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轮效应,那么你是想说你被你父亲的晕轮影响了?或者是因为亲戚对父亲的讨厌的晕轮影响到你了?我是第一次看到这样使用晕轮效应,不过只要条件设置得当,可以解释的通。
破窗效应,用来解释你的个人感受还是可以的,但用来解释你的个人遭遇,还真不如“爱屋及乌”更接近一些。当然,我对“破窗效应”的理解更直接一点,就是“破罐子破摔”。
这两个解释尽管不那么合适,但如果条件设置适合,也是可以做到的。另外,“爱屋及乌”可以解释,但存在不准确的问题,因为楼主提到【最让我难过的是,我偶尔有些不开心的事情想和亲戚们说一说,亲戚们却都指责我,说你怎么和你爸一样,眼睛里只能看见不好的事情。】 让亲戚们嫌弃的是【你怎么和你爸一样】,而不是因为讨厌你爸就对你同样讨厌。这一点在你提供的两种解释中也有体现。晕轮产生的前提是有一个强大的核心,而在楼主周围,自己的爸爸就是这个核心。破窗效应的前提是有“破窗”,而被亲戚们讨厌的爸爸就可以被认为是一个“破窗”。我个人猜测,楼主有将自己的遭遇归因于自己爸爸的倾向。
我个人认为比较合适的解释是“鹤立鸡群”。楼主的爸爸可以算是一只折翼或者断肢的鹤,总之就是飞不起来了。而楼主就是从小生活在“不能飞的鸟类”的小鹤,尽管小时候看起来都是“鸟”或者差别不大,但长着长着就不一样了。你相对于他们来说是能飞起来的,但他们可能也就扑闪扑闪翅膀而已,所以你的情况可以用个体对群体的认同来解释。
做一个拓展,有关认同方面的解释,我刚看到“中国政治经济学智库”公众号的一篇文章《【理论探索】王春超 孙曙涛 :社会认同与歧视的实验经济学研究进展》,可以去看看,看不懂可以忽略。
给TA抱抱 1 个抱抱
收藏问题 0 个收藏
我来回答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