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很多感觉蛮零散的,想形成自己知识体系,怎么办?
3个回答
2020-12-06
95 阅读
平常有看书的习惯,基本每天都会看书一小时左右,不过感觉自己看的东西不系统,形不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请问我应该怎么办呢?
-
凉柚🍫
累计帮助了10人
伙伴你好,我是凉柚~
🌸1.许多人对“知识体系”的设想是,知识像商品一样分门别类地摆放在货架上,我们的大脑宛如一家超市,不同的知识分属不同的类别,摆得井井有条,按需提取。
这看上去确是挺像一个“体系”。然而,人脑中的知识却有一种与其他东西都不同的禀性,那便是“易连接性”。由知识A联想到知识B,再联想到C、D、E、F·…···由此而及彼,举一而反三,是我们的本能。
🌻2.首先你得明确一点,增加所获知识的数量和质量远比追求搭建知识体系更重要。
知识就像在胶水里打过滚的纸团,轻盈且浑身充满黏性。
知识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内涵,也取决于它跟其他何种知识存在关联。
如果一个人头脑中具有足够多的知识,那么这些知识就有可能建立数量更巨的连接——很多时候这些连接在潜意识中即可完成;而相反,如果一个人脑袋空空,所知甚少,那么就不可能建立多少连接,知识体系更是无从谈起。
💐3.从权威的入门教材开始,先掌握一个领域中最基本的概念和知识,是建立知识体系的第一步。由于知识之间必相连接,当我们学习一种知识时必然会牵扯出紧密相关的其他知识,这其中最要紧的便称为“先导知识”,也就是作为此种知识之根基的知识。
假设现在我要学习有关“火星探测器”的知识,那我至少要知道什么是火星吧,最基本的知识点包括:
火星是距离太阳第四远的行星;
火星与地球的距离在五千多万公里到四亿公里的范围;
火星的表面基本上是沙漠,有高山、平原和峡谷,等等。
了解这些先导知识,我们才可能对于“需要什么样的机器进行火星探测”有一个基本概念。
如若不然,我只是知道火星探测器有“勇气号”、“机遇号”、“好奇号”这些名称,就跟报菜名一样背出来,有意义吗?
不仅知道某种知识,而且知道这种知识的根源和背景,才是知识体系的价值所在。
🌹4.打好了知识的地基之后,需要以问题来牵引,把知识穿针引线地串联起来。
一块领域的地基型知识就是那么些,而接着往上走便会迅速发散开来,变得极为丰富和多元。没有人有精力涉足哪怕一个领域中的全部知识,这就需要让问题来牵引。
问题就像一根金线,把七零八落的知识珍珠颗颗串起。
🌷5.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是好问题呢?很简单,好问题约等于“真问题”。
真问题,或是来自于你工作中屡屡遭遇的现实挑战,或是来自于深度阅读之中的一次主动发问,或是为改良社会、帮助他人计而寻求某种解决方案。
🌴6.个人知识体系或者说知识之网的建立,要走先深后广的路线。
先深,就是说你得找到一个领域,一个猛子扎进去,越深越好,因为可学的知识实在太多太广,你必须先足够地聚焦,才有成为高手的可能。
而当你能独挡一面之时,就需要往其他领域扩展,把重点放在拓展知识的广度上,但是要注意,这种广度的增加仍旧需要与你的主业相联系,而不是天马行空地去涉猎。
🍀7.近百年前一位文理兼通、自学成才的大师王云五,说过一句很好的话:“为学当如群山式,一峰突起众峰环”。
意思是说,有学问的人所拥有的知识,就像山脉一样,我们知道很少有山是孤零零的就一个山峰,而是连绵的山峰,而这之中总有一个最高峰,这个最高峰就是一个人最擅长的某种学问或者技能,而在最高峰的周围呢还有几个略矮的山峰,加以环绕,它们就是一个人作为辅助的学问或技能,两厢搭配,形成群山式,才是理想境界。
PS:以上解答来源于采铜老师(《精进》作者、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
-
浅喜深爱心理
累计帮助了179人
楼主你好,
我也有过类似的困惑,
由自己的亲身经验,读书却无法成系统是因为,
读书没有目标
当我们只是埋头读书,
即使过程很投入,会做摘录或者感叹书中金句……
其实只是在观看别人思考的结论而已。
当一个人不清晰自己是为什么而读书,就会缺失思考,读书就变成了鹦鹉学舌。
缺乏目标的另一表现——阅读时不会取舍。
当我们希望通过阅读来建立自己的体系时,一定是从书中截取对自己最有效的部分,对自身的认知进行搭建的。
书本如果是原材料,目标是设计图纸,那么筛选就是一个将材料与图纸进行比对的过程。
那些部分是我可以用到的,是我认同的,是我可以用自己的语言理解的……
只有懂得筛选,才有搭建体系的前提。
如果所有的内容不经过筛选,照单全收,一比较费时,二内容过多,不利于大脑的消化,三是知识点复杂,不利于自身知识的构建。
缺乏生活体验
你一定知道那句名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单纯谈个人成长,利用读书达成是最容易上手,成本最低,也是最“笨”的方式。(本身爱好阅读除外)
如果希望通过单纯的阅读来达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耗时会慢,体系也不会太稳固。
对于人文学科而言,体系的形成也是需要实践的。
根据你所感兴趣的知识体系,参与社会实践,或者在日常生活中多去留心可能涉及到自己学科的领域,多接触那样的领域,对你的体系形成要有帮助得多。
我的经验是,常常是有了实际体验,才会真正读懂书中的某个道理,
而结合实践体验的懂得,是最深刻的知识,会自然地成为自我认知体系的一部分。
书本的作用,常常是帮我把体验用更精准的文字整理出来而已。
希望对你有帮助,祝福你。
-
小北
鲸鱼社工
累计帮助了6299人
楼主,你好~我是鲸鱼社工小北~
先给楼主一个鼓励的抱抱,非常理解楼主的感受,很多时候我们在自己读书或者学习的时候,会感到很凌乱,是因为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1. 主题阅读
知识体系的基础是知识,知识量必须足够多,才能够撑起一个体系。
主题阅读法可以帮助我们聚焦问题,快速地构建出知识体系,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这也相当于自下而上地倒逼我们去构建知识体系了。
2. 思维导图
可以手画也可以借助一些软件。
3. 讲解
通过给他人讲解来巩固知识,并且有助于自己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参考资料 知乎)
祝好~(壹心理鲸鱼社工🐳)
给TA抱抱 1 个抱抱
收藏问题 0 个收藏
我来回答 3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