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性实验:刻意出丑,会让人更自信 | 3个方法
当我们参与一项新的社交活动,不妨先假定别人会喜欢上自己。怀着这样的心态,就能使我们不再被恐惧支配,不会因害怕被拒绝而不敢做事情。
当我们参与一项新的社交活动,不妨先假定别人会喜欢上自己。怀着这样的心态,就能使我们不再被恐惧支配,不会因害怕被拒绝而不敢做事情。
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下能取得成功的信念。心理学家Albert Bandura认为这些信念影响着人们如何思考、如何采取行动、以及如何感受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地位。
高自尊和低自尊的人最主要的区别是,前者接受自己的弱点,而后者在追逐一个无法实现的愿景。
信心是建立在成功的基础上的,提高自我效能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在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中,反复体验成功。
带着自己给自己赋予的能量,做好你需要做的每一件事。
带着笃定和自信,去面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挑战。
班杜拉将自我效能感定义为“个体对自身能否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和信念”;或“个体在某一活动任务时的胜任感,及其自信、自珍、自尊等方面的感受”。
无法信任着自己的感受长期做某事,这是一种内在稳定感缺失导致的。
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是可以改变的
真实的自我经验究竟是什么?
你以为的“自信” 其实来自于“被爱”
“我不自信。”听到对方说出这句话,我下意识地想先去问为什么,但还是忍住了这一冲动,选择了另一个问题:“那种不自信,是什么样子的?”
宁愿看网络爽文打发时间也不愿意看有价值的书,感觉自己在刻意回避。
我真的无时无刻都要相信自己,接纳自己?无论我可能是真的很蠢,智商不高,无论我是真的很差劲。
父母因为我选择工作没有按照他们的建议,稳定高薪和发展好,觉得我只按照兴趣和喜欢很幼稚和天真,如何给自己赋能?
不要拖延是意识层面的认知,拖延则是潜意识深处的需要。
一个人相信什么,他未来的人生就会靠近什么。你相信什么,才能看见什么。你看见什么,才能拥抱什么。你拥抱什么,才能成为什么。
人至终无法找到一个让自己得以安度残生的客体,所有对此的追寻都是一种虚无主义?
总是想满足每个人的要求,总导致没有任何原则,很累,明知道这个人对我不好故意整我,还是觉得她很可怜对她好。反而是对亲人都没有的耐心都给了陌生人。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是否会实现计划,取决于人们认为自己实际上能够实现这些改变的能力有多大,这就是著名的自我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