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1434 阅读
最近拼多多员工爆料,公司软性暗示员工需要工作300-380小时每月,没有达到就会被谈话,是否工作不饱和。
1、超长的工作时间,对我们有哪些心理上的伤害?
2、如何在长时工作中自我调节?
3、企业应该给高负荷的工作岗位什么样的保障?
悬赏截止日期2021年01月25日 11时09分,点击查看如何可以瓜分赏金
01-11
1434 阅读
最近拼多多员工爆料,公司软性暗示员工需要工作300-380小时每月,没有达到就会被谈话,是否工作不饱和。
1、超长的工作时间,对我们有哪些心理上的伤害?
2、如何在长时工作中自我调节?
3、企业应该给高负荷的工作岗位什么样的保障?
悬赏截止日期2021年01月25日 11时09分,点击查看如何可以瓜分赏金
你好啊,我是咨询师岛哥,很愿意回答你的困惑。我的基本意见是:作为政府,要加强监管责任;作为企业,要成为百年企业,就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视员工为生命;作为个体,时代的每一片雪花,落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我们需要运用正念冥想、书写疗愈进行自我调节,也可以全面提高自身水平,以便有更多的选择。
根据你的描述,拼多多暗示员工需要工作300—380小时每月,没有达到就会被谈话,是否工作量不饱和。这样超长的工作时间,会给人生理及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
我们可以稍微换算一下,300小时换算成30天,就是一个月不休息,一天10小时;380小时则将近13个小时,这不仅大大超过了国家法定的每天8小时每周休息2天的工作量——那是160小时,300-380小时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2个人的满工作量。甚至连臭名昭著的996工作方法,也达不到这样的工作量——换算过来,那是288小时。
联想到拼多多的“两连跳”,两个23岁的年轻生命就此陨落,可想而知会对心理造成什么样的伤害了。再想想前些年“富士康”十八连跳等,让人感觉触目惊心。
心理上的伤害来看,可以说是“内卷”,即大家都达到了如此高负荷的工作量,你没有达到这个工作量就是你不正常,就要被约谈。那么你可能会被“内卷化”。这样的情况给员工的压力可想而知。
巨大的压力会导致【内攻击人格】造成【抑郁】,其余大部分人则造成普遍的焦虑,形成【习得性无助】,浑浑噩噩、不知疲倦地加班加点,最终直至有一天身心疲累,直至崩溃。
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多人只能选择如此高强度的岗位。这样的话,需要善于进行自我调节。
一是学会放松。【正念冥想】可以不局限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论是行或走或站或卧,都可以进行练习。
二是学会宣泄。书写疗愈、运动锻炼、到大自然中去等都是很好的解压方式,可以选择其一或结合起来进行释放。
三是进入心流。当你无法改变环境时,试着把自己当作这个环境中的一员,并努力爱上它,使自己想办法适应,并进入全神贯注的状态。
这样多管齐下,可能会使自己的状态稍微好一点。
当然,如果不想呆着这样的环境里,抽出时间来看书学习,不断突破思维的墙,努力跳出这样的公司和岗位可能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作为用人单位,可能出于不一样的目标,会有不一样的企业文化。但如果不是急功近利,而是想做成百年企业,甚至常青树企业,需要进行人文关怀还是需要的,毕竟每个单位可能都有任务量比较超负荷的员工。
那么,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负责人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上,可能就不能强调一味地稳准狠,不能完全崇尚狼性文化。毕竟,哪怕是狼,长途跋涉也是需要休息;哪怕是弹簧,拉得太久也就失去了弹性。
对待高负荷特殊岗位比较多的单位,可以参考大学校园或者中小学的做法,毕竟都是一样的特殊群体,也是高压力段人群,可以设置【心理咨询室】,减压室、拳击室等,供员工宣泄愤怒等。
这个成本并不高,但对于需要求助的员工来说,效益还是蛮明显的。日常,也可以设置组织户外活动和集体活动也是不错的选择。
对于已经发生意外的公司来说,找寻靠谱的危机干预人士来进行危机干预还是很需要的。毕竟,当危机发生后,很可能会出现连锁反应。这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来说,能够及时进行干预可以防止事情进一步恶化。
据说,当年终止富士康连跳的时候,最终心理专家进驻也是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参考各地突发事件,天灾也好,人祸也好,心理专家及时进行有效干预,对待事态向良性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高科技没有带给你便利,反而带给人更多的焦虑,比如拼多多等。
作为政府组成部门的人社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也要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加大对企业用工的监督和管理。
要及时面对问题,想出办法,解决问题。
我们要明白,市场经济最终是为人服务的,不是为资本服务的。不能存在短视行为,因噎废食,本末倒置。谁违背了历史的规律,谁最终就要为历史埋单。
时代的每一片雪花,落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如那两个23岁就逝去的孩子。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一些借鉴和思考。
我是洗心岛,世界和我爱着你。
超长的工作时间,对我们有哪些心理上的伤害?
