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认证资质· 从业6年
国家二级咨询师
擅长方向
咨询对象
青少年、中年人
感谢信
收到633封来访者的感谢信
匿名
2019-12-03
匿名
2019-11-30
匿名
2019-11-30心理专栏
快疯了,怎么找一个有能力有道德的心理医生?
题主的提问跟散文诗一样,让我觉得尽管你到了崩溃的边缘,内心依然存着一份诗意的美好。
也许,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看不见现实是什么样,只是没办法面对现实的模样。
“每一个残缺,每一个错误的代价都是想独自哭泣。”我眼前,是你无数次破灭的期望、反复不断的自责和孤独无助地舔舐伤口。
你说好想找一个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治疗师)能每天聊天,发现矫正你的世界观。听上去你就像一个特别需要妈妈照顾陪伴、爸爸支持指引的孩子。不过尽管心理咨询师会尽力提供好父母的心理功能,但从来都不是也不可能成为来访者真正的和理想中的父母。就像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永远达不到理想的地步,删除和拉黑就很容易成为表达愤怒最直接的行动,然而它终究无法改变理想只是理想的事实。
想要知道别人到底是什么样,必须先知道自己是什么样,我们的过去正是我们来的方向。
心理咨询师也不会矫正你的世界观。况且我想你真正需要的并不是被当成一个错误来纠正,而是作为一个鲜活的、有想法、有感受的人被尊重、被理解、被接纳。你写了四十万字的笔记,却好像没有一个真正的读者。说起悲凉,我觉得这就是。
其实有能力有道德的同行很多,怎么选择合适咨询师的分享也很多。也许问题不在于怎么找,而是在于你能否踏出那一步。这个选择意味着你不得不从你用来自我保护的童话世界里走出来,冒着失望的风险咀嚼这人间疾苦。不过,你能写出这些,我相信你也正在勇敢地和“不将就”努力抗争。
如果世界不是想象中的样子,在我看来,即非悲凉,亦非无奈,只用坦然面对:人类的矛盾心理、不确定、怀疑、恐惧、希望、愉悦…最终意识到生活固有的脆弱本质。
倘若悲哀有目的,那么它一定意味着真实。
暂无访谈
个人简介

你的生命故事,我们细细品读。
没有光环,不熬鸡汤,在心理咨询中享受游戏的乐趣和艺术的美感,安于努力做好一个平凡的心灵工匠。
【给来访者的话】
无人不冤,有情皆孽。
你的生命故事,我们细细品读。
【专业背景】
2012年入行,受训600+学时。2013年至今接受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英国精神分析协会(BPC)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师/国际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协会(IAPSP)高级培训师的个别/团体督导300+小时。个人体验270+次。
法学学士,早年混迹于大型外企,后怀揣对生命的敬畏、人性的好奇以及自由的热爱投身精神分析,发现原来世上有一份工作是可以依靠内心的柔软过活的。
【流派取向】
精神动力学(客体关系/自体心理学/主体间视野)
【工作人群&擅长方向】
我针对18-38岁的来访者开展个体咨询,工作中常一起面对以下状况:
1 童年创伤:意识到原生家庭和早年经历带给自己的深远负面影响,但无法摆脱。
2 情绪困扰:长期或容易陷入糟糕的情绪,尤其是抑郁、愤怒、恐惧、羞耻、孤独、空虚。
3 亲密关系&人际关系:无法建立或维持良好稳定的亲密关系,囿于令自己纠结、痛苦的亲密关系;在社交中感到困难。
4 个人成长:对自身感到迷茫、好奇,渴望增进自我了解,丰富内在体验,提升生活质量。
(注:没有哪一个人是简单的,通常咨询中会多议题交织。)
【咨询素描】
我常看到,在那些虚假的繁盛和无望的苍凉背后,铺满了昨日的惨烈与悲壮。
我们通过自由联想的谈话方式共同工作,你只需要尽可能地在咨询里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包括但不限于:糟糕的现况、灰黯的记忆、荒诞的梦境、尴尬的幻想…可能你认为平淡无奇、杂乱无章,或许你感到不堪回首、难以启齿,然而所有浮现在你脑海的东西都有属于你的重要意义。
咨询不是线性而是循环往复的。你的讲述,就像一块块的拼图,我们的工作就是组织它们,形成你的完整故事。
几乎所有的心理问题都离不开“关系”,因此我们的咨询关系就成为了帮助你的关键。你如何感受这段关系决定了咨询的成败。
你是有血有肉、是独一无二,所以我不会套用某一种理论或是复制另一段关系到你身上。我对你始终满怀好奇,也会尝试和你分享我的看法,希望有幸与你共同看一看在你内心到底上演了怎样的爱恨情仇。
因为我们之间新的连接,你不再孤单。当情感的海啸来袭之时,还有现在的稳定和安全。所有的悲伤、愤怒和恐惧…在这里都有一个家,被珍视、被安放。
咨询,是换了一个舞台上演生活的剧本。我欢迎你告诉我任何关于咨询和我的看法,尤其是不太舒服的部分,它们通常是最紧要的内容。有时候你会对某些话题保持回避,还有时候你打算提前离开,这些都是你的权利。不过,此时往往也正是改写剧本的契机,当然,决定权始终在你。
我们在心灵的迷宫相遇,途中有时漫步、奔跑,有时迷路、停滞,不变的是我会始终紧跟你的脚步,欣赏你的创造。人无完人,我也不例外,成长之路,你我同行。
历史无法颠覆,心理咨询其实是一个哀悼的过程。创伤只有在被见证的情况下才可能被治愈。我没有魔力拿走你的痛苦,没有智慧告诉你答案,我们工作的本质就是去反复倾听、见证你的创伤。
