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的人说“好”,部分原因是他们担心别人对他们的看法。
不做那个累死的好人,而是要学会放手,只去专注自己的人生课题。
我们的内在价值,是不需要由外部因素来定义的。
在“自我破坏”的机制中我们会认为:只有我们熟悉的东西,才是安全的东西。
人,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撩拨。不承认这点,所谓自我改变,就是空谈。
在那些一生都极富创造力的人群中,我们可能会发现很多内向的人。
男性凝视阻碍了女性的被赋权和自我拥护,同时“鼓励”了女性自我客体化。
如何成为一个自得其乐的人呢?这里依据我的经验跟大家分享几个有效的方法,希望对我们锻炼心力有帮助。
“你总是想要满足别人的期望,那你的需求谁来满足呢?”
你不是谁的累赘,无论活成什么样也不是废物,你是生命的礼物,人间的宝藏。
找回自我效能感。
在意别人的看法,也许是更在意自己。
当我不再囿于做世俗标准下完美的人,我才真正进入了生活本身。
不加辨别的讨好和付出,总是会喂养贪婪的。
记录“三件好事”最大的作用就在于转变我们看待事物的视角,建构积极的思维模式。
有冒名顶替综合征的人,哪怕已经非常成功,仍会感到不真实,深深怀疑自己的能力,并且确信自己并不能胜任他们已经承担的角色。
你要做的是比昨天的自己更好,而不是比别人更好。
是先有了对自我现状的接纳,才有了自我的成长。不去要求“积极”,而是向往“积极”。
孩子没有价值感的原因就是父母完全地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性。
不要跟别人比,如果要比,那就和过去的自己比。比什么呢?尽量是内在价值观和美德相关的事。
#高浩容精选 78篇
高浩容老师的精选内容。
#心理动力学 13篇
觉察自己的反应机制,尝试新的应对机制的方法。
#反常识 20篇
反常识的心理学效应。
#情绪画像 188篇
愤怒,内疚,丧失感……它们其实在描述我们自己。
#人类行为研究 282篇
每一个看似不经意的举动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心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