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优先
94个问题-
10月18日,北京市社会心理服务促进中心发布《北京社会心态蓝皮书(2019-2020)》显示,男性居民(92.58分)的社会疏离感显著高于女性居民;同时,男性(68.99分)的手机成瘾程度高于女性(66.44分)。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一结果? 为什么男性社会疏离感和手机成瘾程度更高?
2020-10-19 · 回答6 · 有用 0
-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在什么样环境长大的小孩会出现暴力倾向?
2020-08-26 · 回答2 · 有用 0
-
例如:羞耻感属于(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交情绪的一种,那么尴尬,共情,这些名词是否是专业定义的心理学名词
2020-08-22 · 回答0 · 有用 0
-
在社会心理学中,婚姻质量是幸福感的重要参考之一。然而根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03年《婚姻登记条例》中取消了婚姻审批制度,中国事实上就变成了事实上离婚最简洁、最快捷的国家之一。甚至在当场就可以拿到离婚证。取消审批制度之后,我国离婚率逐年上涨,已从千分之一点久上升至2013年的千分之三点二,因此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提出,在协议离婚中,增加一个月的离婚冷静期。 那么,设置离婚冷静期制度对于婚姻质量等问题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2020-08-08 · 回答6 · 有用 0
-
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尤其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似乎总是在研究我们日常生活中知道的事实。 当提出这个问题时,按照生活经验,我们猜都能猜到结果是什么,却还要做个实验,证明哦,结果果然是这样。 这样做的意义在哪里?为什么很多心理学实验研究总是在研究我们都知道的事实?
2020-07-29 · 回答1 · 有用 0
-
戴维·迈尔斯的著作《社会心理学》我好不容易啃了一回,觉得信息量有点大,用思维导图略微整理了一下,发现里面干货超级多,我也记不住,也就想请教一下各位是怎么读这本书的。
2020-07-21 · 回答2 · 有用 0
-
最近晋江网颁布了一则“禁杀令”——小说里不能有自杀情节。 难道为了反对”禁杀令”把小说中的自杀情节美化成对读者的挫折教育、抬高到以绝望反抗绝望的境界? 如果说害怕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或许是有,但只能是诱因,更重要的是来自经济、家庭、学业等的压力。 而当下社会心理疾病低龄化。 青少年自杀现象频频发生,对于「自杀」我们是应该避而远之、不予讨论,还是正视?
2020-07-14 · 回答20 · 有用 0
-
考研时,心理学分为学硕和专硕,学硕又有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三个方向。 我看到上研究生之后,有的还有更细的方向,比如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等。 想知道,大家考研时如何选方向呢?这三个大方向有什么不同?
2020-06-24 · 回答2 · 有用 0
-
2022年,中国将进入老龄社会…… 从社会心理学来看,这会带来什么问题? 会不会让年轻人有很多负担呀(捂脸)该怎么处理这类问题?
2020-06-19 · 回答5 · 有用 0
-
为何大量人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去回答
如题,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怎么分析?
2020-06-19 · 回答2 · 有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