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匿名
2020-08-31
匿名
2019-05-08
匿名
2019-04-08已全部显示

在哀伤中自我成长

学会这五步,成为你自己的心理咨询师

高考焦虑指南丨心理咨询师倾授3大原因和14条策略

这些想法都与压力有关,看到第四条我就崩溃了

孩子说幼儿园小朋友都不跟我玩,怎么办?

怎样定新年目标,才不会焦虑

最无效的减压方法,你占了几条?
已全部显示
查看全部
题主你好
童心指的是一种心理状态,就像一个幼儿在面对世界时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心态,包括好奇、专注、不评判、真诚、信任等等
童心并不分成年人的还是儿童的,还是我们最早在面对世界时的那种样子
好多人长大了,童心就减少了,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成长经历让我们了解了很多人情世故,另一方面我们智力的发展盖过了这些情感的表达
所以发展同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与成熟并不相对,而是在成熟的基础之上,要增加上面的那些心态
当你用这些心态去生活时,你会发现有趣就来了
祝好
查看全部
楼主你好
看到你的描述当中写到“这两年精神病”,好像你这两年过得并不好很痛苦,同时让你亲近的奶奶也感受到了难过和痛苦
你说你并不讨厌奶奶能看到,其实你是理解奶奶的,只是奶奶可能说话的方式让你很震惊并且更加难过
其实你也是希望自己能够好起来,但是身不由己,力不从心,很多时候我们内心的状态并不是能够完全受控的,取决于很多的因素
我不知道你所谓的精神病指的是什么,但从你的描述来看,可能是人际关系方面的吧,这也可能是导致你和奶奶之间产生这样感觉的原因之一
我想如果你能够持续的接受治疗,勇敢的改变自己,接纳自己,我想奶奶看到了你的成长,一定会倍感欣慰的,你们的关系也会得到改善的
祝好
查看全部
身边有这样的一个人的确挺烦的,不过看到楼主你的决心还是为你点一个大大的赞,因为很多人其实并不敢和别人断绝关系
很明显这个男生有一些行为是你无法控制的,而你的坚决好像对他的影响又比较小,那你可以尝试着去找能够影响他控制他行为的人,比如他的父母,他的监护人,
或许你需要一些其他更有力量的人来帮助你,你也可以跟你的父母去讨论一下,请求他们的支持,我相信,运用这些社会资源,你会达到目的的
祝好
查看全部
你好,题主。
心里感到痛苦,却不敢求助,或不好意思求助,我想可能跟以下两个方面有关系。
第1个,就是对心理问题的理解可能有偏差,任何人在一生当中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慢慢的消失,有些问题呢会一点一点的积累,变得越来越严重,导致无法自我调节。
即便是不能自我调节的心理问题,也是很常见的,就像我们身体生了病一样,当我们无法通过休息吃药来获得改善的话,那么求助其实也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方式。
所以把心理问题看得不要太过于可耻,不要羞愧于有心理问题,将心理问题看作是一个比较正常的人生经历,我想你就会有勇气了。
第2个就是,你是否觉得求助是一种无能的表现?很多人觉得任何问题都要自己解决,一旦求助就表明自己是无能的。
人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我们的能力总会有边界的,其实求助本身也是一种能力的表现。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向善向好的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获得别人的帮助,都是我们立足于社会所必不可少的能力。
让你想通这两个方面,我想你就会有勇气了。
加油!祝你好运!
查看全部
你好,题主。你现在多大了?看起来好像是中学?如果是,那么可以理解,这时候你的自我意识正在蓬勃发展,你希望能对自己有个来自自己内在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而不是看别人脸色。但你妈妈的自我评价方式是依靠外在的,你感受到了这种认识自我的弊端,不想再重踏妈妈的覆辙。但是,你又不知道如何探索自己,所以内心很冲突。其实,认识自己有三种途径,也可以说是三个过程:一是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这是最原始的,儿童期的我们就是通过不断地确认身边人(尤其是父母)对我们的看法而建立一个自我认识的基线。二是通过自我反思来调整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青春期的我们开始关注自我,我们并不完全相信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因为那是片面的,我们不断地整合这些看法,结合自身的兴趣、态度、性格、价值观等内在心理特征,做出独立的分析和判断。这个过程比较漫长,一般要6-10年才会慢慢形成对自己稳定的认识,期间还会有怀疑和确信的交替过程。三是将自己放在更广大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认识自己。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某一特定的家庭文化中,也生活在具有共性特征的社会文化中。自我的形成离不开文化的作用,那么,认识自己,也要把自己放在文化的背景中考察才有意义。这一步往往是在自我反思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自我认识之后开始的。以上三步,从外到内、从浅入深地认识自我,越来越有难度。你现在处于第二步,还在挣扎中,但也要看到,这是正常的。你有这样的困扰,说明你并没有轻易地接受别人对你的评价,你正在用自己的独立精神进行抗争。或许你觉得自己的力量有些弱小,不过,有很多外在力量可以使用。一是阅读,阅读就像一面镜子,可以照见不同侧面的自己;二是与朋友、专业人士探讨,这些讨论可以让你跳出自己的局限,多角度地认识自己。祝好。
