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问题行为怎么办?听听心理咨询师怎么说
对于孩子的一些问题行为,我们可以根据孩子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程度上的干预。
对于孩子的一些问题行为,我们可以根据孩子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程度上的干预。
父母的接纳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强有力的支持,是他们的安全基地,也是有人“与我同在”的笃定,更是是孩子能再去面对失败,再次挑战的资本。
埃里克森认为,每个阶段都是人生的转折期,个体会面临着重要的生活任务,需要个体去解决。
成长意味着我们能合理看待应然与实然之间无法弥合的鸿沟。世界不再耀眼,甚至在很多地方可怕的厉害;在震惊消退以后,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假想的观众”(imaginary aduience)是青少年“生长爆发期”的心理,青少年们认为同伴一直在关注他们、评价他们并且对于他们的想法和行为都很感兴趣。
考尔伯格想要通过自我的研究弄清楚一件事,当儿童在面对伦理困境时,他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如何做出选择与决定。
儿童通过对图式的探索,不但学习到这个世界物体运行的特性,建立认知联系,还通过种种行为建立自己跟他人之间的关系。
幼童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山”的形状。皮亚杰以此来证明儿童的“自我中心”的特点。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观察孩子们如何玩那些带有性别刻板印象的玩具,我们就可以了解孩子们对身为男孩或女孩的认知发展过程。