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抱怨?要怎么远离呢?
文:心理专家bill粟超
抱怨是人的一种自我防卫机制,要完全断绝是很难做到的。如果你觉得自己根本没有办法做到不再抱怨,那么至少应该在抱怨的时候提醒自己,这个抱怨只是暂时的一种情绪宣泄,只能够麻醉心灵,但绝不能让心灵治愈。
生活中常常抱怨的人很多,有的是抱怨家人、有的抱怨朋友、有的抱怨上司、有的抱怨同事,甚至是抱怨自己。仿佛只要与人有所接触都会无一例外的产生抱怨情绪。这些人每天都会因为抱怨的情绪而使自己在一个灰暗的“世界中”。事实上,这些抱怨不仅会给自己带来伤害,也伤害到身边关心自己的人。在这样抱怨的情绪笼罩下,每个人都无法做到轻松。因此,我们要把不满的情绪、抱怨的语言在心中化解,我们必须明白,生活中不仅是有痛苦、不如意,不完整,更有幸福和美好。
在生活中,喜欢抱怨的人往往容易陷入情绪的低谷。抱怨这种负面情绪对工作和生活都有着严重影响。因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及时的自我调适:
1.抛开人生无谓的负担
在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可以改变的,有些东西是无法改变的。正如我们不能取代我们的父母、不能改变自己的出身、不能改变固有的缺陷一样。既然它真的不能改变,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坦然接受呢?
2.量力而行,不要盲目设定目标
在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抱怨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甚至有太多的压力等。其实,这些都是因为我们没有在做事情之前衡量清楚自己的能力、兴趣和经验,然后又给自己在生活中的每一个部分设置了一个很高的目标,而这些目标不是根据个人的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的,而是和他人比较后制定的目标。所以每天都在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背负着抱怨去生活,忍受辛苦和疲惫的折磨。
3.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
“不满”和“抱怨”是最常出现的情绪,也是最容易被当做借口来使用的。许多人总是在思考“我应该得到什么”,或“领导和公司没有给我什么”,但没有人会及时的自我反思:“为了要想从事理想的职业我还缺乏什么,可能要付出什么,做得是否足够”等。抱怨的人总是把责任放在别人身上,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抱怨成了不负责任和不够忠诚的借口。所以继续下去,他们会在抱怨中失去更多的机会,落在别人后面。而这时就需要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在生活中,认真负责,抱怨自然就消失了。
作者介绍:
粟超,坐标京城,拥有磁性好声音的轻大叔,姓su. 做咨询,常写文章。我在北京明心心理咨询中心 010-88334058,任心理咨询总监
新浪微博:@心理专家bill粟超 ,月均咨询最多的实战心理专家,督导。中国心理干预协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专栏作家,催眠师,EAP讲师,混合实用主义疗法(MPT)创造者
版权声明:转载无需通知作者,但请保留作者署名、介绍及出处【作者:心理专家bill粟超】,来源壹心理,谢谢。商业用途请通过新浪微博(@心理专家bill粟超)联系作者本人。
用户在壹心理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和评论),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独家文章转载,请联系邮箱:content@xinli001.com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