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认证资质· 从业10年
注册系统咨询师
心理治疗师
国家三级咨询师
擅长方向
咨询对象
青少年、中年人、学生、留学生、职场人、第三者、伴侣/夫妻、孕产妇、LGBTQ、精神康复者
心理专栏

幻想,和它的容器
【世界双相日】双相和人格相关?如何判断有双相特质?
谢邀!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个与情绪直接相关的精神类疾病。关于病的部分我们可以通过查阅科学文献获得很多信息。精神医学的发展让我们知道了大脑内各种激素和神经传导与双相障碍之间的关系,那么情绪稳定剂和抗抑郁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患者缓解这种心境障碍引起的一系列情绪痛苦,而长时间陷入某种情绪(抑郁和围绕欣快兴奋的躁狂)并且患者自主调节情绪的功能出现紊乱或是全面失效正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主要症状(特点)。
给予曾在精神科工作的经验,我认为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在帮助患者缓解疾病影响回归日常生活(工作和与他人相处等社会功能)上是首要的。
另一方面,正如题目所言“双相与人格相关?”我想,自然是心理咨询师更加关注的,患者身边能够、也愿意提供帮助的人也更容易从这个角度得到一些要领,或者是对患者的理解。下面我就尝试从这一点谈谈我个人的想法。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脱离具体的个体来谈一种心理或精神障碍,最大的好处可能是让我们在面对这种疾病和患者的时候心里面有点数,而不能代表某个特定的个体就是我们所想的那样。
1. 双相情感障碍当中的两个“相”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两个相是抑郁相和躁狂相,心理动力学已经帮助我们可以理解这两种情绪之间的关系了。简单地说,抑郁帮助我们抵抗心理上的丧失带来的巨大悲伤,而躁狂(以欣快、极度兴奋为主)则是在抵御抑郁。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躁狂相像是覆盖在巨大悲伤之上的第二层沉重的壳子,和抑郁相一起(并非)轮替抵御人类内心世界的崩塌。
2. 防御的意义
既然内心世界有崩塌的可能,自然就需要聚集能量予以抵抗,或者防御。这里,情绪同时既是原因(无以承受的丧失之痛)、结果(长期陷入抑郁或狂躁情绪),也是手段(让承认并接受丧失而哀悼的可能性淹没在两种极端情绪之下)。如此理解,我认为双相障碍确与人格相关。如果抑郁预示着丧失(重要关系、自己、生命意义……),无论是哪一种,都会改变一个人原先赖以建立其人格的元素,或是更改、动摇原来的人格结构。
3. 双相情感障碍与边缘人格的共病
在临床上,许多研究者和临床工作者会注意到双相障碍和边缘人格的共病现象。(我会经常猜想,“双相情感障碍”的确诊建立在症状学描述的基础之上,“边缘人格障碍”当然也是,但边缘人格表述的似乎更接近内心世界的样貌,两者关注的现象好像不在同一个层面。)那么,是否我们可以暂且将这个现象看作是双相障碍与人格具有关联性的佐证。
如果可以,怕是不得不提及创伤可能在其中的影响了。
4. 创伤在共病联系中的启示
心理动力学视角下,从双相障碍方面看,抑郁是主要的,上面提到抑郁和心理丧失的关系;边缘人格方面的话,已有研究认为和创伤相关。而创伤本身意味着在内心层面,曾经发生过远超个体承受极限的事情,导致现实和理智的应对失效(转而采取用症状:抑郁/躁狂应对的方式);而原先未能促使个体成功应对冲击的因素,可能是伤害过于巨大,这种情况下所谓帮助和支持可能也是难以获得的(比如天灾),也可能源自个体的人格未能发展到有能力应对冲击的程度(创伤的相对性),那么未能促使个体发展其人格到能够应对某种伤害冲击的成熟程度的生活环境本身,其实也是造成心理创伤的一种因素(后一种可能其实是更常见的,这么笼统描述其实也是不合适的)。
如此,无论是双相障碍,或是人格相关障碍(尤其是边缘人格),恐怕也都可以看作是创伤经历造成的结果。
既然可能涉及创伤,可能也好理解缘何“光是为了活着就要竭尽全力了”……安全和善意,把疾病的症状当作个体并不能够控制的结果来看,不知道对那些具体的每一个个人而言,算不算是一种理解。
以上。
希望我们都能被他人善待。
祝好!
你推荐的减压方式有哪些?
你有养/养过什么宠物?
你认为最值得坚持的生活习惯是?
你理想的第二职业是?
运动、听音乐、读书
中华田园猫2只
低碳节能
播客
个人简介

伤痛之处也有在乎之事,在一段探索自我的道路上,寻得更加适切的方式,也就能够放下困顿继续前行。
【教育背景】
2010年毕业于开封教育学院心理咨询专业,从业5年后考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应用心理学研究所,修读创伤方向硕士学位
【实习经验】
修读硕士之前,进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见习临床心理治疗2年。
修读硕士期间,在研究所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任实习心理咨询师1年半,同时在武汉市心理医院心理创伤病房,任实习心理治疗师1年。
【工作经验】
大学毕业后进入郑州静心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全职心理咨询师。至2015年,累计个案工作时长700小时。硕士毕业后先后进入武汉市心理医院临床心理科和心理创伤科,任全职心理治疗师。咨询量平均每周15人次,至2020年,累计个案工作时长1200小时。疫情期间参与心理援助热线工作,累计接听时长180小时。之后进入武汉五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兼任心理咨询师,至今累计个案工作时长800小时。
【擅长领域经验介绍】
自2011年开始从业,先后在心理咨询机构,三甲精神心理专科医院担任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的工作。积累了大量和心理创伤及个人成长相关的临床实践和研究经验。对抑郁症与身份认同有独到的见解。在《医学与哲学B》科学期刊上发表《男性气质的陨落:男性抑郁症》。
【个人心路历程】
心理咨询是一种个人成长,或者成为自己的方式。在不同机构从业的经验让我更加理解环境、群体对个人存在和成长的影响,也更加珍视在面对困境时成长的机会,和做出选择的可能。
【咨询服务流程】
通常,在咨询的前2-3次,来访者和我需要就所遇困难、咨询方式、关系匹配和胜任情况做出评估,并签订咨询协议。
若是中短程咨询,一般共计16-25次,我会和来访者就其关切或聚焦的具体问题进行咨询工作,最后2节再次评估总结。
长程咨询一般没有明确次数,咨询过程将围绕和来访者所遇困难相关的议题展开讨论,并对咨询中自然出现的不同阶段进行评估小节。
截止至2020年10月,时长2700小时
长期接受督导
长期接受个人体验
2019.02 -- 2019.05
精神分析泰斗Vamik Volkan临床案例深度解析
2015.04 -- 2017.05
中国-美国高级精神分析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第二季)
2019.03 -- 2019.03
心理咨询与治疗伦理专题培训
书籍
2020年10月
《星际漫游:当代精神分析指南》
论文
《男性气质的陨落:男性抑郁症》
咨询师本人承诺以上资料真实准确,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发现虚假信息,请关注「壹心理咨询」服务号留言反馈。
咨询流程
预约咨询师
支付订单
咨询师确认
协商并进行咨询
来访者确认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