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让家里不满意,为什么我总觉得别人在欺负我?
9个回答
2020-11-10
390 阅读
我觉得我从小就让家里不满意,家里人总是喜欢说我。因为这个我总是会感觉到受伤。后来上学了也是,感觉总会被同学欺负。后来我学会了表达自己的一些不满后。情况好了一些。再到后来工作了,到现在我开始当主管了。
但是我依然会从其他同事的言语中感觉到我能力不够,他们不够尊重我。会当着我的面嘲讽我。这个感觉让我很难受,不知道该怎么办?
已截止。
@苏苏啊 @黄小黄🎈 @ちゆき @ZHUQIANG @阿尔玛心理咨询 等5位用户获得了悬赏金额
悬赏分配说明
-
苏苏啊
累计帮助了243人
题主你好👋
给你一个温暖的抱抱!
小时候因为家里人总是说你,让你觉得自己不被喜欢、不被满意和接受,内心很受伤,抱抱那个小时候感觉受伤、需要被接纳的你。
正是因为你一直生长的家庭环境,也导致你自我接纳程度低,自我怀疑,也觉得自己不行。但其实很多时候家人的说、批评只是他们习惯了,也不懂得怎么去表达喜欢,更不会直接去表达“我好喜欢你啊”这类话,所以也关注不到你脆弱需要被呵护接纳的内心。原谅他们吧,他们肯定是希望你好的,如果他们知道他们的批评性语言会造成你自信心不足等问题,他们肯定不会那样做,而现在他们也很后悔。
原谅了他们,也去接纳自己,不管是努力拼搏、很优秀做到主管的你,还是比较脆弱、自我怀疑、不自信的你,这些都是你。
当亲近的人让你感觉到不舒服时,可以去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告知对方如何和自己相处会让自己感到舒服,而对于不熟悉的人,可以不必刻意在意。
当发现自己有了负面情绪和敏感怀疑的状态时,可以心理告诉自己:我接受不完美且敏感的自己,但这不是我的错,我不需要承担任何东西,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
希望你早点和你敏感不完美的自己和解,抱抱那个小时候受伤的自己。
-
阿尔玛心理咨询
累计帮助了114人
题主你好,我是阿尔玛心理。
从小的家庭环境与成长环境,让你缺乏自信,变得敏感自卑,从而深感焦虑。父母对你的影响是长远深久的,所以导致工作后的你也依然深受困扰。
在此,我给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主动与父母进去沟通,化解自己内心深处存在的自卑敏感,与过去和解:坦诚告知父母他们的行为对自己的影响,告诉他们自己的脆弱与焦虑,希望得到他们的理解与安慰。只有我们与自己内心深处和解,放下过去,才有可能从新开始。
重建自信心:正确的认识自我,评估自我。肯定自己的能力水平,不自卑不自负。你当上主管,证明你的能力所在,用能力与实力去证明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用实力说话。
更多的专注自我:我们需要从外界获得中肯的评价,从而改善自己。但不要过多在意外界带给我们的不好影响,不要过于敏感。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我辨别是非对错,自我选择的能力。通过自省,提高自己。
多思考多阅读:阅读能帮助我们丰富充实我们的内心,带给我们向前走的动力,强大的内心支撑着我们不断向前探索。
发展个人兴趣,丰富个人生活:更好的热爱生活,爱自己。
你要相信你是被爱的,你值得一切美好;
热爱生活,好好爱自己。
我是“阿尔玛心理”,您身边的私人心理顾问。愿我的文字能给您带去温暖!
也感谢偶尔路过的朋友的阅读,欢迎关注我,点“有用” 哦!