症状是继发的,痛苦才是原发的。症状的出现,并非等待着被去除,而是因为你需要被看见。你的问题不是错误,而是线索,指引我们发现你的个人真实。
【咨询理念】
陪同你体验,成为你自己。
【咨询设置】(必读)
1 咨询时间:50分钟/次,每周固定1-2次。中程50-100次左右,长程100次以上。前6次双向评估,之后进入正式工作。
- 心理的改变不是某一刻的奇迹顿悟,而是长期浸泡中的缓慢渐悟。本人仅提供1年以上的咨询,如果你期待人格层面的改善,也许2-3年是一个起点。
2 咨询预约:请确保预约时已了解平台上的《预约须知》、《心理咨询预约协议》与《知情同意书》,前述条款点击“预约咨询”即见。
- 若未至少提前24小时预约:新来访者无法安排;老来访者咨询自动取消,且需在下次咨询前补齐上一节的滞纳费用。
3 咨询内容:针对心理,旨在帮助来访者看到并发展自己的力量。咨询师不是老师,且动力学的工作重自我探索和内在改变,因此我不会为你的心理症状提供指导,也无法对你的现实生活给予建议。
- 既往或现今接受精神科治疗的个人需提供相关病历。(*我做的是心理咨询,并非心理治疗。)
- 咨询效果取决于你的具体情况以及我们双方的共同努力,我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可以给你。倘若你认为没有帮助或者我觉得难以胜任,我会与你讨论并协商转介。
4 咨询界限:我们不通过咨询室谈话以外的时间和方式接触。
5 咨询方式:这个有点落伍的咨询师坚持心的事情需要面对面,在场感很重要,故谢绝网络咨询,见谅。
❤ 温馨提示:
我的擅长议题和个人风格让我专注于跟相对少量的来访者精细地长期工作,认真阅读上述文字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双方节省时间,并且还能帮你省钱。望慎约。
截止至2019年11月,时长1800小时
长期接受督导
长期接受个人体验
2019.09 -- 2019.12
Jeffery Stern(美)“自体心理学”
2019.09 -- 2019.11
Allen Siegel(美)“自体心理学临床咨询技能与应用”
2019.08 -- 2019.11
David Mlllar(英)“犯罪心理学”
2019.07 -- 2019.12
Alf Gerlach(德)“精神分析的多面-神经症、心身疾病及人格障碍的临床实践”
2019.02 -- 2019.12
Lesley Caldwell/Chris Mawson/Rustin夫妇(英)“客体关系
2019.02 -- 2019.05
Vamik Volkan(美)“临床案例:对无法哀悼、代际创伤及三种人格组织的治疗”
2019.01 -- 2019.09
IPI&SFI“世界精神分析大师系列课-弗洛伊德篇”
2019.01 -- 2019.05
Bonnie Litowitz(美)“精神分析各学派理论与临床应用”
2018.03 -- 2018.06
David Moore(美)“神经科学、哲学与心理治疗”
2018.03 -- 2018.05
Allen Siegel(美)“科胡特的自体治愈之道”
2017.10 -- 2018.05
Nancy McWilliams(美)“理解人格结构”
2017.09 -- 2018.02
Janet Bachant(美)“动力学倾听与复杂发展创伤的治疗应用”
2017.08 -- 2018.02
Paula Ellman&Nancy Goodman(美)“治疗僵局与临床领域的施受虐”
2017.05 -- 2017.07
许豪冲(台)“当代自体心理学”
2017.04 -- 2017.04
第五届中国精神分析大会“精神分析的传承与创新”
2017.02 -- 2017.04
Lea Klein(以)“梅兰妮·克莱茵的主要理论”
2016.10 -- 2017.01
周励志(台)“MIT心智化模式核心理论、个别会谈、应用与实务”
2016.04 -- 2018.06
Jerome Blackman(美)“穿越防御&攻克难题&驾驭诊断”
2016.04 -- 2016.04
苏晓波“后现代精神分析”
2016.03 -- 2016.03
DCAP2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心理治疗的伦理与科学研究”
2016.03 -- 2016.06
Arlene Richards(美)“性别问题:女性发展”
2015.12 -- 2016.02
施琪嘉“创伤心理学&心身医学”
2015.11 -- 2015.11
Elise Snyder(美)“精神分析视角下的道德伦理&与防御工作”
2015.03 -- 2015.03
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学术年会“家庭与创伤”
2013.03 -- 2013.03
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学术年会“女性与创伤”
论文
《成长-如何治愈你的童年创伤? 》
《亲子-母爱真的无私吗?》
《婚恋-选择我爱的人还是爱我的人? 》
《观影-《龙虾》|如何看待关系这面“照妖镜”?》
《赏剧-《贤者之爱》|被厌弃的百合的一生》
《读书-《玻璃芦苇》|死而后生的女人》
《探案-没有十恶不赦的罪人,只有不被了解的病人》
咨询师本人承诺以上资料真实准确,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发现虚假信息,请关注「壹心理咨询」服务号留言反馈。
咨询流程
预约咨询师
支付订单
咨询师确认
协商并进行咨询
来访者确认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