查看全部
你好,题主。
处处想争第一,似乎是给你带来了一些麻烦和困扰。
其实自尊心强是一种想要证明自己的反应,你说你爸爸就是争强好胜,我想在你家,你父亲也会处处要求你要争取第一,并且在你做好的情况下,你会收到奖励,这种奖励会成为你下一次还要争取第一的强化物,强化着你的这个动机和行为。
而等你长大了,发现这样的性格似乎并不适应你所处的环境,这是因为这是你小的时候形成的策略,而长大后需要根据更多的变量来调整自己的策略了。
至于性格会不会遗传,答案是会的,但是比例上大约只有30%。我们的性格更多是由家庭教养方式,个人经历和社会文化共同塑造的。
其实也没有必要纠结于是不是遗传了,重要的是如何才能够改变这样的情况。
祝好。
查看全部
首先,心理学里讲的自尊和我们日常生活中说的自尊心是不一样的。
心理学中的自尊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觉得自己是不是有能力,另外一个是觉得自己是不是值得被爱。
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有能力又值得被爱,那他的自尊体验就是高水平的,反之则是低水平的。
不过,一个人的自尊感也会呈现出稳定或不稳定的状态。比如说会因为外在情境或别人的评价而发生变化,就是不稳定的。所以,一个比较好的自尊感是稳定的高水平的自尊感。
我们日常说的自尊心其实是另外一个名字的同义词:叫“面子”。自尊心强其实就是在说好面子,即容不得别人批评、提意见,甚至好言相劝。
结合心理学的自尊概念,所谓自尊心强,就是一个人因为害怕自己是无能的,不值得被爱的,而被嘲笑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情绪反应,也就是不稳定的低水平自尊感的体验。
自尊是性格当中非常核心的部分,自尊的形成往往是由小时候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而决定的,而性格是将这种自尊演变成自己的为人处事方式。
所谓自信,其实就是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而提高自信其实是比较简单的,就是不断做那些能够给自己带来成就感掌控感的事情,当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那么,自信感就会慢慢建立起来了。
其实并不一定是做成一些大事,才能证明自己是有能力的,很多时候,只要你能活着,最起码你就有活着的能力。
所以要降低自己对自己的期望,从实际的、客观的角度看待自己去做事情,你会慢慢体会到自信和高自尊的。
祝好。
查看全部
首先你要明白一个事实,就是人人都有拖延的表现。
从你的描述来看,你觉得让你拖延的好像是你对自己的要求和期待,而不是不得不做的工作。
你的工作是996,这种时间强度的工作,你应该会很忙很累吧。
而有了一些空闲时间,你还想用自我成长和提升的方式来填补。
也就是说你似乎希望自己无时无刻都处于忙碌的状态。
那么你的休息和娱乐呢?你给它们留时间了吗?或者说你允许自己休息和娱乐吗?
你这样的自我要求,其实是挺常见的。
这个社会无时无刻在制造着焦虑,让年轻人要不断的超越自我,但是没有告诉你,其实要学会自我关爱,才是更重要的。
你为什么要如此上进?
是为了更好的物质生活,还是让自己更加的幸福快乐?
如果是后者,那就是在背道而驰。
所以你要允许自己有休息和娱乐的时间,让你真正的接纳自己的生活状态、自己的样子,而不是按照这个社会的要求去改变,你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就不会拖延了。
请你对自己宽容、温暖和关怀,你会发现拖延并不是什么问题,它或许是你需要休息的一个信号罢了。
查看全部
这个问题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你太容易相信自己的消极判断、预测、分析等想法会成为事实了。也就是说,你混淆了想法和事实的关系,尤其是消极想法。有研究表明,我们的大脑每天要产生近六万条想法,如果每个想法都成了事实,那这个世界将变得匪夷所思。有些想法是事实的反映,比如“我是一个人”,有些想法是想象的加工,比如“我是一个超人”,有些想法只是猜测,比如“我只能活到70岁”。相信了第一句,很正常;相信了第二句,是个精神病;相信了第三句,你可能会很焦虑。所以,学会区分想法与事实,学会划清想法与事实的界线,你的焦虑就会大大缓解的。
查看全部
你好,谢邀。
你当初看上他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内在品质,还是因为这些品质会带来好的结果?
创业是一件最不确定的事,而你似乎想要一个确定的结果。
当你用确定的结果去要求一个不确定的过程时,这多少意味着你已经觉得这个过程是会失败的了。
退一步说,如果他半年内成功了,你俩在一起了。你能保证以后他也会成功吗?
所以,看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才能作出最小后悔的选择。虽然很难,但值得思考。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