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长,建议小心食用哦)
我们先用做阅读理解的方式分析一下题主的描述。
1)“一方面我为自己的即将开始的忙碌和成长的过程感到欣喜,一方面又因为庞大的学习内容,让我觉得压力很大。”
这句话我做一下简化(简化的原因是从语法的角度去分析,题主的原句是存在语病,而这种语病的出现可能正是内心状态的一个投射,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对原句子稍作简化,便于理解)。简化后大致就是,“我为即将开始的忙绿和成长的过程欣喜,但学习内容太多了,我觉得有压力”。而这个句子的背后则隐藏着一个逻辑,那就是“学习的内容太多了,这个过程会很辛苦,对此我觉得很有压力”。换言之,题主可能已经有意无意中就一定把学习过程贴上了“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标签。那么也就,自然而然的可以发现,这里和句子的前半部分“我为即将开始的忙绿和成长的过程欣喜”相矛盾了。我们可以做一个一般性的推论,真正让人欣喜的不是即将开始的忙碌和成长的过程,而是“我要开始忙碌”这个信念带来的自我价值感和预期中“学习结束时实现的成果”让人欣喜。至于在开始和结束之间的过程,实际上让人鸭梨山大的存在。
综上,题主这句话或许可以被分解成:
a.我决定要让自己忙碌起来,这说明我是一个积极上进的人,我的自我评价上升了,所以我感到欣喜。
b.通过学习,我会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想到那个优秀的自己的样子,就让人觉得欣喜。
c.要学习的东西那么多,一定很辛苦吧,一想到要过上那么辛苦的生活,就让人觉得好有压力。
很显然,这是一个典型的趋避冲突。就好像我决定要去爬山,想到在山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心中就激动不已,恨不得快些开始爬山,但是抬头一看蜿蜒绵长的山路,这一路上的辛苦不言而喻,又让人很不想踏上这条路。这大概就是一种,我想欣赏山顶的风景,但是又不想累死累活的爬上去的矛盾。可惜的是,学习这件事不像爬山,不存在缆车这种东西,也就导致了这一矛盾难以解决的情况。
2)“我觉得我不太想定非常详细的学习计划,这会让我觉得很痛苦而放弃学习。”
这句话表达的意思大概就是,“详细的学习计划会让我觉得很痛苦,而为了逃避这种痛苦,我会选择放弃学习”。但是我们没有办法明确地知道题主所谓的“痛苦”具体指什么,是头疼,胃疼这种身体上的痛苦,还是心理上的某种由于认知或情绪引起的痛苦。当然这里我们会更倾向于是后者,这种痛苦可能是因为,面对详细的学习计划,发现每天要花很多精力去学习,会很辛苦,所以出现了不想学习,想放弃的想法,但是这样的想法出现的话,我们的自我效能感就会下降,出现类似于“没用、懦弱、不能吃苦”之类的负性评价,正是这种负性评价让人感到痛苦,为了回避痛苦,就会感觉放弃学习这件事,以此来维持自尊。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会不想去指定详细的学习计划。这和某些想学习画画的人在开始之前会很在意自己要用到的工具,花很大的精力去准备工具,却迟迟不开始画是一样,本质上都是一种逃避。
3)“但是没有一个比较好的计划,我又会出现心里疲惫,因为学的内容太多而焦虑。”
这句话基本说明题主理性上认识到了没有计划是会引起问题。这其实主要就是因为没有计划的学习,我们就缺少了一个对学习过程的反馈,而没有反馈会加重我们心理上的疲惫感和焦虑感,从而导致了放弃。
至此,我逐句分解了题主第一部分的描述,而应对上述的情况,其实只要记住一条原则就可以,那就是不要想着一蹴而就。其实这种情况在很多人身上都可以看到,那就当我们要针对一件事情做一份计划的时候,我们会力求把这份计划做的尽善尽美,比如我们要学习英语,然后做计划的时候,可能就会从早上起床开始,一直到晚上睡觉之前,按照各种各样学习英语的安排,但是实际情况往往是很难去实现,于是乎,我们的自我效能就下降,就觉得自己不行,学习英语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放下那种完美倾向吧,学习的关键其实不在于你的计划有多好看,关键的是开始去做。不要想着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学习上,只要每天能保证一段时间的学习,就已经是一个很良好的开端了。此外,要学会设定小目标,积极获取反馈。不要一味的输入,要时不时对自己的输入效果做一个评估,了解一下效果,每当你得到一个“我掌握了这个知识点”的反馈,你就会有更大的动力继续下去。而比较好的评估方式,就是输出。这也是我自己在使用的一个方式。比如我前面用阅读理解的方式去做分析,其实就是对自己最近接触到的NLP(神经语言编程学)的一个尝试性的输出。
以上是第一部分,下面,我们主要针对题主提及的接纳自我和超越自我做一个分享。
首先,按照题主关于接纳自我和超越自我的关系描述,二者似乎是相互冲突的。
题主提到了“更好的成为自己”,似乎存在一个真正的自己,他的身上可以包含了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只有接纳了自己的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之后,才能成为那个真正的自己。那么,现在的题主不是真正的自己么,不是的话又是谁呢?
同时,题主也提到了“成为更好的自己”,并且这需要否定掉自己的一部分,想来就是指否定掉不好的一面了,也就是说这个所谓更好的自己是只有好的一面,没有不好的一面的。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超越自我就是为了成为所谓的完人,但是这个概念真的经得起推敲么,只有的好的一面,没有不好的一面的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为了救治自己的妻子,去药店里偷药,那么他到底是好还是坏?
其实,从题主的语言表达中,我隐隐能感觉到,题主看待接纳自我和超越自我的概念时,更偏向于形而上学的观点。但是实际上,如果对自我没有一定的了解,做不到接纳自我,那么完善自我以及超越自我根本就无从谈起。自我从来都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概念,不管是过去的自我,现在的自我,未来的自我,又或者是所谓的好的自我和不好的自我,都只是自我在不同的情况下的所呈现出来的样子,所以我们需要以连续、变化的视角去看待自我,而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视角。
这样说似乎过于理论化了,简单来讲,就是我们接纳自我和超越自我是不冲突的,接纳自我是超越自我的前提。一个人只有接纳了自我,承认了自己身上存在不好的一面,才会有可能去改变这些不好的地方,进而实现超越自我。对于那些没办法接纳自我的人,他们会做的是用各种办法来掩盖、否认自己不好的一面(不管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就好像一个不承认自己得了心脏病的人是不会去看医生的,更不要想成恢复健康了。
所以,接纳自我不等于放任自己不好的一面不管,超越自我也不等于说改变自己不好的地方就是否认自我。否认自我在于回避、抛弃,这样做的结果是自我不完整了,而超越自我是把不好的方面变好,这个过程中自我发生的是变化而不是缺失。
题主纠结在了超越自我和接纳自我的问题上,可能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想要回避的潜意识表现,可以好好体验一下这背后的意义哦。
今日份的输出完成啦。祝好!
楼主:感谢指出我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我也在昨天帮助我朋友梳理她的问题的时候发现她身上有这个问题,而我对于她的态度的转变也是因为她也是一个回避型面对问题的人,跟她在一起我会感到安全。
同时也感谢你对你学习内容对我的输出,我有感觉被滋养到~在心理咨询师的道路到上继续加油呀(ง •̀_•́)ง 举报
陌晰:与君共勉^o^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