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朵朵莲 去回答
01-08 回答了:亲爱的题主,希望我的回复能够帮助支持到你。从初一开始,哪怕很小的事情也会引起你情绪的波动,想必这么多年,是什么样的毅力让你支撑到如今,面对学业的压力,父母的不理解,导致情绪堆积,与同学的相处过程中,你感到很委屈,气愤,能够求助平台,也是你智慧的选择。❤️母婴关系是基础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是母婴关系的延续,很多时候由于与父母沟通不畅,而导致与他人相处的不和谐。家庭就是加油站,外面有多大的风雨,如果父母能够给予力量温暖,内在就会有力量,情绪稳定。很多时候父母指责,打压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够好,甚至恨自己,内在堆积很多情绪。形成对抗的相处模式,会影响到与他人的交往,会激起内在童年的创伤,导致关系的紧张。❤️允许他人以他的方式高中的孩子,学习的压力,同学之间的比较,交往过程各自的想法不同,会有冲突。希望与他人处理好关系,求同存异才是根本。要知道每个人都是爱自己的,有各自的理由,很多时候不允许他人的方式而导致与他人的交往。❤️得到什么启发,人与事分开要知道,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思维认知也不同,没有对错,只是给你带来了什么启发?带来的不同的观念,丰富了我们的头脑。把人和事分开,保持与他人的界限,关系得以和谐。❤️内在丰盛,接纳身边的一切与父母的相处模式,为你好,让你受不了,固有的思维里,把他认为的好强加给你。时代的差异,需求的不同,导致不一样的认知水平。新时代的你们要引领父母,来影响他们。内在是丰盛的,对外界都是接纳允许的。那么你看到的都是美好,允许他人与你的不一样,带着更开放的心态来接纳身边的人和事。 -
故来 去回答
01-08 回答了:先给题主一个抱抱⭐从描述中可以了解到,题主平时在家的时候,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总是和爸爸吵架,觉得自己对爸爸的态度比较敏感,对方没有回应或者没有给出自己想要的回应,就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产生愤怒。题主意识到了这是一种不良的情绪状况,进而发现自己对妈妈就没有这个的情绪,不知道是为什么,担心自己生病了。基于描述的分析和建议:首先,题主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愤怒是不合理的,也能意识到自己是需要得到爸爸的及时回应,因为被关注和被理解的需求才感到愤怒,这说明题主对自己的情况还是有着敏锐的觉察能力。发现问题是改变问题的第一步,题主可以对自己身边的人进行思考,题主这样的情况,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如果是之前有过的话,上一次出现这种状况是在什么时候?自己当时生活工作处于什么样的状况里,自己现在的外在环境又是怎样的?如果只是针对爸爸一个人的话,那么在过去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时间里,题主的爸爸是不是在某一段时间不在题主身边呢?或者在题主小时候有没有什么需要是没有得到满足的?要解答对父亲的愤怒从何而来,这些问题都需要题主去一一思考,思考过后,或许题主就能够摸到一点答案了。第二点,关于题主提到的双相情感障碍,这是一种既包含抑郁,也包含躁狂的精神疾病,不太清楚题主是从哪里了解到这种病,但实际上,作为一种精神疾病,他的影响因素包括了生物化学,内分泌,遗传等等多方面因素,在病理上有非常严苛的判定,单就题主描述的情况来看,并不能说题主与这种病症有关。如果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担心,去精神科医院做一下检查,会让自己更安心一些。第三,关于题主现在和爸爸的情况,或许题主可以从自己的内在情绪开始尝试着改变一点,比如说早上起来在能看得到的地方贴上一张纸条,写上“爸爸现在可能有点忙”,给自己做一下心理预设。很多时候情绪的产生是因为内在的预设和现实不一样,内在会产生的一些非理性信念,现实则完全达不到预设的标准,因此产生愤怒、失望等等情绪。题主可以尝试修正自己的“爸爸必须要给我想要的回应”信念,一点点尝试,让信念变得柔和,先是接受“爸爸说得可能和我想得不一样”,然后到“爸爸可能现在有事不能回应我”,最后如果能过渡到“爸爸是一个独立的成年人,他不回应我是正常的,但他是我的爸爸,我还是希望他能回应我”,那么题主的困扰就会好转了。希望这份回答能够对题主有所帮助~ -