-
ZHUQIANG
累计帮助了15392人
或许曾经很多人的确是在欺负你,各种孤立还有语言上面的封闭讽刺,这是你可以主动了解的事情,也可以看到后来你学会了表达自己的一些不满后情况好了些。也许其他同事的言语中感觉到你能力不够这就是你可以主动了解到的反馈,你觉得他们的话是真的吗,如果对方嘲讽你或许你也可以说明具体的事情,如果对方说的在理或许可以听听,不在理你也要维护自己的权威。
很多事情或许都是外在的环境给你造成了这样不太舒适的感受,你会更加细腻,你会觉得自己很多方面都存在不足,事实上可能只是这个环境让你产生了各种压力呢,如果你总是感觉处于低潮期就要给自己更多加油打气了哦。
◆从小就让家里不满意你总觉得别人欺负你
◆从小就让家里不满意家里人总是喜欢说你
◆你会感觉到受伤上学了也是总被同学欺负
ΩΩΩ说你
ΩΩΩ欺负
通常我们说的自信不起来就是个人的自我认同还没有建立起来,当你能够有确切的自己的感受的时候更加能够意识到自身是可以自我接纳的,没有什么事可以阻挡你变得更加信心,其他人的嘲讽也只是外在的背景而已。
▲▲▲▲▲从过去的嘲讽还有欺负中蜕变破茧
¶¶¶¶各种嘲讽说你可能是语言攻击
¶¶¶¶需要有更加全面方式提升自我
我们的关于自身的看法来源于接收到的各种信息,你的大脑由大约一千亿个神经细胞组成。神经元具有收集和传输产生神经通路的电化学信号的能力。当最初学习一些东西时,途径或联系很薄弱,越频繁地思考特定的思想并进行特定的行为,大脑路径就会越强壮,从而形成思考和行动的自动习惯。
想想你什么时候第一次学会骑自行车,必须有意识地注意保持平衡,将目光停留在道路上,握住车把并朝所需方向行驶。然后,练习得越多,自行车的骑行路径就越牢固。你在生活中的经历也可能会形成各种观点然后成为牢固的路径,比如:人们不喜欢我吗?
这些信念可能不知不觉形成了你的主导思维模式,所以就可能自卑回避崩溃低落,它们是一种思维习惯自动操作,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触发你对生活环境的感觉和反应。同理现在你觉得自己在与周围人相处时你各种自卑低落,因为你就没有看到自己真正的优点吗。
你可以认识到你的才能和优良品质并将其写下来,不管你现在表现得有多沮丧,都应轻拍一下自己然后记住自己擅长的事情,专注于你的更好的属性将分散你负面的注意力,并提高你的价值感。想想你在某些人的友谊,还有才华以及最重要的个性方面的优良品质。回想别人的赞美,他们对你说了些什么,记住过去的成就,可能是其他人认可的事情,例如在生活学习上占上风,平凡也可以很吸引人,让自己在低落时能够不仅仅看到低落,还能够看到突破的点进行相应的自我维护,加油喔。
ZQ 🐬
-
ちゆき
累计帮助了191人
很高兴为你回答。
很体谅你的心情,家庭环境对你没有太大的支持性,让你觉得很受伤,希望我今天可以对你有点帮助吧。
再次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克莱因的客体关系理论,我想这对你的成长过程有所帮助。客体关系是指存在一个人内在精神中的人际关系形态的模式。它的假定是,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型态一旦建立,就会影响其日后的人际关系。进而言之,人们会去寻找符合过去已建立过关系型态的关系。例如:过于依赖与过于孤僻的人,有可能是在重复著刚学走路时与母亲所建立起来的关系型态。那么对于你这个问题而言呢,你觉得从小家里人就喜欢说你。那么小时候这个外在客体就是你的家里人,你的自体总是与外界发生互动,随着自我的不断完善,你在自我的观念中逐渐内化了你父母的形象,他们逐渐成了你的自体客厅,并且在今后的人际关系中产生投射。直到后来工作中,你的同事也会嘲讽你,和你曾经的家庭模式挺相似的。造成这种原因的很大一部分是你对你的父母进行了投射。
你从小就让家里人不满意,你是否想过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能?是你家人的原因多一点,还是你对他们的做法产生了偏差。这需要你自己认真的进行思考。遇到一个问题,学会去想它的前因后果,想清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希望你能早日解决困惑。
-
黄小黄🎈
累计帮助了363人
你好!
