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想尝试心理咨询的普通人,如何判断线上咨询是否是个合适的选项?普通人如何保护自己?
对于想尝试心理咨询的普通人,如何判断线上咨询是否是个合适的选项?普通人如何保护自己?
心理咨询师真的不能帮朋友处理心理困惑吗?
允许谁进入自己的通讯录,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一个抉择,对心理咨询师来说尤是。
婚姻家庭治疗,从来也不是帮助一方对付另一方,不是拿一堆名词去解释为何这个人有问题的过程,而是帮助双方看到,自己需为这段婚姻承担什么,需要做什么改变。
心理健康行业已经到了行业发展的风口,是行业整个腾飞和起步的时刻,但与此同时也有很大的危机存在。
保密原则以及其相关的伦理规范的建立旨在为给来访者营造一个安全的空间,帮助来访者更放心地坦露自己,和心理师建立更纯粹的咨访关系。
如果没有“善行”做守则,没有一颗利他的心,不能真正地为来访者考虑,希望对方从自己的专业服务中获益。那么,再好的能力,再高超的技术,再便捷的渠道,也不能让你成为一个合格的从业者。
在影视中,心理咨询师却常常成了一个越俎代庖,强硬地替来访者拿主意(还经常是馊主意)的角色!
近些年“心理咨询”这个词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人们对它的接受度也在提升。不过大部分人其实对于心理咨询还是不了解的,比如有的读者会问我,我怎么知道咨询有没有效果?
因实施含性虐待病人等17项违法行为的加拿大心理咨询师,改名换姓到中国,竟然大张旗鼓的给新手咨询师,提供心理咨询督导服务。
George W. Williams 的真实身份为——因实施性虐待病人等17项违法行为,被加拿大永久吊销医师执照的劣迹医生/心理治疗师William Maclaren Muirhead。
中国老百姓灾后表现出来的那股韧劲,绝不是坐在心理咨询室的专家们可以想象的。什么样的支持对他们来讲才是有意义的呢?这些心理专家们未必都懂。
培训我的老师,不过将心理学当赚钱工具,拼命欺骗访客。刚加入培训不久的新手咨询师们,竟也不在意,他们未必不知道应该有从业道德和咨询伦理。从来如此?便是对么?
充满误解的大众,被妖魔化的心理学,利用咨询名义实行诈骗的伪咨询师,这些都是横亘在每一个心理从业者身前的大山。
没有什么建议能立竿见影地解决情感问题,通常困住你的,也不是一个“建议”,探索问题背后的一串串无意识症结,获得自我关照的力量和意志,才是心理咨询的核心所在。
只有我们具备了专业的胜任能力,才能做到不管在咨询还是督导中都可以恰如其分地行使职责,真正帮助到来访者。
心理咨询服务规范化迫在眉睫,心理咨询师法的出台还有多久?
当我们聊心理咨询师为什么退出行业,这个问题的反面,实际在探讨的是心理咨询师的生存法则。
作为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一部分,心理健康测评的初衷是为了全面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需要提供心理支持的学生,以便提供有效心理服务。这么好的服务,学生却犹豫了,到底要不要真实的填写?
心理咨询行业比较常见的定价是,依据心理咨询师的资历制定,所谓资历就是心理咨询师的个案经验、督导经历、专业培训等综合因素。
明人不说废话,直接曝光不靠谱的心理咨询师都有哪些行为表现!
患者“不确定所接受的心理治疗类型”和“治疗前对治疗信息了解少”是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为心理咨询师,写个案经历的文章,该怎么把握好这个“度”呢?
心理咨询不是骗局,然而这也很难阻止许多人不得不面对骗局,如何识破心理咨询的骗局,才是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
如果以后再看到「咨询师日入过万」「考咨询师证,轻松赚大钱」这样的无脑式广告文案,请用这篇文章实力劝退,做个有良知的心理人。
好的咨询师到底应该具备哪些资质?我们该去哪里寻找他们?咨访关系中哪些因素是来访者需要注意的?
有时候咨询就是无招胜有招,这里面需要咨询师更多的觉察和节制,提供一个母性的抱持。咨询师在咨询室里营造的对话空间,就是一个可以容纳故事发生的空间。
当来访者感觉自己“以爱情的方式”爱上咨询师时,TA会不断和咨询师确认,你喜欢我吗?这时,咨询师该如何回答?