朵朵莲 去回答
01-08 回答了:亲爱的题主,希望我的回复能够帮助支持到你。31岁就任职经理职务,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和喜爱,想必你付出了很多,由于站队的原因而导致你岗位的调整,你不甘情愿,甚至有些怀疑自己,求助于平台,希望得到全面解析。❤️你所做所为,他人都会看在眼里你所做的一切,不管是员工还是领导,都会看在眼里。那么兢兢业业的人出现不可预料的问题,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即使调离了经理的岗位,薪水没有变化。也有原因,时间会告诉你答案。❤️遇见困难,不迷失自己,保持好的状态经过这件事情,你很纠结,害怕同事的怀疑,领导的不认可。也不想丢掉这份工作,对自己的不接纳,甚至有些怀疑,在这个关键的时期,自己的状态是最重要的。虽然调离岗位,岗位上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不管他们是否信任你,保持好状态,做该做的事情,承担责任。❤️没有痛苦,哪有改变年轻有着无限的可能,即使有什么过错,也不是你主观意愿。相信时间的考验会有结果。人生哪有那么如愿,希望按照你的想法,顺风顺水。没有痛苦,哪有改变?出现状况,也是审视在未来的道路上,如何前行?如何自保?如何与他人的交往?保持界限,与你的工作能力无关,而是需要有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让自己慢下来,是为了更好的前行做你该做的事情,积极饱满的状态迎接新的挑战,不管成功和失败,都是需要极大的勇气面对。失败了能迎难而上,在鲜花掌声中不迷失。这才是走向美好未来,有创造幸福的能力。也是追求的终极方向。很多挫折也是在告诉我们,让自己慢下来,警醒自己。停息是为让你反思,为了未来更好的前行。有更加稳定的心态面对更大的挑战。加油吧👍🏻 -
舒雅清正 去回答
01-08 回答了:你好,谢邀,抱抱你,我是舒雅清正,此刻我在这里分享一下我的想法。明明自己已经被甩下那么远了,可依然没有被谈笑的家人看到并且等待,是不是感觉到自己被亲情忽视的不被爱的悲伤?再次抱抱你。就算是被忽视了,你依然不想让他们担忧,不愿意给家人增加麻烦,而选择一个人自我觉察自我防御与自我成长,你很棒的!01,拥有这种被忽视与冷落的感受,大部分源自于小时候父母对待自己的关系模式。这样的场景下的自己,就是一个被忽视的脆弱的小孩。很多人的内心里都有一个受伤的孩子。也许小时候也会有开心的,也会非常安全的这样的一些时刻,但是总体而言自己印象深刻的回忆中,童年时是有被忽视的场景与事件的。也许是因为父母的工作比较忙,或者很快又有了其他的孩子,或者其他不得不离开父母的情况。从而让自己感受到陪伴的缺失,被冷落,和父母之间的距离比较疏远、疏离等等。02,曾经有过被忽视经历的人,进入青春期之后,最大的一个表现,就是与人保持距离,不想和任何人靠得太近。比如看起来比较高冷、很独立,不合群,常常会隔离很多想要靠近他的人。任何事都喜欢独自面对,不喜欢麻烦别人,也不喜欢被别人麻烦。甚至认为麻烦别人是懦弱的表现,甚至是可耻的表现。另外一个表现,是喜欢用理性、逻辑思维来隔离内心的真实的情感。看起来比较冷静,比较沉默,不喜欢出头,喜欢做旁观者,喜欢固守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面。这类人一般不会冲动,不会非常鲁莽的去做些事情。他们的内心觉得靠近就会有被忽视又被抛弃的危险,所以觉得亲密关系不值得拥有,与其被动的被抛弃被忽视,不如一开始我就主动地保持距离,主动地去疏远,没有了开始也就没有结束。其实,他们是渴望稳定的、被重视的、被爱的感觉。