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为来访者做心理咨询时,你希望来访者怎么称呼你?
5个回答
2015-03-04
2197 阅读
比如我姓×,有来访者称呼我为“老师”或“×老师”,也有称我为“×医生”的,但其实我觉得都不能真实地表达出我的身份——心理咨询师。但是,总不能要求来访者称我为“×咨询师”吧——那似乎有点别扭,不是吗?
然而,作为心理咨询师,其实我还真的不希望别人喊我“老师”,因为我们所做的工作与从事教育的教师很不一样;如果被称呼为“老师”久了,我们的角色功能在不知不觉中可能会被混淆。而心理咨询师也不同于心理医生,后者(也被称为“心理治疗师”)工作的对象是那些患有较为严重的心理疾病的患者,与我们的对象(遇到了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的人群)不同,因此,我觉得很有必要区分开来。从实际情况来看,来访者称呼我为“医生”的很少,即使他这样称呼,我有时会默认,更多时候则会跟他澄清一下。
如果我是律师或医生,就没有这个烦恼了。这种称呼上的尴尬,是否也反映了更深层的问题,比如职业上的社会认同?你怎么认为呢?
-
闫柯
1星优质答主
累计帮助了39人
个人觉得称呼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咨询师在解决来访者问题时的角色,是陪伴着,是引领者,还是其他,只要和来访者互动中,明确自己的角色,称呼都不是问题,而且来访者个人心理其实并没有对称呼有太多思考和揣度,我们咨询师不要有太多尴尬就好。
-
石欣
国家二级咨询师, 4星优质答主
累计帮助了407人
有共鸣。个人比较羡慕欧美国家心理咨询行业之规范,也觉得一个免掉过多身份干扰的英文名不错。当然,社会文化有别,仅为看法分享。
另外除了老师和医生的称呼,和有些来访者一同工作,他们会避免称呼或有移情称呼,这其实也反映来访者的某些内心冲突,可供咨询探讨分析。且这种情况不止在心理咨询中出现,在心理治疗中一样存在,比如在医院具备高级职称或行政职务的治疗师也会被冠以不同称呼。
我比较关注你的最后一句“职业上的社会认同”,我觉得目前对心理咨询师的称呼确实包含了一定的职业认同缺失因素,关键还是作为咨询师要在内心认可及把握自己的身份。
-
zwc2000513
热心小可爱
累计帮助了2人
同意安可心理咨询师的回答。有时,老师也是尊敬的称呼,不必太在意。总不能直呼其名吧?哈哈。
-
马全才
累计帮助了33人
我不是心理咨询师,是心理学专业的。专业也偏向心理咨询多一点。在我看来,称呼其实真的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很多时候,都会被称呼为老师,并且在我看到的很多心理咨询师里面也都乐然接受。并且,很多来访者也喜欢(习惯)这样称呼。但是,对于我来说,我是很排斥“老师”这样的称呼。无论是彼此是否有意,但我相信多多少少都会对关系中的彼此有“暗示”的效果。老师 的含义与身份标签都会贴在“心底”。在电视剧《扪心问诊》里面,来访者都是直呼其名的“保罗”。更加平和与平等吧。在中国或许很难这样。我自己的一个设想是,其实大家都可以给自己起一个比较随意的“昵称”。可以参考朋友间的“外号”。比如,大家都喜欢叫我“小马”。其实这个我是挺喜欢的。
-
恋上地平线
累计帮助了56人
何必纠结称呼
楼主:感谢你的回答!不过,我无法完全赞同你的观点哦。如你所说,称呼当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咨询师的角色以及发挥的作用。因此,称呼问题自然不必过多纠结;但是,在我看来,小小的称呼背后却具有值得探讨的心理学意义!作为心理咨询师最好对之有所详察。
来访者有时的确是不在意的,他怎么称呼我们很多时候只是一种习惯性的或无意识的表达。不过,也有对此较为认真的来访者。最近我接待的一位来访者,一开始就对这个问题表现出尴尬来,他坦率地说,不知道怎么称呼我合适。后来,在我的鼓励下,他渐渐习惯了称呼我为“咨询师”,而我呢,因为他比我略小一些,我对他是直呼其名(去掉姓氏,以示亲切)。我们双方都对这样的称呼感到满意,从某种意义上也促进了咨询的顺利进行。
最后还是谢谢你的讨论,安娜!(你看,我这样称呼你了,呵呵)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