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人因这次疫情产生新的创伤,有一些人因这次疫情被唤起了旧创伤,也有一些人因这次疫情治愈了过去的创伤。
我们通过电子产品所承载的社交媒体来了解疫情的最新进展,维系日常生活以及社交关系。但是当疫情得到控制后,我们对社交媒体的依赖又该怎么处理?
疫情把人内心最最最底层的恶给唤醒了
每个人经历创伤的方式不同,对你来说可能是创伤的事情,对其他人来说可能是正常的日常生活。然而这场疫情,也许是很多人,是你,是我的创伤性事件。
只要春天还在,我们就不必哀鸣
正视灾难,不要畏惧,在生理上做好充足防护的同时;建立起良好的心理防线。
为了摸清新环境的套路,你可能要紧绷起来,随时应对周围环境的挑战,并在一次次“试错”中获得适应。可当环境中的种种挑战使你无暇顾及,超出自身所能承受的范围,适应障碍可能就会产生。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面对亲人的离世,有个共同的部分,就是需要经历一个哀伤的过程。
创伤是痛苦,也是资源。正是应对创伤的不同方式,让我们成为如此不同的人。
这些小创伤并不是发生了就过去了,它会影响着我们看待周围的人和这个世界的眼光和方式,写进我们的人格,变成我们现在的样子。
校园霸凌究竟是什么?应该如何应对校园霸凌?面对校园霸凌,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地震灾难后心理干预指面对突发灾难,人们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遭受打击。
怀孕和生产对于女性来说是身体和心理的巨大考验,没有谁可以轻松躲过。
而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许多超出意料的事件都可以称为"创伤性"的,如离婚、失业或考试失败。
当你听到这则录音的时候,不要太难过,死亡也是人生经历的一部分。
如果在创伤事件发生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引发这一心理障碍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我们天天听别人说,该怎样去生活,该成为什么样的自己。结果工作换了三四份,却在成为别人的路上越来越焦虑。
近几年,青少年自杀率节节攀升,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个压力满满、带来严重创伤的悲伤事件,即便在发生很久之后,仍会以记忆的形式继续对一个人的健康造成损害。
我们总是想走出过去,不再受到过往事件的侵扰。可现实告诉我们,要做到是如此的难。在某些与过往类似的场景再现时,“怪兽”总会以不同的面目出现,而让你内心的积怨无处藏身。
#心理公开课 489篇
开启心理学大门~(亦可关注“心理公开课”公众号)
#游戏心理 42篇
关于游戏的心理机制、益处和瘾
#2019年热点 21篇
关于2019年不能错过的热点事件与心理学解读。
#今日日签 665篇
每日陪伴
#创伤后应激障碍 33篇
如何治愈创伤后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