只不过这种感受太过陌生了因此被深藏在内心深处。因此需要一些反复的证明和体验被爱的感觉,才可以慢慢的融化内心的“墙”。心扉一旦被融化就会产生深深的依恋和亲密,才会享受那种感觉所带来的幸福感。04,如果你觉得好像你大概或者有一部分是这样的,那么该怎么办呢?①,要允许并接纳自己所有的表现。不能因为自己的理性与隔离,不愿意靠近别人,特别喜欢孤单,或者说有些错误的认知而自我否认。正是以往惯用的那种模式和习惯保护了自己。所以要保持以往的那种独立和孤独感,记住那种孤独,是你的内心的珍宝,一定要好好的珍惜它。②,要尽可能地去靠近被忽视的内在小孩。也许ta缩在你内心的某个墙角不想被你发现;也许ta拒绝你的靠近,就好像你拒绝别人的靠近是一样;也许ta只能远远的看着你……但是你要清晰ta的渴望,ta是渴望亲密的,而ta渴望的不是别人的靠近,首先ta渴望的是你本人去靠近你的内心小孩。比如,把她ta画出来,每天用十分钟的时间与之对话,表达自己的爱与鼓励赞赏。③,就是现实里面,要挑战一下自我,我们要走进一段关系,如果别人主动靠近,我们尽量扭转一下曾经的模式,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需求,接受别人的这种靠近。记住,无论这段关系走多远都行,走不久也可以,没有关系,因为这就是你人生的某个练习。你可以接受一段关系并靠近一段关系。当然,可能或者是你已经经历了几段因为你的疏离而反反复复纠缠的这样的关系,甚至有时候会十分依赖对方,缠着对方,然后让对方离你比较远。你用你熟悉的方式来对待对方,对方感受到了你的感觉等等,这都没有关系,你可以继续练习。你看到这个样,和你没有看到这个样,感受是不同的。现实里面你也把它当做一个练习,你要给自己这样的暗示。也许你会冒很多的风险去靠近关系,但那又怎么样对吧?其实我们人生本来不就是未知的。没关系,慢慢来!幸运的是,现在很容易找到这方面的文章与课程,滋养与成长自己。并且,也可以寻找咨询师的帮助。世界和我爱着你,希望帮助到你。 -
心灵花园(华姐) 去回答
01-08 回答了:🍀这位题主你好,从你的描述中能够强烈的感受到你的愤怒和委屈,还伴随着深深的无力感!🍀不知道您今年多大?是男孩还是女孩?父亲对你挑剔指责批评的模式是从小到大一直这个样子,还是近期才这个样子?从你的描述中能够推断出你应该是成年了,因为你说要和爸爸共事。如果爸爸从小到大一直对你使用的都是这种模式,那你真的是太不容易了,抱抱你!孩子对父母都是忠诚的,孩子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最开始也是从父母这里得到的,在他们还没有长大,思想还不成熟,对自己和他人以及世界并不了解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认为父母说的都是对的,父母说的做的都是对自己好。在这个时候,如果父母给孩子的是接纳包容肯定鼓励,孩子就会自我感觉良好,比较有力量,能勇敢的去面对各种挑战,他在父母那里得到的信息是“我能行”“我很棒”“我可以”。但是,如果父母在孩子三观形成的过程中,对他们挑剔指责批评贬低的话,孩子就会自卑胆小怯懦畏手畏脚,就会认为“我不行”“我不能”“我做不好”“我做不到”“我很糟糕”。让人遗憾的是,你的父亲恰恰就是后面的那种家长,他总是说你傻说你做事不会变通,让你自己都觉得怀疑自己了,感觉怎么做都不对的样子,这不是你的错,是爸爸的教育方式有问题!🍀你希望你的下一代也重复你的命运吗?如果不希望,那你真的要做点什么了。以前,你小,你没有力量,你不敢怀疑爸爸做的是错的,因为他比你大,比你有力量。但是,现在你已经长大了,你已经有力量了,是非对错你已经有自己的判断力了,你还希望自己像那个风筝一样被爸爸操控吗?你当然不想了,要不然你也不会来平台求助,你实在是太压抑了太难受了!那我们该怎么做呢?可能这稍微有点难,因为你们的这种互动模式已经持续快二三十年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能改变,需要我们慢慢来,有耐心有毅力。首先,你要自立自信。你要相信你已经长大成人了,你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和判断,无论是谁,包括父母,都没有权利控制你的思想控制你的身体,你是自由的!