通过你的描述,感受到你的焦虑和敏感,给你一个温暖,有力量的抱抱。
其实个体对世界的认知,是从父母对自己态度开始的。
父母在孩子眼中代表世界
在孩子眼里,父母就是全世界的代表。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如果父母疏远孩子,那么孩子内心会有被世界抛弃的感觉。长大后难以融入世界,缺乏社会感,甚至会成为边缘型人格。
如果父母过分宠溺孩子,那么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长大后会变得骄横跋扈、肆意妄为。如果父母嘲笑孩子,那么孩子觉得自己不受世界待见,长大后也很难建立友谊,并且将一直活在被嘲笑的恐慌之中。
如何重建自信心?
1、正确的认识自己的成长,认识家庭环境对你有哪些影响,尽量去向反面纠正这些影响。
环境对我的不认可,现在要告诉自己我能行,我一定能行;原来不敢做的事,现在要努力大胆的去尝试;原来的战战兢兢,现在就要告诉自己小事一桩;正视成功和失败,失败了告诉自己大不了重新来。
2、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
对自我的能力要有正确的认知,要明白自己能做什么,能做好什么,擅长做什么。不断肯定自我,提高自我。
3、选择对自信有利的环境。
家庭环境不好,尽量少在家里呆着,选择一个对自己认可的环境,周围对你称赞或者羡慕的环境,让自己的自信逐步提升。
4、选择修炼自己的内心。
多读书,多体会别人不一样的成长和人生。
多沟通,在和别人的沟通过程中,了解别人不同的成长经历。
多思考,面对挫折的时候,要静下心来去思考事情的来龙去脉,总结经验,提高自己。
-
琳可心
累计帮助了18人
琳可心小可爱来喽!
首先我想真心地祝贺你:你真得很棒,也很坚强,也在一步步地与原生家庭做着身与心的分离,并开始实现自我意识的独立。
生长在一个不被父母那么接纳的家庭里,心里应该有很多的委屈和自卑吧?但你却能够在多变的环境明白:要敢于向他人表达内心的情感和需求。也许这种表达不满的方式开始有些笨拙,但也能让他人看见自己,知道你的某些方面的界限,同时,你也没有放弃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走上主管岗位。
你为什么会觉得同事不够尊重你?这种想法是从何时出现的呢?
开始你就提到了父母对你的影响,的确,父母曾经对我们的看法可能会慢慢成为我们对自己的看法,我们对自己的看法也可能会慢慢地外化为他人对我们的看法。
说到这里,细心的你会发现,这一切的起因似乎是父母对我们的看法,你是否会有些埋怨自己的父母?不妨接纳内心的这种委屈,然后找个时间和父母沟通一下,勇敢地表达内心的感受,也许你们之间有些许的误会,沟通时不妨参考一下《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讲到的避免冲突的沟通方式,要知道,父母不是完美的,我们也是如此。
如果一时沟通无果,也要知道一个事实:我们很难改变他人对我们的看法,确切说,我们很难改变他人的三观,但我们也可以试着改变自己对自己的看法。
来跟你介绍个用于呈现人际互动沟通方式的理论模型—卡普曼戏剧三角模型吧。
这个戏剧三角有三个角色,分别是受害者、拯救者和迫害者,这三个角色并无特别的好坏之分,我们每个人都会不断地扮演着在这三个角色,但若长期陷入一个角色而难以抽身,势必会给我们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受害者
受害者会觉得自己很可怜,处于该角色时,会感到受伤、被压迫、无助、无望、无力和惭愧。
他们似乎不能下定决心去解决问题。他们的人生并不快乐,也不知道如何可以帮到自己。即便没有遭到迫害,他们甚至可能会想去找到迫害者来验证和增强自身的无价值感,同时,他们也想找到拯救者来帮助自己。
拯救者
拯救者喜欢帮助他人,如果自己没有帮助他人,就会有内疚感。
拯救者认为当他们把能量传递到别人身上,自己关注的焦点就会从自己身上移开。他们无视自己的需要和焦虑,试图通过满足受害者的需要来让自身的问题被掩盖起来。
如果受害者成为被帮助的对象,受害者就会对拯救者产生依赖心理,不断允许着自己的失败。
迫害者
迫害者喜欢将错误归咎于他人,他们认为别人都是不行的,然后用各种方法进行贬低。迫害者主要表现为控制、苛责、批判、暴虐、易生气、专断、死板和高傲。
想一想,你当前是否处在受害者角色中呢?或者说,你是否经常喜欢扮演受害者角色呢?
