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简单总结,方便更多人了解心理咨询,以及与心理咨询师有关的那点事儿。
这篇文章简单总结,方便更多人了解心理咨询,以及与心理咨询师有关的那点事儿。
随着大家对于心理咨询的接纳度越来越高,扭转了之前“只有心理有问题的人才会去做心理咨询”的刻板印象。但国内心理咨询的市场却依然处于一个鱼龙混杂的状态......
其实,真实的情况是,见咨询师是件轻松与安全的事情,因为咨询的本质是如此,咨询是遇见真实的自己。
一段长久而亲密的关系,就是会出现各种问题,问题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怎么解决它。
婚姻危机中,拼的是谁情绪更稳定。
想想你要离婚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伤人的话,还是感受不到爱?
什么是“我”想要的,什么是“重要他人”塞给我的呢?
对有些成年人来说,分手就意味着失去依赖,他们会像婴儿断奶一样,产生出一种撕裂的被抛弃的心理反应,而这种伤害只有钱才可以安抚。
如果家庭没有给够你安全感,那找回自己的安全依恋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蓝颜知己到底能不能有,古今中外似乎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具体到某个具体的人身上,似乎都有不一样的答案。
我们做了违背内在价值观或良心事情以后,它们就会起作用以防止再犯类似的错误,所以内疚感和羞耻感的存在对我们有积极意义的。
建议有毒,付费有爱,愿每一个灵魂都被爱看见。
完整的爱情里不仅有性和激情,还有浪漫、依赖。
偏见是人性的一部分,当某些人被生病或死亡的恐惧垄罩时,他们会急于找到一个可以明确宣泄恐惧的对象。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习惯于把自己的个人责任包装成家庭的共同责任。
社会压力太大、家庭权力分配不均、家人之间的沟通问题,都有可能造成“丧父式”家庭的现象。
因为疫情,我们无法从家庭关系里暂时地逃脱,许多问题也会暴露得更加明显,而这或许是我们直面它的好时机。
在权利斗争阶段,伴侣双方很容易就会失去彼此间的连接和信任,渐行渐远,进而产生更加严重的负面情绪。
“冷暴力”就像是一场拉锯战,关系中的两个人都有可能会有不满或者受伤的感觉,都有可能在等待着对方能够理解自己内心的情感。
病毒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传染,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信息也是一样。
当亲密关系产生裂痕时,错误的表达往往会加深彼此间的矛盾。
相较于改变真实的父母,改变内心父母的影子,也许更为重要,也更为可行。
“let it go, let it be”,让孩子成为他们自己,是我们能够给予他们最大的支持和关爱。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抑郁是为了适应“适者生存”而保留下来的情绪,它让我们能够慢下来、甚至是停下来自我反思,然后向着生机勃勃的方向去转变。
被动选择,本身也是一种选择。这个选择背后,往往存在着“隐形”利益,一是不用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二是可以合理地控诉对方。
父母之间如何相处,会影响子女对亲密关系的认知。
当我们想关心对方时,可以先问问,他是否需要帮忙或者建议。当对方不需要建议时,我们的“热心”有可能就变成了轻视,让他觉得自己能力不够。
让你难受的重点,从不是现实中这个“初恋”是否活着。而在于,她是否还活在你先生心里,是否还占据了一些你先生的爱。
婚姻关系中总会经历一段权利争夺期,一方或者双方都可能会发起隐形挑战,旨在告诉对方“你没有那么重要” ,以此增加自己在关系里的掌控感。
你纠结的从不是要“于情”还是“于理”,而是选择之后,该如何承受选择带来的后果。
当别人拥有我所渴望的人、事、物,而我自己又无法拥有时,就会产生羡慕、嫉妒、恨。
好的关系,应该是亲密而不控制,有边界而不疏远的。
在婚恋问题上,最核心的“门当户对”不是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而是彼此的情感成熟度是否匹配,双方家庭的健康程度是否匹配。
所以很多时候,纠结对方是不是处男,本质上,是在强调自己的自律自爱和完美无瑕。
伴侣会出轨,往往是因为自己的需求在关系内得不到满足,加上沟通不畅,才导致向外索取。从某种意义上说,出轨正是两个人的共谋。
婚姻中的冷漠会让你陷入压抑和无法连接的冰冷中,甚至会演变成冷暴力。
在关系中,只有你的痛苦被看见,你们对“责任”的定义和分歧,你们各自承担的义务和付出,才能被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