你有权利说“不”。父亲又不是神,怎么可能他说的做的都是对的呢?那是他自以为是自我中心,那是他需要成长的课题,但是我们要头脑清醒,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错的我们可以说“不”,可以拒绝配合,比如你提到说,你不按爸爸的安排去插队,他就会说你傻说你不变通,那你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到底是谁傻?明明是他让你插队就是不对的,凭什么还说你傻?但是你似乎也被他的说法伤到了。心理学里有一句话叫不自伤者不受伤,如果你不觉得自己傻,爸爸说你傻你也不会受伤,但是,似乎这么多年,你已经把爸爸的评价内化了,你很在乎他的评价。你可以找一个漂亮的本子,每天自己记录一件自己做的好的事情,坚持21天之后,看看自己内心有没有变化?如果不能得到爸爸的鼓励和赞赏,我们就自己满足自己,自己给自己鼓励和表扬!这是我们自己能掌控的。其次,分清可控和不可控。我们要做我们可控的事情,不可控的事情我们就不要纠结在那里,就不要在那里耗能了。比如,爸爸的评价我们是控制不了的,其实,除了我们以外的任何人的评价我们都是控制不了的,就是你做的再好,都会有人不满意,何况我们都是凡人,怎么可能什么事情都做的十全十美呢?对你不满意的那个人他自己也做不到十全十美啊,所以,他有什么资格对你挑剔指责批评呢。既然嘴长在别人身上,我们控制不了,那就随他去吧,我们就当它是空气,一笑置之就好,“听爸爸的话,有自己的路”。就是他愿意说啥说啥,你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我们是自己的主人,不是任何人的提线木偶。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再次,要有界限感。你的爸爸和你的相处,其实已经严重越界了!你要学会慢慢和他分离,你们太粘连了!我不知道为什么你和爸爸会一起共事?如果有可能,最好换一个工作,或者换一家单位,对于现在正在成长的你来说,与爸爸分开保持距离是很重要的。当然如果有条件换一个城市更好!否则以你现在的力量,很难摆脱爸爸对你的控制和打击。可能爸爸没有恶意,那是他以为的对你好,但是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么多年,你已经很难受了!可能你也没有和他表达过。最后,你要学会表达你的真实需求。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鼓励、欣赏,因为这会让我们生活的有力量!你也可以和爸爸表达,你告诉爸爸,他说你傻很伤你自尊,让你很难受,让你觉得自己啥也不是,啥也做不好,你问问爸爸,难道他真的要培养一个啥也不是的孩子吗?如果不是,告诉他请停止对你的挑剔指责和攻击!告诉他你需要他的表扬鼓励和欣赏!一定让他知道你的真实感受和真实需求!每个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只是方式可能不对,如果你告诉了爸爸,可能爸爸会很震惊,但是一定会有所变化。如果他不改变,你也不要怪他,因为这么多年了,他都没有意识到对你造成伤害了,他和你一样需要时间慢慢去觉察去成长!也可能他的爸爸就是这么对待他的!🍀其实,我们还可以借助外力,比如母亲或家庭中的重要他人,可以通过他们去和父亲表达沟通。如果你做不到当面和父亲表达,你也可以微信啊,写信啊,都可以的。当然了,如果你有条件,并且愿意,也可以做做心理咨询,可能会让你成长的更快一些,更有力量一些。❤️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帮助或启发! 世界和我们爱着你! -
strawberry 去回答
