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为什么我一点也不怀念故人?感觉自己好过分
5个回答
04-04
312 阅读
家里每逢清明都要去祭扫,我基本上都跟着去,明明去祭扫的故人里面有我很亲的亲人,但是我就是有很强的抵触情绪,我走到墓碑那里就想走,内心中完全没有什么难过,伤心,真的觉得自己好冷漠,没控制住和家里人在墓地里吼了几句,大概就是什么每年都来,有什么好来的这种。感觉自己好过分。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自己太冷漠了,我经常在看纪录片或者公益宣传片的时候哭的稀里哗啦的,但是却吝啬把感情给家里人,我该怎么做?
已截止。
@舒雅清正 @肖羽1 @晨曦心程 等3位用户获得了悬赏金额
悬赏分配说明
-
舒雅清正
累计帮助了245人
🍄你好,抱抱你,看到了你对清明祭扫活动的不接纳,也看到了你在看公益宣传片对诠释真情的共情与善良。我是舒雅清正,此刻我想和你一起看看如何成长自己。
🍄1,认识清明,看到自己
🍄01,清明节是缅怀已逝亲人,激发人们对当下生命的敬畏,感谢先人赐予我们生命循环的一个节日。我们对自己亲人每年一次的扫墓就是一个典礼,是延续和传承敬祖报本的一种信仰文化。
🍄02,清明节也是“生机的节日”,迎接大自然焕发蓬勃的生机的时节。这时候春暖花开,一片春机盎然,充满希望的时节。是需要一个仪式感来提醒自己:珍惜自然,珍惜春光。
曾经已故的婆婆说过:过了清明节,天气就不会再反复,出现寒冷了,就可以放心的把棉衣收纳储存了。
🍄03,清明节扫墓祭祖习俗在先秦以前就有了。我国宋代张择端的一副《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古代一幅弥足珍贵的社会民俗生活长卷,画中反映了开封作为中国北宋时期都城的社会生活、市井风情和城建格局。
有趣的是,千年前,张择端把它从现实搬到了画卷,千年后,开封人又把它从画卷上搬到了现实,建设了占地600亩的清明上河园,游人不断。你可以去看看,徜徉其中,常令人有[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时光倒流之感。
🍄04 缅怀的意义不单纯是对亲人的思念,也已经成为一种民族的风俗和情怀,成为一个种族的繁衍仪式。你看咱们国家最近几年就把清明节纳入了法定假日。
于个人而言,除了感恩,也是我们传承先人好的品质,让我们思考,如何成为一个有思想,有理想,有目标,有爱的人。
🍄2,接纳过去,成长自己,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01,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说过:“改变你能改变的,接纳你不能改变的,才是最好的人生。”
也许曾经的成长经历,让自己有过没有被好好的接纳,被允许和爱的体验。所以和亲人之间的关系,不能被亲密地链接。所以你的认知就是:“就是有很强的抵触情绪”,“没控制住和家里人在墓地里吼了几句,大概就是什么每年都来,有什么好来的这种。”
我们生而为人,是需要亲情关系的爱,作为重要的支持系统,给予我们能量的。良好的家庭关系使我们更容易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和冲突,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让自己获得内心的能量,遇到更好的自己。
接纳过去,成长自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你可以选择寻求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帮助,让自己尽快的获得内心爱的能量;也可以选择自己的学习提升,成长自己,实现自内而外的和谐幸福。
🍄02,觉察自己的感受,发现自己的未被满足的需求,在壹心理平台寻找合适的老师,阅读合适的文章,聆听合适的课程,心理FM;也可以尝试书写自己的成长故事,梳理自己的情感和心灵。坚持下去,你就会找到想要的状态,遇到更好的自己。
🍄可以练习冥想,让自己缓解焦虑紧张的情绪,获得轻松愉悦的心情。
🍄阅读可以丰富自己的修养和认知;有利于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更加温柔和宽容的对待生活,也发现生活的美好。总之阅读就是百利无一害的好习惯。
🍄世界和我爱着你,希望帮助到你。
赏金截止时获赞10个
-
肖羽1
累计帮助了77人
你好,看了你的叙述,我想到了自己,也曾和你有过相同的感受。
🍀我的感受是,你不是冷漠,而是把自己的情感做了“隔离”。
你的情感很丰富,但是你把情感压抑在了心底里,用表面的冷漠把那个情感丰富的自己隔离了。
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方式,不单单出现在你描述出来的场景中,还会出现在你日常的其他方面。
🍀可能你年龄还小,经历还少,对有些仪式看的还太淡,觉得有点做作。
我也曾和你一样。也曾觉得对亲人的记忆在脑中,祭奠在心里就好了,干嘛非得有那些表面的仪式?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体会到了这些流传千百年的节日,仪式的重要感!
