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手机一天,人一步步废掉|快速提高专注力3个办法
为什么别人总是沉稳又高效,而自己就如此浮躁不专心?研究表明,认知风格不同,人的专注度也不一样。
为什么别人总是沉稳又高效,而自己就如此浮躁不专心?研究表明,认知风格不同,人的专注度也不一样。
注意力无法集中一直是困扰学生和打工人的一大难题:写作业的时候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去玩手机,打开word后总思想总爱四处飘荡……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注意力无法集中的原因和改正方法。
每一个人都会受到专注力问题的困扰,天才也不例外。所以不要再费劲妄想去和“专注力”斗争,我们真正应该做功的方向是全面掌握“专注力”的特点,顺应它,操控它。
最近一项研究刷新了人们对于走神的看法,该研究提出走神是认知的一种积极特征,它可以让人们更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注意力的特点存在转移性、集中性、分配性等特征,有时候当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外面的风吹草动,还有家长的吵闹声都可能让自己听课的心情被影响到,这个时候即是走神了。
当你的注意力不停转移时,想要发现不变之处就会变得困难许多,心理学家丹·西蒙斯(Dan Simons)称其为“变化盲视”。
ADHD是一种导致分心、健忘、冲动,某些病例还会出现从坐立不安到行走不定等无休止活动的神经发育问题。
DMN 是大脑正常情况下的默认模式,只要我们清醒着,大脑就会一直「走神」,一直在应付内心各种跃出水面的念头和想法,不断地咀嚼着它们。
不必刻意压制脑中的旋律,学会放宽心态,包容“耳虫”,让它自己溜走~
如果你对原本要坚持的事情,时常感到懈怠、懒散,你需要知道怎么让自己更有意志地去完成事情。
一个早上、一天或一周去做,以清理你的大脑,学会分清轻重缓急,找到重点,这样你就可以毫无愧疚地休闲娱乐。
所谓时间管理,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合理安排自己的行为,管理好投注于其中的注意力,从而获得高价值的产出,最终达到我们所制定的目标和梦想。
每个人专注能力、专注时间段、效率最高的时间段都是不一样的,要注意了解并把握自己的节奏,而不是一味地照搬学霸的作息安排。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吖!
真正的“注意力”,来自我们的心,不来自套在我们头上的“紧箍咒”。当我们觉得做一件事是正确的时候,我们面对困难才能无往不利。
我也知道,要专注在手上的事情,要心无旁骛,要排除外界的干扰……但就是做不到,总觉得注意力很容易涣散,怎么办?
永远记住: 你的专注决定了你的现实。
大脑会本能地遵循“最小阻力原则”,也就是喜欢把复杂的事情丢到一边,先去处理简单的事情,
大脑在专注与不专注之间转换时会操作优化,促使你培育顺应力、增强创造力以及做更好的决定。
要想聚焦来为重要的事情创造时间,你的大脑需要能量,而能量来源于悉心照料的身体。
注意力管理是一种实践,具体行为有:把分心事项控制住、活在当下、找到心流、保持最大限度的专注。
当快乐的事情堆积在一起同时出现的时候,带来的是反而可能是双重的不快乐。
保护自己的大脑,调整自己的心情,让我们从最小的事情开始,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如何利用分心来控制我们的欲望和冲动,研究表明, 某些游戏, 如俄罗斯方块, 可以帮助减少对多脂肪食品的渴望, 甚至是令人上瘾的药物。
工作时经常要在很多事情之间来回切换,一天下来会感觉很烦躁,并且每件事情都不是做的那么充分,焦虑之感更深。这是因为焦虑情绪会损害我们的注意力切换功能,这时最应该做的是静下心来,好好清理大脑缓存,再继续工作。
如果我们需要通过启动系统2而进入深度思考,就必会遇到很多阻碍,这些障碍会让我们浅尝辄止,无法更深一层。
这一种用于治疗注意力缺乏多动症的处方药,能给予大学生非同常人的专注力。但是健康的人强行服用“聪明药”,长久下去可能会吃傻!
“心流”定义为: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即一种高度投入、忘我的状态。你有多久没忘我地投入到某件事情中了?
思考什么,以及怎么样去思考,这些对于你来说几乎是不存在的。但微博、知乎、公众号提供给你的各种议题,设定好的各种框架,对于你来说,真的是你此时此刻需要的吗?置身于信息时代里,你缺乏的不是各种议题和框架,而是独立思考和抉择的能力。
有人说“正念冥想这种东西都是寺庙里的僧人做的事情”,但其实这是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也几乎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修行。
看似你在努力追求更多美好的东西,可是你的体验却变得越来越浅,越来越稀薄,而且越来越容易陷入低效、乏味和焦虑之中,因为有一个宝贵的心理资源正在流失——专注力。
注意力分散就是脑子跟不上眼睛。那还有救吗?有。进来。
孩子做事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取悦自己的妈妈,而不是一种自我负责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