01-08 回答了:题主好,我是strawberry.从题主的描述中,你的同事除了与你偶尔吃吃饭和聊天,并没有明确的跟你确定关系,这样的相处也只能算是同事或朋友之间的关系。我觉得他负面情绪消极影响比较多,也明确指出过,可是也没说出完全不要联系这种话。从这句话中,题主的这位同事是否把题主作为倾诉对象,所以一有什么情绪问题或是心中有困扰都会向题主说,长时间的负面情绪让题主开始对这位同事产生反感,你明确指出你不喜欢这样的模式,但并没有说完全不联系的狠话。那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这位同事除了爱抱怨,有太多的负面情绪让题主受不了,其他方面相处起来还是很不错的?我们现在联系的频率也是一周微信偶尔说几句话,可能也称不上是暧昧。这种情况下我去参与单位参加联谊这种行为正常吗,被这位同事知道了会不会给我带来不好的影响?对于题主的这个提问,这是很好的意识,因为你觉得对方跟你相处的行为是对你有好感,你们并没有确认关系,从相处中也称不上暧昧,但是题主会顾忌同事的感受,说明题主对于这位同事是有一定想法的,但是他没有主动,你也就有了其他的打算。① 保持界限感对于同事经常性的负面情绪,题主是不喜欢的,在你们还没有确定关系的情况下,同事就喜欢找你倾诉,可以想象你们真的确认关系后,他会更加想找你倾诉,那你能接受这样的另一半吗?如果没办法,那题主应该表明自己的立场,让对方直接知道你对他只有同事之情。在让对方知道你的立场后,就应该与对方保持界限感,而不是继续之前的相处模式,因为不清楚关系,容易产生很多误会,也会让对题主有好感的异性却步。② 清楚自己所需对于自己的另一半要求是什么,题主应该是很清楚的,不要因为一些外在因素而扰乱自己的内心,而有所将就。在知道对方确实不适合自己,那除了同事之间的接触,其余时间可以选择不接触,这也是让自己不会产生不一样的错觉。③ 追寻自己的幸福可以通过聊天让同事知道你要去参加联谊,让他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如果对方真的对你有好感向你表达自己的心思,一定要想清楚,他是你要的未来吗?如果不是,那没必要浪费彼此的时间去尝试。如果他没有什么表示,那题主更加可以大胆去追寻自己想要的幸福,也可以不再因为对方有什么想法而困扰。愿我的回答对题主有所帮助,祝好。 -
歌来了 去回答
01-08 回答了:楼主你好!让我用这个老找你借纸巾的男同学作为例子来说说我的看法供你参考吧。为了陈述方便,我给这个男同学起个名叫“双抠”吧。不过我这里需要特别声明一下,起这个名字的本意不是为了恶意攻击他这个人,而是想给他借你纸巾的这个事情定个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事的真相是:你被这位男同学用“双重标准”当着全班同学面指责和打击为“抠门”让你难堪了。下面我会用比较多的文字来解释一下“双重标准”:👇“不愿意借东西给别人的人是抠门的人,借了东西给别人还计较着要别人还的人也是抠门的人。” 这是不是你内心的做人标准?这个标准在你心里换句话说就是:“我不要做抠门的人”或“我不是抠门的人。” 所以同学找你借各种东西你都会借出去,也不会催别人还,否则你会觉得自己是个“抠门的人”,这与你的做人标准是一致的。你不去找同学借东西,自己打理好自己的一切,也是这个做人标准的另一个面相—— 自己明明可以用自己的还去找别人借,借了还不还,那太抠门了!我不要做抠门的人。而“双抠”当着全班同学面指责你抠门,他也是用的这个标准,对吧?“找你借点纸巾你还要我还,这么点破事还跟老师告状害我挨批评,你也太抠门了吧?!” ——是不是与你认定的做人标准一致? 所以你觉得“我知道借这些东西是没必要刻意还的”,所以你觉得自己“很丢人”,因为这在逻辑上看起来真的很通畅,对吧? 那为什么你觉得“很烦”也“再也不想这样了”呢?只是因为很多同学借你很多东西还不会还而且长期这样就让你烦吗?你为什么不会觉得这样刚好就是“我一直都是不抠门的人”的最佳证明呢?这与你做人的标准并没有什么相违背之处啊!到底是哪里不对劲呢?现在我们就可以回到真相了——双重标准。标准之所以被称为“标准”,是指它已经被一个群体或社会的所有人都认同,所有人都愿意按照这个标准去要求自己去言行,这才是“标准”被正确打开的方式。我说到这里,你发现什么了吗?对的,你的双抠同学在使用这个标准的时候不是正常的打开方式,这个标准他只对你使用而不对自己使用——他长期借用你的纸巾,你跟他说很多次让他自己带纸巾他不听,而且他也从来不还,你觉得他这样做是你抠门还是他抠门?你就算要求他还纸巾,在全班同学面前他指责你抠门,到底是你丢人还是他丢人?如果你还没看明白,你可以回头看下我说过的你做人标准的另一个面相——用你言行的另一个例子说明,就是“我就是冻死也不会借别人的衣服,因为我借了,别人会冷”。