工作是需要集中注意力的,而成年人注意通常能够保持的时间在半个小时到40分钟左右,这也是为什么一般一小节课在45分钟左右,两小时的大课也会有一个短暂的五分钟的课间休息。
而超长的工作时间,会使我们的注意缺少休息,维持在一个疲劳水平,从而会造成工作效率的下降,而效率下降致使工作时间再度延长,进而进入一个恶性循环,那长时间的这样下去,对于整个人的生理也是一种消耗。
同时这当中,员工可能会因为这样的情况产生一些消极的想法,进而影响情绪和生活,比如“我的能力比别人差,所以我怎么做都做不完”“工作怎么都做不完,而做不完就没有希望了”等等,进而损害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自我评价。
此外,如果是一些较为专业的岗位工作,缺乏与他人沟通互动的情况下,长期的占据了个体社交时间的工作,会让个体与社会有所脱节,社会支持水平下降,进而导致精神上的匮乏,产生一些比如“我一事无成”或者是其他的一些想法,感觉自己很空虚等等。进而降低了个体的心理弹性,在面对困难时更难接受,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如何在长时工作中自我调节?
1、为自己的工作设置合理灵活的休息时间,闭眼休息放空等等,保持身体的一个松弛有度,有条件的可以抽一点时间出来做一做八段锦什么的。
2、营造舒适的工作环境,稍微装饰一下自己的工位。
3、共营办公室氛围,大家一起适当的抱怨一下工作,也有助于调节。
4、适当的压力释放的手段,那这个因人而异,有的人就是蹦极,有的人依靠酒精,日本那边据说是看恐怖片?印象里还有一些国外的爱闻一些芳香解压?在安全和健康的范围内,都是可以接受的。那长时间工作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放松行为,也给自己一些暗示,比如我们用闻芳香来休息解压,那同时可以伴随一些想象,自己闻的时候处于一个很舒适的环境内,在慢慢恢复活力等等。
5、再多的调节也只是调节,人是人而不是一个工具或者机器,而即使是机器也是有损耗的,没有什么永动的。工作量的制定不合理的时候,并不应该期待通过我们对于调整自己的这个方法,使得自己能够完成任务,在觉得不能承受的时候,果断的离开也不失为一件坏事。
企业应该给高负荷的工作岗位什么样的保障?
