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如果不舒适就是自虐——如何用心理学实现自律
自律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就像一种自虐一样,从来无法实现,但又不能没有。
自律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就像一种自虐一样,从来无法实现,但又不能没有。
你是否无数次扛起减肥的大旗,然后又在美食面前缴械投降?你是否曾经制定了详细苛刻的计划,最后却还是无疾而终?
大多数人之所以不能形成持久的自律,是因为没有一个让他们不至于输掉这场战争的关键要素——这就是动机,也就是所谓的 "为什么"。
自我控制水平越高的人会更灵活地适应新情况,更容易形成新的行为来实现目标,更容易将这些行为转变为支持目标追求的习惯。
随着自我控制活动的进行,资源总会被损耗,那如何从自我损耗乃至衰竭状态下“满血复活”呢?
自控力缺乏星人还有救么?对此,心理学家研制出了一款新的解药:仪式(ritual)。
你迷茫吗?焦虑吗?相信很多人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会在前面加个定语“很”。很迷茫,很焦虑似乎已经成了这个时代的通病。
逐步的改善,好过雄心勃勃的失败。
会管理欲望的人,往往不是擅长克制欲望,而是会远离诱惑。
在坚持一件事时,人们容易自暴自弃的原因并不是事情太难,而是对自己就范时一次次自我怀疑、自我批判后造成的自信心崩溃。
在改变不良习惯的路上会遇到非常多的困难,你需要认识到,把自己的问题归咎于他人,或者归咎于你无法控制的环境,并不能让事态变得更好。
我每一天在努力着,将这个“不好的我”变成“足够好的我”。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和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人的自律力,随着心理能量的消耗,慢慢减弱直至彻底失灵。
通过大量的重复和练习一件事,我们的大脑会逐渐建立起一条新的神经通路,使我们执行起来变得十分轻省、娴熟和自然,甚至再变回原来的样子都很难。
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
获得灵魂的自由,来自于自律的坚守。
很多人都很羡慕自由职业者的生活,但事实上,自由职业者的日常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如何才能自律地工作与生活。今天,我就来跟大家聊一聊有关自律的那些事儿~
生活中如果只剩下被动承受的东西,日子就没有盼头,我需要做些主动出击的事,哪怕再小,强度再低,也让我感到抓住了些东西,这些东西让我心安。
修复和治愈自己与“学习”的关系
“凡是需要坚持去做的事情,最后多半都坚持不下去。坚持下去是人生的偶然,坚持不下去才是人生的常态。而且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成败的关键并不在于坚持。”
到底是什么让这段关系彻底的破裂呢?
在具体养成新习惯,成为更好的自己的过程中,小心呵护好你持续向前的信心,善用正确的方法,持续性的自律也许就真的会发生在你身上。
今天推荐的书籍是《去你的,小情绪: 摆脱负面情绪的9个习惯》,作者古川武士,书中通过的9个正向思考习惯来改善你的负面情绪。
不要拖延是意识层面的认知,拖延则是潜意识深处的需要。
最近网上有一句话:当你突然拥有了无限长的假期,你才发现,想做的事做不了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没有自律。
世界上没有什么痛苦是一顿烧烤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顿!美食,才是人存在的意义。
我们都理所当然地觉得,把后果想象得更严重,自己就能更有动力坚持下去。但实际上真的这样吗?
我们每个人都在与自己的习惯作斗争
懒惰真的就不好吗?先把这些有些无聊繁琐的定义评判暂时抛到一边,我们可以通过直觉来先想想学习工作生活中哪些情况可能是不自律的表现吧。
一个人相信什么,他未来的人生就会靠近什么。你相信什么,才能看见什么。你看见什么,才能拥抱什么。你拥抱什么,才能成为什么。
那个“应该”抵达的没抵达,而无意识却在抗拒抵达,这就是拖延症。
改变没有捷径,它是漫长的过程,它始于你的意愿,在正确的行动下得到积极的结果。
生活也许就是这个样子的,很多时候就在于我们要再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
「自制力」这个词只是对人类的一些行为及状态的总结的命名,而大部分人却囿于文字的概念,对此产生了错误的理解。
那些让我们可以坚持前行的,往往是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而可以选择做这些事情,满足了我们自主性的需求,因而往往都会获得很好的结果。
惯是重复了足够多的次数后,而变得自动化的行为。
所谓的意志力,其实属于一种更大能力的一部分,亦即「自我调节能力」。
不管方法如何变动,最终的落脚点,就是尽可能将大脑从哺乳动物状态,转化到大脑皮层做主的人类状态。
田野实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清晰的事实,那就是现实中处于稀缺中的人还有着相对较低的智力水平和控制能力。
自律跟习惯是两回事。当一个人从自律过度到习惯和生活方式,一件事情不需要意志力强迫自己去做。更多的时候是自然而然的去做。
一个人如果干一件事情能够坚持下来,那他能坚持下来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多,并且他越来越容易坚持。
今天想和你聊聊这个话题:如何切实有效地,培养起一个长期的习惯?