你明白了吗?也就是说,双抠同学在同时用两个标准,用你的做人标准要求你指责你,但用另一个相反的标准要求自己:我当然有权借别人的衣服了因为我觉得冷我需要这件衣服——这是他对自己做人的标准,至于那个借衣服给我的人他肯定得借给我啊不然他就是个抠门的人——这是他对别人做人的标准。这就是双重标准的意思。然后这个标准是关于“是否抠门”的标准,所以,你觉得“双抠”这个名字起得冤枉他没?好了,我想你现在非常清楚自己遭遇了什么了。你“不想再这样了”,你就要先想明白自己是怎么变成“这样”的?你是不是自己其实也在对自己“双重标准”?——别人借了不还的时候,你有没有按照“不能做抠门的人”这个标准去要求别人呢?如果你只是用这个标准要求自己,那你是不是也是“双抠”呢?哦不不,也许你该换个名字叫“双慷”,就是用双重标准慷慨助人。因为没有你的慷慨配合,双抠同学其实完不成“借纸巾——再借纸巾——一直借纸巾都不还——还当着全班同学指责你抠门”这件事的。其余的借东西不还,也是同样的本质。你现在知道了以后该怎么做才能把“我不想再这样了”变成你的现实吗?其实我知道你也不愿意“这样”,但总是狠不下心对别人,因为我们从小被重要他人双重标准对待和伤害得太深太重太持久了,我们内心缺乏自我的边界和力量,所以我们总是被“欺负”的那一个,能活着真是太不容易了。心疼地抱抱你。以上。世界和我爱着你。 -
01-08 回答了:感谢你的信任,邀请我作答,让我们有一次可以通过文字相互交流对话的机会。 留言中,我了解到你现在面临的苦恼:35岁已婚,身边有老公孩子的陪伴,家庭和睦,事业有成,而如今发现自己对一位同性朋友很上心,且这位朋友和你的性格反差很大,对方的冷漠甚至有点自私的状态让你很无措,可是想要放弃这段关系,你又有不舍,同时又有担心自己是同性恋的困惑和恐慌。 这么多的情绪搅扰在一起,可以想象这段时间你过得很不容易。希望下面的文字可以一定程度给你慰藉,缓解你的不安,解答你的困惑: 一、【白熊效应】容易让我们聚焦在希望自己回避的事情上【白熊效应】又称白象效应、反弹效应。它最早是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做的一个社会心理学的实验。这个实验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结果参与者的思维无一不出现强烈反弹,大家很快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只白熊的形象。 留言中可以看到当你意识到你对这位同性朋友开始上心以后,你就开始去琢磨和尝试做一系列的“阻隔”方法。 这样的阻隔无法让我们的思考停下来,反而会加剧我们对这件事情的关注度。 因此,呈现出来的状态很可能就变成我们越想控制,越控制不住地去思考发生了什么。 二、对【同性恋】的了解较少带来了内在的困惑和恐慌虽然从1990年的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就将“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册中剔除,但是以异性恋为主流文化的社会仍旧将“同性恋”视为异类。对于“同性恋”是不正常的观念可以说根深蒂固。这部分很大程度上是源自对于性少数的不了解而产生的误解。【性倾向】是个体对于同性/异性深度情绪/情感和性的吸引,想要与之建立亲密关系的倾向。性倾向可以通过自己的直觉,感受自身的爱情和性欲,从而做出基本判断,并无优劣好坏之分。 而世俗文化让人容易当觉察到自己对同性有好感的时候,一系列的社会舆论压力就在无形中影响左右着我们,而未知加剧了这样的恐慌。但其实将留言中的同性好友换成异性,除了面对性倾向这一困惑之外,其余所要应对处理的困扰是一致无差的。 三、性格的反差产生了吸引和难以容忍的失控感你为人热情,喜欢助人为乐,而对方冷漠甚至有点自私。这样的巨大反差,让为人热情的你被动而不知所措。 但是和“自己不一样”的部分恰恰是容易让自己被对方吸引的地方。我们比较容易理解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却很难理解不一样的对方是如何思考和行动的。吸引的同时带来失控感的无助。 对此,可以尝试:一、尝试放弃控制,觉察想法如何在影响我们的情绪根据前文所说的【白熊效应】,放弃控制可能是最好的“控制”。