以前不喜欢母亲在坟前的诉说,觉得尴尬。后来自己一个人,也会小声的和那边的亲人说说话。那种说出来的感受竟然真的不同。
🍀我们总是羞于在亲人面前表达情感。很多人都是这样的。
当我有一次一个人去上坟,不知不觉间竟然做了当年家里人做的那些仪式,才发现原来那么多年不喜欢的仪式,其实我一直记得。
一个人去给至亲扫墓,我竟然是忍不住的说了起来。那些我原以为的唠叨,碎语,那一刻却对我有了新的意义。
🍀不要轻易的说你自己对亲人冷漠。可能是你还没有学会怎么表达。
现在是你“跟”着家人去做这些仪式,或许等到你自己“带”着家人去时,一切都不一样了。
赏金截止时获赞7个
-
晨曦心程
累计帮助了190人
题主你好,看到你的描述,我觉得我可能更过分一些,我已经几年没参加扫墓活动了。
🚀题主说:“家里每逢清明都要去祭扫,我基本上都跟着去”
→这个是你主动跟着去的?还是家人要求你一定要跟着去的?
→主动去,说明你多少是想见到这个人的。如果是家人要求的话,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拒绝呢不参与呢?
🚀“明明去祭扫的故人里面有我很亲的亲人,但是我就是有很强大的抵触情绪”
→我想这个很亲的人的离开,你应该到现在还没有接受这件事情吧。我猜测你对他的感情应该很深,所以他的离去似乎给你带来一些创伤。失去这个亲人非你所愿。你是不愿意承认这个人已经真的离去了。
→当你看到墓碑时,它触动了你的内在伤痛,你的自我保护模式是“冷漠”,这样你就不会去被这种永久分离的伤痛自我攻击。
🚀“没控制住和家里人在墓地里吼了几句,大概就是什么每年都来,有什么好来的这种”
这是对外的一种攻击方式,一般在面临恐惧或是愤怒时候会产生攻击行为。
我猜测1当你看到墓碑时,你的想法可能是,我最亲的真的没了?墓碑的存在攻击力自己内在他还继续活着的信念,或者你期待他还活着的想法,所以你会愤怒。行为就是怪家人,这样不来扫墓就不会触及到自己的伤心之处。
猜测2.当你看到墓碑时,你会非常害怕恐惧。你虽然不想失去这个很亲的人,但是墓碑证实他确实不再了,你恐慌了,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种丧失亲人的感觉。所以你通过封闭感情,和对家人吵架来保护自己,拯救自己。
或许你内在还有一些其它的想法,需要自己去觉察和看见。
🚀我记得自己小时候在搬家后出现过你这样的感觉,我从一个熟悉的地方搬到例外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我就觉得自己冷心冷情了。我想这是丧失自己重要过去的一种自我防御手段吧。让自己不那么难过,不那么痛不欲生。当然当我爷爷去世时,我也不曾哭过。我很好奇自己为什么不难过,不流泪,好在我没有自责。
我的搬家影响是在我大二有能力回去小时候生长的地方之后,我才觉得我丢失的东西似乎被找回来了。也许是接受了吧,长大了,自己可以掌控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
家里每逢清明都要去祭扫,我基本上都跟着去,明明去祭扫的故人里面有我很亲的亲人,但是我就是有很强的抵触情绪,我走到墓碑那里就想走,内心中完全没有什么难过,伤心,真的觉得自己好冷漠,没控制住和家里人在墓地里吼了几句,大概就是什么每年都来,有什么好来的这种。感觉自己好过分。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自己太冷漠了,我经常在看纪录片或者公益宣传片的时候哭的稀里哗啦的,但是却吝啬把感情给家里人,我该怎么做?
