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别人都特别特别好,对自己却一般?
12个回答
2018-08-28
3003 阅读
有时对朋友大手大脚,有时对自己买个雪糕都要考虑下,也不是说我很要面子。就和朋友我们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我也总是抢着付钱,我就是总对别人好,却没感觉别人对我好。这样有时也给我很大压力,可是就是忍不住,总是想对别人好,我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吗?
-
五花肉
精华回答者
重新答一个回答你的问题吧~
说起喜欢那种付出的感觉,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说:
我们付出的时候,就会觉得有权利,
我们接受的时候,就会感到有义务。
很神奇,其实付出是能带来舒适感的,因为那个一直付出的人是我,那么在我在这段关系中就永远正确和清白,我可以一直把自己放在受害人的位置上。
而长期接受的人会有一种巨大的压力感。我的一个朋友在与人交往时特别卑微,出去吃饭抢着付钱。我不喜欢跟她待在一起,因为和她待在一起我总觉得我欠了她很多,想要去还大部分时候她还不接受。
另外就是边界的问题。这种边界模糊地对别人好,也许并不是别人需要的好,当我们想让对方以同样的方式回报我时,就会受到阻碍。
举个板栗。比如我出去的时候把室友的垃圾扔了,觉得自己对别人特别好。下一次我也希望室友能想着把我的垃圾扔了,可是本来就应该自己扔自己的垃圾,室友没有义务要帮你扔垃圾。
如何改变,这是个长期的过程,我也不够专业,可以给你几个个人的建议。
一是学会坦诚地接受别人的回馈。
像你说的别人对你好,就不用客气的拒绝了,坦诚地接受就行了。因为只有平等地关系才能持久。
二是对别人付出尝试提醒自己边界的存在。
比如和别人一起吃饭,付全款不是我的责任。当然不是说不能为别人付出,而是要清楚这件事我不做也可以,这是我的权力。
当朋友求助时,我当然可以为你付出,但是拒绝也是我的权力。
三是尝试从自己内部找到价值感。
我们的价值感不应该完全由别人对我的评价,或别人对我好不好来决定。我是个整体来说不错的人,内心应该有这种价值感。
比较好的方法还是求助于专业咨询师,试着去接纳自己,爱自己,看到自己的价值。
(壹心理鲸鱼社工🐳)
-
黄敏燕
优质回答者
首先,恭喜你对于自己的人际模式有了初步的觉察,而觉察正是改变的开始。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你总是选择先照顾别人的感受,而忽略自己的感受,我们通常称之为讨好模式。总是委屈自己,满足他人,久而久之,在你的关系里会累积很多的牺牲感,你会感觉被辜负,就如你自己所说,你总是在付出,却没觉得别人对你也这么好。
其次,说说原因吧,你问是不是缺乏安全感,答案是肯定的。在你小时候,也许你常常被忽略,也许是因为有个情绪不太稳定的爹或妈,总之,你现在讨好身边所有的人,那一定是因为小时候的你需要讨好你的一个重要抚养者,你常常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你常常担心自己被嫌弃,你常常担心他/生气,活得小心翼翼,从小就学会了观察别人的脸色,也学会了隐忍、牺牲和付出。
最后,如何改变?明白了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我相信道理你都懂,你也知道自己没必要那么做,可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去做。要想有更大的改变,关键是化解“不得不”后面的恐惧:在你的内心深处,有一个信念----如果我没办法让他人满意,我就没有价值,我就不值得被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请一个专业的咨询师来帮助你,疗愈过往的创伤,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有力量。当然,你也可以自己通过觉察、看书、上课,来做更多的自我探索与成长。祝福你,加油吧!
-
李涛
精华回答者
你好。看了你的描述,让我联想到一种自我牺牲的行为:倾听别人,而不谈论自己;照顾别人,有时为自己做事,却力不从心;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一旦大家关注的焦点转到自己身上,会感到不舒服;当他想要得到某件东西时,不是直接提出来,而是转弯抹角地表达。生活中表现出过分迎合别人的想法和需要,而忽视了自己的需要,这是出于一种内在的感觉标准而放弃自己的需要。他所做的是自己认为正确的,而且这样做就不会产生内疚和自私感,或者是为了与所认为的重要他人保持某种联系。可以说,他对别人的痛苦有敏锐的觉察能力,以至于他主动替别人解除痛苦,或阻止痛苦的发生。从表面上看, 他有时对这种自我牺牲满意,但在内心深处,由于曾经缺乏他人的倾听和理解以及指导,预期自己对情感联系的需要不会被充分满足。通常他会对自己做出牺牲的对方感到很气愤,但会因为付出太多而最终伤害自己。
可以进行的尝试:
1要明白所有的人都具有平等的权利,他有权利满足自己的需要。他很难体验到自己的需要,为了能够继续做出自己牺牲,他会回避由于自身的需要所带来的挫折感。
2认识到自己的一些需要真的没有得到满足(生理需要、社会需要、精神需要)。他只能通过让其他人得到满足,来间接的获得满足。
3降低责任感。他总是夸大其他人的脆弱和无助,实际上并非如此。如果给予对方减少,对方也不会体验到无法忍受的痛苦。
4关注自己的需要,主动让他人满足自己的需要,直接向他人说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学会示弱,表现得更脆弱,而不是更强壮。
祝好。
-
李丹
精华回答者
也许你的行为模式反应了你的内心世界:你对待别人的方式可能是你期待能够被别人对待的方式(你对别人好,也许你潜意识里希望别人能对你很好);而你对待自己的方式,可能是曾经重要关系对待你的方式。打个简单的比喻:有的人父母从小对他在经济上比较严苛,或者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他可能会渴望希望有人对他能大方,同时,他也习得了父母对待他的方式,他对自己不舍得。
-
五花肉
精华回答者
我觉得这其中也有几种情况的。我们可以先去觉察一下,从对朋友好这件事中我能得到什么满足?为他花钱让我感到开心的是什么?
比如我需要维持我的形象,一个大方对人很好的形象?或是我希望通过对别人很好,换取别人对我的好,在这种情况下,我才能去接受别人对我的好?而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我们在潜意识中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
或许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探索。
(壹心理鲸鱼社工🐳)
-
生态原产地
自我价值感低,肯定有个喜欢批评的父母
-
xinli_2338
优质回答者
题主好,看到题主的困惑我想到两点
1 爱别人,对别人好的前提是爱自己,如果一个人缺乏爱自己的能力,那么对别人的好就不是真好,你是否认同
2 所谓的对别人的好,究竟是别人的需要还是自己的需要,在对别人好的过程中双方具体的获益是什么,也是可以考虑一下。
-
xinli_1903
你是希望世界对你好所以显得很热心。但是对于这种特别好的人,会有点让人无趣,所以楼主可以斟酌一下对待别人的态度,对自己好一点,不要那么廉价❤
-
H玲—珠宝
持家不宜太大,待人不宜太小-区分酒肉朋友即可。
-
铁狼筅
优质回答者
在意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希望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能如自己意就会这样
楼主:嗯嗯,很感谢您给的意见,您说到我的内心去了,我的确不认用我自己,找不到价值感
楼主:您的意见非常有用,我会试着去改变自己的想法,谢谢您
五花肉 回复 楼主:不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