因此当这样的想法再次出现的时候,觉察这些想法具体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影响左右着我们。就像旁观者一样观察它们。想法始终都是想法,来了以后走。当我们有过一次成功“放过”它们的经验以后,我们再应对这些想法就会更加轻松自如了。 二、纳入【家庭】的概念和背景,重新看待自己对这位友人的感情一方面,可以把自己的老公和孩子拉回到你生活的背景中,感知自己这段时间的情感需要,以及和丈夫之间是否有需要调整的部分;另一方面尝试将这位友人替换成异性,思考一下如果是一位异性友人你产生了同样的情愫,你如何应对? 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在亲密关系中最重要的是遵循自己的内心渴望和需要。诚实的面对自己,才有可能突破当下的困境。 三、对于性格的不同尝试用欣赏和互补的眼光来看待“一样米养百样人”。每个人的个性特点既有先天的气质影响,也有后天的环境塑造。她能够拥有你这样一个热情的朋友,也说明她性格中有你认可的部分。来自我们这边的猜测无法解释和缓解我们的失控。欣赏和尊重就如同放开心目中的【白熊】一样,可以给我们喘息的空间。 给自己允许,给对方尊重。 以上,祝福你。
-
学乃身之宝 去回答
01-08 回答了:你好!从你的描述中,我感受到了你内心的煎熬、无奈、愤怒、痛苦、以及不知所措。你因和老公三观不合带来的烦恼这里不再赘述,我给你三点建议,供你参考:首先,我希望你能明白,一段关系中,谁更痛苦,谁先改变。你来这里求助,或许说明你更痛苦。或许你会想,明明是他不懂得尊重是什么,为什么是我先改变呢?亦或,如果我改变了,他不改变怎么办,这么想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我想说的你,你先改变,不是为了要一个确定的答案,而是为你们的相处状态探索出一个新的可能,否则你仍在婚姻中煎熬着(其实,他也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不舒服)。当然,你的改变,不是一味妥协,也不代表你是错的,而是为你们的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做出努力。当你改变后,他很有可能改变,因为伴侣之间一直存在着微妙的相互影响。其次,我建议你真诚地和老公沟通一下。当你明白自己先改变后,你要真诚地和他沟通,这就是你改变的开始。或许你会说,你和他沟通多次,没有用,或者根本无法沟通,就像你在描述中说的,你们说话超过10句就会吵架,这时你可以试试这样沟通,看看会怎样:一是站在他的角度想想,试着理解他,这有助于他“听见”你的话。你在描述中说,他觉得你是他老婆,所以不用客气,真实性才正常,那么是不是他在外面压力很大,一直不敢用真实的自己和他人相处,他想和你在一起时轻松些,所以才不讲礼貌,当然,这么说,并不是在为他不尊重你找借口,而是希望你能换位思考一下,这有助于你们之间的沟通。二是最好用“我”开头,多谈感受,不用或少用“你”开头,因为后者会让他感受到被否定和被指责,不利于你们之间的沟通。比如,你可以和他说“**(平时你对他的称呼),我想和你好好聊聊,我发现咱俩之间的相处状态不是很好,说话超过10句就会吵起来,我不想生活在那样的氛围里,或许你觉得对我不礼貌,是想活得真实,这可以理解,但我希望你的真实不要全是负面的,也不该都是不礼貌、不尊重,否则我会觉得你不在乎我,不爱我了,我会很难受,我渴望得到你的尊重和理解,我想咱们以后能多些体谅和尊重”等等。当你这样坦诚地和他沟通后,他极有可能改变,因为他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做法给你带来了伤害,而当他开始改变后,你的心境也会发生改变,当然,你和他说话时也要尊重他。再次,我建议你给老公一些时间,期间学会“不含敌意的坚决”这种沟通方式。当你和他真诚沟通后,他可能不会一下子改变,或许他可能习惯了那样和你沟通,而改变习惯有时也是不容易的,这时你要给他一些时间,期间学会“不含敌意的坚决”这种沟通方式,即“你拒绝他,态度很坚决,但你是没有敌意的”。