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困的家暴受害者:我为什么不离开?
对家暴受害者来说,离开从来都不是简单的选择——它只是充满痛苦选择的现实中多出来的另一个痛苦选择。
对家暴受害者来说,离开从来都不是简单的选择——它只是充满痛苦选择的现实中多出来的另一个痛苦选择。
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事情都比网友们挂在嘴边的孤独终老要可怕很多倍,其中一项就是嫁给了家暴男。
家,本该是一个人最有安全感的地方,却变成了只想逃离的炼狱。
中国父母迷信“家长制”的权威,认为“打是亲骂是爱”“我的孩子随便怎么打”,这是虐童的环境和社会原因。
在《夫妻的世界》里,闵贤书常常被男友打得鼻青脸肿。当女主将她救出来,帮助她离开男友,她仍然不愿放手,还想着要回去跟男友一起。她说,觉得男友太可怜,她要拯救他。
许多人从情感上切断与伴侣的联系,以伤害、惩罚或操纵他们。
被动选择,本身也是一种选择。这个选择背后,往往存在着“隐形”利益,一是不用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二是可以合理地控诉对方。
国外防止儿童虐待中心调查发现,“摇晃婴儿综合征”的施暴者大部分是孩子的父亲。为什么给予孩子一半生命的父亲,会夺走孩子思考生命的能力?
近期关于女性的话题不断,有乘风破浪的姐姐不惧世俗目光在舞台勇敢展现自己,还有三十而已的三位女性,在30岁这一重要的人生节点上,面对压力并做出各种艰难选择。
童年时期经历逆境是生命后期健康状况的有力预测指标,不仅是抑郁和焦虑等心理健康状况,而且还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身体健康方面的状况。
近期,继“杭州杀妻案”后,全国各地连续出现了好几起与婚恋相关的凶杀案。
亲密关系——我们曾经视为最安全美好的关系,有可能是最危险的。
在最亲密的关系中,暴力只会换来更加残酷的暴力。
这份不负责任的冷漠,很可能让配偶陷入危机,导致整个家庭系统的崩塌。
为何家庭中的霸凌相对不易察觉?因为它属于“关系中的霸凌”,常常躲在“爱”、“关心”、“为你好”等情感背后。
即便衣服可以藏起淤青,伤疤会消淡,但仍无法遮挡心中的伤口。
结婚不强制婚检,生娃不需要考试,轮到离婚却要冷静。魔幻。
一提到“家暴”这个令人不安的词,曾经我认为,若无明显的肢体伤痕,应该不会是比较严重的家暴。但在看过很多案例后才意识到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
当我看到文章里的“因为太爱对方而将之杀死”这句话时,一口鲜血差点直接从嘴里喷出来,心中一万匹神兽奔腾而过。
会对女性实施性暴力的男性,具有某些共同的个性特征;而导致韩国26万男性群体参与性侵女性的原因,还有更加深远的社会心理因素。
遇到家庭暴力等事件时,作为孩子一定要懂得保护自己,不要被父母、亲情等因素所迷惑,毋须存在“父母是我的长辈,他们是爱我的,哪怕打我,我也得忍耐”这种看法。
有些事情不用亲身经历,光看新闻就可能会带来心理创伤!会让我们开始不信任周边的环境、不信任身边的人。
在那些你想伤害孩子的时刻,你要知道你不是在教育他,你只是需要被帮助。
没有人应该活在对爱人的恐惧里。任何时候,家暴都不是受害者的错。
面对暴力,我们第一时间的选择很重要。
如果你的亲密关系里已经有了暴力行为,你一定要自己积极主动地寻求帮助。社会支持系统是一方面,专业机构也是很有用的。
如果让你重返童年,请问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孩子?
她每天都为自己的生活不断责怪、攻击自己。当别人对她说为什么不离开的时候,恰好是没有真正理解她的痛苦,甚至让她感到被责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