“来者不问,去者不追”这个原则是很重要的,但我们对它的理解方式,的确会影响我们的最终决策。
有志于心理咨询,想把它当作一个行业来做,熟知伦理,是必不可少的。
这条信念成了一种自我保护,让咨询师不能反观自己操作的问题,而将问题归因为“时间不够长”。于是,咨询师会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继续奋进。
咨询师需要带着慈悲和耐心,去相信来访者自身蕴含的力量,去等待那个时机,陪伴即可。
一是确保孩子能得到足够的心理支持,二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动力发生了一些调整和改变。
在治疗关系当中,存在着权利的不平等,这会对病人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求助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
现在的很多人一听自己的情况需要去看心理医生或者心理咨询师就开始逃避,认为自己精神没问题,又不是精神病,为什么要去做心理咨询?
双重关系是指咨询师在心理咨询或治疗过程中与来访者除了专业关系之外,还存在其他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包含但不限于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甚至性关系。
心理咨询的市场乱吗?
心理咨询≠讨教、传授处理问题良策
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或者接受过心理咨询的人都知道,每次心理咨询的时间基本设置是50分钟。这是怎么来的呢?它最早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吗?
现代人心理问题频生,解决心理问题,成为健康生活的刚需 然而,有些心理咨询师却不那么靠谱,而且,有时候你还可能发现不了
对于正在接受咨询的来访者而言,当咨询师表现出来以下言行,意味着应该重新评估这位咨询师的专业性了!
兼职咨询师和全职咨询师在工作体验上有什么不同?
在这次疫情的推动下,“互联网+心理咨询服务”急速发展,为这群来访者找到了新的思考,也提供了解决方式。
读到“当比昂再重新思考‘思想’这件事时,给我们带来了困扰,因为我们的表达马上就逼到语言能表达的局限里”这句话时,一位中美班同学对其中“语言表达的局限”深有感触。
在当代社会里,网络改变了我们对自己、周围人和整个世界的体验(Turkle,2004)。随着网络咨询平台的兴起,病人有越来越多机会接触心理咨询。
维持治疗界限对您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最近咨询平台开通了“咨询预沟通”,来访者只需出29.9元,就可以跟咨询师谈20分钟。
尽管存在种种担忧,但是目前已经有研究证明网络咨询的有效性。
心理咨询是一份怀着助人精神的职业,所以内心应该是充满善意和仁慈的,这个行业不是赚大钱的行业,所以如果有人说是多少钱包治的“咨询师”、“大师”,请自动远离他们。
心理咨询工作者需要问问自己:对于咨询者走入心理咨询的托付,自己的用心和能力,是否可以承载?
当爱上咨询师的时候,来访者大可不必倍感罪恶和羞耻
心理平台上,你会见到三种人:咨询师、侧写员、宫廷画师。
真正的心理咨询师怎么样的呢?
无论是症状层面(如焦虑抑郁的情绪)或人格层面(如自尊、关系、防御等)的改变,都不太可能一蹴而就。
心理咨询比朋友倾诉强在哪?1.咨询师在工作期间只属于你一个人;2.咨询师的状态更稳定。
当咨询收费达到10000元/次,其收费已超过平均值48个标准差,已经超过99.9999999999…..%的同行。
本专家共识重点考虑与使用互联网和通信技术向客户提供心理服务相关的潜在法律和伦理问题。
作为心理学应用领域的心理咨询发展至今,神秘主义依然是大众眼中与其紧密相连标签。而央视对心理咨询师有意无意的“神秘化”宣传,则进一步加深了大众群体对这一行业的误解和偏见。
让家长和孩子回家自己沟通具体内容,这实际上就是把两代人沟通的责任,归还给家庭,咨询师不去做传话筒。
设置本身,就是对来访者进行治疗的技术之一。
或许你对咨询有些迷惑,对咨询师也有点失望。甚至不能够理解为何咨询的规定是这样的?为何咨询师要这样做?我可能也与你想象中的咨询师有点不同,我还是想解释一下,为什么是这样的。
“人不是机器,也不是被幽灵控制的机器,人就是人。”比起无谓的努力,该停的时候停一停,没什么可耻的。
内附「靠谱咨询师」鉴定指南及必须遵守的咨询伦理
如若利用专业知识,欺负知识储备不足的民众,那便是可耻的且有害的。
手把手教你!详尽!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