所谓“伪自律”,就是做不到为了清晰明确的目标而持之以恒,过分追求形式感和仪式感,用表面上的自律,来回避绩效的追问。
通过记录,我们的大脑里面的觉知会慢慢被打开,不自觉地就提高了自觉性,慢慢地,这个不好的行为也就逐渐改善了。
如果一种自我成长的方式,需要依赖于「自律」,那它的价值其实就是有限的 —— 因为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除了感觉「啊,好厉害」,起不到任何作用。
一切的一切其实只在于那个行动性的自己遇到了困难,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去面对这些困难,甚至他们意识不到这些困难的存在,只能简单的把这些归因为:“是我不够自律。”
痛苦可以看作是一种体验的深度,只要从中感受到痛苦,在痛苦的累积中,那你超越痛苦的那一刻,快乐也是相对程度的深层次。
缺乏兴趣,你就只有三分钟热度,想一蹴而就,到最后才发现什么事都做不成。
一个行为,只要坚持21天,就能养成习惯。
手账可以帮助我们规划时间、记录当下,留住改变的痕迹,让成长变得可度量、可眼见。今天就来分享一下,如何用手帐管理人生——
问题出现以后,先反省,后总结,列出计划,从小到大逐级处理,类似于心理咨询中的“系统脱敏”疗法。当反省能力和坚韧性得到训练,剩下的就是积极面对。三个步骤做到,坚持就不会漫无目的了。
“自控是一时兴起,失控才是人生常态”。自控力差的人,数不胜数。为什么你无法修炼自控力?其实,修炼自控力的第一步,就是千万不要压抑自己,要选择合适的解压方法,才能调动你的认知资源
做一个没有拖延症的人,而是一个能够主动掌控生活,不是被生活推着往前走的人,你愿意吗?那么不要从管理时间开始,请从细心观察、记录自己的时间使用开始吧!
自律并不会直接给一个人带来成功,却能决定一个人一段时间内的高度;当你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用心完成一件件小事,回头看你会发现,你这一段时间的付出与收获,已经将你提升到一个人生新层次了。
人生热情是急不来的,它的探寻过程通常是漫长的,因为它建立在足够的人生经历和深入的内在思考上。事实上,你越是着急找到人生方向或者自己热爱的事情,你对痛苦和挫折的忍耐度就越低,你就越找不到方向。
当一个愿景和未来是你真心想要的,而不是别人要求你,或是主流价值观指导你的,你就会充满了将它变为现实的强大动力。
人是一种感性动物,总是容易受到内在恐惧情绪的控制,比起推倒重来,寻找更好的机会重获新生,他们更愿意去固守已有的东西来规避眼前的损失。
大家都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但曾少更加相信人是自己习惯的总和,习惯塑造了你,反过来,你也可以主动去塑造习惯。
自律本身并不诱人,自律背后的自由才诱人。
那些未曾品尝过自律的滋味,总以一句“我做不到”便草草收兵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自律的痛快。
当你想要养成一个新习惯的时候,就不妨试试这七步。
不是通过节省时间来创造理想生活,而是根据理想,再来选择如何分配时间
一个快乐、不焦虑的妈妈远比一个完美的妈妈重要得多!
唯自律相伴,在一次次的突破与改变自己时,方可品味。
每次都因“心情不好”搁置手边的工作?这是情绪性拖延,得治!
对未来越笃定,便越自律!
越自律,越成功,但是没有快乐的自律始终是没法长久的。
意志力是我们每个人都与生俱来的能力。它和应激反应(fight-or-flightresponse)一样,都有生理基础,都是人类本能的保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