说白了,同上个问题第5点,最好的保障就是合理分配工作的任务,尽量不让员工处于这种高负荷的状态下。都已经高负荷工作了,占用了其他的时间,休息的时间都不够,还要做更多的事情占用员工更多的时间么。
本身这种高负荷状态就是不合理的,为什么我们还要想着去帮助维持这种不合理的状态,而不是去恢复到正常的合理水平呢?这个问题是否在说,我们怎样帮助企业保持这种高负荷状态呢???因此个人并不同意这个问题,这不是一个真正解决问题的方向。
以上是暂时的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事件背景分析:
最近,拼多多接连发生员工猝死、自杀事件。
2021年元月1日凌晨一点多,拼多多买菜员工下班回家途中猝死。此事持续发酵,热度还没下去,1月9日,拼多多又一名员工谭某在湖南长沙家中跳楼自杀。
至此,拼多多职工加班时间过长、“拿命换钱”的企业文化理念受到了全面攻击。据拼多多员工称,基本是“睁眼就工作,闭眼就睡觉”,曾经有工作持续时间达30小时的经历。
如果文中所提到的“最近拼多多员工爆料,公司软性暗示员工需要工作300-380小时每月,没有达到就会被谈话,是否工作不饱和”属实,那么如果按这个工作时间算下来,员工必须每天保证10-12小时的工作时长,这远远超过所谓的“996”,直逼“007”了。
实际上,根据元月1日新疆猝死员工事件及其他员工透露,他们的工作时长确实存在超过每天12小时的情况。
拼多多虽然是软性暗示员工,每天的工作需要达到多少小时以上,看起来没强迫,但如果没有达到就要被约谈,是否工作量不饱和这一衡量标准,等于成了硬性规定,或者说有被考核或辞退危险的威胁。
整个拼多多的内部风气如此,员工不得不遵守,即使有什么不满,也可能忍气吞声。
如果仅此拼多多一家企业在工作时长和强度上如此要求员工,那么受不了的人可以辞职,另寻别家。
然而,纵观其他行业和企业,与拼多多并无二致。
拼多多在回应猝死员工时说,这不是资本的问题,是社会的问题,虽然有推卸责任之嫌,但却也道出了实情,并不是他拼多多一家如此,他们只不过是在效仿或者助推这个社会风气。
新《劳动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的工时制度有三种,即标准工时制、综合工时制和不定时工时制。根据《新劳动法》和《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国务院令第174号)的规定,我国目前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这一标准工时制。有条件的企业应实行标准工时制。有些企业因工作性质和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应保证劳动者每天工作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不超过40小时、每周至少休息一天。
如此一看,那些明里暗里要求职工长期长时加班的单位和企业,都把国家的《劳动法》当了摆设,公然对抗国家的法律法规。
但是,虽然有对抗,却也没见监管,才会让超长加班得以风行,直至劳动者出现各种心理、身体问题,甚至逃无可逃,生无可生,被迫的过劳死和自杀死。
那么,回到我们的主题:工作时长太长,会给员工带来哪些伤害?
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
1、心理压力;
2、职场倦怠;
3、抵触情绪;
4、身体负荷。
除了第4点身体负荷承受不起外,其他3点都是心理方面的。
人不是机器,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需要靠休息和吃饭来补充能量。这是常识,人人都有体会,身体负荷不起过长过重的连续工作,这里再不细说。
这里重点说说心理方面的影响,也是回答本题第一点的提问。
一、超长的工作时间,对我们有哪些心理上的伤害?
1、超长的工作时间,会让人产生职场倦怠。
人的注意力只能集中一小段时间,再旺盛的精力,也有耗尽的时候,如果工作时间过长,会失去工作兴趣,整个大脑会出现疲倦、想要怠工的想法。
这时候的工作效率就无法保障,工作中出错的机率也很大。
看起来增加了工作时间,实际上是在做表面工作,消极怠工,有逃避心理。这里不排除由工作产生厌倦,而对人生有厌倦的情况。
2、公司要求的加班时间,不是出于员工的自愿,会让人产生抵触情绪。
做好一件事,并且能够长久地坚持,需要个体的内驱力支持。如果来自他人的强迫,反而会压制个体的自我功能。
比如,明明他很喜欢这个行业这份工作,但是,如果在这个行业这份工作中,自己不能适度合理地安排时间,长期占用其他生活领域所需要的资源,这时候,就会怪罪到这个本来喜欢的工作上,对加班或工作本身产生抵触情绪,可能还会把负面情绪扩大到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上。
3、超时工作,会形成各种心理压力。
害怕被考核,担心被辞退,付出与收获不对等,现实与理想有冲突,生活成本倒逼工作压榨。
生存焦虑、工作焦虑、人际焦虑、职业发展焦虑、家庭关系矛盾以及抑郁等其他心理困惑或疾病,都可能由此带来,严重者会危害个体生命。
作为生涯发展最重要的一块,职业是一个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生存及价值感来源,是为生活其他领域服务的。
如果在工作中找不到快乐,找不到意义和价值,或者倾其一生,都只能作为工作的奴隶,忽略了其他人生需求,那么,工作就反成了累赘。
我们能让服务于人生的职业,成为伤害我们的工具吗?
当然不能!
二、如果非一己之力能解决超时工作,又不得不长时间加班时,要如何在长时工作中自我调节呢?