当我们处在受害者这个角色时,我们内心会为了让这个戏剧三角模型保持平衡,会像迫害者验证自己的无价值观,同时也会想拯救者寻求帮助。不妨问一下自己:你是否让你的同事扮演了那个迫害者的角色?
也许你的内心还会出现“我不够好,我不行”这样的批评者的声音,那不妨多给自己一些耐心和时间,通过《自尊》这本书中提到的方法不断训练自己来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当你开始爱自己,全世界都会来爱你,加油哦!
-
xinli9527
累计帮助了139人
总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这种感觉挺糟糕的。
从小不怎么被周围的人欣赏,也就产生了自我怀疑,觉得自己不好,不够优秀。
总觉得得别人看不起自己,可能是一种投射,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不能接受自己看不起自己的感觉(因为会伤及自恋),潜意识里(不知不觉中)把看不起自己的感觉投射给别人,然后感觉到别人看不起自己。
接纳自己的缺点,原谅自己的无能,我们都不完美,也不可能完美。
欣赏自己的优秀,肯定自己的能力,你并非像你想像的那样糟糕,从你当上主管这件事就能证明你比你下属强。
即使身边有人嘲讽你,贬损你,那也可能只是他们在玩通过贬低别人来满足他们的自恋需要的心理游戏罢了。
你在这世上独一无二!
-
小鹿肥肥
累计帮助了60人
能够主动寻求帮助也是一种能力。
因为你内心有个惯性思维,只有优秀的人才能自信,当你把自信条件化时,你就远离了自信,因为自信是自我接纳的信念感,自卑的人过度依赖外部成就,需要被人的认同,活在别人的评价里。
1从小家人就不满意,逐渐让你自卑,随着年纪与见识的增长,你内心也逐渐强大,应该给你点赞,因为你自己学会了“表达不满”既然这个办法好用,就应该发扬光大,多总结在什么场景下你的不满起到了作用。
2“嘲讽、不尊重”也许是你表达不满的强度还不够,也许是你自己把问题严重化了,是不是自己太过于敏感。有些人注定会比别人敏感细腻,也会注定比别人遭受更多情绪上的折磨。
自我缓解:
1自我接纳,摆脱自我情绪困扰,自卑是关键。直面自我,否则会很崩溃。
2走出完美主义者的光环。记住“完成好过完美”。
3不拿自己的不足跟别人的优势做比较,更新自我价值判断标准,把以前的高标准减低一丢丢。列出自己的优点,增强一点自信。
人生就是你笑笑我,我笑笑你,要学会自黑。
-
wsqlily
累计帮助了21人
心疼的抱抱你,受伤的小孩还在持续困扰着你。不管是我们的童年经历,还是我们求学经历,都遭受到被否定,自我价值感受到威胁,慢慢我们就开始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在这种情况下你能够出来确实很了不起,为你感到高兴。我们可能又回到了小时候的状况,开始自我怀疑,开始在意别人的看法。
做到问心无愧,大胆向前走。所以打不死我们的人只会让我们更强大。做好你自己,自我肯定,你本身存在就值得被尊重,被关注,被看到。
加油,祝你好运。给自己时间,慢慢走出自我设定的束缚圈。
给TA抱抱 8 个抱抱
收藏问题 6 个收藏
我来回答 9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