想到了有人曾严厉批评过你,然后你也因此觉得自己不够好,于是也批评自己,这个人可能是你父母、领导、伴侣等你比较在意的人;亦或,是不是你想到了自己曾经做错了的某件事,而且那件事对于你来说挺重要的,于是你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好,进而不喜欢自己;再或,是不是你最近一段时间遇到了很多让你挫败的事情,于是你心情特别不好,然后才不由自主地说不喜欢自己,批评自己;等等,总之你可以通过回想,弄清楚自己为什么会有不开心和不喜欢自己的想法。让你这样回想,其实也是帮你解开心中的疑惑,更重要的是,你只要知道其中的原因,才有可能摆脱现状。其次,我建议你理性看待自己找到的原因。因为理性看待,可以让你更好地认清自己和现实。理性看待,需要你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明白,你是不是“好”的,不是由别人来界定的,因为独一无二的你本身,就是足够好的,也是值得被爱的。或许你否定自己,不喜欢自己,或不开心,和别人对你的负面评价有关,包括你觉得自己做错事就是不好的,也可能是外在对你消极评价,这时我希望你能明白,你自己的“好”与“不好”,不是由外界来界定的,你的存在本身就是好的。当然,这么说,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外界的肯定,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同,但过于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总是围绕别人的感觉转,就是不对的了,因为那样你会失去自己,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要得到他人的表扬,首先要做到自我认同,明白自己是足够好的,也是值得被爱的。或许你现在做不到自我接纳,这时你可以多看看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不要说自己没有什么优点,每个人都有的,你也不例外,我从你的描述中看到了你的表达能力不差,你来这里求助,说明你有上进心,你能发现自己的问题,说明你有反思能力,所以你看,你是有优点的,你要看到自己的力量。二是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或许让你看到自己的优点,你仍无法开心,也会经常批评自己,这时你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因为你才24岁,你还有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己和完善自己的。另外,你也要看到现在的自己和曾经的自己是不同的,或许你现在不由自主地批评自己,和以前经历的一些事情有关,这时你要看到,现在的自己已经长大了,你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变得成熟了。当你这样理性看待后,你内心的各种负面情绪或许会化解一些。再次,我建议你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想想做些什么,可以让自己心情好些。当你理性看待自己找到的原因后,或许也知道该怎么做了,这时你就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尽力去做好。比如,你可以在不开心时,或批评自己时,多看看自己身上的优点,进而认同自己,这可能帮你化解内心的不愉快;你还可以在自己批评自己时,告诉自己,自己还有时间和精力去成长的,然后针对自己的不足,做到接受无法改变的,改变可以改变的,这样,当你有意识地让自己变得更好时,你内心的各种负面情绪也可能会化解一些;你还可以看看身边那些活得轻松自在的人,是怎样生活的,然后向他们学习学习,这也可能提升你的自我认同感;你还可以在自己不开心,不喜欢自己时,提醒自己,独一无二的自己本身,就是足够好的,也是值得被爱的;等等,总之你要知道自己是可以做些事情,来改善自己的现状的。当你开始行动后,你内心的各种负面情绪自然会慢慢化解,因为有时各种负面情绪的敌人,就是行动。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如果你想进一步沟通,可以点击底部的“找教练”,我将一对一和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