1、心理调节。保持愉快心情,随时觉察自己的心理状态,提醒自己放松。如果因超时工作出现焦虑、抑郁等各种情绪及心理问题,要及时寻找家人好友同事或专业心理援助。
2、身体调节。当身体出现不适症状,或者感觉疲劳过度时,要注意寻找工作间歇时间短时休息,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者,尽早治疗,随身备药。
这里要注意区分因心理问题引起的躯体症状和身体器质性病变,进行对症治疗。
3、除了自我调节外,广大劳动者也应该团结起来,为自己维权。如果大家都无可奈何地宁愿变成”社畜“,也不敢为这个群体发声,那么,一个拼多多的员工倒下去,会有千百个其他行业的员工再倒下来。
三、企业应该给高负荷的工作岗位什么样的保障?
企业应给高负荷的工作岗位最主要的休息时间保障,其次是医疗体检福利、心理援助、人文关怀、工作环境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使员工有归属感,有主动付出的意愿,以及灵活机动的调剂自由。
拼多多员工自杀后,公司回应会给员工提供心理帮助渠道,这是一个好现象,但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如果拼多多能爱自己的员工如自己的子女,减少他们的工作时长和劳动强度,才是真的关心员工。
至于他们所说的为员工提供心理疏导,但愿可以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变成其为”加班拼命“的政治说教!
我是心理咨询师燕归来,在此:
希望每一个为工作拼命的人珍惜生命!
每一个企业请爱护你的员工!
也希望国家的《劳动法》对于劳动者每天工作8小时的条款规定,早日”生效“!
最近拼多多的两起员工死亡事件,把互联网公司的超长工作时间问题推上了热搜,996,甚至是007成了很多互联网人的所谓“福报”,但连基本的保障正常生活的休息恢复时间都无法保证的时候,工作的意义又何在呢?
记得刚上班的时候,我在一家私企工作,加班是一种文化。有一次为了赶工作,我一直加班到凌晨4点,才回去宿舍休息,结果早上8点又被喊起来去上班。我本来有偏头痛的毛病,那段时间频繁的加班,常常觉得脑袋里面嗡嗡的响,稍微转动一下脑袋都觉得嗡嗡的角度都不一样了。然后我就离职了。
长时间工作,对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包括生理,心理,情绪,认知,行为等
2019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更新《国际疾病分类》名单,首次把“过劳”列为“影响健康状况或与健康服务相关的因素”,认为它可能会引发相关疾病。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过劳状态往往存在未很好控制的、在工作场所长期承受的压力,并有三大症状:感觉精疲力尽;从心理上想远离工作或对工作产生否定感和质疑感;工作效率降低。
2.如何在长时间工作中自我调节。
首先要学会劳逸结合。学会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分清轻重急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注意参加体育锻炼。
第二,培养自己对所从事的工作的兴趣。兴趣与大脑皮层上的兴奋点相联系,不容易产生疲劳,可以减轻心理疲劳出现的纪律。
第三,如果长时间的工作实在是对个人消耗太多,且无法调节,不如离开工作一段时间,想一想自己真正想要的,能做的。长期紧张的节奏很容易让人没有时间去思考,被工作推着麻木的往前走。
3.企业应该给高负荷的工作岗位什么样的保障?
有些工作岗位的性质决定了必须是高负荷的,那么公司一定安排合理的工作时间和足够的休息时间,保证工作效率也保证员工的身心健康。
给员工提供心理支持,或者是专业的EAP服务。
高负荷的工作岗位一定要匹配高工资,高福利。虽然钱不是万能的,但高收入是可以让人产生愉悦感,减少焦虑,物质上享受好的生活质量。
在当下的社会大环境下,对于企业来说,会想办法延长工作时间以便在激励的竞争中被打败,会想法设法的规避法律风险。对于大量的打工工具人,996社畜来说,很多时候并没有太多的选择,那么一定要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毕竟,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值钱。
我是经常又佛又丧,偶尔积极上进的心理咨询师,世界和我爱着你。
即时倾诉,倾听你的故事
是否确认要举报ta呢?
给TA抱抱 15 个抱抱
收藏问题 9 个收藏
我来回答 29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