赏金截止时获赞6个
-
天天向上217733
累计帮助了261人
题主,你好。看到了你的描述,家里每逢清明都要去祭扫;但是你一到墓碑面前,一点难过伤心的感情都没有。然后就对他们你的家里大吼,不明白为什么你每年都要跟他们一起来之类的话,然后就感觉自己很冷漠。
那么,我感觉第一,先要分析你每年清明节都去祭扫的亲人,你上一次看到他是什么时候?有可能是你小时候,2岁或者3岁时这亲人已经走了。现在隔你的那先人去世有可能有至少10年了吧?那么你对他一点印象也没有,所以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你不会怀念他。
我记得我妈妈去世前半年左右,小时候从出生把我带大到6岁的保姆去香港玩,我妈妈特意邀请她上来我们香港的家里坐。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虽然我小时候跟她感情很好,很黏她;但是那次她来我们家里,由于至少有33年没有见过她了,所以我就显得很怕生,跟她交流起来也很不自在。还好,她也跟我妈妈说:别责怪女儿,她已经有做再次见到我时所会遇到的最坏的情况。
后来再不到1个月,我就听我妈妈说小时候带我的保姆因为癌症去世了。但是,就如题主你一样,我听到那坏消息,也没有难过或者伤心流泪之类的。那时候,我妈妈也略有怨言,说我怎么那么冷酷无情;还亏那保姆至少带过我6年。我跟我妈妈坦白说:都30几年没有见了;就算再好的朋友,关系也肯定是没有了。还好我妈妈听了我说的话以后,也表示理解;再也没有多说什么。
第二,那个你去祭扫的先人,生前跟你的关系怎么样。如果跟你关系有点不是很好,你甚至会对他产生恨意多于爱意的话,那么你到他的墓碑前,也多半不会产生任何怀念他的感觉。
当然,题主你可能会说:就算是你所恨的先人,死后都已经不能对你造成任何的伤害,你不该选择原谅他吗?但是这谈何容易,往往说到比做到容易。
我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大哥;在我小时候,他做了很多伤害我的事情。以前还住在新加坡时,有清明节跟家里人一起去祭扫他,因为要祭扫我父亲;他及我父亲葬在同一个坟场里,所以我是顺道祭扫我大哥。但是,每次去到我大哥的墓碑,除了三鞠躬以外,我几乎都不会流一滴眼泪。有一次还因为是跟他的老婆及三个长大成人的孩子一起去的;为了避免他们当面说我,我也借故暂时离开墓碑,到一个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奇怪的是:去到另外一个离墓碑远一点的地方,我居然哭出来了,虽然没有稀里哗啦那么夸张。由此可见,我对我的大哥还是有感情的,只不过是看到墓碑上他的遗照,我就回忆起我刚出生时三个月,他在我宝宝床那里欺负我的情景,所以内心不多不少还是有点恨他的。但是,他也挺可怜的,去世时才40岁属于壮年的时候,留下老婆及他3个年龄介于9岁到15岁的儿女。
在他丧礼上,我其实哭得稀里哗啦的。他台湾公司里的人都劝我:妹妹,看开点呀;你大哥已经去了极乐世界,那里没有任何病痛及痛苦。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题主你现在还小,根本不知道清明节的一些习俗,因为家里人没有跟你多说。你每年都跟他们去祭扫,是因为你把它(祭扫)当成你要遵守的家规,因为你怕你不去,会被家人骂及认识的人在你背后说闲话;但是确实是每年都要跟家人去祭扫,你却很不愿意。你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
如果是以上这种情况,你可以有一天有时间的时候,跟家里人说你为什么那么抵触每年清明节去扫墓。他们可能会跟你详细讲清明节的由来及习俗,然后就让你表个态。
那么,那个时候,你就可以坦白跟他们说:如果有选择的话,你以后的清明节可以不跟他们一起祭扫吗?又或者可以去祭扫,但是要接受你可能会有情绪。
我相信如果你家人是开明的人,他们一定会尊重你的选择,因为你是一个独立的个人,独立的人;你不想跟他们祭扫的话,只要跟他们说清楚了,他们可能也会让你每年的清明节那天自己做决定,想跟他们去祭扫就一起去,不想的话就不要勉强自己。
可能那天等你觉得已经长大成人了,可以在先人的墓碑表达对他(们)的怀念,能够真正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那时候再跟家人一起去祭扫。
没有人现在能对你的问题给出一个很好的回答,因为只有你自己知道对于清明节祭扫这件事,你的内心是怎么看待的。
其实你的问题也没有什么对错之分的,只要遵从你自己内心的决定就可以了!
希望我以上的回答对题主你有所帮助及启发。我是答主天天向上217733。
在壹心理这里,世界和我爱着你。祝好哦!
赏金截止时获赞2个
-
似懂非懂
累计帮助了213人
你好,看了你的问题。
了解到,你在为自己吝啬把感情给家里人而责怪自己冷漠无情。
你提到在看公益片时也会哭的厉害,所以,你也觉得自己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人。那么在面对自己很亲的亲人时却无感就一定是有原因的。
家人虽然应该很亲,但如果没有给你留下值得留恋的回忆,也是不可能产生怀念之情的。
走到墓碑前,你没有难过伤心,反而是抵触甚至愤怒的吼叫。说明这逝去的亲人,对你确实挺重要,但让你想起的却并没有温暖的值得怀恋的过往,反而能让你产生抵触愤恨的情绪。你可以想想自己跟亲人的关系,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样的,是好的还是不好的。
如果亲人生前都没有让你有过好的印象,即使去世了也不可能让你一下子就产生怀念的情感。这是很正常的事。
你的纠结在于认为自己不应该这样,毕竟人已经走了,即使曾经带给自己过伤害,也应该选择忘记或原谅了。其实,并没有人能一下子就做到。
你的反应是比较正常的,即使你能说服自己跟亲人的过往和解,也仅仅是能做到心中无恨意。没有必要逼着自己去难过,除非你能从记忆中找到曾经温暖过你的心的经历。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赏金截止时获赞2个
给TA抱抱 6 个抱抱
收藏问题 4 个收藏
我来回答 5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