比如,他对你说话又不礼貌了,你就可以和他说“**,我希望你在说话时考虑一下我的感受,刚刚我感受到你对我不礼貌,我希望你能改变一下说话的态度”等等。当你多次使用这样的沟通方式后,他也可能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欠妥,进而有多改变。当然,你也要做好他不会改变的准备,这时你要接受现实,即接受自己的老公就是那种说话不顾及自己感受,不懂得尊重自己的人。当你接受这个现实后,你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问问自己,是离开,还是留下,不过那时的你,应该不会有太多纠结,因为你已经为这段感情付出过、努力过。如果留下,你就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想想自己做些什么能让自己开心些,学会自己爱自己,自己尊重自己,当你不再期待他有所改变,他反倒可能改变,听起来好像很矛盾,但事实就是如此,因为改变是建立在允许不改变的基础上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
学乃身之宝 去回答
01-08 回答了:你好!从你的描述中,我感受到了你内心的心慌、难受、恶心、不舒服、痛苦,以及不知所措。你因交友问题带来的烦恼这里不再赘述,我给你三点建议,供你参考:首先,我建议你试着理解自己和安慰自己一下。因为这样做,会让你的心稍微轻松些,这有助于你好好想想接下来该怎么办。你在描述中说到,你小时候和大院里的几个女生玩,被欺负后,变得性格内向,初中后因当班干部变得开朗,初三时和最好的朋友A闹掰了,这让你很受伤,觉得自己被抛弃,高中时曾有一个和你经历差不多的女生找你,想和你抱团取暖,结果她和之前的好友和好了,你又觉得自己被背叛了,虽然你知道这么想是不对的,但你控制不住,其实你这样的经历换做其他人也极有可能和你一样,难受、痛苦,因为被三年时间结交的好友背叛,谁都很难承受,所以你要试着理解自己、安慰自己、“看见”那个内心恐惧、难受、心慌的自己,这会让你有多余的心力去想其他事,否则你的大脑一直被各种负面情绪充斥着。更重要的是,当你试着理解自己和接纳自己,才有可能促进现状的改变,听起来好像很矛盾,但事实就是如此,因为改变是建立在允许不改变的基础上的。其次,我建议你理性看待自己的状态。因为理性看待,可以让你更好地认清自己和现实。理性看待,需要你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明白,现在的自己和曾经的自己,是不同的。或许现在你不敢再交朋友,是害怕再次受到伤害,但你要知道现在的自己,和曾经的自己,是完全不同的,你不仅已经长大了,提升了自己的识人能力,还有了更强的抗挫能力——就算再次被背叛,你也极有可能应对的。二是明白,你再结交的朋友和以前背叛你的人,也是不同的。前面说了,你要看到自己和曾经的自己,是不同的,同时,你也要看到,你再结交的朋友,也不是初中时背叛你的好友了,他们也是不同的人。三是明白,你的重要与否不是由别人来界定的,因为独一无二的你本身,就是重要的,足够好的,也是值得被爱的。当你这样理性看待后,你内心的各种负面情绪或许会化解一些。再次,我建议你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想想做些什么,可以让自己的心情轻松些。当你理性看待自己的状态后,或许也知道该怎么做了,这时你就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尽力去做好。比如,你可以总结一下自己以前识人方面的不足,然后有意识地去提升,这样你就很可能知道哪些人更适合做好友,这样也就减少了被伤害的可能,而你可能就不会那么害怕了;你也可以给自己一些时间,暂时不去结交新的朋友,期间去做一些让自己放松的事情,像读书、运动等等,这也可能让你的心放松些;你还可以告诉自己,现在自己好好读书(对于你来说,也是最重要的事情),以后上了大学后,很可能遇到真心朋友,这样也可能化解你内心的不舒服;等等,总之你要知道自己是可以做些事情,以让自己心情好些的。当你开始行动后,你内心的各种负面情绪自然会慢慢化解,因为有时各种负面情绪的敌人,就是行动。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