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优先
391个问题-
过去几年间,一项名为Many Labs 2的大规模国际合作项目 背后的200多名心理学家试图重复28项高引用和轰动性的研究, 最终发现只有一半的重复实验能得出和原始研究一致的结论。 Many Labs 2的结果表明,在更严格的统计学标准下(p< 0.0001,通常认为p<0.05时具有统计显著性),重复成功率仅为50% 大家认为这是好事吗?对心理学来说,会存在什么行业发展的机会吗?
2018-12-13 · 回答 17 · 有用 0 楼主反馈1
-
很好奇。感觉剥夺水箱的原理是什么? 如何屏蔽触觉? 有幽闭恐惧的话会不会很可怕?
2019-03-25 · 回答 2 · 有用 0
-
本人作为心理学爱好者,提出的问题可能会有所偏颇,望见谅。 我特别想问一个问题,学心理咨询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让人变得快乐?为了让自己在咨询中有所成长?恐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而观现在的心理咨询,有一些咨询师,开始的时候是咨询治疗,慢慢的会引导来访者做个人成长之类的。说是能让来访者过得更好,但这是来访者来做咨询的初始目的吗? 我相信许多咨询师也在做自己的个人成长,很多成长体验之类的。也许这是一个追寻完美的过程。但我个人对此是持怀疑态度的。因为我们常讲要接纳自己,那我想问一下,我们在做个人成长之前是否接纳了自己,如果接纳了又为何去成长改变呢? 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2018-11-23 · 回答 19 · 有用 0
-
来参加吗?征集学研会小伙伴这周的读书笔记! 「字数要求」:100-1000字 「参与形式」: - 本周阅读的“心理学类”书籍,读书笔记发到回答中即可。 - 获得推荐即可领取5元打赏~ 「书籍要求」:需要是你「本周阅读」的“书籍”、“文献”。 「截止日期」:本期奖励截止3月24日23:59:59
2019-03-18 · 回答 10 · 有用 0
-
看到一篇文章介绍说: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抑郁会导致饮食下降、营养机能异常、肠胃不适或便秘。 但有没有可能是相反呢? 然后举出了很多例子和研究说明,【1】肠胃不适对于抑郁症来说,可能不只是其中一个表征。【2】实验人员通过发酵乳饮料(真的不适酸奶广告吗)、只摄取少量肉等食疗方式,18名病例中有11名治疗至痊愈。 【3】而日本2004年的一个无菌小鼠研究,似乎也好证明了,有致抑郁微生物的存在,并且可以传染。还可以跨生物传染。 这个说法靠谱吗?
2019-03-15 · 回答 3 · 有用 0
-
达克效应(D-K effect),全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 它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比如常常高估/低谷自己的能力水平等。 而达克效应有一个很受欢迎的曲线图,它介绍了人们从【低自信到高自信】从【低智慧到大师】这个过程中的曲线 看起来,知识越少,越可能盲目自信; 积累一些之后,反而会遭遇自信的低谷…… 但经验/智慧丰富到一定程度,自信也会随之提高…… 当我们陷入低谷的时候,也许是接近开悟的时候~ 当我们想要放弃的时候,也需是即将打破困境的时候~ 【1】我们如何判断自己的『自信、知识、经验』到达了什么阶段?是否陷入了愚昧? 【2】如何能够找到『开悟之坡』? 【3】如何能走出绝望之谷? 欢迎分享。
2018-12-13 · 回答 14 · 有用 0 楼主反馈1
-
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公司,甚至监狱,都有一定的惩罚机制。 比如留校察看处分,罚站关小黑屋,罚款公示,或者关禁闭…… 如果想要设计一个关于 【不同“惩罚”等级,给受惩罚者带来的影响曲线】的实验 该如何设计? 如何减少实验过程中,对被试的不良影响呢? 或者怎么设置终止实验的机制呢? 欢迎探讨。
2019-03-15 · 回答 2 · 有用 0 楼主反馈1
-
你们第一次看弗洛伊德的书时,是什么样的想法?会不会觉得佛洛伊德有点奇葩? 你们为什么选择学精神分析呢?学习精神分析,跟其他流派的区别是什么呢?
2018-11-25 · 回答 8 · 有用 0
-
最近看到电影里说 如果房间开始不整洁,饮食比较随意比如不吃早饭,三餐不定,可能是抑郁的前兆。 开始吃早饭的话,是不是可以让自己心理上更健康呢?可以提高哪些方面的水平呢?
2019-03-13 · 回答 2 · 有用 0
-
壹心理学研会每周都会发起一个话题, 你的回答,将会收录到【学研会纪录】的主题里 本期话题: 为什么学习心理学?学习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2018-11-14 · 回答 27 · 有用 0
即时倾诉,倾听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